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13220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docx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

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好处

在以主权国家为主要国际行为主体的国际社会,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国家主权这一象征或体现各个国家独立存在和发展的最高利益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对在世界竞争中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如何迎接这一挑战,做出正确的战略抉择,直接关系到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命运。

本文试对这一问题做初步探讨。

一、当代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

国家主权是国家区别于其它社会集团的最重要的属性,指一个国家在不破坏其它国家权利及国际法原则和规定的情况下处理本国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形成于近代资本主义产生、资产阶级民族国家出现时期。

早期的主权理论主要解决的是国家内部的权力关系问题,随着民族国家间交往的日益增多,对外主权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义,资产阶级思想家开始把主权与民族国家密切地联系起来,国家对外主权理论得到了发展。

近代国际关系史上最早承认民族国家主权原则的国际条约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尼亚和约》。

直到二战后,国家主权原则才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现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的基石。

《联合国宪章》明确规定了"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任何国家内政"的原则。

然而,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新老殖民主义仍然存在,它们不断以"维护人权""人道主义干涉"为借口,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它国内政。

发展中国家自独立之日起就在为维护国家主权而斗争。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表现出如下显著特点:

一是敏感性,二是脆弱性。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敏感的历史原因在于发展中国家被奴役、受剥削、受压迫的殖民历史。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敏感还在于发展中国家为争取国家主权独立的民族解放斗争既艰难又曲折,其主权独立来之不易,并且独立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贫困、落后和依附地位使政治上的独立常常受到威胁,主权完整常常遭到破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新老殖民主义者常常通过各种手段不断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脆弱性来自内部制度的缺陷、体制的弊端、经济的不发达,同时也来自对外部的依附性。

当今世界的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种资本主义虽然也受到资本主义普遍规律的支配,但与西方正统的、原生的资本主义相比,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混杂、国家垄断性与官僚性相交织、依附性与民族性共存的特点。

也就是说,它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育不全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与封建土地关系、部落经济关系等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混杂在一起,社会经济结构极为复杂。

它从一开始就实行国家垄断,由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调节和干预,通过国家政权扶植民族私人资本的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官僚性。

发展中国家的私人垄断组织多与本国当权集团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法律不完善,人民参政水平低下,极易产生贪污腐化、任人唯亲的不良后果。

独立后,发展中国家为加快经济发展又必须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关系,吸取它们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而西方发达国家一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把它们拉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另一方面又害怕发展中国家真正强大,丧失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千方百计地加以控制。

而事实上,在不平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中,发展中国家很难摆脱被剥削的地位。

发展中国家资本主义的这些特点,造成了其经济上的依附性和国家主权的脆弱性。

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繁感性和脆弱性增加了维护国家主权的难度。

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家主权问题上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推动的结果,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

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主权国家一道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同时又难以捍卫的’’信息边疆’’。

随着遥感技术、卫星通讯、网络技术、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将成为’’以改造和分配信息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信息将是左右国家经济发展、政治命脉、军力强弱的关键因素,对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的控制将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

然而,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则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它们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其国家主权的行使范围难免受到限制。

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文化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甚至促使政府倒台。

(二)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主权。

对发展中国,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纯依附关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产生了国家间的经济联合,导致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在区域集团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国家需要让渡一些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实现经济上的共同发展,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一趋势对于发展中国来讲,产生了两种区域集团,一是成员国都是发展中国家的区域集团,另一是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的区域集团。

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经济政策趋同的发展中国来说,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共同的行为准则、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行使来实现共同的经济利益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对于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区域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在主权平等的基础上让渡经济主权的行使权,实现发展中国家自己的经济利益,则是一大难题。

(三)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日益尖锐,能源问题、环境问题、资源短缺问题、粮食问题、债务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问题、极地深海和太空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人口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核扩散问题、国际恐怖主义问题等等早已越出国界向各处扩散,并在不断地恶化,成为影响全球发展的重大问题。

它们的解决已经不是一国或几国的能力所能为,必须依靠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相互协作、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如国家对疆域内的自然界及其资源有着当然的主权,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完全属于主权范围之内的事务,然而,环境污染的扩散性和跨疆域性则侵蚀了他国的环境;又如一些发达国家在保护本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时,利用资金优势滥用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再如发达国家将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将污染物(工业垃圾、核废料)有偿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去掩埋,破坏这些国家的环境。

这些全球性问题突破了主权国家疆界的限制,模糊了内外事务的界限。

(四)最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主权的侵蚀。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些国家不得不向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请求援助。

这些组织提供给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不是无条件的,而是附加了种种条件。

这些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主权。

(五)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制约。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些3.5万家跨国公司,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占全球跨国公司的绝大部分,并主导着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对资金和技术的垄断,控制着发展中国家的许多经济部门,甚至控制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命脉,从而侵蚀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

不仅如此,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它们通过贿选、资助反政府活动和政变、制造经济混乱等手段,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它们还以投资建厂、提供贷款、提供技术为条件,提出种种要求,践踏发展中国家的主权。

以发展中国家为母国的跨国公司,同样以其经济实力为后盾,影响着本国政府政策的制定,左右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

三、发展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的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必须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是实现了世界资源的最优配置,为各国最大限度地摆脱资源和市场的束缚提供了条件。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国际分工的发展、产业的转移和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弥补本国资本、生产要素的缺口,利用几乎是不付费的后发优势以及迅速实现产业演进,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

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才能充分享有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

(二)更新观念,研究对策,掌握理论武器,为适应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采取灵活、切实可行的方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国家的独立性、自主性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行使权难免遭到侵蚀。

但是这种挑战、制约和侵蚀并不意味着"国家主权过时了",更不意味着发达国家可以无端地干涉和侵犯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

发展中国家必须清楚地认识什么是全球化带来的客观必然的侵蚀和限制,什么是发达国家人为的干涉和侵犯,以求得合理地解决有关在国家主权问题上面对的种种难题;必须加强对国家主权问题的研究,树立国家主权有多种实现形式的新观念,采取不同的主权实现形式,从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完整;在参与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主权让与对等原则,共享是让与的前提,没有共享就不能有让与。

(三)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然是发展中国家维护主权独立和平等的首要任务。

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主权独立、完整和平等的最大威胁。

20世纪发展中国家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经验昭示人们:

只有经过斗争,新秩序的规则才能得以确立并逐步实现。

(四)加强南南合作,坚持发展中国家集体自力更生,采取有效形式实现地区集团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明智选择。

20世纪西欧发达国家经济一体化的经验值得借鉴。

为了在与美国结盟的同时增加西欧各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竞争的能力,西欧国家联合起来,开始了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从欧共体到欧盟,从关税同盟、共同的农业政策到经济一体化,西欧国家曾经在国家主权行使权的让与问题上作出过痛苦的抉择。

然而,它们的联合增强了国际竞争的能力,增强了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自主性,并将成为未来多极世界中强大的一极。

发展中国家也有这样的经验,如果当初东南亚五国不联合起来,它们的经济不可能发展得那么快。

今天的东盟10国如果不依托东盟这个载体,它们在亚太地区所起的作用也不会像今天这样大。

(五)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借鉴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努力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增强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南北关系既有对立和斗争的一面,也有依存与合作的一面。

南北关系的发展将在21世纪初形成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亚太自由贸易区和环印度洋自由贸易区等四大经济板块。

每一个板块中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全球性的南北关系将变成区域内部或集团内部的南北关系,这标志着南北关系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区域性南北关系将继续朝着对话与合作的方向发展。

发展中国家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发展自己,逐步改变与发达国家的那种依附或单方面的依赖关系,逐步改变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合作中的主权不平等地位。

应该指出的是,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过程中,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制定政策,切不可不顾国情,盲目冒进。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稳步发展,保持特色,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和平等。

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随着各国经济相互渗透的不断加剧,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各国经济的依存性变大。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认真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剖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正确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很有意义的。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经济全球化”这个词,最早是1985年由T.莱维提出的,但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从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理解,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

从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指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因此,经济全球化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结果。

同时,它又是一种新的国际关系体制,包括了生产、金融和科技三个方面的全球化。

三者之间,生产发展决定金融和技术的发展,金融和科技的发展又对生产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与发展是渐进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是全球化的基础和核心组成部分。

  理解经济全球化应该弄清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区别。

地区经济一体化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国家与国家之间通过谈判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公平分配。

经济全球化则不同,主体由国家变成个人和企业,个人和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通过竞争来实现成本和收益的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存在谈判机制的。

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的谈判只是为个人和企业的竞争创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由于个人和企业竞争力量的不均衡,国家和国家之间必定存在财富分配的不均等。

虽然分配不均,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却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

这也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总体特征。

  二、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趋势,它标志着先进的生产方式,是未来社会的经济基础。

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全球资源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合理的优化配置。

全球范围内有效的分工协作可以产生新的巨大生产力,而且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其次,全公司的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最优化的配置,从而可以开发最先进的产品,获得最经济的成本和最贴近的市场,从而具有最大的竞争力。

再次,一个人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接受教育和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

同时,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选择和实践检验,人们的才能可以得到充分的自我实现。

最后,不论是为了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还是精神文化需求,人们有机会获得来自全球的最先进最廉价的,同时还是最切合自己个性需要的消费。

  由此可见,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空间先进方式,而且开辟了人类更先进的生产方式的道路。

就经济全球化本质而言,它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化,主张在世界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的干预,充分发挥价格和利润在市场中的作用,建立一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而全球经济通过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使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从而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可说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一次产业调整,不但反映到一些产业的整体转移,更重要的是同一产业的一部分生产环节的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大体上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发达国家之间通过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交叉投资、企业兼并,在更大的经济规模基础上配置资源,开拓市场,更新技术,从而实现了发达国家间的投资和资金密集型产业的升级。

这一过程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所有的外国投资的95%都是从发达国家流出,然后又由它们吸引整个75%的投资。

交叉投资和兼并的结果,形成了许多诸如电讯、汽车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第二种形式是发达国家把劳动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特别是把这些产业、尤其是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这一转移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吸引外资总量的比例由80年代的25%逐渐上升,1996年就已经达到37%.

  三、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影响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经济最大化为目标;而各国的经济努力,包括对全球化目标的认同,归根到底是以国家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

在现行的国际秩序下,发达国家从经济全球化中受益的程度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它们凭借技术和资本优势,以跨国公司为工具,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施资源在全球范围的不公平分配,致使南北差距继续拉大。

当今世界贫富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悬殊:

最富有人口的人均收入是最贫穷人口人均收入的74倍,大大高于1960年的30倍。

一份来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报告则显示,1998年,占世界人口20%的富人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86%,包括58%的能源总量、84%的纸张、45%的肉类和水产品,他们拥有74%的全球电话、87%的汽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世界最穷的20%的人口仅消费全球产品和服务的1.3%、肉类和水产品的5%.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部分地区消费有显著增加,非洲的消费却减少了20%.

  综合起来,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使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受到不利影响,拉大了贫富差距:

  

(一)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看,发展中国家面临巨大的金融风险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不在金融领域实行开放是不行的。

但是,金融业最难管理,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

第一,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弱,易受冲击;第二,发展中国家立法不全,有利投机;第三,发展中国家执法不严,有空子可钻。

另一方面,金融业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行业。

首先,金融业的增长率远远高于贸易、投资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第二,金融交易量大而且创新快。

当前世界金融交易量达到每天1.5万亿美元左右。

金融衍生工具日新月异,品种已达上百个。

人们大多对其性质、功能认识模糊。

发展中国家缺乏一套成熟有效的规则来规划和管理金融业的发展。

  简而言之,由于市场发育和宏观调控机制不完善,如果金融市场在金融监管制度不健全的条件下开放,发展中国家必将面临金融风险的扩大。

正如保罗。

肯尼迪指出:

“当今的全球性金融和通讯革命比以前更加广泛深入,将造成不稳定,破坏国家间关系。

现在很难说我们更加复杂的政府控制是否能够应付金融动荡的风险。

这种风险产生于每天24小时电子计算机化的交易,而交易额已超过大多数国家的国民生产总额”。

也就是说,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通讯技术极为发达的情况下,资金的可交易性大大增强,国际资本根据利率变化调整资金流向也更容易。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利差导致国际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但是一有任何细微变动,这些资本就可能在一夜之间撤离,造成这些国家的支付困难,从而出现金融危机。

目前世界上存在高达1.5万亿短期资本。

它们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到处投机造市:

严重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从经济全球化的游戏规则看,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受非公平待遇

  毋庸置疑,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和其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制定的,多数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有的还是在发展中国家缺席的时候制定的。

往往某种产业发展规则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充分发展此产业的时候就制定出来了,如信息技术产品协议以及劳工标准等。

发展中国家必须要遵守它们并未参与制定的规则,的确不公平。

  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更有强制力,更有主导权。

马丁。

舒曼在其<全球化陷阱)一书中写道:

“在经济政策、贸易政策、社会政策、金融政策和货币政策方面,最终是华盛顿的政治家及其顾问们在为全球一体化制订规则。

”“西方经济强国的德国尚有这种无奈,发展中国家就更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了。

  (三)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看,发达国家收益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凭借其资金、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一直主导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得资源配置向其有利的方向发展,成为最大受益者。

据统计,1960年,最穷的46个国家在全球贸易中所占比例为1.4%;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比例下降为0.6%;到1995年再下降为0.4%。

全球资本流动也是类似情况。

国际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主要在经济增长较快的东亚地区。

对于经济极度落后的非洲来说,资本净流入额几乎是零。

  这种不均衡的要素流动,使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根据联合国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富国比穷国富30倍;到了90年代,差距却扩大到富国的收入比穷国高150倍。

这种贫富越来越悬殊的现象同时也发生在穷国内部,从而加剧了穷国内部的社会矛盾。

联合国还公布报告指出:

消费基本上是有钱人的特权。

有10多亿人得不到基本必需品,如食物、水和适当的住宿。

这些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四)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损失看,发展中国家承受得更多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落后,市场发育不成熟,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对其民族经济的压力和冲击。

主要表现在:

一是企业竞争力不够引起的损失。

经济全球化把竞争的舞台从国内扩展到全世界。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在规模、效率、技术水平和研究开发能力方面都无法与发达国家竞争。

跨国公司的晶牌和产品充斥着发展中国家的市场。

民族品牌面临贸易条件大大恶化、甚至被吞噬的危机。

二是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包括直接投资和外国贷款)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及更大的汇率风险,还债付息的包袱越背越重。

更隐蔽的是,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发育不全,政治决策缺乏足够的透明度,可能造成贪污腐败现象。

三是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大量外流,特别是熟练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

跨国公司利用高薪优势,雇佣东道国的现成人才而不注意在当地实施培训计划,从而使发展中国家遭受双重损失:

既损失大批教育费用又不能使用经历数十年培养出来的人才。

  四、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甚至包括思维方式,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任何一个国家既无法反对,又无法回避,惟一的办法是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既是严峻挑战,更是巨大机遇。

墨西哥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例证。

10年前,墨西哥经济是典型封闭式的,1994年签署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之后,大量的美国企业进入墨西哥。

墨西哥经济却并没有成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呈现出自主发展的巨大活力。

1999年其出口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在世界的排名从签约前的第26位上升到第8位。

这充分证明,发展中国家能否从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关键看它是否能抓住机遇,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从而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一)加快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

  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为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

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

在推进制度改革时,必须注意新建立的制度要承龃联系内外市场、内外经济的职能。

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概念不仅由企业竞争力体现,而且涉及整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是需要动员各个领域的力量才能完成的行为,必须有政府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配合;政府必须从宏观上对如何发挥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进行研究,制定政策,并加以规划和指导。

具体说来,发展中国家在制订一个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时,必须首先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

例如金融自由化,特别是资本项目的自由化更应该慎重。

急于开放金融市场,必然给国际投机势力以可乘之机。

事实证明,金融开放与金融自由化存在着重大的风险。

无视这些风险,不严加防范,就会给一国经济带来灾难性后果。

要建立有效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一是要保持自身金融健康,防止泡沫经济,引入外资要适当,汇率制度要合理;二是要建立多重金融防线,这些防线应该包括:

国际资金与国内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引进的国际资金中的贷款资金与股本资金的适度比例防线,贷款资金中短期贷款与中长期贷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