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130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docx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评报告

一、总体概述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是2002年由原信息科学系申请设立的,并于当年开始招生。

2006年根据学校院系调整,调整至现在的人文社科学院。

至目前,已有11届毕业生,共800余人,目前在校生四届共218人。

从专业设立开始,我们就面临前期准备不足、基础薄弱、师资缺乏、办学定位不清等实际困难。

在本专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全体教师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学校、人文社科学院两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专业开始逐渐发展壮大。

首先是师资力量上充实了许多。

近几年来积极引进博士毕业生,并鼓励在职教师出去攻读博士学位,教师的学历层次有了较大提高,同时职称层次也提高了很多,目前本院系内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授课的教师总计有20名,能够较好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其次是专业培养方案日渐完善。

近五年来我们主动走出去,到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南昌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全国各兄弟高校进行专业建设调研和学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校学生和师资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各教学环节设计,形成了较为科学合理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第三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本就是一个应用型比较强的专业,只进行书本理论学习远不能实现我们的培养目标,为此我们努力申请建立了“电子政务与公共管理实验室”,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借助各类软件进行具体工作环境下的模拟操作,不仅如此,我们也发动教师积极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目前已经有十几个实习单位可以保持长期合作,每年寒暑假,都会有一批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集中实习,这对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提前适应社会有极大帮助。

第四,我们于2015年积极申报学校“卓越计划”项目并成功获批。

目前组建了2014级和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卓越班,通过单独设计的培养方案对卓越班学生进行更高要求的培养,这也给我们专业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好的契机。

第五,确立了公共事业管理的专业特色,即“非营利组织管理”。

这是适应社会改革发展形势所需,未来在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将会大有作为,对相应的管理人才需求也将越来越多,随着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非营利组织认知的不断提高,本专业应该是有较好的发展前途的。

总之,在专业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从未停歇,一直努力想把这个专业办得越来越好。

当然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暂时还面临许多困难,还有进一步提升和发展的空间。

二、分项自评

1、生源情况

1.1招生录取情况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学生录取分数平均值分别为494、515、502和494;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13年、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学生第一志愿率分别为94.67%、92.96%、97.83%和97.67%。

自评分数:

9.5分

2、培养模式

2.1培养方案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公务员、管理干部及研究公共政策和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开设具有较长的历史,已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并且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该专业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呈细化的趋势。

我校自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培养,目前已经有近16年的办学培养历程。

十多年来,我们深入理解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研究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专业特色,积极把握中国公共事业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内在趋势,综合平衡各教育、社会机构的考核目标要求,不断审视专业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和前瞻性,逐步清晰了专业当前的培养模式。

首先是基于时代发展特点,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许多社会问题的复杂性程度在不断提高,有效开展工作、解决问题需要相关工作者了解、熟悉、掌握许多领域的专门知识,未来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单一知识结构的人员将越来越不能适应当今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其次,顺应未来高等教育使命变化的趋势。

未来社会技术革新速度快,知识更新频率高,高等教育的使命应该定位于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创新型、特别是拥有强大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级人才,这意味着本科阶段教育将越来越多的成为一种中间阶段的教育而非终极教育,当代高等教育的这一发展趋势,内在地要求本科阶段教育更多的体现为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相应地,本科阶段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多地体现为素质取向而非职业取向,传授与训练多种知识、技术与能力将成为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

再次,充分考虑了当下可能的人才“出口”的实际;一方面中国事业单位改革难度较大,进程相对滞后,公务员考试难度大、门槛高,人员进出受体制性因素制约比较大,政府等体制内就业空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第三部门”、社会组织机构还不发达,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规模不大,吸纳就业的渠道还不是非常通畅;也就是说社会实际可提供的对口岗位还比较少,专业优势经常难以有效发挥,这种局面短期内是不可能有明显改观的。

因此单纯的“出口”模式只能是不切实际的理想,必须立足于追求多元“出口”模式是现实的必然选择。

综上考虑,遵循专业自身特点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我们采取“立足公共管理基本精神”、“宽技能素质”、“跨学科学习”、“多方向交叉培养”的多元平衡化发展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灵活性和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为实现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包括: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具备广博的公共管理学科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熟练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受到公共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具备现代化的公共管理能力,包括:

以电子化、自动化手段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社会调查研究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等;

3.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为满足培养要求1的需要,课程体系设置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课程,使学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政治理论素养,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通过开设《大学生创业基础》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与能力。

为满足培养要求2的需要,课程体系通过设置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案例)、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学、公共政策分析(案例)、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公共政策分析、现代公用事业管理等学科基础课,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广博的学科相关知识;通过设置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危机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公共部门财务管理、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非营利组织营销学、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社会保障、社会工作、社区管理等专业主干课,使学生接受全面、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考核,培养基本专业素养,形成牢固的专业知识结构;通过设置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应用写作、秘书理论与实务、企业行政管理、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公务员考试培训等课程,培养学生社会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组织和策划的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操作能力。

为满足培养要求3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突出了英语教学的重要地位,在大学前四个学期,分别开设了大学英语Ⅰ

(一)、

(二)、(三)、(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为进一步学好英语打下良好基础。

最后,为满足培养要求4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大一开设有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大一到大四,开设有体育专项基础,通过这些课程,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课程体系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具体可用表格表示为:

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知识要求的支持程度

知识

 

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

学科基础知识

专业知识

专业应用知识

事业知

人力资源

非营利组织知

大学英语I

(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

军事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语文

体育专项基础

大学英语I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英语I(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I(四)

大学生创业基础

高等数学II

(一)

高等数学II

(二)

管理学

社会学

政治学

管理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

现代公用事业管理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企业行政管理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领导科学与艺术

管理思想史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应用写作

秘书理论与实务

公务员考试培训

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

公共管理理论前沿讲座

西方政治制度

电子政府概论

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践前沿讲座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统计学

民航概论

航空概论

民用航空法规

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

军事训练

认识实习

电子政务模拟实训

专业实习

创新创业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课程设置对培养计划中的能力和素质要求的支持程度

能力

课程

获取知识

能力

应用知识

能力

专业思维

能力

专业实践

能力

创新创造

能力

大学英语I

(一)

计算机应用基础

军事理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语文

体育专项基础

大学英语I

(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英语I(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I(四)

大学生创业基础

高等数学II

(一)

高等数学II

(二)

管理学

社会学

政治学

管理经济学

公共经济学

公共部门组织行为学

公共政策分析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导论

当代中国政府过程

非营利组织管理

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

企业行政管理

现代公用事业管理

西方政治制度

统计学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部门财务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案例)

管理信息系统

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

应用写作

秘书理论与实务

公务员制度

公务员考试培训

公共关系与社交礼仪

公共管理理论前沿讲座

领导科学与艺术

电子政府概论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践前沿讲座

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原著选读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统计学

社会工作

非营利组织营销学

社区管理

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民航概论

航空概论

民用航空法规

航空模型设计与制作

军事训练

认识实习

电子政务模拟实训

专业实习

创新创业

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自评分数:

9分

2.2培养模式改革创新

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面,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用学业导师制助力学生发展。

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创业指导和继续深造的指导,不断加强学生学业指导,促进学生成才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中期,就为学生安排了专业学习辅导老师。

学业导师负责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选课指导、学业学分制度宣解、学业警示、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并规定了具体的导师考核办法。

二是探索多元化专业素质培养方向。

为积极响应郑州航院“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大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力度,以培养出更适销对路的人才,我们积极申报卓越计划并获批立项,目前2014级和2015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中,已经实施卓越人才分类培养计划项目。

参加该计划的学生采取自愿报名方式,组成独立班级,并且从培养学生创意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及个性、逻辑分析能力等多角度出发,制定优化新的培养方案进行专门教育教学。

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实施全程实践。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我们采取课内实践与独立实践、实训相结合;实践基地专业实习与毕业实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重视专业实践,多方面下手。

根据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大一有认识实习,大三有专业实习,大四有毕业实习,做到了不间断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为保障学生的实践效果,近年来,我院积极依靠各方资源,为学生联系实习基地,目前已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政府机关等各类型专业实习基地14个,通过有组织的集体实习,制定有计划、分层次的实习锻炼方案,保障了学生们真正能够深入社会实践,发挥了学以致用的正向激励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极大改观了以往分散式实习所带来的实习过程流于形式,实习效果空洞化的弊端。

四是以教师整体素质提升保障人才培养的高水平。

教师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本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素质。

为使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我们对优秀教师提出了塑造名师和标兵工程、年轻教师博士化工程、骨干教师梯队建设等方案和举措,大力提倡师德师风建设,同时给教师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使得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整体实力大大提高,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五是强调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创新与发展。

本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坚持以应用为宗旨,以培养能力为主线,以公共事务发展需求及变化为依托,按照“必须、够用、实践、实效”的原则,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实现课程综合化和职业化,促进课程结构整体优化,构建以能力为本体,以职业行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不仅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实践案例和简单而真实的任务来设计小型实训项目,做到“教、学、做”的统一,而且还专门借助校内和校外项目实训,利用项目教学方法,借助于真实任务来设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使同学们在真实环境中养成“零距离”上岗能力。

在专业人才多渠道发展方面,我们始终认为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就业市场上,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比就业专一性更重要。

我们希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能够拓宽就业/升学渠道,能够在包括政府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社区、企业等在内的各类组织事务性、管理性岗位上广泛就职或升学读研,注重“出口”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为保障学生能够提前具备多出口就业发展的潜质和技能,我们在平常的教学和专业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第一,较早帮学生树立多“出口”的职业发展愿景

注重因材施教、分类培养,是我们教育教学坚持的一贯主张,在低年级阶段,在完成了对学生专业导论课程、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求职教育等专题宣讲后,随着教学进程的开展,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审视自身特点,与专业导师深入交流,引导学生在学术型、应用型、复合型等发展方向上做出一定选择和偏重,鼓励学生制定符合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的职业学习发展规划。

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结合各自的发展导向,有计划、有目标地主动学习知识,培养素质。

根据细化学生发展方向,我们在课程设计,实践教学等环节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在专业导论课上,我们请多位毕业优秀毕业生回校与专业学生交流职业选择和发展体会,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方向和提升专业自信;在考研录取季,我们举办考研经验分享会,帮助预备考研的同学破除种种疑问。

第二,明确专业定位,突出专业特色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交叉性、应用性和政策性很强的管理类专业,本专业定位于主要培养在政府国家机关、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各类公共事业单位、企业管理部门、有关科研机构和大中专院校从事实际管理和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找准定位后,我们根据专业定位,将现实中岗位分解为人力、信息、技术、行政事务、管理等方面,结合公共管理系统特点进行职业就业教育的整体规划、设计、改进和实施,通过梳理未来就业领域各岗位名称、要求、条件的共性和差异,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