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380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docx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

“三农”图书出版的问题思考

  摘要截至2008年底,全国建设农家书屋共计7万余家。

农家书屋工程的快速推进极大地促进了“三农”图书的出版,反过来,这也为完成农家书屋的建设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三农”图书的出版仍然存在数量偏少的问题;此外,“三农”图书种类构成不尽合理,尤其是贴近农村现实生活、反映农村文化发展和适合农村少年儿童的图书明显偏少;部分“三农”图书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无法完全满足新农村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三农”图书;农家书屋;新农村建设;文化需求?

?

  

  2004年,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建设农家书屋的想法,并在一些地区开始试点。

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农民群众开办农家书屋,农家书屋工程已经成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1]。

2007年初,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突出抓好农家书屋工程等五项文化工程,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007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时期建设规划》;进入2008年,各地农家书屋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3]。

  农家书屋这一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提出了为农民群众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的内在要求,因此“三农”图书以及服务于农家书屋建设的图书,成为出版行业关注的热点。

从2007年开始,全国每年申报的“三农”选题都在7?

000种左右。

但相比于全国每年出版近20万种图书而言,“三农”图书仍然存在着数量少、种类不丰富等问题。

  

  一、农家书屋建设情况

  

  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

?

3?

000余家。

其中起步较早,成果较好的有:

江苏省建成农家书屋1?

017家;北京市建成益民书屋552家;内蒙古自治区建成草原书屋300多家;河南省建成新农村书屋298家;甘肃省建成农家书屋198家;四川省建成农村书社115家;云南建成万村书库工程图书室200家。

农家书屋作为惠及民生的工程,两次被列入中央一号文件,三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即使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央和地方政府仍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农家书屋,使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迎来了新一轮热潮。

根据《农家书屋工程“十一五”时期建设规划》和《农家书屋工程2007年实施计划》,全国计划到2007年底建设农家书屋1万家,到2008年底建设农家书屋6万家,到2010年底建设农家书屋20万家,到2015年基本覆盖全国所有行政村。

  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经建设农家书屋2万余家;截至2008年底(一些省市传统上将2009年春节前的数据计入2008年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设农家书屋共计7万余家;预计到2009年第一季度结束,全国建成农家书屋9万家左右。

全国大部分省(市、自治区)超额完成了规划任务。

全国农家书屋完成情况与2009―2010年的建设计划见表1。

  

  为进一步推动农家书屋建设,2008年中央财政拿出6亿多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中西部地区46?

434个书屋建设。

按照每个书屋2万元建设标准,给予中部地区50%的补助、西部地区80%的补助。

各地政府和新闻出版局也积极筹措资金,大力支持农家书屋建设,推动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确保超额完成农家书屋建设任务。

预计到2010年底,全国共计划建设农家书屋近30万家,届时,全国46.4%的行政村都将拥有一家符合标准的农家书屋。

  

  二、“三农”图书出版情况

  

  从1999年至2005年,全国共出版“三农”图书约2.6万种,平均每年出版3?

700余种。

从2006年开始,“三农”图书的出版数量明显增加,尤其是2007年以后,随着农家书屋建设的提速,更多的出版社开始关注“三农”图书,选题申报数量也逐年增加。

2003―2009年度,全国出版社申报“三农”图书选题情况见表2。

  

  2009年,“三农”图书选题实现了两大历史性突破:

一是计划安排的选题达到7?

106种,实现了连续两年“三农”选题申报数量超过7?

000种,而且内容更为丰富,实用性、针对性更强,文化和技术含量更高;二是丛书、系列书、文库等套书达160多种,单品种达到2?

600多种。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2009年以“农家书屋”为选题关键词的大型系列丛书、套书有17种,单本书品种达到300多种。

如化学工业出版社的“农家书屋系列”、开明出版社的“农家书屋工程”、河北科技出版社的“农家书屋丛书”、甘肃科技出版社的“农家书屋文库”、长春出版社的“农家书屋工程书系”等。

内容丰富的图书选题,为农家书屋的图书选配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对提升农家书屋图书质量奠定了物质基础[4]。

随着农家书屋建设的快速推进,更多的出版社开始出版“三农”图书。

由表2可知,2003年仅有74家出版社出版“三农”图书,2006年全国有337家出版社出版“三农”图书,到2008年,已经有430家出版社出版“三农”图书,已经占到了全国当年出版社总数的74.3%。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的出版行业已经抓住农家书屋建设这一有利时机,大力拓展“三农”选题,并以此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三农”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

  

  1.选题数量仍然偏少

  按照农家书屋的建设标准,每个农家书屋配置实用图书不少于1?

500册(复本在5册以下),种类不少于500种,报刊原则上不少于30种,音像制品不少于100种(张)。

同时,图书每年的更新率应该达到10%。

按照目前的农家书屋建设计划,到2010年底,全国建成的近30万家农家书屋,预计至少将采购图书5亿册。

  1999―2005年,我国的“三农”选题数量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为3?

000~4?

000个,2006年“三农”选题多年来首次突破5?

000个,2007年跃升至近?

?

7?

000个。

以上数据说明,自从2005年开始农家书屋工程以后,我国出版行业更加重视“三农”图书的出版,国内大多数出版社都策划了“三农”选题。

但是2007―2009年,“三农”选题的数量又停滞不前,稳定在每年7?

000个左右的水平上。

每年?

?

7?

000多个“三农”选题与我国每年近20万种图书的出版总量相比,数量明显偏少。

“三农”选题占选题总量的比例多年来一直低于4%,2006年,首次超过4%。

近几年来,“三农”图书的出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是随着农家书屋工程的快速推进,“三农”图书的出版已经不能适应农家书屋的建设。

  2.分类构成不合理

  按照国家农家书屋建设标准,农家书屋配置图书时,原则上按普法类占5%、文艺社科类占15%、青少年儿童读物类占20%、农科种植养殖科普类占30%、城镇务工与实用技术类占15%、生活医疗卫生保健类占15%配置。

农家书屋的建设对“三农”图书的种类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闻出版总署2007年推荐的农家书屋第一批推荐书目入选4440种,第二批推荐书目入选5707种。

在推荐书目中,超过60%是农业技术和一般科技知识类读物,非农读物如政治、文化、教育、艺术等类图书的比例为30%多。

2009年,各出版社的“三农”图书选题在农业实用科技、科普读物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方面,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以及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技术培训等方面都有所加强。

  综合来看,近三年出版的“三农”图书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农业科技类图书比重大,占到“三农”图书的近70%;二是更多的出版社抓住农家书屋建设机遇开始出版“三农”图书,多家出版社推出了面向农家书屋的大型系列丛书、套书,还有一大批少数民族文字类“三农”图书;三是开始重视农村、农民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加强了进城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类图书的策划和出版。

  我国“三农”图书的出版种类日渐丰富,但是仍然存在偏重农村致富类图书,忽视农民文化养成和青少年儿童教育类图书的问题。

目前出版的“三农”图书中,图书种类比例仍然不符合农家书屋建设的要求,农业科技类图书比重过大,占到“三农”图书的近70%。

农业科技类图书的大量出版适应了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需求,但是却忽视了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村少年儿童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农村文化、少儿教育和少儿读物等方面的选题仍然十分欠缺,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和农村少年儿童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三农”图书出版对农村青少年儿童这一广大群体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由于各种原因,农村青少年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的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农家书屋在配置图书过程中也应该更多地考虑农村儿童的阅读和学习需求,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儿童的课外学习场所,成为学校图书馆的有益补充。

这也要求出版行业在策划“三农”选题时要更加关注农村儿童读物[5-6]。

  3.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有待加强

  “三农”图书主要以科技类为主,一批长期致力于服务“三农”的传统社连续不断地推出了一大批受到农民欢迎的优秀科技类“三农”图书,并因此成为我国出版市场上的响亮品牌,如中国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等。

其他的一些长期出版“三农”图书的出版社也推出了深受农民好评的科普类图书,如重庆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农民工进城务工系列”图书、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效益农业技术问答丛书”、中原农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民科普丛书”等。

但是部分近几年才开始出版“三农”图书的出版社出版的“三农”图书仍然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

  我国的绝大部分出版社处于大中城市,不仅编辑远离农村,而且作者也远离农村。

编辑在策划“三农”选题时通常是通过网络、期刊、报纸等媒介来寻找信息,而不是通过到农村与读者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来获取信息,很多编辑对农村的情况了解很少,导致选题和图书内容脱离了农村实际情况。

此外,不仅是编辑,整个出版行业对农村发展的调查研究也不多,对农村的发展变化和农民的需求了解不够,图书生产者与图书消费者出现出版信息脱节的现象。

与此同时,“三农”图书的作者主要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学者,很多作者对农村情况的认识还停留在5年甚至10年前的水平,对农村的发展了解较少。

尤其是一些学者在编写“三农”图书时仍然按照学术论文的框架模式,对农村读者的阅读习惯知之甚少,语言达不到通俗易懂的要求,导致读者阅读图书时存在困难。

此外,大部分出版社是受到近几年“三农”图书市场快速膨胀的吸引,才开始出版“三农”图书的,缺乏“三农”选题策划和出版的经验,同时过于追求“三农”图书出版的速度和规模,对图书质量却重视不够。

上述问题导致部分“三农”图书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村读者的要求。

  

  四、结束语

  

  出版行业应该以农家书屋建设为契机,在充分调研和分析农村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策划和出版更多贴近农村生活、能够满足广大农民和农村少年儿童要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三农”图书的出版,肩负着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因此,“三农”图书的出版,就不能仅仅追求经济利益,而要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让农民有书看、有好书看、看书受益,使广大农民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广大农村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这将对农村文化建设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柳斌杰.全国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80110].http:

  [2]农家书屋工程大事记[N/OL].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111(09)[20080111].

  [3]罗梅.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研究.北京:

北京印刷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2月.

  [4]徐曼.三农图书出版之选题策划研究.武汉: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1月.

  [5]沈银书,刘建,徐平丽.从农民阅读需求的提升看“三农”图书的创新.出版发行研究,2007,23(3):

3840.

  [6]张玉梅.农村少儿图书市场的偏差与思索.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56(10):

1131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