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43267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docx

翼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及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XX人。

在数学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学生的口算速度比较慢,笔算的正确率不高;

(2)不能正确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还比较差;(4)学生的学习习惯还不够好,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5)学生独立审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训练.补缺措施:

1、在课堂上要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多想,多说、多做,能在小老师的帮助下认真及时地完成作业。

2、每天作业做到面批面改,及时过关。

3、对学困生要有爱心和耐心,要对他们温和,循循善诱,让他们喜欢数学。

4、注意辅导后进生,由于个体差异和个别原因,有几名学生需要单独辅导,可以利用课上的关注、课下的点滴时间进行,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如有进步,可以增加要求,但决不苛求。

二、复习目标:

1、有余数除法: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及格式,能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巩固学习的基础知识三位数与两、三位数相加、减,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并能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确定位置和对称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4、统计

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能够把调查的数据,通过整理后填在统计表中,并能够根据统计表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结合图回答有关问题。

5、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数学思考的能力。

三、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含义、1000以内的数等知识有进一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

2、使学生在正确率和速度两方面都能达到基本的要求,使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4、让学生能够形成对克和千克以及时、分、秒的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能按要求进行单位换算,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单位。

5、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

一全册教材内容安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冀教版)二年级下册共安排九个单元,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等四个领域的内容和单元安排是:

(一)数与代数(共5个单元)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

主要内容是按规律排列和三个物体的排序组合,渗透可能性和组合思想。

共安排2课时。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主要内容是学习和归纳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了解“倍”的意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会计算用口诀算的有余数的除法,能用已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共安排18课时。

第五单元——认识1000以内的数

主要内容包括:

认识1000以内的数,会用不同方法数数,会比较100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千位,知道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示数。

共安排5课时。

第七单元——千克和克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验物品的轻重,了解怎样用天平比较物品的轻重,认识千克和克,知道1千克=1000克。

共安排了3课时。

第九单元——10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主要内容是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数的口算。

共安排3课时。

(二)空间与图形(共3个单元)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主要内容是观察长方体包装盒和长方体、正方体模型,以及观察由若干个小正方块搭成的立体,观察并交流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体验面和体的关系,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共安排2课时。

第六单元——方向和路线主要内容是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认识公共汽车的行驶线路图。

共安排2课时。

第八单元——四边形主要内容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辨认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共安排3课时。

(三)统计与概率(共1个单元)第四单元——统计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简单统计图(1格表示一个单位)。

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

安排1课时。

(四)实践活动(全册共安排7个主题活动)。

共7课时。

实践活动一:

游动物园学数学

该实践活动是结合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内容设计的。

主要是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

活动中结合教材呈现的“动物园”情境图,让学生了解、发现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践活动二:

我们的调查

这个实践活动是结合统计内容设计的。

通过全班学生参与的对全班同学蛀牙情况的实际调查活动,使学生经历简单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实践活动三:

掷点写数

这是一个典型的“玩中学数学”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认识1000以内的数设计的。

活动中,让学生经历积极思考、猜测、判断和不断尝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数位的意义,培养初步的数感,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

实践活动四:

我们的设计方案

这是一个结合方向和路线的内容设计的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

通过在小组合作、研究、制定设计方案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关心周围环境和简单的合理布局的本领。

实践活动五:

商品与包装

该实践活动是结合“千克和克”的内容设计的,包括社会调查和课内交流两个活动。

社会调查活动,为学生创造了走向社会大课堂的空间,丰富所学知识,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适应实际生活的能力。

课内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交流调查方式和小组合作的机会。

实践活动六:

七巧板拼图

七巧板拼图是结合四边形的内容而设计的一个实践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七巧板,会用七巧板拼图,从而感受图形的美妙,培养动手能力和想像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实践活动七:

我的拼图

该实践活动也是结合四边形的内容而设计的自己动手剪图形、拼图形的活动,通过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拼图,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主探索和进行创造的欲望。

最后,安排了整理与自评。

共5课时。

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比例”,《数学》可占总课时数的13%~15%,每学期可安排数学课68~79课时。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52课时的学习活动内容,留有机动课至少16节。

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使用。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排列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些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一年级下册P57~P61)如超市开业情境中装饰的彩带和彩旗的排列规律,闪烁的交通信号灯隐含的排列规律等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把三组图形有规律的摆放和照像等问题,使学生认识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和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排列组合问题,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只有一些课外活动材料或智力训练丛书中才出现,教材中从没有过。

本套教材把排列问题编入数学活动的必学内容,首先是数学课程标准在“数与代数”领域,把“探索规律”作为非常重要一条具体目标。

二是考虑到,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学生有一些生活和活动经验,而且对学生有一定的挑战性,也容易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这些数学活动既能培养学生探索生活中有规律现象的“眼光”,又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从内容选择和单元安排上,首先所选内容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喜闻乐见的。

如学生喜欢的图片,熟悉的全家照相和乐意参加的打乒乓球等。

二是这些学习内容趣味性、活动性强,对学生极具吸引力,而且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充分体现了本套教材编写特色之一“独特的人性化设计”中的“每册的第一单元都不安排计算内容”,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开始新学期的学习,为学生尽快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是:

1.通过拼摆、交流、观察等活动,发现稍复杂的图形的排列规律。

2.结合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了解简单的排列组合问题。

3.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表达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积极参加操作、拼摆、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排列的美妙。

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本单元教材共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P1、P2),探索发现稍复杂的图形排列规律。

教材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摆花片的操作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学习。

学习活动安排了两个环节。

一是让学生在原有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把○□△各三个图片,有规律地排成一行,并交流各自的做法。

该活动的设计目的是:

先让学生按照自己设想的规律去摆(动手),然后在交流过程中去发现其他小朋友的排列规律(观察、发现)。

二是把○□△各三个图片有规律地摆在“3×3的”方格里(也叫九宫格),并交流做法。

这是本节数学课的新内容。

教师提出要求后,让学生自己摆,然后通过交流,发现在九宫格里摆放的规律。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分步进行。

如先按每行或每列图形相同的规律摆,再每行和每列的图片各不相同的规律摆。

在数学活动中要突出个性,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放手让每个学生有规律地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或全班的交流活动,使每个学生都经历动手摆、发现、交流图形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图形有规律排列的美妙。

体验到规律的多样性和探索规律的乐趣。

第二课时(P4、P5),探索、发现简单事物中的排列组合规律。

教材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有亲身经历的“照像”和“乒乓球”比赛两件事情,其目的是通过这熟悉的事物,使学生了解组合的规律,发展初步的数学思维。

“三人照相”问题,教材在提出“交换他们的位置,可以照出几张不同的照片?

”问题的同时,展示出六张不同的照片,即六种不同位置排列。

活动时,可让学生自己想一想、画一画,在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六种不同的位置排列。

让学生初步领悟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三人乒乓球比赛,结果可能有几种?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结果,而是提出“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启发学生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猜测、探索和交流。

通过“假如×得第一”,有几种可能的讨论,使学生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让每个学生都经历通过熟悉的事物,发现简单事物的排列组合规律的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要充分地体现,是学生在学数学,而不是教师教数学,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模仿者。

要使每个学生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

(二)

本单元内容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学期初步了解乘、除法的意义,会口算2-6的表内乘法和相应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乘法口诀表的整理,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等。

这些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由于学生在学习2-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时,对乘法口诀的总结、归纳和怎样用乘法口诀求商有了一定的基础。

所以本单元教材把学习7、8、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穿插编排。

例如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后,紧接着就学习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同时,结合学习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安排了有关“倍”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本单元教材,下面我们把课标教材和大纲教材从内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一些粗略的分析比较。

1.关于教材内容

表内乘法和除法历来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重要内容,会口算表内乘法和除法是小学生必须要达到的技能目标。

在7、8、9的乘法口诀编排上,新教材改变了传统教材只注重口诀的记忆、背诵和脱离实际的应用题计算等现状。

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呈现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如:

七星瓢虫、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海边捉螃蟹等,为学生自主尝试总结归纳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提供方便。

重视学生经历归纳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会口诀的基础上记忆口诀。

计算题则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出现,如看图列式计算、连一连、数学游戏、对口练习、找朋友等。

有些计算还与童话故事结合在一起。

如小蝌蚪找妈妈、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拔萝卜等,使学生在游戏中、在玩中就学到了知识。

设计问题情境更是以学生身边的人和事为素材,便于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如插花(P26)、买花(P27)、学生队列表演(P28)、买玩具车、玩具枪问题(P19)等,使学生切实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

总之,冀教版教材中,大片大片的纯计算题不见了,脱离实际的人造应用题消声匿迹了,真正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玩中学数学。

在有余数除法的编排上,传统教材突出的是“结果”、是“计算”。

本教材则“重视过程和体验”。

例如,第一课时通过分苹果、穿纸鹤、分画片等活动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知道分剩下的就是余下的(即余数);第二课时在经历操作(分小棒)、观察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第三课时,通过在方框中填数的思考过程,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已是水到渠成。

“解决问题”内容是传统教材所没有的,这也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知识模块呈现的解决生活中现实问题的数学活动。

如果单从计算来看(两级运算),学生现有的计算知识那是不可能做的。

但新教材所关注的不是两步运算,而是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且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数学问题联系起来,学习表达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租船问题,关注的租船策略,而不是单纯的计算。

饮料价格问题,它不但蕴涵了购买策略问题,而且使学生了解价格高低的原因,以及怎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购买。

这里不存在最佳解法方法,也不一定买整箱就省钱,因为喝不完坏了是更大的浪费。

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生活用品。

2.关于教法和学法

传统的教学活动被简述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字典对教学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鉴于上述思想观念的束缚,造成传统教学成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做的被动局面。

过去学习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时,就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乘法口诀,学习口诀就是为了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活动简述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在学数学,做数学。

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本单元教材,内容设计逐步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如7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小组合作总结口诀。

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总结口诀。

9的乘法口诀不再出现情境图,让学生根据已学会的乘法口诀规律,自己总结口诀。

放手让学生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全过程,知道每句口诀的得来,了解每句口诀的意思。

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会口诀,学会学习(记忆)口诀的方法。

再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抛弃了“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方法上”的传统做法。

努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以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逐步体会“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自主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关于“解决问题”,没有把它看成是传统的“应用题教学”。

而是结合实际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是很重要的教学资源),大胆放手让学生说自己解题策略(全体学生),不强调最佳解答方法。

根据本单元教材内容,确定了如下教育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除法的意义。

2.经历归纳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与同伴合作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下面按知识块对本单元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

●7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

共安排了4课时。

第一课时(P6、P7),学习7的乘法口诀。

教材呈现的是一幅七星瓢虫在丝瓜叶上情境图。

七星瓢虫是城乡孩子都比较熟悉且喜欢的一种昆虫,每只飘虫身上有七个黑点也是基本的科学常识。

图中蕴涵了两条信息,“每只瓢虫7个星,植物叶子上爬着7只瓢虫”。

据此,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写出乘法算式,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可分三步走:

个人观察情境图,获得必须的信息;小组合作列出乘法算式、归纳乘法口诀;全班交流、形成共识,整理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第二课时(P8、P9),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乘法。

教材根据《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设计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一起吃饭的情境图,编者别具匠心的编排,是因为学生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饭桌上的数学问题也是学生容易想到的,而且图中蕴涵着丰富的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数学信息,完全可以满足7的乘法的需要,真正是“一图多用”。

教学时,务必让学生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去解答小矮人提出的问题,去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经历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的过程”。

第三课时(P10、P11),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了21架飞机参加飞行表演,请小组合作,制定编组方案的活动。

这样的学习活动对学生来说,既新奇,又具有很强的挑战性。

课堂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大胆想,大胆说。

然后,在交流各小组编组方案的同时,学习用口诀计算。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第四课时(P12、P13),学习“倍”的意义。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关于“倍”的知识,而且学生在以前的生活中关于“倍”的经验也比较少,所以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三个学生熟悉的事物来认识“倍”的概念。

教材先设计了“三口之家”大象图,通过“2头大象、1头小象”、“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等,使学生初步感受“倍”的含义;接着安排了小兔和妈妈“拔萝卜”情境图和“妈妈拔了6个”、“小兔拔了3个”的信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倍”的含义。

这两个例题都没有涉及到列式计算问题,只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体会“倍”的含义。

然后,才通过信息图(一个篮球28元,一个排球7元)和“买一个篮球的钱可以买几个排球?

”的问题(还没有直接问倍的问题),在学生知道买一个篮球的价钱可以买4个排球基础上,了解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通过这样熟悉的事例理解“倍”的含义。

学会有关“倍”的计算,把“倍”的知识用到实际中去。

本课教学所关注的重点是让全体学生“经历建立倍概念的全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

●8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共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P14、P15),学习8的乘法口诀。

教材从儿童的兴趣、科学常识和季节特点出发,选择了海滩上儿童与螃蟹玩耍的情境图,学习过程同7的乘法口诀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第二课时(P16、P17),简单的求一个数几倍的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中,初步了解了“倍”的含义的基础上学习的。

教材首先设计了两个摆花片的动手活动,第

(1)个给出了操作和“说说你是怎样做的,要摆几个”的要求,第

(2)个既给出了要求,又给出了计算的方法,重要的是提出了“为什么用乘法呢?

”的问题,这也是操作活动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环节是解决简单的“求一个数几倍”的问题。

教材呈现了老山羊和小山羊往家运白菜的情境图。

教学时,要先让学生观察、理解情境图,知道求“老山羊拔了多少棵白菜?

”就是求2棵的8倍(也就是8个2是多少)。

第三课时(P18、P19),学习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直接呈现了学生用小正方体搭摆立体的示意图和计算的要求,而没有让学生边操作边计算。

主要是考虑到要求学生在都用48个小立方体学具在操作的基础上学习用8的口诀求商,学具准备有困难。

实际学习活动时,如果有条件也以让学搭一搭,再计算。

或是改用其它学具(如,核桃,花生等),让学生分一分,再计算。

第四课时(P20、p21),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的问题。

教材呈现了放有3种鱼的鱼缸和三个小鱼缸的情境图和“提问题”的活动要求。

能发现生活环境中的数学信息,学会选择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数学意识的重要内容。

本教材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个知识块安排“提问题”的学习内容,一方面是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增加8的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的训练时间。

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鱼缸图的基础上,充分交流发现的数学信息,鼓励学生选择信息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

●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共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P22~P23),学习9的乘法口诀。

考虑到学生学习2-8的乘法口诀后,对总结归纳乘法口诀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掌握了其中的一些规律,因此没有给出具体情境,而是让学生根据以前的活动经验,自己试着写出算式总结口诀。

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时,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自己想,自己总结;交流时,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总结的,而不是只交流口诀是什么;口诀总结出来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帮助学生学会记忆口诀的方法。

第二课时(P24、P25),简单的“求一个数几倍”的问题。

教材设计的意图和目的与简单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P20、P21)一样。

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全面了解情境图中的信息。

第三课时(P26、P27)、第四课时(P28、P29),学习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设计思想与用7、8的口诀求商基本一致。

不再逐课说明。

第五课时(P30、P31),整理表内乘法口诀表。

这种小组合作,把学过的知识(算式)整理在表格中的方式,学生已经熟悉,所以,本次活动除继续关注合作的过程外,在交流各组整理的结果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去发现口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探索其规律,从而构建知识,形成纵横交错,有机互补的认知结构。

例如,让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规律整理的。

乘法口诀表从左到右有什么规律,从右到左有什么规律?

从上到下呢?

你还发现了什么?

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口诀,记忆口诀。

●有余数的除法,共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P32、P33),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设计了三个学习活动。

首先是把12个苹果放在盘子中的开放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非常熟悉,可能还经常做,很容易接受、理解不能正好平均分的实现。

接着设计了折纸鹤情境图和把“30个纸鹤穿起来”的问题,同时,结合两个问题,给出了算式和余数的概念。

然后,安排了“分画片”事情,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鼓励学生提出其它“穿”法或“分”法。

第二课时(P34、P35),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材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一是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二是算一算的学习活动。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自己动手分、算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亲身体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余数比除数小的现象。

教学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摆、算、说,真正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计算上。

第三课时(P36、P37),学习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在学生理解有余数除法含义的基础上,本节课重点学习怎样用口诀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

首先通过方框里最大能填几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怎样想口诀,这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和关键。

一定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学会想口诀的方法。

给小兔分笼子设计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5个兔笼里“平均”住小兔,每个笼子住几只,还剩几只?

二是如果每7只住一个兔笼,能住满几个兔笼,还剩几只?

这两个问题,由于分的思路不一样,结果(包括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领会题目叙述的含义和计算结果。

●解决问题安排了2课时(P38~P41)。

这部分内容前面已做了较详细说明。

教学中所关注的重点是解题策略,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材中要解决的问题联系起来。

第一课时设计了“租船”这一儿童非常感兴趣的事物。

呈现了一群小学生在湖边准备乘船游玩的情境图和有关租船方面的信息。

通过小组合作解决17个人租船的问题,使学生了解,每条船最多乘坐4人,当剩下的人数不够4人时,也要用1条船。

在练习中还安排了“6米长的彩带,每8分米为一根,最多可剪多少根”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计算中也有余数,只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