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臼角和CE角.docx
《髋臼角和CE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髋臼角和CE角.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髋臼角和CE角
髋臼角和CE角
髋臼角(SHARP角):
双侧泪点下缘连线和泪点下缘与髋臼外上缘联结线夹角。
2岁儿童48°,4岁为42°,15岁以上应小于40°;
若髋臼角大于正常值,提示髋臼发育不良。
CE角(CENTER-EDGEANGLE):
股骨头中心垂线和中心与髋臼外上缘连线夹角。
成人25°以上正常,20°以下提示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髋关节脱位
∙专家发言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与髋关节脱位是婴幼儿及儿童期的相同疾病的延续。
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有共同的致病因素,也分享相似的伴随畸形,其区别在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对应关系,即前者股骨头仍有不同程度的髋臼覆盖,而后者股骨头则完全从髋臼内脱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关节脱位在我国是髋关节最常见的病变之一,据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1227例1556髋非创伤性初次人工全髋置换术患者的病因分析发现,因髋关节发育不良或髋脱位,髋关节严重疼痛与骨关节炎晚期而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共有352例415髋,占总数的29%,数量位居第二,仅次于股骨头坏死的病因。
其中男性67例,女性285例,男:
女=1:
4。
髋关节完全脱位者25例31髋,髋关节发育不良伴不同程度半脱位者327例385髋。
双侧置换者64例,平均手术年龄54岁(17-86岁)。
病因学
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和髋脱位是由于婴幼儿期的相关病变迁延直成年而来,前者可以因为髋关节发育畸形较轻,无临床症状而在婴幼儿期被忽略,成年后拍片时偶然发现或出现髋关节骨关节炎表现而被发现,或因为婴幼儿期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而残留的髋关节畸形。
而后者在幼儿期即发生步态异常,不易被家长忽略,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治疗不及时、治疗效果不佳或未曾治疗而拖延至成年。
本病的病因学在儿童期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章中已有详细描述,这里不予赘述。
病理解剖特点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人髋臼关节面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狭窄和倾斜,随着畸形和半脱位严重程度的增加,关节面对股骨头的覆盖越来越小,关节面倾斜度也随之增大,髋臼变浅,对股骨头的包容越来越差。
髋关节中心逐渐外移和上移。
大部分病人髋臼前倾角明显增大,约1/6病人会出现臼顶的后倾。
因脑瘫引发的髋发育不良髋臼后倾的几率更大。
当股骨头完全脱位后原真臼发育迟缓,甚至失去髋臼的形态,外观极小,呈三角形臼窝,前壁极薄,臼内被增厚的关节囊和纤维组织充填。
股骨头外观可以正常,或出现不同程度的扁平、小头、大头或方头畸形。
股骨颈干角增大,呈髋外翻畸形;股骨前倾角增大,大粗隆的位置移向后方。
股骨头和髋臼形态的异常造成了两者之间的吻合度的改变,关节面吻合度不佳是引发髋关节迅速退变的主要原因。
完全脱位的股骨近端髓腔狭窄,形态异常,因此在准备人工关节置换时假体的选择应特别慎重。
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的关节盂唇较正常人明显肥厚。
半脱位的状态下肥厚的关节盂唇常常嵌入关节面,或因严重磨损导致盂唇的撕裂和退化,引发髋关节交锁症状。
关节盂唇的异常和髋臼后倾还能够导致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进一步加重关节的退化和增生。
髋臼负重面的狭窄和头臼吻合程度的异常使关节负重面的应力显著增大,继而引发关节的退行性变,导致软骨面磨损,股骨头和髋臼负重区的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周围骨赘形成。
髋臼内壁的帘状骨赘形成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当股骨头完全脱位时髋关节周围的软组织亦随之发生了结构性改变。
关节囊明显增厚并随股骨头脱位走行而延长;股骨前倾角的极度增大导致的大粗隆后位转移,使臀中肌的附丽点不但因脱位而上移,同时因大粗隆的后位而转向髋关节的后方;臀大肌,髂腰肌的附丽点上移,髋关节生物力学环境明显改变;髋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相对短缩,因此,高度脱位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在假体复位时,应特别注意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张力,超过3-4cm的下肢延长应采取股骨短缩措施,并考虑恢复髋关节周围肌肉,特别是臀中肌的走形方向,以重建髋关节的生物学环境。
临床表现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多见于女性。
有些患者毫无症状,只在拍X线片时偶然发现。
大多数患者在20-40岁之间出现临床症状,双侧病变明显多于单侧。
早期的症状表现为髋关节活动时的隐痛和酸胀不适感,长时间的行走会加重疼痛症状,例如长时间的购物后大腿根部或臀部深方酸胀,发困,经过一夜的休息次日症状会完全消失。
这种症状常常持续较长时间才会让患者发现关节的异常而就诊。
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最终经休息后疼痛仍然不能缓解。
此外,还容易出现髋关节疲劳感和外展肌无力以及大粗隆处的疼痛等。
少数患者以髋关节突然出现的“闪痛”为首发症状,这种关节交锁的症状与膝关节的半月板病变相似。
随着症状的逐渐进展,有些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跛行。
髋关节
发育不良的临床表现与半脱位的程度和髋关节骨关节炎的程度明显相关。
髋关节完全性脱位的临床表现与脱位的股骨头和髂骨之间是否存在假关节密切相关。
如果双侧股骨头不与髂骨构成假关节,股骨头顶在髂骨外的肌肉和软组织中,这种状态下病人的髋关节非常不稳定,臀中肌无力,跛行严重,双侧脱位呈现典型的“鸭步”步态,单侧脱位表现为患侧的短肢和臀肌步态,躯干向患侧大幅晃动;该类型的病人终生不出现髋关节的退行性变,因而不会出现严重的髋部疼痛。
如果脱位的股骨头与髂骨构成假关节,这种假关节能够部分加强股骨头的稳定性,跛行的原因主要为臀中肌无力,跛行步态的晃动程度较无假关节形成的病人稍轻,而假关节的退行性变将导致髋关节的严重疼痛,活动障碍和关节的固定畸形。
(图1:
无假关节形成的高度脱位,图2,有假关节形成的高度脱位)
图1 无假关节形成的高度脱位
图2 有假关节形成的高度脱位
骨科检查
完整的骨科检查包括步态,关节活动度,肌力,肢体长度等测量和特殊的检查方法。
步态:
髋关节交锁急性发作时会出现疼痛步态(antalgicgait)。
臀肌步态的严重程度与关节的脱位程度呈正相关。
完全性脱位的臀肌步态最为严重,单纯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步态则无异于正常人。
关节活动度:
髋关节的活动度与a).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度b).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这两种因素密切相关,单纯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的关节活动度通常是正常的,随着股骨头包容度的下降和髋关节半脱位的程度增加髋关节的活动度也随之增大,完全脱位的活动度则极度异常增大。
当出现不同程度的继发性髋骨关节炎后关节活动度会逐渐下降。
肌力:
单纯髋发育不良的患者髋关节周围肌力完全正常。
随着半脱位程度的增加外展肌力将随之下降,完全性脱位可以表现为完全性的外展肌无力,同时伴有髂腰肌和内收肌的力弱,但是臀大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力正常。
肢体长度:
双侧对称性病变的患者双下肢等长。
单侧病变的患侧因半脱位的程度或完全脱位而出现患肢短缩。
值得注意的是单侧完全性脱位的患者虽然表现为患肢外观的缩短,但是绝对长度(双下肢全长片的骨性测量)常常增加,这一现象会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肢体长度的调整,应予以特别关注。
特殊检查方法:
Trendelenburg试验:
检查髋关节的外展肌力。
检查者在患者的后方。
让患者患侧单腿站立,对侧屈髋屈膝90度,观察双侧髂后上棘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对侧髂后上棘的水平高于站立侧,如果出现患侧髋外展肌无力,则对侧髂后上棘的水平明显低于站立侧(图3:
Trendelenburg试验。
A:
阳性;B:
阴性)。
图3Trendelenburg试验。
A:
阳性;B:
阴性
Alice征:
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
患者平卧位,双膝屈曲90度,观察双侧膝关节高度是否在同一水平,并能够判断肢体不等长的发生部位是在胫骨(双小腿不等长)或股骨或髋关节(双小腿等长,大腿不等长)。
恐惧试验(ApprehensionTest):
髋关节前方不稳定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该阳性。
患者仰卧位,患髋过伸,外展外旋(图4:
恐惧试验(ApprehensionTest))。
由于股骨头前覆盖的缺损,患者会出现不适或不稳定感。
图4 ApprehensionTest
4.“肿块征”(Lumpsign):
对于偏瘦的髋关节半脱位的病人,伸髋外旋可能会在腹股沟区出现一个肿块,它是由于股骨头顶着髋关节的前关节囊造成的。
5.撞击试验(ImpingementTest):
可用来确认髋臼盂唇的病变。
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内旋,被动屈髋约90度,内收(图5:
撞击试验(ImpingementTest))。
屈髋内收使股骨颈与臼缘接近。
附加的内旋会在盂唇处产生剪力,引起末梢神经的刺激症状。
如果有髋臼唇撕裂或退变,则会产生腹股沟区的锐痛。
图5 撞击试验(ImpingementTest)
6.自行车试验(BicycleTest):
患者侧卧位,患侧在上,然后患者做蹬自行车的动作,检查者则在大粗隆后外缘触诊(图6:
自行车试验(BicycleTest))。
如果出现大粗隆处疼痛,提示外展肌无力。
压痛最常见的部位位于臀中肌的后缘。
检查者通过在大粗隆滑囊上的直接触诊可能会触及摩擦感(Crepitus),而患者可能会有像“关节内有沙”的感觉。
图6 自行车试验(BicycleTest)
伴随症状和畸形
腰前凸增大与腰痛:
双侧髋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人常伴有代偿性腰前凸增大,单侧脱位的病人常伴有腰椎代偿性侧弯,腰椎出现退行性变之后会发生相应的腰痛和椎管狭窄的症状。
膝外翻畸形:
Wedge等人(1979)在总结髋关节先天性疾病的自然转归中谈到单侧髋脱位患者中30%出现同侧膝外翻和膝骨关节炎改变。
Kandemir等人(2002)的研究发现,严重髋发育不良或完全性髋脱位(CroweIII-IV期)的患者由于髋关节中心外移,下肢机械轴在膝关节水平向外偏移,股骨内髁的垂直向发育明显增大,最终引发代偿性膝外翻畸形。
单侧脱位的患者伴有膝外翻畸形的比率较双侧髋脱位为高。
足畸形:
Westberry等人(2003)通过对349例原发性马蹄内翻足的病人9年后随访发现仅有1例患者出现髋臼发育不良畸形。
Carney等人(2006)对51例原发性马蹄内翻足的病人做髋关节X线检查,发现8例病人髋臼指数>28°。
影像学表现
常规X线片检查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常规X线片检查包括骨盆前后位片和FalseProfile(FauxProfile)位片,以及髋关节外展功能位片。
骨盆前后位片(AnteroposteriorRadiograph)
骨盆前后位片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基本检查方法,也是成人髋关节疼痛的第一步影像学检查。
骨盆前后位片的体位要求站立位(骨盆和髋的生理位置),下肢约20度内旋,以抵消股骨的前倾。
判断骨盆X线片是否是真正的前后位片需要观察闭孔和髂窝的外形和对称程度,以及双侧股骨颈是否处于真正的前后位。
骨盆前后位片观察的内容包括:
a).髋臼侧:
髋臼顶负重区(眉弓)的倾斜程度;负重区宽度的变化;髋臼对股骨头的包容程度;髋臼前倾角的变化;髋臼缘关节盂唇内的钙化点;以及囊性改变,软骨下骨硬化程度和髋臼内缘和外缘是否有增生,等等。
b).股骨侧:
股骨头的形态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股骨头变扁等形态上的变化;股骨头负重区骨硬化程度,囊性改变的大小及数量,股骨头边缘是否有骨赘形成;股骨头颈干角和前倾角的变化;以及大粗隆高度的变化,等等。
c).全关节:
观察髋臼与股骨头负重区的吻合度;股骨头半脱位的程度;髋关节旋转中心的改变以及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等等。
d).髋关节完全脱位的观察:
股骨头脱位的高度;是否与髂骨构成假关节;真性髋臼的形态和大小的变化;股骨头的形态改变;以及假关节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等等。
骨盆前后位X线片上可测量的指标包括:
(1)Wiberg外侧CE角;
(2)臼顶倾斜角;(3)Shenton氏线;(4)髋臼角(Sharp角);(5)股骨头覆盖率;(6)股骨头外侧和向上移位的程度;(7)髋臼的前后倾和交叉征。
(8)骨关节炎的程度。
1.Wiberg外侧CE角:
异常的Wiberg外侧CE角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标准之一。
这个角度用来评估骨性髋臼在股骨头上方和外侧的覆盖。
Wiberg报道正常髋关节的外侧CE角均大于25度,20~25度为临界值,而小于20度则可诊断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图7:
Wiberg外侧CE角)。
图7:
Wiberg外侧CE的测量方法
2.臼顶倾斜角(AcetabularIndexAngle):
臼顶倾斜角被用来评价冠状位上髋臼顶的方向,和股骨头外上方的覆盖。
髋臼的关节承重面在X线片上表现为外形类似“眉弓”的硬化带(Sourcilcotyloïien)。
正常的臼顶倾斜角在0~10度之间。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人该角度通常大于10度(图8:
臼顶倾斜角(AcetabularIndexAngle))。
图8:
臼顶倾斜角的测量方法
3.Shenton氏线:
股骨颈内侧缘与闭孔上缘之间的连线。
正常髋关节的Shenton氏线是连续的弧线,如果该弧线不连续,说明髋关节有不同程度的半脱位(图9:
Shenton氏线)。
图9:
Shenton氏线示意图
髋臼角(AcetabularAngle,Sharp角):
观察髋臼倾斜的程度。
即髋臼外缘与泪滴下缘之间的连线,与骨盆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正常值<40°(图10:
髋臼Sharp角)。
图10:
髋臼Sharp角
股骨头覆盖率
股骨头覆盖率是指股骨头被骨性髋臼覆盖的百分比。
即股骨头内缘至髋臼外缘的距离与股骨头内外缘之间距离的百分比。
正常的超过80%。
小于75%为病理性髋臼覆盖不良(图11:
股骨头覆盖率)。
图11:
股骨头覆盖率示意图
股骨头外移和上移的程度
AP位片上还可测量股骨头向外侧和向上移位的程度,并与对侧做比较。
股骨头向外侧移位的距离可通过测量股骨头内缘和髂坐线或泪滴外缘的最短距离来确定;股骨头向上移位的程度则通过测量股骨头下缘与髋臼下缘的最短距离来表示(图12:
股骨头外移和上移程度)。
图12:
股骨头外侧和向上移位程度的测量
髋臼的前后倾和交叉征
大多数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的髋臼是过度前倾的,但是有高达1/6的患者髋臼为后倾。
髋臼后倾也是引发骨关节炎的因素之一。
正常髋臼的前壁覆盖1/3的股骨头,后壁覆盖1/2的股骨头,髋臼前后缘的连线只在臼顶的外侧相交。
髋臼后倾的患者在骨盆前后位片上会有交叉征(Cross-overSign)阳性的表现(图13:
右髋后倾,交叉征(+);左髋正常前倾)。
图13:
右髋后倾,交叉征(+);左髋正常前倾
骨关节炎的程度
骨关节炎的存在及程度用Tönnis分期(1987)评估:
0期:
没有髋关节骨关节炎的表现;1期:
股骨头与髋臼出现轻度的骨硬化,关节间隙轻度狭窄或股骨头形态轻度变形;2期:
股骨头内小囊性变,关节间隙中度狭窄,股骨头形态中度变形;3期:
股骨头或髋臼大囊性变,关节间隙重度狭窄,髋关节严重畸形。
二.FalseProfile位片(FauxProfileRadiograph)
FalseProfile位片用于评估髋臼的前覆盖。
这个体位片是由Lequense和Sèze于1961年定义的。
它是骨盆真正的侧位片,可用来测量髋臼的前覆盖,可能更利于发现开始于髋关节前缘的退行性改变。
FalseProfile位片的重要性还在于有些患者在骨盆前后位片上的表现是正常的,只有在FalseProfile位片上才能发现他们髋臼前覆盖的缺损。
LequenseFalseProfile位片的体位要求患者站立(髋关节应力位像),骨盆相对于底片旋转65度。
合格的片子上显示两个股骨头之间的距离等于一个股骨头的宽度。
前覆盖的测量指标是Lequense前方CE角(图15:
A:
FalseProfile位摄片示意图;B:
前方CE角测量方法)。
这个角度评价股骨头的前上方覆盖,正常值应大于25度(图16: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X-线FalseProfile片,显示髋臼前方覆盖不良,前CE角减小)。
图15-A:
FalseProfile位摄片示意图
图15-B:
前方CE角测量方法
图16: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X-线FalseProfile片,显示髋臼前方覆盖不良,前CE角减小
髋关节外展30度前后位片该位置拍片的目的用于评估如果选择髋臼截骨,则可判断髋臼重新转位之后股骨与髋关节的对合关系,或者选择做股骨粗隆间截骨来改善头臼的对合关系X线片上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分期与分类Severin(1941)分期适用于青少年和成年患者。
该分期根据病人的年龄段和CE角的大小将髋关节发育不良分为六期,其中I-IV期为不同程度的半脱位,V期为完全性脱位,VI期为再脱位(表1:
Severin分期)。
表1:
Severin分期
Crowe(1979)分期:
Crowe分期是判断股骨头脱位程度的分期方法,是基于对不同脱位程度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的评价而建立的,其分类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评价轻度髋臼发育不良形态学变化的细节。
具体测量方法:
髋关节正位片上以经泪滴下缘的水平线作为参照线,股骨头垂直高度作为百分比参照高度,测量内侧股骨头颈交界处距离水平参照线的距离(图17:
Crowe分期)。
I期:
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50%股骨头垂直高度;
II期:
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为50-75%股骨头垂直高度;
III期:
股骨头半脱位,半脱位的高度为75-100%股骨头垂直高度;
IV期:
股骨头完全脱位,脱位高度>100%股骨头的垂直高度。
图17:
Crowe分期
股骨头与髋臼吻合度的分类(Yasunaga2003):
髋关节发育不良后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程度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效果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价有着重要的价值。
Yasunaga将股骨头臼吻合度分为四类(图18:
股骨头与髋臼吻合度的Yasunaga分类):
优:
髋臼负重面与股骨头之间的吻合关系良好,关节间隙均匀对称;良:
髋臼负重面与股骨头之间的吻合关系欠佳,但是关节间隙基本正常;可:
髋臼负重面与股骨头之间配合不良,部分关节间隙变窄;差:
髋臼负重面与股骨头之间配合很差,部分关节间隙明显变窄,关节软骨磨损严重。
图18:
股骨头吻合度的分类
CT和三维CT重建
对于X线片显示有髋关节发育不良征象或是准备髋臼截骨手术矫正的病人,CT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检查,它较普通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Anda等人提出一种在CT上测量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标准化方法,通过经过双侧股骨头中心的轴位像来测量髋臼在股骨头上的覆盖。
前覆盖由AASA(AnteriorAcetabularSectorAngle)测量。
后覆盖由PASA(PosteriorAcetabularSectorAngle)测量。
AASA和PASA相加得到HASA(HorizontalAcetabularSectorAngle),可评估总的髋臼覆盖率(图19:
AASA、PASA、HASA示意图)。
图19:
AASA、PASA、HASA示意图
AASA是在水平面上的测量,显示的是髋臼前内侧的覆盖。
而Lequense前方CE角是在矢状面上的测量,显示的是髋臼的前上方的覆盖。
Anda等人报道AASA在男性中平均正常值为63度,女性为64度;而PASA在男性和女性中的平均正常值均为105度。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人的这些数值通常都是减小的。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者最常见的是股骨头前覆盖不足。
但是,对于神经肌肉源性发育不良的患者,尤其是脑瘫,有相当数量的髋关节存在严重的髋臼后缘覆盖缺损。
事实上,对于后缘覆盖处于临界状态的患者,截骨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后缘的覆盖缺损。
而三维CT重建可呈现骨性骨盆的具体细节,有利于术者对患者的前方、后方、外侧的股骨头覆盖缺损有整体的认识。
基于三维CT重建的术前设计可测量达到最佳矫正时髋臼截骨块在各个方向上需要旋转的度数,提高手术的精确性,还可了解截骨术后头臼的对合关系,以及髋臼的前后倾状态等。
对于髋关节明显异常,并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来说,手术前的CT检查不但能够观察髋臼的形态,髋臼的骨量,还能够测量股骨前倾角的变化,为假体的选择和手术的操作提供重要资料。
(图20:
CT测股骨前倾角:
A:
X线片显示右髋病变;B:
CT显示右股骨前倾角明显增大;C:
CT测量股骨前倾角时必须以同侧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作为0°基准线进行测量)
图 20
MR关节造影
MR关节造影主要用于发现是否存在盂唇病变,包括盂唇撕裂,退行性变,囊肿形成等,而后者常是退行性变的先兆。
这项技术也可更好地发现关节软骨的损伤。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
不伴有半脱位和骨关节炎的轻度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常常被漏诊,当患者主诉髋部疼痛,骨科检查发现髋关节活动度增大时要特别注意测量X线片的CE角和臼顶倾斜角。
当髋臼发育不良出现股骨头的囊性改变时常会被诊断为股骨头坏死,扁平髋畸形也是容易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相混淆的病变,需要作鉴别诊断。
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缺血坏死男性常见,多有酗酒史和/或激素使用史。
病程发展迅速,疼痛较重。
髋关节旋转活动明显受限。
在股骨头未出现塌陷时X线片表现为股骨头轮廓正常,但是股骨头内骨小梁模糊,大量不规则囊性改变。
髋臼覆盖正常,关节间隙正常(图21:
A: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囊性改变;B:
髋臼发育不良的囊性改变)。
图 21
扁平髋
“扁平髋”畸形是指Legg-Calvé-Perthes病(儿童原发性股骨头缺血坏死)修复后髋关节形态学改变的病理过程。
由于儿童期骨坏死后修复能力很强,修复后表现为股骨头不同程度的扁平样改变,髋臼覆盖亦受到较大影响,但是几乎不影响关节软骨,关节间隙变化不著。
扁平髋典型的X线特点为股骨头不同程度的扁平畸形,股骨头下缘出现“绳襻征”,股骨颈很短,大粗隆高位,髋臼继发性覆盖不良(图22:
双侧扁平髋畸形)(表2:
髋臼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
图 22
表2:
髋臼发育不良的鉴别诊断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原则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目的在于纠正髋臼和股骨近端的畸形,加大髋关节承重面积,恢复髋臼透明软骨的覆盖,重建髋关节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
经治疗的接近正常的髋关节将会改善髋关节的功能,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原则上治疗越早,效果就越好。
一般认为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截骨术的最佳年龄为儿童期的5-6岁,此年龄段骨组织的生物弹性和塑型能力最好。
但是,绝大部分病人要在成年后才会发现髋关节的症状和畸形。
尽管成年后骨的弹性和再塑型能力会显著下降,然而截骨术仍然可以缓解髋关节的疼痛,并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展。
因此,对于成年髋发育不良的病人必须予以充分重视,争取在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或恶化之前纠正畸形,延缓或阻止骨性关节炎的发展。
而对于那些症状出现晚,畸形不重的病人则应当采取保守治疗的手段,待骨关节炎晚期后可以考虑人工关节置换术。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原则取决于病人的年龄,临床症状,关节畸形的严重程度,股骨头与髋臼的对合关系以及髋骨关节炎的严重程度。
病人年龄<40岁,髋关节疼痛,X线片显示髋关节轻度半脱位,外展位片上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度良好,股骨颈干角基本正常,骨关节炎不明显或关节间隙不窄的患者应该选择能够恢复髋臼解剖覆盖的重建性髋臼截骨术;
对于符合上述条件但是股骨颈干角明显增大,呈髋内翻畸形的患者可以选择股骨近端内翻截骨术纠正髋外翻畸形并改善股骨头的覆盖;
对于符合条件1,但是X线片股骨头与髋臼之间的吻合度差,或半脱位较重,外展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