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深加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658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玉米深加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玉米深加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玉米深加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玉米深加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玉米深加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玉米深加工.docx

《玉米深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玉米深加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玉米深加工.docx

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

玉米深加工是国家优化粮食生产结构,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一个体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

比如可以提炼生物酒精。

用玉米做酒精解决能源问题。

再如:

玉米胚芽粕、酒精胚芽粕饲料、玉米皮喷浆、玉米皮、玉米蛋白粉、麸皮等。

 

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可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

近年来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消费的玉米大幅度增加,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玉米供求平衡和流通格局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全面认识和深入研究玉米工业加工发展的重要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影响,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于主动搞好粮食宏观调控,保持玉米供求平衡,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深加工行业 

 以世界上玉米产量和深加工量第一的美国为例,开发玉米产品就有3000多个,深加工消费玉米量从1999年的4810.7万吨增长到2003年的6324.6万吨,平均年递增7.5%,人均消耗玉米更是达到了88公斤。

中国玉米加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几十万吨消费量到90年代以每年10%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今开发了上百个产品,2005年工业消费达1100万吨,所占玉米总消费比例亦从0.5%增长到了13.4%。

虽然玉米深加工产品众多,但主要集中于乙醇、淀粉及化工醇等相关领域。

 

1.淀粉加工业  

随着中国淀粉工业的发展,对淀粉的需求正在增长,而淀粉加工业中玉米淀粉所占比重也在不断增加,从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走势图可以看出从1999年到2005年玉米淀粉的产量是呈线性增长的,业内人士预估2006年的产量可能会突破1000万吨。

而在淀粉加工业中增长最快的当属淀粉糖和变性淀粉。

淀粉糖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是人们日常消费食糖的有益补充。

进入2000年以来,淀粉糖发展形势看好,攀升很快。

1999年蔗糖产量880万吨,而淀粉糖仅60多万吨。

市场放开后,蔗糖连年亏损局面越来越重,全国糖业连续4年亏损累计人民币100亿元。

由此国家制定一些措施,促使淀粉糖大幅度增长,我国淀粉糖2000年度约67万吨,主要是液体葡萄糖浆和麦芽糖占到60%以上,果葡糖浆产量很少,实际产量不到1万吨,而且产品都为淀粉糖的初级产品。

但是到了2005年,淀粉糖的产量达到了420万吨,而国家农业部预计2006年淀粉糖产量达到520万吨,将替代食糖消费量50万吨左右。

目前淀粉糖甜度和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属于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其产能正不断扩大,低价淀粉糖产量不断增加。

 

 变性淀粉是在淀粉具有的固有特性基础上,为改善其性能和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利用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酶法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增加其性能或引进新的特性而制备的淀粉衍生物。

变性淀粉是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产品,用途广泛,国外已开发出3000多个品种,而中国只开发出50多个品种。

它广泛应用于造纸、纺织、食品、饲料、医药、日化、石油等工业,使用量最大的是造纸、食品和纺织品等行业,前景很好。

变性淀粉的最大用户是造纸,最有发展前途的是食品。

美国是世界变性淀粉最大的生产国,年产约200万吨,主要用于造纸。

美国年产纸及纸板7000万吨,使用150万吨的变性淀粉,占纸及纸板重量的2.1%,占美国变性淀粉总产量的3/4。

变性淀粉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中国有丰富的淀粉原料资源,目前中国已有生产40余万吨变性淀粉的能力,但实际生产只有20余万吨,此外每年还从国外进口几千吨。

国内迄今最大的用户是造纸行业,每年用8万多吨变性淀粉,1997年中国纸及纸板年产量已达2700万吨,变性淀粉用量只及纸及纸板的千分之3。

近几年,国家重点组织了多项玉米变性淀粉技术产业化开发,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逐步解决中国变性淀粉品种少、系列化程度低,部分产品还需进口的状况。

部分产品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

2004年,中国变性淀粉实际产量在50万吨左右。

中国各业变性淀粉需求量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27%,远远高于中国经济发展速度。

玉米变性淀粉加工产业化示范项目使玉米生产变性淀粉产品的附加值显著提高,是玉米原值的几十倍,发展变性淀粉产业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创新,变性淀粉是淀粉深加工的必然趋势。

  

2.燃料乙醇

  以玉米为原料生产的燃料酒精价格低廉且环保,而且燃料酒精绝不会引起汽车发动机的不良反应,市场潜力巨大。

在中国,汽车喝“酒”——玉米替代石油的时代已来临。

由于机动车增多造成的碳氧化合物污染严重,乙醇汽油担负环保之责。

所谓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一种新燃料。

2004年年底,东北三省及河南省已经实现或开始全省推广的计划,如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5省全省将封闭推广乙醇汽油,禁止销售普通汽油。

另外湖北9个地市、山东7个地市、江苏5个地市、河北6个地市成为了局部试点城市。

按照通知的精神,到2005年底,上述各省、市辖区范围基本实现车用乙醇汽油替代其他汽油。

燃料乙醇总产量国家会控制在500万吨到700万吨。

也有数据表明,随着能源价格持续高位,中国燃料乙醇需求量每年将以500万吨速度增长。

 

 乙醇汽油仅仅是乙醇运用的第一层次,其行业发展将是跳跃式的。

在车用燃料领域,随着国家“乙醇汽油政策”的推出,在未来10年内,其需求量每年将近千万吨,这仅是乙醇的近期市场。

乙醇的中期市场是作为燃料电池的燃料。

乙醇可以分解出氢,可间接或直接用作燃料电池燃料,在低温燃料电池,诸如手机、笔记本电脑以及新一代燃料电池汽车等可移动电源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而乙醇的远期市场是石化工业。

在未来20年内,乙醇将顺理成章地进入石化基础原料领域。

目前,用乙醇生产乙烯的技术已经成熟,是优良的日用化工基本原料。

因此,乙醇作为一种可再生的循环资源,不仅是一种新兴能源,还可以生产乙烯,支撑“后石油时代”的石化工业,从而成为本世纪新兴基础产业。

 

3.玉米化工醇  

玉米化工醇的地位相当于石油化工中的乙烯。

有了玉米化工醇,就能衍生出石油化工醇所能生产的一切产品,比如合成纤维、工程塑料、特种树脂、聚氨酯,几乎无所不能。

玉米化工醇与石油化工醇具有同样的分子式,同样的用途,唯一的差别就在于原料不同。

玉米化工醇用在纺织上,着色度更好。

玉米化工醇的投产和应用,使玉米深加工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生产1吨化工醇,需要消耗石油8吨,如用玉米取代石油,仅消耗玉米1.76吨。

用石油生产的吨成本是7000元左右,而用玉米生产的吨成本是4200元左右。

玉米产业的资源和成本优势由此可见。

玉米化工醇生产使玉米深加工科技含量提高,石油化工醇能够生产的产品,玉米化工醇同样能生产出来。

在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玉米作为重要可再生能源的属性更加突出,其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将非常广阔。

 

二、玉米深加工的其他产物 

 1、玉米油 

 玉米油是玉米深加工的产品之一,我国的玉米含油率一般在3.5%~4%左右,国外培育出的高含油玉米的含油率可达7.2%~7.5%,我国培育出的高油玉米可达8%~10%。

在玉米深加工过程中生产的玉米油,可再进一步加工成玉米色拉油,可以使玉米增值。

玉米油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食用保健植物油,它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5%以上,主要有油酸和亚油酸,吸收铝达97%以上,是一种很好的功能性保健食品。

长期食用不仅供给人体热量,也是人体营养所必需。

玉米油中含有的谷固醇,具有抑制胆固醇增加,减轻动脉硬化,治疗冠心病,促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玉米油的市场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2、玉米粕

  玉米粕是玉米油生产的副产品,是一种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营养物质,是较好的营养强化剂。

目前国内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有关方兴未艾的发展前途和远景。

  

3、玉米糖化、发酵

 玉米糖化、发酵精馏后的废渣经脱水干燥得到的粉状或加工成颗粒状可制成DDGS蛋白饲料。

玉米原料在发酵过程中只消耗淀粉,其它营养成分不仅未减少,而且相对增加,如增加蛋白质,使氨基酸的组成更加合理。

DDGS产品经测试表明,它含有18种动物生长所需要的氨基酸,亦有作食品添加剂之用的。

国内外大量实验和实际应用表明,DDGS作用牛、鸡、鱼的混配饲料,增重快、产出高、成本低、效益好。

我国DDGS生产是近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其生产能力较小,据行业协会统计,DDGS年生产能力约25万吨,还没有形成大的生产能力,因此根本满足不了国内饲料业对蛋白饲料的需要。

2001年,蛋白饲料的总需求量只满足了50%,市场潜力巨大。

  

玉米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一直以来是商品市场上的大品种,近年来“老玉米”又添加了“新身份”,除了最基本的农业种植以及初级的食品、饲料加工以外,还出现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发酵工程等工艺技术对玉米进行深度的加工。

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变性淀粉、玉米淀粉糖、玉米油、食用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聚乳酸、木糖醇、化工醇、蛋白饲料、纤维饲料等数千个品种,目前玉米深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

随着加工层次的不断加深,形成玉米经济系统。

4.水溶性蛋白

玉米等农作物中提取的一种水溶液性蛋白,是蛋白质的精华,是超氧化物歧化酶。

具有抗衰老作用,可直接被人体迅速吸收、参与调节新陈代谢过程,是护肤、美容化妆品和保健品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市场需求量大,货源紧缺,价格逐年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在国际上更是供不应求。

鲜嫩玉米穗常温贮存

1、在玉米籽粒刚饱满尚未固化时,就是采收的最佳时期。

采收时要去掉外皮。

采收后要及时运到贮场进行处理,越快越好,如超过48小时则已老化,无法贮鲜。

2、备一铁锅,在锅内加入半锅水,将水加热,按水量加入适量的贮鲜剂。

该贮鲜剂对人体不但无害,而且有利于健康,一般按4‰--5‰的比例。

然后将嫩玉米穗根据锅的大小分批放入锅内进行浸泡处理。

当锅内的嫩玉米穗开始发亮时,即可捞出。

3、捞出的玉米穗待沥干其水分后,就可以放在室内长期存放了。

4、存放前,要在室内摆上长25--30厘米的砖,砖下放适量的生石灰。

留下人行道和通风道,并在玉米穗存放前用百菌清烟剂对室内进行消毒。

然后就可以在砖上存放玉米穗,可以用编织袋装或用竹筐装,也可以进行码放。

5、该方法一般存放期可达10个月左右,完好率可达98%左右。

存放期间要每月检查1次,以防出现个体霉变。

6、嫩玉米穗可以在国庆、春节等时间随时煮熟上市。

一般情况下,每亩经济效益可达4000元以上,如种植优质红糯米或黄糯玉米经济效益会更高。

甜玉米穗软包装罐头的生产加工

(一)工艺流程

原料验收→剥叶去丝→修整、清洗、分级→漂烫→冷却装袋→真空封口→高温杀菌→冷却擦罐→保温检验→装箱入库→成品待售

(二)操作要点:

  1、原料接收:

鲜果穗按采收标准要求掰下后,不能随意扔在地上,也不能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发生严重磕碰、挤压,要轻拿轻放,减少损失,提高成品率。

要求果穗无虫蛀、籽粒排列均匀整齐、丰富饱满、老嫩相应,颜色为淡黄色或黄色,无杂粒。

对于有虫蛀的果穗经修整后长度符合要求的仍可作原料。

2、剥叶、去丝:

剥去苞叶、除去花丝时,要轻拿轻放,并剔除发霉、缺粒、水粒、串花粒、成熟度过高或过低的果穗。

3、修整、清洗、分级:

人工修整果穗,对秃尖、有虫口的要动刀修整,要保证切面平整。

人工切段时应下刀迅速,否则会压碎玉米粒,影响正品率,并保证切面与随轴垂直。

否则,影响美观。

刀不快要磨,刀架松的要紧,刀片薄的要加厚。

切后清洗,用流动的清水清洗果穗,洗去玉米的花丝和污物。

清洗过程要迅速,不能让果穗长时间在水中浸泡,以免造成营养成分流失。

洗后分级,在投放于周转筐的过程中顺便进行分级。

以穗长为依据分四级:

12-14、14-16、16-18、18-20厘米。

4、漂烫:

在漂烫水中加入0.1%的柠檬酸、1%的食盐,温度为95°C-100°C,时间为10-12分钟。

也可以用蒸汽进行漂烫。

以热水漂烫为好。

漂烫可以使玉米中的气体排放出来而且可以破坏玉米组织中酶的活性,杀灭果穗表面的有毒生物,减少病原菌基数,为提高杀菌效果奠定基础。

  5、冷却、装袋:

漂烫后的果穗必须及时冷却,否则由于温度过高会使玉米粒失水而出现皱褶,影响外观形象、品质。

一般用清水喷淋或在凉水中浸泡3-5分钟的方法,使果穗表面温度下降,以保证装袋时果穗的温度在50°C左右。

相反,温度过高,在真空装袋时水分气化,产生蒸汽,对封口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降温后装袋,冷却后的果穗,沥干水分后即可装袋。

装袋时要把好关:

再次除掉果穗上的花丝等异物,剔除有破损穗、长度不符合要求、杂色穗、脱水现象较重的果穗,改作他用。

装袋时要迅速,并使果穗大头向下,推到包装袋的底部;不能将玉米浆等杂物残留在封口处,以免影响封口质量。

  6、真空封口:

玉米装袋后,即可进行真空封口。

封口的真空度为0.08-0.09兆帕。

封口处一定要用手抚平整,检查是否有水、异物和褶皱,如果有则会严重影响封口质量,故应严格把提高封口质量。

一般抽真空的时间为12-20秒钟,封口加热时间为3-5秒钟。

  7、高温杀菌:

在杀菌前,应检查封口达到标准要求没有。

果穗与包装袋之间有间隙,用手挤果穗容易产生移动,说明真空作业质量不够。

要另作他用。

然后将合格者送入杀菌罐进行高温杀菌。

杀菌公式为15′-20′-20′/121°C,即用15分钟的时间,使杀菌罐内温度达到121°C,恒温保持20分钟。

在此期间,杀菌罐内压力要保持稳定,否则会产生破袋现象。

因为,包装袋内的水分在加热时会膨胀。

为防止破袋,要采用反压冷却,并且要使压力高于杀菌压力0.02-0.03兆帕。

冷却时间为20分钟,使温度降至40°C。

  8、擦袋:

用干净的棉布,将包装袋表面的水分及污渍擦净,并第三次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的要被淘汰。

9、保温、检验:

将玉米袋放入37°C的保温库内,保温7昼夜。

期间要翻动两次。

保温后,将玉米袋从保温库中取出,挑出胀袋的产品,其合格品即可装箱、入库、待售。

玉米酸奶的生产加工

玉米酸奶是将玉米与牛奶混合一体并经过发酵制得的酸奶。

它不仅具有清新的玉米香味,使玉米和牛奶的营养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提高了玉米的经济效益,对于我国的玉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加工要点

 浸泡将玉米在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直至其完全吸水溶胀。

判断方法为:

纵向剖开玉米粒,中心无白色粉点则为浸泡完成。

 打浆、过滤用50℃以下温水打浆,料水比为1:

5,然后用200目滤布过滤,浆汁备用。

 液化在玉米浆汁中加入液化酶,用柠檬酸调pH为6,加热至95℃左右,并保温1小时。

 调配鲜牛奶与玉米浆汁按1:

1混合,依次加入稳定剂、6%的蔗糖及少量玉米香精和乙基麦芽酚,充分混合均匀,均质均质压力为40兆帕,杀菌、冷却、接种将浆汁用95℃保温20分钟,再冷却至42℃,按2.5%的用量接种母发酵液,培养、后熟最后,把玉米奶用42℃培养3.5小时,再于4℃冷藏24小时即为成品。

玉米油

玉米油是由玉米胚加工制得的植物油脂,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

其中亚油酸是人体必需脂肪酸,是构成人体细胞的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可与胆固醇相结合,呈流动性和正常代谢,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玉米油中的谷固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富含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可防治干眼病、夜盲症、皮炎、支气管扩张等多种功能,并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由于玉米油的特点,且还因其营养价值高,味觉好,不易变质,因而深受人们欢迎。

在欧美国家,玉米油被作为一种高级食用油而广泛食用,享有“健康油”、“放心油”、“长寿油”等美称。

  中国是玉米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然而玉米油产业在我国食用油家族中却处于弱势地位,专家称,玉米油含有的特殊营养成分,可对心脑血管患者起到保健作用。

  中国保健协会副会长栾成章教授在日前举行的“玉米油专家鉴定暨研讨会”上提出,玉米油富含人体必须的维生素E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以上,主要为亚油酸和油酸,其中亚油酸占油脂总量的50%以上。

亚油酸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须脂肪酸,它具有降低人体胆固醇、降血压、软化血管、增加人体肌肉和心脏、心血管系统的机能,预防和改善动脉硬化,减少心脏病发生等作用,并且还可以缓解人体前列腺病症的发作和皮炎的发生。

  玉米油是以玉米胚芽为原料,经过脱酸、脱胶、脱臭、脱色、脱蜡等工艺后制成玉米胚芽油,由于亚油酸含量高的重要作用,长期食用对高血压、肥胖症、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有益。

专家们在谈到关于我国玉米油现状和生物安全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鲁战会教授就指出,目前我国玉米油原料主要来自本土的原料,不存在含有转基因成分,含有转基因油料的大部分国内市场上常见的大豆油,从安全角度来说,玉米油更具安全性。

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重视玉米油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增添国内油料自给率,避免长期依靠外来生物弥补的不安全隐患,而且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特点

  玉米油色泽金黄透明,清香扑鼻,特别适合快速烹炒和煎炸食品。

在高温煎炸时,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油炸的食品香脆可口,烹制的菜肴既能保持菜品原有的色香味,又不损失营养价值。

用玉米油调拌凉菜香味宜人。

烹调中油烟少、无油腻。

玉米油的凝固点为-10℃,油中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功效

  玉米油富含维生素A、D、E,儿童易消化吸收。

如果能给孩子同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那么耐受寒冷的能力更强。

此外,维生素B2和维生素E在机体内还有其他的功效。

如维生素E能够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具有增强机体抵抗能力、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寒冷的冬天,适量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E不仅可以帮助抵御寒冷,还可预防和减少寒冷所诱发的多种疾病。

该油选用玉米胚芽为原料,经“六脱”工艺精炼而成。

经专家论证、本品含大量不饱合脂肪酸和维生素,亚油酸含量高达60%,可以降低人体中的胆固醇,降低血压,能预防粥样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抗衰老及单纯性肥胖症等,同时所含维生素D对促进人体内钙的吸收作用较大,对儿童骨骼的发育极为有利。

其中尤以亚油酸为佳,不但有强身健体作用,而且有很好的美艳皮肤的作用,是皮肤滋润、充盈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此外,植物油脂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等营养皮肤及抗衰老成分。

不仅具有美容养颜功效,还具有健体和抗衰作用。

红花油、葵花子油、大豆油、玉米油、芝麻油、花生油、茶油、菜籽油,葵花子、核桃仁、松子仁、杏仁、桃仁等食物中亦含有较多的亚油酸。

但脂肪类食物不宜食入过多,每天不应超过30克,以免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

碳水化物又称糖类,是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约占每日总热量的60%~65%。

碳水化物的供给充足,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利用,并能维持脂肪的正常代谢和保护肝脏,从而间接地起到美容润肤作用。

玉米浆

是制玉米淀粉的副产物。

制造玉米淀粉须将玉米粒先用亚硫酸浸泡,浸泡液浓缩即制成黄褐色的液体,叫玉米浆。

[1]  玉米浆中含有丰富的可溶性蛋白、生长素和一些前体物质,含大约40%~50%固体物质。

在玉米浸泡过程中若长有乳酸菌和酵母菌,则提高玉米浆的质量;若长有腐败性细菌则降低玉米浆的质量。

玉米浆是微生物生长很普遍应用的有机氮源,它还能促进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合成。

 

 

——机械交通学院

农产品加工机械与设备

 

题目: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