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4205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围场县卉原中学学年度上学Word下载.docx

马赫的哲学著作而得到决定性的进展”。

这句话表明

A.哲学和具体科学讲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论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指导思想和一般方法

C.哲学是“科学之科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戴维·

马赫的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哲学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B.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D.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8、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

“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

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

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

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

”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可知论D.不可知论

9、“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

①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②第一种属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③第二种属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④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④D.②③

10、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万物皆备于我

11、下列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③气者,理之依也④心外无物⑤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④⑤

12、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①人的灵明决定天地万物 ②存在就是被感知 ③物是观念的集合 

④理生万物,理主动静,理在事先,事随理变 ⑤上帝创造世界 ⑥绝对精神决定万物的发展 

⑦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①②③⑦B.④⑤⑥⑧C.①②④D.②③⑥

13、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14、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

D.是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15、18世纪的法国爆发了世界瞩目的启蒙运动,启蒙大师们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神学发动了猛烈的进攻,从而迎来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

这说明

A.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B.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

C.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D.哲学革命是法国和德国革命的导火索

16、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①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②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③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④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7、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自己哲学的过程中,对待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采取了全面科学的态度。

这种态度是

A.批判的继承B.把二者结合起来C.吸收其合理思想D.批判其错误观点

18、毛泽东说:

“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

”毛泽东这一论断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C.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D.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2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B.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21、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范围的扩大和程度的加深,一些原来只在动物中传播的疾病威胁到人类的健康,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利用和改造自然必须以认识和保护自然为前提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D.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运动

22、有关研究显示,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十分紧密。

一个物种的消失,一般可影响5到20个物种的功能与生存。

每一种鸟类的消失,都将有大约90种昆虫、35种植物、2到3种鱼类随之灭绝。

每两种鸟类消失,则必然会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灭绝。

A.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B.自然界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和人类的活动无关

C.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D.自然界的事物变化万千,人们不可捉摸

23、现行理论认为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时产生了等量的正物质和反物质,但我们很难在宇宙中找到反物质。

近期,欧洲科学家成功制造出多个反氢原子,并使其存在了0.17秒,这是物理学界的突破性发现,也是人类首次捕获到反物质。

材料表明

A.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主要标准

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可知性

24、近年来,由于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天文学家发现了宇宙间的许多新的物质形态,比如像暗物质、暗能量、黑洞等。

这些发现表明

A.现实世界并没有统一的本质B.认识是科学实践的基础

C.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不断得到自然科学的证明D.那些未经证实的新发现干扰科学进步

25、恩格斯说: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下列不能说明这一论述的选项是

A.自然界是本来就存在的物质世界B.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C.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D.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26、科学家最新发现一颗表面富含大量水资源的岩石行星,而且距离地球非常近,未来科学家将进一步揭示该系外行星表面的大气层状况。

这表明

A.自然界是恒久不变的B.人能够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

C.世界是物质的D.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客观事物

27、“水停百日生虫,人闲百日生病”告诉我们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8、“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

”这一命题

A.否认了静止的存在,属于相对主义和诡辩论B.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C.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D.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29、僧肇说: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

复何怪哉?

”下列观点中与其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D.飞矢不动

30、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31、目前,我们所在的世界越来越打上人的烙印,“嫦娥二号”遨游太空、南水北调、高铁运行。

人们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神奇的创造力量。

其实人所创造的这些东西,都是

A.人利用自然物,遵循自然物属性与客观规律的结果

B.人改造物质的唯一特性的结果

C.人们改造自然界,改变自然物及其规律的结果

D.发挥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的结果

2010年5月1日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共同展望城市美好的未来。

32、上海世博会确立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并提出了三大和谐的中心理念,即“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和谐”,提倡“人、城、自然”三者共存。

这些理念反映了人类活动是

①在实践中不断思考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追求自身的完善和发展②以研究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形成正确价值观为根本目的③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的统一④发挥人的本质能力,有意识地利用和改造和消灭自然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③④

33、下列诗句中,与“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蕴涵同一哲理的是

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C.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4、下列现象中,属于规律的一组是

①月亮绕地球转②新陈代谢③大雁冬天南飞春天北来④万有引力⑤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变化

⑥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⑦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⑧苹果落地

⑨市场商品的价格时涨时落⑩水往低处流

A.①②⑨B.③④⑧C.⑦⑧⑩D.②④⑥⑦

35、“揠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这两则寓言故事反映的同一哲理是

A.解放思想,突破规律对人们行动的束缚B.人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

36、由于给市区供水的城西水厂、越河水厂受到酚类化合物污染,2009年2月20日上午,江苏省盐城市区盐都区、亭湖区、新区、开发区等地区发生大范围断水,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这启示我们

A.做任何工作都要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B.人类可以创造规律

C.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规律是普遍的

37、10多年之前,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从此,占中国陆地面积71%左右的西部地区开始进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10年之后,中国政府宣布正在研究制定新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再次吹响开发西部的号角,西部的发展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说明正确的决策

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要求

③取决于意识能动性的发挥程度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8、世界上并没有上帝,但是人们头脑中却有上帝的形象和观念。

①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都是如实反映②意识可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③意识的内容来源于人脑④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9、“脑子”决定“步子”、“思路”决定“出路”是许多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这主要强调了

A.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40、2010年11月12日,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开幕。

广州亚运会吉祥物取名乐羊羊,由五只不同颜色、形态各异的羊组成,名字组成“祥和如意乐洋洋”。

创意灵感来源于五位仙人分别骑着口衔稻穗的仙羊降临广州的传说。

千年前的“五羊衔谷”传说使得“五羊”成为广州城市最为知名的一个标识。

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对我国文字、饮食、道德、礼仪、美学等领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艺术作品是对原型审美的直接再现

③意识来源于艺术家的创意④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性的具体表现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④

41、中国龙文化,源远而流长。

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涉

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

①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正确反映 

②一切观

念都是现实的模仿和被动的反映 

③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④任何观念的东西都可以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2、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这是因为

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3、下列关于意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②纯粹的动物心理也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③人类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意识从来就是社会的人的意识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4、南京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为全面展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魅力,进一步加快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举办2014年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的重大决策。

这体现了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 

B.物质与意识同等重要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十一五”期间,我国铁路取得了巨大成就,昂首跨入高速时代, 

但动车高铁事故频发,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

为此,国务院采取了开展安全大检查、适当降速等整顿措施。

据此回答下题:

45、为改变中国高铁建设落后面貌,国家曾经狠踩油门、启动了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铁路发展计划。

如今又以同样大的力度狠踩下了高铁投资的刹车。

铁路建设工作思路的调整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②意识活动具有计划性

③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的共识,但杨陵人认为这还不够,他们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并认为这是他们成功的经验。

这个经验体现了这样的哲学道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②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③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④知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7、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Www.ks5u.com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48、子曰:

“学而时习(实践练习)之,不亦说乎?

”但“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因此,“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上述引文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有

①要把学习与实践统一起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②学习旨在通过实践把握事物的规律

③不断汲取他人的经验和智慧是认识的重要来源

④虚心学习他人经验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49、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农民种地②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③工人做工④教师讲课⑤学生学习⑥经济体制改革⑦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

A、①②③④⑥B、①③④⑥⑦C、①③④⑤⑥D、①③⑥⑦

50、近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的一些科学家在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

日本科学家提出这一概念,说明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真理是客观的,但是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真理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51、所谓盲目的实践活动是指

A实践没有意识的参与B实践没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

C实践不具有客观物质性D实践没有意识的指导

52、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依赖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实践的根本目的

C认识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和认识互为基础,互相依赖

53、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A.真理是人们对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B.认识对象不能“自言其明”,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C.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D.认识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54、1865年法国著名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出版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就预言了火箭发射、失重、变轨飞行、海上回收等航天活动中的基本情况,同后来航天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着惊人的相似。

人们能将幻想付诸实现说明了

①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超前性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55、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客观性B.条件性C.反复性D.主观性

56、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57、我国最著名的两大江河——长江和黄河的真正源头到底在哪里?

2009年7月14日,《三江源头科学考察成果》通过专家评审。

这一考察成果对长江和黄河的源头地理位置提出了新说,新确定的长江源头为当曲、黄河源头为卡日曲。

材料说明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有多个真理

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58、“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句话意味着

①真理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②真理和错误是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③真理和错误没有确定的界限,真理具有相对性,不具有绝对性④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59、以前人们曾认为:

植树能从大气中取得水分,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滋养环境的作用。

而今有人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

不科学的植树不但不会得到水分补充,反而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干涸,加剧沙漠化。

A.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真理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D.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人平等

60、认识运动所以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是因为

①事物矛盾的暴露有个过程 

②事物本身的复杂性③认识主体受到不同立场、方法、知识水平等条件的限制④人类认识能力的有限性⑤人们的实践及其认识条件的历史性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②③ 

61、歌德说:

“我们对于真理必须经常反复地说,因为错误也有人在反复宣传,并且不是有个别人而是有大批的人反复宣传。

”这说明:

A.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 B.少数人的意见才是真理

C.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融合的关系D.真理以谬误为基础而存在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台风过境时常常带来狂风暴雨天气,引起海面巨浪,严重威胁航海安全。

登陆后,可摧毁庄稼、各种建筑设施等,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回答下题。

62、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估计台风强度,监测台风移动方向和速度,以及狂风暴雨出现的地区等。

以上内容

A.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认识B.是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C.属于真理的范畴D.是正确的世界观

63、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不同,真理不止一个

D.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

64、真理,没有不被怀疑和突破的特权。

从根本上是因为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B.人能认识世界,但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D.客观世界与实践都是无限变化发展的

65、恩格斯认为:

“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

”下列观点符合这一说法的是

A.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C.人不为己,天诛地灭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66题9分,67题8分,68题10分,69题8分,共35分)

6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

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和材料二的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6分)这些观点各有哪些局限性?

(3分)

67.江泽民同志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哲学属于思想文化范畴,当然也不例外。

请结合上述论断谈谈你对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理解。

(8分)

68.材料1:

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