雅致课堂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docx
《雅致课堂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雅致课堂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雅致课堂北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测量
第一课时教室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49、5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
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书、铅笔、尺子、橡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说一说。
师:
我们班有多少人?
我们的教室有几扇门?
2.揭示课题:
师:
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呢?
(板书)
哪里是教室的长?
(请生演示)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1.小组讨论:
我们能用哪些方法来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活动一:
量一量。
(1)组内商量选择的方法。
(2)尝试用字的方法进行测量。
(3)汇报结果:
教室有()本数学书长;教室有()把尺子长。
(4)交流测量结果:
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各自的测量结果,你们对刚才测量
的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5)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6)小结:
虽然我们测量的都是教室的长度,但使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
测量的结果也不一样。
(7)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8)小结:
统一测量工具。
3.活动二:
游戏——比一比,看谁摆得高。
三、巩固练习
出示课本第50页2题。
师:
这是怎么回事呢?
4、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长度单位不同,测量结果可能不同。
统一长度单位非常必要。
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忽略了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但是个体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小学生也不例外。
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通过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测量、比较、探究,进而深刻地认识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第六单元测量
第二课时课桌有多长
教学目标:
教材第51、52页。
教学目标: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
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
长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表象。
难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尺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概念。
师:
学校要添置一批新课桌,工人叔叔需要知道我们课桌的长度。
你能利用身
边不同的物品量一量,把结果告诉他们吗?
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1.认识尺子。
①投影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即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认识刻度0、刻度1、刻度2等,认识厘米,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加深刻。
揭示课题:
认识厘米
②认识1厘米。
指出:
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也可写作cm。
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1厘米的长度。
组织讨论:
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
相互说,指名说。
③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指导学生用手指比划出1厘米的长度。
再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
也可以在教室里找一找。
④认识几厘米。
引导认识2厘米,5厘米有多长,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2厘米和5厘米哪个
长一些?
你还知道其他的几厘米吗?
2.学习测量方法。
①出示一支铅笔。
你怎么来测量这支铅笔的长度?
②PPT出示4只小熊测量铅笔。
你发现了什么?
③那应该怎么测量呢?
小结:
通常,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线,再看物体的
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④怎样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
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三、基本训练,巩固概念。
1.完成“估一估,量一量”。
2.画一条长8厘米的线。
3.练一练第五题。
怎样用断尺画出一条长6厘米的线?
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做到的。
4、课堂小结。
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1厘米大约是一个手指那么宽,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课桌有多长
测量较短的物体:
厘米 cm
教学反思:
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再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最后找一找身边有哪些长度是1厘米的物品。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第六单元测量
第三课时1米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55页。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
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难点:
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
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
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
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二、互动新授
1.认识米。
①课件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
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
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生:
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
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②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
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①课件出示53页例3。
你选什么做单位?
门高约2()黄瓜长约20()
小结:
我们要依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②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小题。
三、巩固练习
认识了米和厘米,我们在用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思考,认真辨别,不能用错哟!
独立完成课本54页的试一试,估一估,量一量。
完成课本54页练一练的题目,和同学交流自己是如何解题的。
四、作业设计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扇门高约2()
一辆公共汽车长9()
图钉的长大约是1()
课桌高是70()
小明的身高是135()
B.计算。
15厘米+8厘米=()厘米
16厘米-9厘米=()厘米
6米-5米=()厘米
1米5厘米+1米3厘米=()米()厘米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另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1米=100厘米。
还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测量较长的物体:
米m
教学反思:
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归纳等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发现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修正,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第六单元测量
第四课时练习四
教学目标:
教材第56、57页。
教学目标:
1.巩固学生对1厘米、1米的直观认识。
2.提高学生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和画指定长度线段的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
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形成估测技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有关知识,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
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
2.在前面的学习中,你还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不知道同学们都掌握了没有,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来考考大家。
二、巩固练习
(一)填一填。
1.完成教材56页第1题。
(1)提出要求: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自主完成。
(2)指名汇报结果。
(3)指名检查、验证汇报的结果是否正确。
(4)指名说一说每小题的测量方法。
(5)小结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具体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2.完成教材56页第2题。
(1)提出要求:
小组内交流填写。
(2)汇报交流后的结果。
(3)评价刚才的结果是否正确。
(4)说一说填写的原因。
(5)小结:
选择恰当长度单位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和技巧。
(二)量一量,填一填。
学生自主完成56页第3题
(三)做一做,量一量。
1.完成教材57页第5
(1)题。
读题,说一说在摆一摆、量一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内合作完成测量。
2.完成教材57页第5
(2)题。
①随意选择5位同学上讲台手拉手站成一排。
②在讲台上用卷尺测量这5名同学手拉的队伍一共有多长。
③测量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3.完成教材57页第5题(3)题。
①指名一个学生从自己作为处走到讲台处。
②估一估长度。
③用老师的卷尺量一量。
(四)读一读。
1.指名读一读教材第57页第6题的内容。
2.自己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用“尺”或“寸”计量物体长度的事例。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积累的同学,解决问题时说得有理有据,真棒!
希望今后大家都能做生活的有心人,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作业设计
A.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大树高约8()。
②操场跑道长约100()。
③文具盒长约25()。
④床的长度大约是2()。
⑤小华今年7岁了,身高约1()20()。
⑥大拇指的宽度大约是1(),伸开两臂的长约是1()。
⑦讲台的高大约是80(),门高约2()20厘米。
B.判断题。
①大人一步长5米。
②铅笔长约15厘米。
③1米和100厘米同样长。
④火车每小时行驶900厘米。
⑤操场跑道长100米。
板书设计:
练 习 四
找已知条件,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鲜明的表象后,就能正确地运用“米”进行估测,也容易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引导学生交流,给学生创造分享、相互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活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