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50364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docx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高等职业学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标准

一、专业名称

煤矿开采技术

二、专业代码

540301

三、招生对象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同等学力人员

四、学制与学历

三年制,专科

五、就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煤矿生产一线的采煤生产岗位群、掘进生产岗位群,主要从事煤矿采掘生产一线的岗位操作、采掘设备的调试、使用、维护和管理,从事采掘生产工艺设计,采掘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和现场生产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就业的初始岗位是采煤工、采煤机司机、输送机操作工、液压支架工、液压泵工、综采集中控制操作工、掘进机司机、支护工、巷修工、锚喷工等,在取得一定经验后,可担当采掘区队技术员、技术主管、采掘区队长等工作。

还可扩展到设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等工作。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根据煤矿现场调查和煤矿开采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确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

面向煤矿采掘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掌握煤矿采掘生产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从事煤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能胜任煤矿生产一线的采掘施工、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工程设计和安全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一)主要工作岗位

1.采煤工作:

采煤工作面主要工种操作工岗位、采煤技术员、采煤技术主管、采煤区队长等。

2.掘进工作:

掘进工作面主要工种操作工岗位、掘进技术员、掘进工作面技术主管、掘进区队长等工作岗位。

3.相关工作岗位:

煤矿生产、技术和管理等科室,煤矿安全、通风等部门。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能力:

(1)具有识读、绘制采掘工程图的能力;

(2)具有从事采掘生产一线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和处理一般事故的能力;

(3)能正确使用和维护常用采掘机电设备;

(4)具有分析判断地质构造,处理采掘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

(5)能进行开采巷道布置方案设计、采掘施工设计,合理确定采掘工艺,编制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

(6)具有采掘生产组织、生产管理、工程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安全管理的能力;

(7)具有对采掘生产工艺、设备操作等进行改进的能力;

(8)能组织采、掘工作面生产及工程质量验收;

(9)能编制采掘工作各种安全技术措施,具有处理各种灾害事故的能力;

(10)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完成本专业工作任务的能力;

(11)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有安全生产意识和责任心。

2.方法能力:

(1)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能力;

(2)具有独立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

(3)具有独立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完成任务以及工作质量评价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3.社会能力:

(1) 具有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 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身心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素质;

(4)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敬业奉献的精神和安全责任意识。

(三)主要职业岗位及职业核心能力

1.基础能力培养:

以校内培养为主,重点学习公共课程和部分职业基础技能课程,培养采掘工程图的识读与绘制、基本地质条件分析与判断、巷道施工测量等基础能力;通过到煤矿一线进行岗位认知学习,了解煤矿生产概况,感受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进行职业基础能力培养。

2.岗位技能培养:

按照操作岗位技能标准,培养学生采煤机操作与维护、掘进机操作与维护、液压支架操作与维护等主要工种操作的岗位技能;在煤矿生产一线开展主要工种岗位的操作技能训练,同时把职业技能鉴定纳入到操作能力培养中,取得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3.拓展能力培养:

在基础能力方面,提升外语、计算机技能、写作、说、学习等能力。

在专业能力方面,通过专题讲座、顶岗或助岗实习等途径,进行采掘区队管理、煤矿通风与安全等相关职业岗位能力训练,培养煤矿采掘技术管理、采掘生产组织、通风与安全生产管理等相关职业岗位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职业能力提升奠定基础。

4.综合能力培养:

进行采掘工艺设计、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等技术岗位能力训练,在现场进行顶岗或助岗实习,熟悉采掘工作面技术员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培养采掘工作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

七、职业证书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发展、综合素质提升及就业需要,在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融合职业标准,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学生就业创造更多机会。

学生毕业除拿到毕业证书之外,根据需要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安排见表1。

学生取得职业证书应是由一种向综合证书过渡。

表1 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安排表

类别

资格证名作

考核等级

通用资格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

英语应用能力考试

B级

采煤工作

职业资格

采煤工

中级或高级

采煤机司机

测量工

掘砌工

支护工

爆破工

掘进工作

职业资格

掘进机司机

支护工

巷修工

锚喷工

八、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教学内容)

(一)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路

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出发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指导思想,深入煤矿采掘一线,调研分析采掘生产工作任务,归纳采掘作业行动领域,融合职业技能标准,设计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双证”书制度,构建基于煤矿开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与煤矿企业合作,以煤矿开采工作过程为导向,对应采掘工作面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专业理论知识,遵循职业成长规律,构建煤矿地质、矿图与CAD、煤矿测量、煤矿开采系统、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采掘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护、井巷工程、煤矿测量、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矿井通风、煤矿安全、采掘区队管理等学习领域;对应不同岗位技能要求开发相应技能训练项目,使课程内容与实际生产过程相一致、理论实践一体化,满足采掘工作操作岗位、技术岗位和拓展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并取得相应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

(二)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课程1:

 煤矿开采系统

开设说明:

第三学期 参考学时108(另安排1周集中训练3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习目标

1.熟知井田开拓的概念,理解矿井巷道的总体布置及其主要生产系统;

2.掌握井田内再划分的方法,理解井田开拓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则;

3.掌握斜井开拓、立井开拓、平峒开拓、综合开拓、分区域开拓的特点和生产系统;

4.熟知各种开拓方式在技术经济上的优、缺点、适用条件;

5.了解大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掌握开采水平布置的方式,掌握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的位置选择;

6.熟知井底车场调车方式及线路、硐室布置,掌握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7.掌握井田内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了解特殊条件下的开采顺序;

8.掌握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走向长壁采煤法、采煤系统及特点,掌握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及放顶煤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及特点;

9.掌握近水平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巷道布置形式与特点。

学习内容

1.井田开拓的基本知识;

2.井田内再划分的方法,分析解决井田开拓的主要问题;

3.学习开采水平垂高的影响因素及确定方法,掌握开采水平划分的方法;

4.大巷的主要任务和要求,掌握开采水平布置的方式,掌握运输大巷、回风大巷的位置选择;

5.井底车场形式及其选择;

6.单一薄及中厚煤层、近距离煤层群联合布置走向长壁采煤法;

7.井田内煤层之间的开采顺序;

8.采区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9.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及放顶煤采煤法的采区巷道布置及特点;

10.近水平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巷道布置形式与特点。

课程2 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

开设说明:

 第四学期 参考学时120(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习目标

1.熟知滚筒式采煤机、薄煤层采煤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条件;

2.掌握典型采煤机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3.能进行采煤机的日常维护和判断处理一般故障;

4.熟知采煤机的选型配套。

5.掌握煤巷掘进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条件;

6.掌握掘进机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7.能进行掘进机的日常维护和判断处理一般故障;

8.熟悉机械化掘进作业线的设备配套。

9.掌握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转载机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条件;

10.掌握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和转载机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11.能进行常用输送机的日常维护和判断处理一般故障;

12.熟知采区输送机的设备配套。

13.熟知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条件;

14.掌握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15.能进行液压支架和乳化液泵站的日常维护和判断处理一般故障;

16.掌握液压支护设备和乳化液泵站的设备配套。

学习内容

1.滚筒式采煤机、薄煤层采煤机等典型采煤机的结构和原理;

2.滚筒式采煤机的操作和维护;

3.滚筒式采煤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4.采煤机的选型计算。

5.典型掘进机的结构和原理;

6.掘进机的操作和维护;

7.掘进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8.机械化掘进作业线的设备配套。

9.典型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转载机的结构和原理;

10.各类输送机的操作和维护;

11.各类输送机常见故障的判断和处理;

12.采区输送机机的设备配套。

13.液压支架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4.液压支架的分类及基本参数;

15.液压支架的主要部件及结构;

16.液压支架的推移装置;

17.液压支架的控制;

18.乳化液泵站的结构、原理。

19.液压支架的操作、维护和使用;

20.乳化液泵站的操作、维护和使用。

课程3 井巷工程

开设说明:

第三学期 参考学时64(另安排1周集中训练30学时,理实一化课程)

学习目标

1.掌握岩石性质与分级,钻眼爆破,地压等基础知识;

2.掌握各种类型的支护方法,特别是锚喷支护(锚索支护);

3.掌握岩石平巷的快速施工技术;

4.熟悉其他巷道的施工方法。

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学习内容

1.岩石性质分析

2.巷道断面设计

3.岩巷施工

4.煤巷施工

5.巷道支护

6.其他巷道施工

7.巷道施工组织与管理

8.巷道维修

课程4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

开设说明:

第四学期 参考学时56(另安排2周集中训练6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习目标

1.熟知爆破采煤工艺技术;

2.掌握普通机械化采煤、综合机械化采煤主要工种的操作技能;

3.掌握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技术、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技术;

4.掌握厚煤层放顶煤采煤工艺技术;

5.掌握复杂条件下采煤工艺技术;

6.掌握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生产组织管理及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

7.能按照采煤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组织生产;

8.会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

学习内容

1. 爆破采煤工艺技术;

2.普通机械化采煤工艺工艺技术;

3.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工艺技术;

4.厚煤层放顶煤采煤工艺技术;

5.复杂条件下的采煤工艺技术;

6.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

7.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

课程5 矿井通风

开设说明:

 第四学期 参考学时90(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习目标

1.掌握防治有害气体的措施和改善气候条件的措施;能测定空气成分、有害气体和气候参数;

2.掌握矿内空气压力的概念及测定方法;掌握能量方程式在测算井巷通风阻力中的应用;

3.掌握降低矿井通风阻力措施和测定矿井通风阻力的方法;

4.掌握自然风压概念及测定方法和矿用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法;掌握矿井主要通风机和附属装置选择和使用方法。

5.掌握矿绘制矿井通风网络图和解算矿井简单通风网络的方法; 

6.掌握矿井风量测定和矿井风量调节的方法;

7.掌握矿井掘进通风设计及设备设施安装管理的方法;

8.掌握矿井通风设计方法和步骤。

学习内容

1.矿井空气成分和有害气体含量基本知识及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 

2.矿内气候条件及改善气候条件的措施;

3.井下风流中的点压力及其关系,井下风流中的点压力测定方法,矿井通风中的能量方程及其意义,矿井主通风机风硐断面上的相对压力与矿井通风阻力的关系;

4.矿井通风阻力定律;降低矿井通风阻力的措施;矿井通风阻力的测定方法;

5.矿井自然风压的概念、特性、控制和利用方法;矿井主要通风机和附属装置;矿井主要通风机的特性;矿井主要通风机性能的测定方法;

6.通风网络图的作用和绘制步骤;矿井风量自然分配的基本定律;矿井简单通风网络解算方法;

7.井巷中的风量的测算;矿井风量的调节方法;矿井总风量的调节方法;矿井通风设施;

8.矿井掘进通风设计及设备设施安装管理;

9.矿井的通风系统的选择和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图的绘制;矿井风量计算与分配;矿井通风总阻力的计算和风量调节。

课程6  煤矿安全

开设说明:

第五学期 参考学时64(理实一化课程)

学习目标

1.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与法律法规;

2.掌握矿井瓦斯的防治技术;

3.掌握矿井瓦斯管理与检测;

4.掌握瓦斯抽放方法;

5.掌握矿尘的防治技术;

6.掌握煤尘爆炸及其预防措施;

7.掌握矿井防灭火技术;

8.掌握矿井防治水技术;

9.掌握井下冒顶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0.掌握提升、运输、供电等安全技术;

11.掌握井下爆破安全技术;

12.掌握矿山救护知识;

13.熟知煤矿安全管理体制及制度。

学习内容

1.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与安全法规;

2.煤层瓦斯的赋存、矿井瓦斯的涌出、瓦斯爆炸及其预防措施;

3.矿尘的性质、矿尘的危害、煤尘爆炸及其预防措施;

4.矿井内因火灾、外因火灾的发生规律及其防灭火技术;

5.矿井水灾发生的规律、井下水灾防治一般技术;

6.矿井提升、运输、供电等安全技术措施;

7.井下爆炸、采掘工作面冒顶等事故安全技术;

8.矿山救护常识;

9.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管理的基础知识。

表2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

序 号

学习领域

基准学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10

公共学习领域

588

128

0

11~17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328

96

72

18~25

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0

558

168

26~34

拓展能力学习领域

0

136

48

35

综合能力学习领域

0

0

720

小  计

916

918

1008

合 计

2842

以下附表1以煤矿开采技术专业2011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表为例进行说明,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附表1  教学计划表

序号

学习领域名称

学习领域编号

学时学分/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学期、周数、周学时/学时

学时

学分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7周

18周

20周

18周

20周

17周

1

体育与健康

01101

100

6(2,2,2)

讲授

体能测试

2

2

2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5101

66

2(1,1)

讲授

笔试

2

2

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05102

64

2(1,1)

讲授

笔试

2

2

4

实用英语

05103

132

7(3,4)

讲授

笔试

4

4

5

高等数学

01102

132

7(3,4)

讲授

笔试

4

4

6

办公自动化应用

05104

102

6

讲授操作

笔试操作

6

高职语文

3

讲授

3

7

形势与政策

05105

1

讲座

报告

8

职业生涯规划

11401

3

讲座

报告

安全教育

6

9

公共选修课

66

4

笔试操作

2

2

10

实训

社会实践Ⅰ

11402

30

2

报告

社会实践Ⅱ

11403

30

2

报告

小 计

716

51

20

15

6

2

0

0

续表1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学期、周数、周学时/学时

学时

学分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7周

16+2周

19+1周

15+3周

14+6周

17周

11

基本能力学习领域

工程制图

11201

68

4

理实

一体

笔试

操作

4

12

岗位认知实习

11202

30

1

集中

实践

报告

1周

13

工程力学

11203

64

4

理实

一体

笔试

4

14

普通电工

11204

64

4

理实

一体

笔试

操作

4

15

煤矿地质

11205

94

5

理实

一体

笔试

4+1周(18)

16

煤矿测量

11206

96

5

理实

一体

笔试

操作

12(1-8)

17

矿图与CAD

11207

72

4

理实

一体

笔试

操作

12(1-6) 

小 计

496

27

4

12

12

0

12

续表2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分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学期、周数、周学时/学时

学时

学分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7周

16+2周

19+1周

15+3周

14+6周

17周

18

岗位能力学习领域

煤矿开采系统

11301

118

8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10(9-17)

+1周(18)

19

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

11302

150

7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10(1-15)

20

井巷工程

11303

94

5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8(1-8)+1周(9)

21

采煤工艺及工作面管理

11304

116

6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8(10-16)+2周(17-18)

22

矿井通风

11305

90

5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6(1-15)

23

矿山机械

11306

72

34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12(7-12) 

24

矿山压力观测与控制

11307

48

23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4

25

煤矿安全

11308

48

3

<,Pclass=p18style="MARGIN-BOTTOM:

0pt;LAYOUT-GRID-MODE:

char;TEXT-ALIGN:

center;MARGIN-TOP:

0pt">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4

25

矿山电工

11309

48

2

理实一体

笔试操作

4

小 计

784

41

0

0

10

22

24

注:

表中12(9-17)+1周(18):

每周12学时,第9周至第17周开课,另加1周整周集中训练,在第18周进行。

续表3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分

授课

方式

考核

方式

学期、周数、周学时/学时

学时

学分

1学期

2学期

3学期

4学期

5学期

6学期

17周

16+2周

19+1周

15+3周

14+6周

17周

26

专业拓展能力学习领域

采矿专业英语(必选)

11401

68

4

讲授

笔试

4

27

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必选)

11402

68

4

讲授

笔试

4

28

煤矿企业与区队管理(必选)

11403

48

3

理实一体

笔试论文

4

29

煤矿安全评价

11404

讲座

笔试

30

煤矿安全管理

11405

31

煤矿爆破技术

11406

讲座

笔试操作

32

巷道支护新技术

11407

33

矿井开采设计

11408

讲座

笔试操作

34

煤矿开采新技术

11409

35

班组建设

11500

30

讲座

2

小 计

214

11

0

0

8

0

4

0

36

综合学习领域

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

11501

720

24

集中实践

报告

答辩

操作

6周

18周

小 计

720

24

0

0

0

0

0

0

总 计

2950

154

24

25

26

24

24

0

九、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专业教学团队

1.师生比例:

学生:

教师≤16:

1。

2.师资要求:

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遵循高职教育规律组织实施教学,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具有煤矿开采先进的理论知识,现代化矿井设计、技术改造等专业技术能力;具有主持或参与高职教育教科研项目的能力。

3.师资结构:

有1~2名专业带头人,并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掌握国内外先进职教理论、专业建设理念和教学管理理论,掌握煤矿生产一线职业岗位能力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有较强的专业建设能力、教科研能力、社会服务及管理能力;专业教师具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具有与本专业相关职业工作经历;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60%;具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20%;具有“双师”素质教师比例≥80%;专业带头人1~2名,骨干教师5~6名,占教师比例≥30%;企业兼职教师要求在企业任职五年以上,具备工程师及工程师以上任职资格,接受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承担的专业课程的比例占专业课总学时的50%;专兼教师比例1:

1。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设施

现代化矿井仿真模拟实训室,包括地面及井下生产系统;采矿模型实训室,具有井田开拓模型、井底车场模型等设施;矿井通风综合仿真实训室,具有风阻、风压等测定设备;煤矿井下支护实训室,具有各种支护材料等设备;井巷工程实训室,有岩钻、煤电钻等设施;综采设备实训车间及综掘设备实训车间,具有采煤机、刮板机、液压支架、掘进机等设备。

实训室应满足一个教学班同时进行实验和实训需要。

部分实训设施可与其它专业共用。

表3  校内实训室(基地)名称、设备及完成实训项目表

序号

实训室(基地)名称

设备

完成实训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