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113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形势与思考.docx

国际形势与思考

12月11日(周二)下午2:

00,为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主讲“国际形势与思考——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为题对十七大报告进行解读。

这是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人民网共同举办的“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系列报告的第九场。

>>>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主讲人吴建民教授(何萌摄)

嘉宾简介:

  吴建民教授简介

  1939年3月30日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

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

  1979—1983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馆员

  1991—1994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

  1998—2003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6.27—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2003.7—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12.12—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访谈全文:

  求和平、谋发展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主持人]:

尊敬的吴建民教授,老师、同学们下午好,为了给广大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来学习十七大精神,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开展了“推进党的十七大精神进课堂——百万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课”系列活动,本次讲座同时也是我们北京理工大学“聆听智慧”名家论坛的第24期。

在北京市委教工委的统一安排下,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教授今天在我校作题为“国际形势与思考——学习十七大报告体会”的讲座。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吴教授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欢迎!

本次讲座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办,今天我们也很荣幸地欢迎北京市委教育委员会副书记王民忠同志来到现场,另外还有其他相关的老师。

今天的讲座将由人民网进行现场图文直播,北京理工大学飞翔论坛将对校内的同学进行图文直播,同时精工工作室将对良乡分校区进行现场直播。

本次讲座的录像,将发放给在京高校的其他大学的学生学习。

  [主持人]:

吴教授现任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外交学院院长、国家展览局主席等职务,在吴教授几十年辉煌的外交生涯中,他曾担任过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务,吴教授曾荣获希拉克总统授予的荣誉大将军勋章。

下面让我们一起以热烈的掌声聆听吴教授的外交智慧!

  [吴建民]:

感谢刘老师刚才的介绍,介绍的很多溢美之词,不敢当,一个人一辈子做的事非常的有限。

所以我今天非常高兴来到学校,跟青年人讲一讲学习十七大报告的一些体会。

我是1994年到2003年在国外连续当了9年大使,这个9年当中正好是世界局势急剧变化的时间。

那么作为一个大使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大使跟国际上各个阶层的人打交道,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人家可能问你很多问题,你也可以问人家很多问题。

所以这个对国际形势的变化感觉是比较深切的,因为天天在一线跟这些人打交道,9年下来,感觉国际形势在深刻的变化。

不同国家的人,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分析不大一样,甚至在同一个国家的人,他的看法也不一样。

  [吴建民]:

我觉得这个是世界正处在一个大变化的过程当中,国内、国际上看法都有很大的差异,我认为中央的报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上站的是非常高的,他是统揽全局做的一个报告,非常的好。

我就讲一下我学习报告的体会,然后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因为我从大学里来,我不希望自己讲的时间太长,我希望跟大家交流,大家有什么问题我愿意跟大家交流!

  [吴建民]: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个是标题。

接下来两句话,就是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一句话大变革、大调整概括了当今的国际形势。

接下来一句话就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出现了两个时代主题,时代主流。

其实像你们这个年纪是不会有印象的,我们是从20世纪过来的,20世纪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就是我们的时代,就是列宁当时所处的时代,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个话也非常重要,那个时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

主题是什么?

战争与革命。

现在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我认为时代主题的变化是国际关系当中最重大的变化。

我是1959年大学毕业,毕业以后让外交部录用了,我毕业之后按照外交部的安排还要在大学里再学3年,我是学法语的。

  [吴建民]:

1960年,我在学校时候看的文章,当时中国人跟苏联人开始吵架了,就是大辩论,我们发表了三篇文章,后来又是七篇,这个气势就不得了。

当时我们主张列宁的观点,就是时代仍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很长的时间里面,中国共产党人相信一条,战争不可避免。

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战,是大战。

  [吴建民]:

我1965年从国外工作了4年后回来,领导让我去外交部翻译室。

1965年9月29号,我经历了一件终身难忘的事情,就是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在政协礼堂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那个时候这件事情大家都非常的关心,过去在革命的时候毛主席见记者,革命成功了毛主席不见记者。

总理在革命时期见很多记者,革命成功以后总理在出国的时候见见记者,后来也不怎么见记者了。

后来陈毅副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为什么让我参加?

就是让我看看大翻译们怎么做,让我见习见习。

当时外国驻中国的几十个记者全去了,挤的满满的。

因为那是1965年,大家知道1965年是什么形势?

1962年我们跟印度人打了一仗,3年自然灾害的时候,蒋介石要反攻大陆。

讲到战争的时候,陈老总激动起来,说你们都来吧,苏联人从北边来,印度人从西边来,美国人、台湾人从南边来,我等得你们头发都白了。

我当时听得是热血沸腾。

那个时候在外交部的好处,就是可以听到毛主席见外宾讲什么,有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一些东西。

  [吴建民]:

那个时候他经常讲,国际形势的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后来就是讲燕子已经低飞了。

大家知道在大自然暴风雨来之前,家燕都低飞了,这个不是做诗,这个是对形势的描述,不要小看这个大的判断,这个判断带来九字方针,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那个时候1969年3月跟苏联人在珍宝岛打了一小仗,5月、7月跟苏联人也有点小小的冲突,这个时候执政的是勃列日涅夫,这个人很强,有很强的冒险心。

这样时候苏联有一种想法,就是共产党领导不听话,又有一点核武器,不安全,他们有这个想法。

因为196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从卫星看地面可以看到网球场上的一个网球,卫星的分辨度应该是相当高了,但是他要这样做,他就要跟美国人联系。

怎么样,来一次外科手术,把中国人这些东西消灭行不行?

美国人说不行。

  [吴建民]:

其实美国也怕天下大乱,大乱也不行。

1969年的时候,当时柯西金就想跟周恩来总理通电话,那个时候中国真有点兵荒马乱,后来打到北京长途台,我们这个电话接线员就把他骂回去了。

说你柯西金是什么东西,修正主义,你有什么资格跟周恩来总理通电话,滚蛋!

后来报到总理那里去,总理皱着眉头说,这样不行,外交是有纪律,你要报告,一个电话接线员怎么能有这么大的权力。

外交是有纪律的。

外交学院有一个校训是16个字,其中一条是严守纪律。

1969年9月9号举行胡志明主席的葬礼,我是作为翻译来的,这个时候苏联派的是柯西金,他是想在北京停留一下,就是想会见一下周恩来总理。

这个要求通过我们报告团报告了北京,当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毛主席研究了以后说同意他从北京过,这个时候飞机已经飞到苏联境内去了,听了这个消息以后,他就调转回头到了北京,这个就是1969年月11号中苏两国总理在北京会面,震惊了世界。

  [吴建民]:

当时报上经常出现这些文章,准备早打战争、准备打核战争,就是这种文章是非常多的。

大家想一下,1978年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三中全会公报,虽然没有讲时代问题,但是这后面包含了一个大的判断,什么判断?

战争打不起来,至少在近期打不起来。

中国要实行改革开放,大家想想,我们首先发展的是沿海。

在改革开放之前,沿海不发展的。

当时我们做翻译听老同志讲,就是打完仗再建设,就是沿海不发展。

这个包含了一个大的判断,就是战争一是打不起来,至少是在可预见得将来是打不起来。

80年代初小平同志接见外宾的时候讲,说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

听起来是大实话,但是我们长期搞外交的人看起来就不简单。

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现在是和平与发展,这个是很大的变化。

  [吴建民]:

后来中央根据小平同志的思想,就演变为现在这个提法,我们的时代是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60年代、70年代我们讲世界形势,你们看上海公报,上海公报是非常奇特的公报,它会把中美双方的分歧列出来。

中方的观点是什么?

有一段中国人认为,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是一股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我们今天说什么?

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这个根据是什么?

就是时代变了。

小平同志的讲话非常重要,他以深邃的智慧,敏锐的洞察力观察了世界的变化。

大家再想一想,中国今天的发展,我认为南巡讲话非常重要。

南巡讲话里面我觉得有很多的重要思想,至关重要,1989年之后,中国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的。

当时我在国外看到了一些文章,当时人民的思想并不是很清楚,认为三资企业、合资企业是资本主义复辟的土壤,这个话不得了,那还引进什么外资?

可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里面怎么讲?

当时的国际形势是什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按照常规的想法,资本主义大举进攻,那我应该关起门来守住阵地,不是这样的。

  五大动因推动时代变革,中国外交根据新情况要有新办法

  [吴建民]:

小平同志是讲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些,何等的气魄?

1992年到现在,中国大发展是1992年之后,这15年的实践证明了小平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这个正确是来自哪里?

就是时代变了,没有这样的基础是不行的。

那么大家会问,时代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变的?

任何东西要变一定要有推动它变化的动力,什么东西推动它变了?

我认为有五大因素。

  [吴建民]:

第一、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战争给人类带来了的惨痛教训。

研究战争的历史学家说,过去一共打了1.25万次战争,有人说多了,有人说少了,但是有一点大家没有争论,就是人类打了无数次战争,但是最惨烈、最血腥的就是两次世界大战。

加在一起死多少人?

差不多有1亿人,大家不要用今天的观点看,66亿人中1亿人不算多,但是那个时候22亿人口,1亿人就很多了。

后来联合国成立了,起草了《联合国宪章》,一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我们联合国的各国人民,决心使后代免除战争的浩劫。

”这个是人类的良知,各国领导都签了字。

国民党代表顾维钧,我们的代表是董必武。

战争期间他们很多人在思考,法国、德国打了上千年了,大仗就打了23次,平均50年就一仗,不能再打下去了,所以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搞煤钢联营,是利益共同体就打不起来了。

然后搞的非常成功,后来又搞了经济共同体跟原子能共同体,原来是6个国家,现在发展到27个国家。

这个你不能不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的惨痛教训有促进作用,这个是第一个原因。

  [吴建民]:

第二、核武器的出现。

核武器的出现不能不说对于战争是一种制约作用。

一战、二战相隔的时间很短,他们中间只隔了21年,这个还不从九一八算起,为什么?

世界的中心在欧洲,欧洲打仗,1939年9月1号,希特勒打波兰,世界大战开始。

后来日本打中国,不算世界大战。

那么战争的目的为了什么?

占领对方的领土、统治对方的人民、取得对方的资源,战争的目的不是同归于尽。

冷战期间,苏美他们制造的核武器可以把地球毁灭若干次,你们说说毁灭一次跟毁灭十次有什么差别?

没有什么差别,毁灭一次还不够吗?

所以你看看,从二战结束之后,1945年到现在没有打世界大战,核武器是一个遏制的作用。

  [吴建民]:

第三、全球化。

打一个比方大家都非常清楚,我们经济放慢了,美国马上受影响了,他也不希望我们放慢,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今天,应该说历史上是没有的,我们稍微动一动全球受影响。

我们学者讲,我们现在美元储备很多了,美国人压迫我们太厉害了,我们就要动一动,就这几句话引起了世界金融局势大动荡,所以这种关系非常的重要。

  [吴建民]:

第四、从历史上来看,由于19世纪兴起的国际工人运动和十月革命,还有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这一些运动,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压力之下,西方世界进行了深度的改良。

什么意思?

我们大家都懂,第一次分配主要是讲效率。

第二次分配讲公平。

一个国家拿出多少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往往是考验看这个国家发展到什么程度、实现社会公正的程度。

我在法国当大使期间,因为大使是国家元首的代表,他可以跟上至总统、部长打交道,下面可以跟老百姓打交道。

法国有一个部长权力很大,叫做财政经济部长。

我跟国务院领导一汇报,他说这个相当于我们的小国务院啊。

后来我就问他,我说请问你们法国拿出多少钱来进行第二次分配?

他开始看了我笑了笑,说不得了的钱。

我说能不能给我一个数字上的概念,占GDP的总量多少?

他给我一个数字,他说占我GDP的46%。

这个是不得了的钱。

法国GDP比我们少,我们是2.7万亿,他是两三千亿,可是人家的人口是6200万。

他拿出46%进行第二次分配意味着什么?

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疾病保险、生孩子补贴都非常的丰厚。

还有一些非洲人移民到法国。

他们告诉我,有些非洲人实行一夫多妻制,到法国也是这样,他不用干活,就靠生孩子,他们生活也很好。

后来法国人意识到这样也不行。

你想想如果有一个强大的、丰厚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意味着,雨果在《悲惨世界》所描述的场景不复存在了。

革命是逼出来的,活不下去革命,活下去不会革命的,因为革命要掉脑袋的。

所以前两年法国发生了一些骚乱,有些记者就问我会不会发生革命,我说不会,以前是豁出命来要活下去,但是现在不是这样了,现在时代变了。

  [吴建民]:

第五、就是全球化的发展,南北的距离拉大了。

现在一天两美元可能在中国活的很好,但是现在两美元在国外的生活是很困难的。

全球有一半人,差不多一天不到两美元,那就意味着发展的问题突出了。

  [吴建民]:

这五大动因推动时代变革,时代变了,这是一个国际关系当中最大的一个变化,所以你看胡锦涛同志的报告里面,关于国际部分首先就提出了这个问题,也阐明了中国的立场。

时代变了,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思路是不是要变了,我看要变。

你们想想看,解决国际争端,这个思路肯定要有一点变化,1984年10月22号,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中讲了一次话,他讲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

他讲三个“新”绝对不是我们今天赶时髦,小平用词都是非常谨慎的,什么新情况?

时代变了是最大的新情况。

新问题是什么?

1984年距离1997年、1999年港澳回归的时间临近了。

新办法是什么?

新办法就是一国两制。

你看香港回归十年,一国两制运行的非常好。

《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前做了一个预言:

香港会灭亡。

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又写了一篇文章:

对不起我们错了。

西方的主流媒体出来认错的情况不多,那是没有办法了,当时的话讲得太过头,当时说是香港要灭亡,但是今天香港越来越好,面对这个问题他不能不出来承认错误。

  [吴建民]:

小平同志还讲过,我要回来的香港和澳门,是保持繁荣稳定的香港、澳门,而不是贫困动荡的香港、澳门,讲的多好。

回来是回来了,外资全撤走了,老百姓生活水平下降了,你中央有多少钱往里面贴?

不是贫困动荡的,而是保持繁荣稳定。

考虑到了港澳同胞的利益,同时也考虑到外国同胞在港澳的利益,就是寻求一种共赢,把潜在的矛盾化解掉了,这个就是小平同志的大智慧。

小平同志接下来讲了南海诸岛的问题,包括钓鱼岛。

怎么办?

小平同志八个字,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个很简单,但是你再想一下,历史上因为主权打仗的事情不计其数,一块地方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谈不拢就打。

但是小平同志从中华民族、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就想把这个化解掉。

所以我们要谈判,这个谈判是有很多的曲折,但是这个方向显然是最正确的。

  [吴建民]:

所以胡锦涛同志在国际部分开头,就讲到了时代主题、讲到了时代潮流,我觉得讲的非常好,这个是我讲的第一点。

  当今世界处在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有四大特点

  [吴建民]:

第二点我觉得需要认识当今世界所处的时期和它的特点。

为什么?

世界是一种社会现象,跟人一样。

你看这个人,年轻人他总有年轻人的特点,像我这个老头儿,老头儿和年轻人是不一样的,老头儿和年轻人各自年龄段的特点是很多的。

所以我想看世界也一样,要认识它处于什么时期,它的特点是什么?

就是要观察世界,可能要看的比较准一点。

当今的世界处在什么时期?

处在旧格局解体走向新格局的过渡时期。

旧格局什么时候解体的?

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1989年11月9号,柏林墙倒塌的时候解体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1991年12月25号,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苏联解体,他作为苏联国家主席的职责结束。

我同意这两种说法。

那么从旧的格局解体从1991年12月25号开始,世界就走向了新格局这样一个过渡时期当中,过渡时期有什么特点?

我想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吴建民]:

第一个特点是长。

你们会问我,你讲长有何根据?

我想我有三条根据。

  [吴建民]:

第一条根据就是以史为鉴。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三次大的变化,前两次都是战争的结果。

战争兵对兵、将对将,这个格局比较容易化。

但是以二战为例,1945年战争结束,格局基本上划定了,这种格局稳定下来,至少花了十年的时间。

因为稳定的标志是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峙。

其实从历史上反映战争结果的格局花了比较长的时间才稳定下来,而第三次格局解体不是战争,是和平解体的。

所以它走向新格局的时间会更长。

这个是第一个理由。

  [吴建民]:

第二条就是格局本身的定义决定的。

什么叫格局?

国际关系当中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

那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是不行的,他会稳定一段时间。

那么稳定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各方的利益取得了平衡。

旧格局打破了,意味着什么?

旧的平衡打破了,走向新格局就走向新的平衡,这就决定了走向新格局的过程是一个权力和利益再分配的过程。

那么到手的利益会不会自动的吐出来了呢?

很难。

国际上流行一句话,就是既得利益不可逆转。

这个很难,这个过程当中较量很多,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教育的各种较量,甚至不排除一定程度上的军事较量,所以决定它会很长,这个是第二个理由。

  [吴建民]:

第三条根据就是邓小平的讲话。

邓小平最后一次见外宾1991年10月5号,见谁?

见金日成,本人有幸在场。

因为1991年以后小平同志是不见外宾的,后来金日成要来,提出来要见邓小平。

开始外交部挡了一下,说小平同志不见外宾的。

金日成说不行,我们是老朋友的。

所以就请示了小平同志,说可以见。

当时为了考虑小平同志的健康,说见15分钟就可以了。

后来一坐下来就一个多小时,小平同志挥了两次手,说不供发表,所以你们也找不到的。

其实小平同志退下来就考虑了一些大的问题,跟金日成就讲了这个格局的问题,就是旧格局已经结束,新格局已经形成了,但是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至少需要十年乘十年的时间。

国际上现在对小平的评价越来越高,法国人评价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用词非常的谨慎,他跟我说,邓小平是20世纪世界上的政治天才,他给了很高的评价。

他对世界的看法不得了。

  [吴建民]:

那么我们在过渡时期,第一个特点比较长。

第二个特点就是可预见的将来,看不见世界大战的影子。

小平同志的讲话非常容易懂,但是非常的准确,他说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就是美苏两家,现在苏联垮掉了,但是放眼全球,没有一个国家有政治意愿和实力跟美国世界大战的。

第三个特点就是在整个过渡时期当中,国际关系处在一个变化过程之中。

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没有定局。

这个看法我认为是重要的。

现在对国际问题的议论很多,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国家冷战初期对中国的态度还不错,但是现在随着中国的崛起,他对华政策定调子了,不能容忍中国的崛起。

  [吴建民]:

这个结论就厉害了,你们注意,这个判断很重要,判断不是一般空泛的议论,判断会引出一个政策。

但是另外一批人的意见就是没有。

根据什么?

就是世界处在变动的时期当中。

那么你怎么就说,这个国家跟中国一定要对抗呢?

或者是定盘子或者是没有定盘子没有这么大。

南京解放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外交现象,国民党政府跑到广州去了,苏联大使跟着国民党政府到广州去了,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留下来了。

4月22号,当时国民党外交部长跑去见司徒雷登说我们一起走吧,他不走所以就留下来了。

毛主席看到这个现象就走了一步棋,什么棋?

因为当时黄骅同志是司徒雷登的学生,就把他派到南京。

4月23号南京解放之后,到1949年8月2号司徒雷登离开之前,黄骅跟司徒雷登有若干次秘密的接触,这个是按照中央的指示。

后来司徒雷登说我能不能北上,那么能不能见到毛主席,见到周恩来?

我们都说可以的。

但是这个时候美国政府还在对华政策大辩论,一派认为蒋介石政府太腐败,人民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反映了人民的意愿,这个非常得民心的,应当承认这个现实。

另外一派就不行,认为共产党领导跟苏联一样,坚决要反对。

两派正在辩论的过程当中。

司徒雷登是赞成发展对华关系,而且他也是很想到北京去一趟。

  [吴建民]:

他在7月下旬的时候,接到美国国务院一个指示,说8月2号之前务必离开中国,为什么?

8月2号发表美国对华政策白皮书,美国对华政策定盘子了,一旦定盘子了,你就要面对这个既定政策,没有任何回旋的余地。

美国跟中国的关系对峙了22年,后来到了1971年才缓和过来,定盘子和不定盘子差别很大。

其实外交上有很大的做工作的余地,我们可以把一切的工作调动起来,推动我们同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朝着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世界的方向发展。

你可以仔细看看十七大报告,关于国际的部分不长,但是这个精神是这样的。

  [吴建民]:

第四个特点就是单边和多边的较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线。

什么意思?

现在有两种说法就是单级和多级的较量,还有一种就是单边和多边的较量。

那么是叫单边多边好,还是单级多级好?

任何一种提法,它的生命力看能否得到世界人的支持。

如果讲单级和多级,如果中国人要讲这个话,全世界人肯定在想,反正你是一级,我不是。

全世界称得上一级的屈指可数。

但是你想单边和多边就不一样了。

所以我觉得是单边和多边这个比较好,这个意味着国际关系要民主化,不能都听一个国家的。

  [吴建民]:

为什么单边和多边的较量成为国际关系的主线呢?

美国冷战结束以后,一家突起。

1991年美国的GDP是6万亿美元,现在是13万亿美元,他的科技实力、经济实力、金融实力,全世界别人赶不上。

美国“9?

11”之后,他的文化实力,这个软力量有很大的削弱。

我在法国期间,法国的文化部长跟我说,法国是电影大国,可是美国大片占了法国电影市场70%。

美国大片占中国电影市场多少?

我没有统计过,我想你们大概看了不少美国大片。

当美国的力量很强的时候,“都得听我的”这种观念就出来了,所以必然是单边主义,必然跟世界上发生冲撞,这种冲撞就是国际关系尽管让人眼花缭乱,但是主线这点比较清楚。

  [吴建民]:

2003年9月23号,柯菲安南在联合国讲了一句话。

我的外交生涯搞了13年多的多边外交,所以我对联合国的行动比较注意。

一看柯菲安南这篇讲话,我说这篇讲话要载入史册,为什么?

他这篇讲话单刀直入的批判了单边主义,还批判了先发制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