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3328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docx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简答题

简答题

1.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a.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b.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

c.以幼儿的直接经验为基础

2.课程的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课程评价

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特征:

基础性与启蒙性全面性与生活性整合性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3.幼儿园的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核心课程

4.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依据

对幼儿的研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对学科知识的研究

5.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作用

一.制定教育教学计划的依据

二.引导教育教学过程的方向

三.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内涵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与课程目标紧密相联

二.课程内容应包含三方面内容(基本知识、态度、行为)

三.幼儿园课程内容应该是有机组织的

7.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态度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8.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9.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逻辑组织法心理组织法

常用方法;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

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生成性目标取向表现性目标取向

11.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原则适宜性原则生活化原则兴趣性原则基础性原则逻辑性原则

12.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

逻辑组织法心理组织法

常用方法;纵向组织法横向组织法

13.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取向:

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

14.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

课程计划因素一线教师因素

15.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16.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方法:

观察实验游戏操作参观谈话、讨论讲解、讲述

17.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

一.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二.日常活动与生活

三.学习环境

四.家园合作

18.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选择作用监控作用总结作用反馈作用导向作用

19.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从评价功能和进行的时间上划分,可将课程评价划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从评价的方法划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整体性评价、局部评价、单纯评价

20.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

a.目标评价模式代表人物泰勒目标分为七步骤

一.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

二.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定每一个目标

三.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

四.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

五.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

六.确定评估时使用的计分单位

七.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

b.差距评价模式

c.目标游离评价模式

d.外观评价模式

e.CIPP评价模式

21.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目标取向

a.行为目标b.过程目标c.表现目标

22.学前美术教育总目标:

a.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b.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c.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23.教师在制定美术教育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目标制定的角度要一致。

b.目标制定要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c.目标内容要有系统性

d.目标要有可操作性

24.陈鹤琴关于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的主要观点

一.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二..对陈一鸣的绘画发展过程做出了概括性总结

三.陈鹤琴先生的“刺激—反应”说

24.陈鹤琴把儿童绘画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

涂鸦期(1-2岁)象征期(2-3岁)定型期(3-7岁)写实期(7岁以后)

25.对陈一鸣的绘画发展过程做出了概括性总结

一.儿童画是一种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良好资料。

二.儿童的图画发展体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三.儿童先会画线,后会画圆,然后才会画点。

四.儿童绘画进技能的增进落后于他的感知认识

五.儿童图画反映了对他印象最深的客观现实。

六.儿童绘画的技能与他的生活经验和教育实践是分不开的。

26.屠美如为代表的我国20世纪后期的儿童美术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

a.儿童绘画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儿童绘画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1.5-4)象征期(4-5)概念画期(5-8)写实期(8-15)

b.不同时期的儿童绘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表现

第一,前轴阶段(4岁)。

儿童能画出一个物体的空间但是不能参照一条轴线表现一系列物体的相对高度。

第二,单轴阶段(大约6岁)能够把两种表现协调起来,沿着一条基底线安排一系列的物体形象。

第三,双轴阶段(大约8岁)儿童能处理两条参照轴线,表现出物体的背景

第四,双轴联合阶段(10岁),儿童能够一联合的方式处理两条参照轴线,为一系列物体定位,能比较恰当地确定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27.涂鸦线条的四种水平

杂乱线单一线圆形线命名线

28.象征期不稳定表现

一.动笔后构思二.事先构思和随意涂画穿插三.绘画内容转移四.形象含义易变

29.学前儿童手工制作能力的发展阶段

一.玩耍阶段(2-4)

二.直觉表现阶段(4—5)

三.灵活表现阶段(5-7)

30.审美过程的三个阶段

一.审美准备阶段

二.审美体验阶段

三.审美效应阶段

31.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绘画活动手工制作活动欣赏活动

32.学前美术教育的组织原则

审美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33.儿童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a.提问法是指教师根据儿童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儿童提出问题,引导儿童思考或讨论,并通过正确解答,是儿童获得新知识。

b.讲解法是指教师用生动而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对欣赏内容进行讲解

c.观察比较法。

是教师引导儿童观察、评价不同作品的教学方法

34.选择美术欣赏作品时应遵循的原则

经典型原则差异性原则题材的多样性原则

35.教师为儿童提供手工材料时应注意:

一.材料要丰富而多变

二.材料能激发儿童手工制作的兴趣

三.材料的陈列应具开放性

36.学前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

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和工具材料活动过程活动效果

37.学前语言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社会化进程

二.促进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促进学前儿童语言兴趣的提高

38.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目的性和计划性有利于儿童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引导儿童主动参与,获得丰富的语言经验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项专门的语言学习过程

39.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a)依据一定社会的培养目标

b)依据学前教育机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

c)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

40.学前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

i.完整语言教育观

a.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是完整的

b.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是全面的

c.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是先功能后形式的学习

d.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应该是真实的、形式多样的

ii.整合的教育观

a.语言教育目标的整合

b.语言教育内容的整合

c.语言教育方式的整合

iii.活动教育观

a.提供幼儿充分操作语言的机会

b.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c.要注意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活动教育观的理论依据

1.儿童的发展有赖于其自身的活动

2.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认知和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3.儿童认知与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平衡化)

41.语言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学前儿童文学教育活动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

三.学前儿童讲述活动

四.学前儿童听说游戏

五.学前儿童早期阅读

42.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方法:

a.示范模仿法

b.视、听、讲、做结合法

c.游戏法

d.表演法

e.练习法

43.学前儿童语言获得的理论:

a.后天环境决定论b.先天决定论c.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论

44.一.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是通过欣赏文学作品来学习语言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1.要求幼儿几级参加文学活动,乐意欣赏文学作品,知道文学作品有多种体裁

2.帮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培养他们对艺术语言的敏感性

3.要求幼儿理解文学作品内容,学习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某个文学作品的理解

(一)文学作品学习的基本类型:

文学欣赏文学创造

文学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a.文学作品的传递b.多通道参与,相互作用

c.通过形象的解释帮助儿童理解作品d.采取适宜的提问方式

文学创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复述与朗诵表演创编

(二)文学作品学习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初步感知文学作品2.理解、体验作品3.迁移作品经验4.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二.学前儿童谈话活动目标

谈话活动是培养幼儿在一定的范围内运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a.帮助儿童学会倾听他人谈话,逐步掌握几种倾听技巧

b.帮助幼儿学会围绕一定话题谈话,充分表达个人见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c.帮助幼儿学习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基本规则,提高幼儿的语言交往水平

谈话活动的基本特征:

1.谈话活动应该有一个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2.拥有较丰富的谈话素材

3.注重谈话的多方交流

4.谈话活动应该有宽松自由的交谈气氛

5.谈话活动中教师起间接引导的作用

谈话活动的主要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有计划的谈话活动开放性的讨论活动

谈话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鼓励幼儿围绕话题交谈

3.引导幼儿围绕中心话题逐步拓展交谈内容

4.教师隐性示范新的谈话经验

三.学前儿童讲述活动目标:

讲述活动是以幼儿语言表达行为为主的语言教育活动类型

(1)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

(2)培养幼儿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表述的能力

(3)帮助幼儿掌握语言交流的情绪度、调节技能

讲述活动的主要类型:

(1)从讲述内容来分可分为叙述性讲述描述性讲述说明性讲述议论性讲述

(2)从讲述对象特点可分为看图讲述事物讲述情景表演讲述

讲述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感知、理解讲述对象2.运用已有经验自由讲述3.引进并学习新的讲述经验

四.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目标:

听说游戏是采用游戏的的方式开展的的语言教育活动

a)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口语表达联系

b)在听说游戏中高幼儿几级倾听的水平

c)培养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机智性和灵活性

听说游戏的基本特征:

(1)在有戏中蕴含语言教育目标

(2)游戏规则即是语言学习的重点

(3)在活动过程中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听说游戏的主要类型:

语音练习的游戏词汇练习的游戏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描述练习的游戏

听说游戏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创设游戏情境,引发幼儿兴趣

(2)阐述游戏规则,明确游戏玩法

(3)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4)幼儿自主游戏

五.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目标

(1)提高幼儿学习书面语言的兴趣

(2)帮组幼儿初步认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对应关系,懂得书面语言的重要性

(3)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

早期阅读活动的基本特征:

(1)需要丰富的环境

(2)与讲述活动紧密相联(3)应具有整合性的特点

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

阅读区活动有计划的早期阅读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1)阅读前的准备活动

(2)儿童自由阅读

(3)师生共同阅读

(4)儿童讲述阅读的主要内容

45.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则:

a)教育活动中经验的连续性原则

b)教育活动中主客体交互作用的原则

c)教育活动相互渗透的原则

d)活动内容与互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

46.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步骤:

(1)确定活动内容

(2)选择活动内容(3)策划活动流程(4)拟定活动方案

47.学前语言教育评价原则:

(1)客观公正性原则

(2)连续全面性原则(3)诊断有针对型原则(4)参照性原则

48.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作用

(1)反馈作用

(2)诊断作用(3)增效作用

49.学前语言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1)活动的目标

(2)活动的内容(3)活动的组织形式(4)活动的过程(5)活动的环境

50.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目标、单元目标、活动目标

5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分类结构

(1)科学知识的教育目标

(2)科学方法的教育目标(3)科学情感和态度的教育目标

52..学前科学教育相关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3)布鲁纳的学习理论

(4)维果斯基关于概念形成的理论

53.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它们是同化、顺应和平衡。

54.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55.皮亚杰关于学习的原理

(1)学习从属于发展

(2)知觉受制于心里运算(3)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

(4)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

56.布鲁纳认为人类的概念理解与表征思考有三种方式,即动作表征水平、图像表征水平和符号表征水平

57.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的优点

(1)有利于激发智慧潜力

(2)有利于培养内在动机

(3)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4)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58..学前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专门的科学教育活动

1.预定的科学教育活动2.选择性的科学教育活动3.偶发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二.渗透的科学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2.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3.其他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59.学前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要求

发展性趣味性开放性活动性整合性

60.学前教科学教育活动的主要方法

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科学游戏

6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取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62..学前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一.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

二.评价是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三.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6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评价的内容

一.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评价

二.科学教育活动内容的评价

三.科学教育活动方法的评价

四.科学教育活动过程的评价

五.科学教育活动结构的评价

六.教育资源选择与运用的评价

七.教师与幼儿互动关系的评价

6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方式

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作品分析法

65..根据教育评价的不同功能,以及它们的运行时间,可以把幼儿科学评价氛围三种类型: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66.学前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一.儿童自我教育活动

二.人际交往活动(亲自交往同伴交往师幼交往与其他社会成员交往)

三.社会环境和社会认知活动

四.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文化世界文化)

67.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现代生物学与生态学理论

68.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儿童自身因素(生理成熟、气质、认知发展水平)

二.幼儿园

三.教师

四.幼儿园的同伴交往

五.家庭、社区与大众传媒

6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

所为完整的发展是指儿童在发展的内容、结构和时间上的完整发展。

从内容看是指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从结构看是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从时间看是终身的完整发展。

二.促进学前儿童积极的社会化

三.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70.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

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

四.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五.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7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一.以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为依据

二.以一定社会培养目标为依据

三.以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科的发展为依据

7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

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73.自我也称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里的认识。

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等。

74.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

主要依赖他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过高的评价自己。

在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其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

75.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依恋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

第二阶段(3-6个月)有差别的社会性反应阶段

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接阶段

76.依恋的类型

回避型安全型反抗型

77.学前儿童性别角色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知道自己的性别,并初步掌握性别角色知识(2-3)

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的认识性别角色(3-4)

第三阶段,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5-7)

78.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因素

社会生活环境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移情

79.影响攻击性行为的因素

父母的惩罚大众传播媒介强化挫折(直接原因)

80.确定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社会现实儿童本身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幼儿园社会教育的目标

81.确定幼儿园社会教育目标的原则

目标性原则基础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生活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因地制宜性原则

82.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方法和途径

参观法谈话法讲述法行为练习法情景教学法综合性活动

二.非专门化的社会教育方法和途径

生活活动游戏学习和欣赏艺术作品

83.行为练习法是志教师创造一定条件,组织儿童按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去实践的方法,这是形成和巩固学前儿童社会行为习惯的一种方法。

84.情境教学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设置一种情景,使学前儿童在这一特殊的氛围中受到情境的感染,从中收到某种教育的社会教育方式。

85.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针对性原则过程性原则全面性原则

评价的主要内容:

评价活动的目标、内容、准备、过程、效果

86.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环境生物学因素生活方式卫生保健设施

87.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保护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特殊需要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将为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是对学前儿童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国家、名族发展的需要

88.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一.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二.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会保护自己

四.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89.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达成的途径

一.幼儿园、家庭、社会多通道实施

幼儿园健康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社会健康教育

二.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相结合

90.当代健康教育模式

一.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

英国健康教育委员会主任柯斯特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知、信、行模式,试图揭示卫生信息与健康增进之间的关系。

知识基础,信是动力,行是目标。

二.健康行动模式

创始人唐纳斯倡导健康教育需要从强调认知转变为强调情感。

唐纳斯提出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策略:

以情感为切入口,通过儿童态度的转变,影响其行为。

三.计划性行为理论

20世纪70年代初非什拜因和艾甄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个体对健康行为所持态度的模式-----计划性行为理论。

计划性行为理论强调行为是已经计划的,人们通常通常处于相当理性的状况下,能系统的利用他们可获取的信息,在决定他们要采用还是不采用一种指定性为之前一般会考虑行为背后的意义,行为意向是主要的行为预兆。

个人实施行为的意向来自于对该行为所持的态度和客观规范的综合思考。

计划性行为理论超越了传统模式中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的直线关系,呈现了知、情、行之间非线性的复杂机制,揭示了健康行为形成的决定因素。

四.心理场论模式

社会学家勒温1942年用心理场的场内力学的观点解释环境中影响群体行为的各种因素。

根据这种理论,行为除了起源于个体或群体的具体特征以外,更受到环境的影响。

五.健康信念模式是一个试图解释与预测健康行为的心理模式

六.社会学习理论

七.PRECEDEPROCEED模式

91..当代学前健康教育理论的分析

一.健康行为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核心

二.大健康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视角

三.预防模式是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理论的关注焦点

100.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学前儿童的身体各比例的生长遵循“头尾发展”规律

二.“远近规律”规律(从中心到四周)

三.身体系统发展呈现不同步性

101.生长发育的特征

一.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加

二.身体结构上的变化

三.身体生长的长期趋势

10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体操体育教学活动(基本组织形式)户外体育活动

103.幼儿体育活动常用的基本方法

示范法:

是教师一正确的动作为范例,使幼儿了解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等的一种方法。

讲解法:

注意生动性和时机

练习法:

根据教学任务,有目的地反复做某些动作的方法

游戏法与比赛法

口头提示和具体帮助法

104.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组织原则

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适量性原则多样性原则

105.安全自护教育活动的任务

一.帮助幼儿树立有关安全的意识

二.引导幼儿学习必要的安全常识

三.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激发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106.幼儿心理健康标准

智力发展正常情绪反应适度人际关系正常心理特点和行为与年龄相符性格特征良好

107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组织所有的活动应尽量有幼儿的动手参与

二.幼儿参与时可能不如成人做得好,应给予理解

三.老师的提问起着十分关键的导向作用

四.避免使用成人化语言

108.发展性评价是现阶段较科学、较常用的评价方法。

109.发展性评价的优点

一.有利于有效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二.有利于幼儿全面素质的发展

三.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和教师教育素质的发展

110学前儿童安全教育实施的原则

倡导安全氛围重在自我保护发挥教育合力实现模式转变

111.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原则

需要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一致性原则直接性原则系列性原则整合性原则

112.学前儿童饮食营养教育的方法

讲解演示法行为练习法讨论评议法实践操作法游戏法情景表演法

11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原则

注重情感体验注重环境创设注重多途径影响

114.学前儿童心里健康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提高教师的心里素质

二.心里健康教育应渗透在一日生活中

三.即使发现问题,适时疏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日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