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133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docx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

历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及独家点评

2007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惜》

【作文题目】

《现代汉语词典》对“惜”的释义如下:

(1)爱惜:

珍~/~寸阴/~墨如今。

(2)可惜;惋惜:

痛~。

(3)吝惜;舍不得:

~别/~力/不~工本。

[惜别]舍不得分别。

[惜阴]爱惜光阴。

[惜老怜贫]爱护老人,同情穷人。

也说怜贫惜老.

[惜墨如金]指绘画、做文章等不轻易落笔,力求精炼。

[惜福]指享受不肯过分。

参考上面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惜”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今年中考作文命题的形式比较新颖,以“惜”为话题,采用《现代汉语词典》词条(词语解释)的形式作为导语,而导语成为理解话题的关键,通过导语中的词条,演绎着“惜”的内涵,从而指引着学生写作的思路。

“惜别”中的“惜”是“舍不得”,“惜阴”中的“惜”是“珍惜”,“惜老”中的“惜”是爱惜。

如果学生把惜简单理解为珍惜,如果没有独到的想法就会较普通,因为“珍惜”这个话题较为普遍。

而“惜”的其他几个含义,平时学生涉及较少,如果能有自己的看法,定能写出与众不同的好作品来。

从内容上看,今年的中考题目仍然延续着近几年来“贴近学生”的思路,如果说2005年的“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_”是关注学生个人的自我成长,2006年的“把心儿打开”是关注学生成长中与外界的沟通,那么2007年的“惜”仍然是从学生成长的延续,关注的对成长的思考,学会珍惜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蕴含着命卷人对学生成长的一种期待和指引。

(2007年6月12日于《温州晚报》)

2008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下雨天真好》

【作文题目】

春雨蒙蒙,万物苏醒,大地写满诗意;夏雨初歇,池蛙欢唱,纸船处处飘荡;秋雨点点,敲打残荷,声声落进心里;冬雨无声,苍白大地,渴望张开眼睛。

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欢乐在嬉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憧憬在静寂中悄然孕育……

雨天,适合回忆与联想,可以漫溯过去,也可以遥想未来。

雨天,仿佛有很多蓝色的精灵,赋予这个世界以新的生命。

请以“下雨天,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下雨天,真好》这是一个富有诗意、细腻的题目。

在刚好下雨的今天我相信会有很多考生能写出优美的文章。

这是一个命题作文,这本是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但是,这几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命题者对命题作文进行了不断的内容开掘和形式创新,使命题作文逐步摆脱了形式刻板、主题单一、身体困难的弊病,重新焕发了光彩。

从2007年开始,命题作文悄然升温,占据了很大比例。

07年的《惜》到今年的《下雨天真好》正是沿着这条思路,留下探索的脚印。

《下雨天真好》,题目表述清晰明了,充分体现了“无审题障碍”的思路,但是“无障碍”并非等同于“无限制”,本题的限制点有两个:

一是“雨”,二是“真好”。

“下雨天”从某种程度限制了事件的环境,“真好”限制了文章情感的基调。

对于雨这类素材,学生也很熟悉,很易操作,正因为熟悉,如果不能较为深入、细腻的发现,文章将容易流于表面。

但是本题的难得是如何借助“雨”来表达“真好”这个情感体验,什么才叫真好?

如何演绎出真好?

学生对雨的认识是行文的基础,而对真好的演绎将决定文章的档次高低。

从“真好”二字也可以看出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力在强调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和健康的审美涵养”。

命题者目的是引导学生“雨”的感悟,从而达到“学会有创意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可以感觉出来,这个题目更适合那些文笔细腻,善于融情于景的学生,好的作文肯定是优美而有诗意。

可能会有很多很“秀气”的文章,可能难产生很“大气”的文章。

(2008年6月12日于《温州晚报》)

2009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从那一刻开始》

【作文题目】

请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考验对生活思考

  今年作文题目《从那一刻开始》,命题作文,题目一目了然,连导语也省了,没什么审题障碍,贴近学生,关注成长,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可以写人生感悟,也可以写生活思考,基本上能把自己学到的、练过的用上,考生有较大发挥的余地。

  以“从那一刻开始”为题,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取材空间,但想写好也没那么容易,这个题目其实是一个情境,“那一刻”是对情境的限制,这个限定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以“那一刻”为引子,引发思考感悟。

所以,“那一刻”这个情境需要“特写”,若没有详细刻画“那一刻”,文章的情感或思考便会落空,或是出现比较明显的败笔,如果以此评判学生是否套题,我想很多洋洋得意的学生会纷纷下马的。

2008年嘉兴作文“第二次____”,便以“第二次”这个限定来避免学生套题。

  如果说,“那一刻”决定文章是否偏离,那么“开始”将决定文章的高低。

“开始”一词别有意味。

在“那一刻”引发下,可以对以前深入理解而延伸,也可以彻底否定而获重生;可“小我”,也可“大我”;可肤浅,可深刻;可感慨,可思索……不一而足。

所以,“开始”什么,考验的是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力。

题目是好题目,写也容易,套题好像也很容易,其实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2009年6月14日于《温州晚报》)

2010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做一个“行者”》

【作文题目】

古人云“知行合一”、“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

“行者”,用行动诠释生活的意义,用行动抒写生命的美丽。

鲁迅以直面人生的呐喊唤起民众的觉醒,“我”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而面临危机的美丽汉语需要我们用行动去拯救。

  当我们抱怨环境脏乱时,我们为什么不俯下身去?

当我们接受善意的微笑时,为什么不报以同样的微笑?

当我们自怨自艾时,为什么不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行动,就在举手之间。

  做一个“行者”,行动着,感悟着,收获着……

  请以“做一个‘行者’”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作文题目《做一个行者》,可谓是本次试卷的形象代言人,汇集了本次试卷的很多特点。

题目确实不错。

而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

因为题目《做一个行者》确实比较陌生。

题目中“行者”类似一个专有名词,为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也为了更好引导学生写作思路,命题者用了两段的导语,解释“行”的意思。

导语中,“行”被界定为相对“知”而言的“行动”。

如果说导语是命题者对学生写作思路的引导,却无意间会被学生视为对题目的限定,学生甚至可能把这个限定作为是否套题的依据,虽然有“行动吧,感悟,收获”,学生仍会紧扣“行动的人”,而不大敢冒险一试。

想写好这个题目,仅了解“行”的内涵还不够,从“行”到“行者”,是一个变化。

前面还有一个“做”字,更要花些心思。

“行动”是个抽象的词语,如果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抽象”的行动上,更多的学生会写成议论性的文章。

而一旦无奈选择议论性的文章,必定很难写好。

学生应该先把“行动”具化为一种行为,再明确行动的目的。

比如《精卫填海》中填海就是精卫的行动,行动明确了,目的也有了,就容易写出自己的独特文章。

(2010年6月14日于《温州晚报》)

 

2011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_______童心》

【作文题目】

我们曾关切蚂蚁王国的命运,猜想浩瀚宇宙的奥秘,还有堆沙、玩水、痴想……纯粹而真实。

少年的心里住着童心,不经意间,你会发现枝头的花儿在匿笑,墙角的蟋蟀在欢唱……

大人的心里藏着童心,不信你看,爷爷与你的忘年之交,严谨的老师天真的一笑……

  让我们用眼睛去“听”,用耳朵去“看”,童心可以装下整个世界。

  以“——童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补全题目,可以填入“拥有”“发现”“久违了”“美丽的”“爸爸的”“啊!

”等;

【吴老师点评】

与去年《做一个行者》的命题作文不同,今年中考作文采用半命题形式,以“____童心”为题。

“三幅漫画、一段导语加上几个提示词语对考题充分阐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利于作答。

”温二中语文老师吴积兴认为,以童心为题引导学生在当下浮躁的社会里关注美好事物,体现了教育唤醒、引导的作用。

他还认为今年的作文题体现了公平性,“即散文、记叙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婉约、豪放等不同文风都适合写作,都能出佳作,让不同的学生都有话说。

——(2011年6月13日于《温州都市报》)

2012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向前走》

 【作文题目】

走过岁月的四季,我们一路向前走;穿过历史的尘烟,我们的民族向前走。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着我们向前走。

向前走,需要满怀的激情;向前走,需要理性的思索。

向前走是成长,是希望,是信念,是责任,是挑战,是突破……

请以“向前走”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接受《温州商报》《温州晚报》记者采访的时候,发表以下观点:

“今年的作文命题应该说是成功的,兼顾了中考学业水平检测和选拔功能。

”温二中、省教坛新秀吴积兴老师认为今年的题目延续了去年的可写性,让学生有话可说,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同时在审题上不会存在障碍,偏题离题的可能性不大。

但在大家都觉得容易的作文题中,考生如何“出彩”呢?

他说,这正凸显了此次命题的语文性,考量学生的语言素养、选材角度和主题立意。

这不是个别考生靠“套题”能出彩的。

考生要紧贴材料,在演绎“向前走”时要“走”得有层次,既要有实的,用脚走;也要有虚的,用心走,升华主题。

吴老师认为,当所有人都有话说时,就看谁说得更好了。

谁出新谁受益,谁有实力谁就冒出。

此外他还认为,今年中考作文命题成功之处在于对考生写作思维的启发和对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以往许多命题作文会不由自主地让考生去回忆追溯往事,今年的作文则很阳光很励志,充满希望。

(2011年6月13日于《温州商报》《温州晚报》)

2013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原来我没懂》

 【作文题目】

读下面几行诗,按要求写作。

(60分)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春天∕原来,我只知道春天过了是夏天

  我以为自己能读懂青春∕原来,我只把青春当成了一段时间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母爱∕原来,我把母爱当成了早餐

  我以为自己懂得了友情∕原来,我把朋友当成了玩伴

  ……

请以“原来我没懂”为题写一篇文章。

【吴老师点评】

这个题目让考生不会觉得陌生

“这个作文涉及的主题学生应该不会觉得陌生,考生在复习中肯定写过类似主题的作文。

”温州二中高级语文教师、省教坛新秀吴积兴认为,但是这个题目最显著的特点是用一种限制性的标题,“原来”——“没”——,需要考生清晰地梳理出写作思路:

“什么事我懂了什么”到“原来我没有懂什么”,提供了一个多维思考空间,让学生有充分发挥空间,这样一来,考生套题难度增大,“过去学生经常会准备一些题目,积累一些作文素材,有的还会背诵一些范文,遇到适合的题目就可以往上套。

但是这个题目即使考生想套题也要重新构思。

“要想获得高分,就要看考生在行文中到底‘懂了什么’,这是作文的立意所在,文章高低在这里凸显。

”吴积兴认为,这几年,温州中考作文题都在引导学生一种争相思维的思考,去年的《向前走》就是让学生从人生角度,不断向前,对未来充满希望。

而今年的作文题从“懂了什么”到“没有懂什么”,蕴含了“过去”与“现在”的对照,包含了着眼“现在”、反观“过去”的思考。

激发学生逆向思维,引导考生反刍、回味、深思身边的世界,凸显该命题的一种文学味,提醒考生要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些稍纵即逝的东西,在原来认识的基础上,对人生的再思考和再认识。

不能让人生过得太粗糙,要让生活慢下来,精致起来,静观静想周边的世界和自己,倡导一种自省的人生态度。

(2013年6月16日《温州晚报》《温州商报》)

2014年温州中考作文题目: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作文题目】

大海之于高山,是另一个地方;乡村之于城市,是另一个地方;社区之于校园,是另一个地方……

远方对于眼前,未来对于当下,书中世界对于现实生活……也都是另一个地方。

凝视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