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0914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docx

《表内乘法二》单元教学分析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

(二)

1.经历编制7~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

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初步记熟7~9的乘法口诀。

2.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会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编制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4.通过记忆乘法口诀的活动,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体验获得成功

的乐趣。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教学表内乘法

(二),具体内容包括:

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具体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会归纳乘法口诀,并熟练地掌握了2~

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它既是前面已经学过的

乘法口诀知识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后面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在知识内容和学习方法衔接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所以,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

中,一定要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类比推理,自主探索7~9的

乘法口诀。

在解决问题方面,继续鼓励学生用画图、语言叙述等不同的方式表征

问题结构,并能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根据加法、减法、乘法运算的意义选择相应

的运算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领会运算的意义,积累解决问题的

经验和策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乘法口诀是小学数学最基

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熟练掌握。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学难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使学生较好地记忆口诀,究其原因,是由于口诀

数量的增多和数目的增大,引发学生记忆口诀的困难。

例如,像4×9,6×6或

者4×6,3×8积相同或形相近的题目学生容易出错。

二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

学会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困难的。

从具体编排来说,乘法口诀部分按照乘法口诀“小九九”的顺序分为:

7的

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是通过让学生操作实物(七巧板),有了连加的要求后,用列

表呈现7的连加结果,进而将7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8的乘法口诀的编排充分利用了学习7的乘法口诀的思路,通过观察、分析

军乐队排队的情境,引出8的连加的结果,以小狗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并

让学生填写连加的结果,再把8的乘法口诀填写完整。

9的乘法口诀继续利用7、8的乘法口诀的编排思路,在观察、分析龙舟赛

的基础上以袋鼠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连加结果,促使学生边看图边推想,9

个9个地继续数数并在数轴上填写连加的结果。

从而提高了抽象程度,渗透了点

与数一一对应的关系。

在解决问题部分,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编排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加深对

乘法意义的理解。

例3是稍复杂的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之所以说稍复杂,是

因其相同加数提取自“量”(单位)而不是实物的个数,比较抽象,同时渗透了

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例6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

2.教材编排特点

(1)提升感性经验,总结并运用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只有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学习和探索新知识,

并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形成知识的结构化,才能形成对知识深刻

地理解。

7~9的乘法口诀,由具体情境引出乘法问题,充分利用学生学习2~6

的乘法口诀获得的经验和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编乘法口诀,并将过程展现在教

材上,从而深化学生经历的乘法口诀的产生过程,调动原有的编制乘法口诀的经

验,并促使学生在脑中进行整理和反思,进而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形成编制7

的乘法口诀的方法和策略。

再利用知识的类比迁移,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诀和9

的乘法口诀。

在具体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是逐步提高要求的:

7的乘法口诀由实

物图引导学生操作,得出连加结果,并用列表的方式呈现;8的乘法口诀让学生

观察熟悉的军乐队列队图,得出连加结果后呈现在数轴上;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

借助赛龙舟的示意图,观察并推出连加的结果,填写在数轴上。

总体看,教材逐

步提高了抽象程度,更加突出了连加的结果,即乘法口诀中的积,为学生更好地

记忆乘法口诀作好了铺垫。

(2)重视口算教学,发展学生的运算台旨力。

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注重运算能力的培养

是我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

《标准(2011)》将“运算能力”作为10个核心

概念之一,给出了明确的描述,并将其写入总目标的“数学思考”中。

《标准

(2011)》中对表内乘法也专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

算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发展总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

抽象,有层次地发展起来的。

任何复杂的问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

的,无论是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一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

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学生如果没

有熟练掌握这两种基础计算,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灵活

性都会受到影响。

所以,本单元是非常重要的口算教学。

通过口算教学,可以使

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熟练地进行抽

象的符号操作,直接说出计算的结果,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3)重视数学模型,早期渗透数与形的结合。

数学是研究数和形的科学,数和形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轴实现了数与形的第

一次“联姻”,使数与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揭示了数与形的内在联系,

并由此形成数形结合的基础。

在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中,教材呈现了“数轴”这个直观模

型,将8和9连加的结果分别以小动物连跳的方式在数轴上呈现,突出数轴上的

点与数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编出乘法口诀,并理解乘法口

诀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有效地借助了数轴这个形象而直观的模型。

(4)进一步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如

画图等。

本单元编排的两个解决问题的例题中,例6对学生来说更有难度,也更

具有挑战性。

从策略的角度来说,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

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加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

用乘法算,再减去或加上所差的部分;等等。

通过例3和例6的学习,学生不但

可以对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而且能够体会到由于观

察、思考角度的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也就不同,培养学生灵活地解决问

题的能力。

积累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还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乘法和除法奠定

基础。

(三)教学建议

(1)关注学生的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之前学生已经积

累了一些经验,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习2~6的乘法口诀的思考方法来学习7~

9的乘法口诀。

同时,由于教材的编排基本遵循具体情境(直观图)一呈现连加

结果一乘法算式一归纳乘法口诀的顺序,学生易于把握7~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

完全可以不依赖教师的讲解而自主学习。

为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

独立性,扩大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想法的基础上,自觉吸收自己

喜欢的思路学习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乘法口诀。

同时,由于学生在过

程中了解了乘法口诀的来源,从结构上弄清了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具体意义,理解

一句口诀可以用于计算两个乘法算式的教学目标就落到了实处,自然也为后面教

学乘法交换律作好了铺垫。

(2)通过观察与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

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要落实在两个层面上:

一个层面是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

的具体意思,它表示哪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另一个层面是感受乘法口诀的作

用,即能很快得到乘法算式的结果,也就是可以用于快速进行乘法计算,从而进

一步体会乘法是求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对第一个层面的理解,要在教学中随

时落实到位;对第二个层面的理解,可在教学中逐步实现。

教学中怎样落实到位

呢?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弱,有的知识需要通过亲自实践、

探索才能获得。

针对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学时应加强操作、观察等实践活动,

如通过摆小棒、观察实物图(直观图)了解几个几的含义,得出乘法的结果进而

得到乘法口诀,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乘法口诀的来源。

以7的乘法口诀来说,可让

学生用七巧板拼摆图形,通过操作和观察形成1个7,2个7的表象,明确乘法

算式1×7=7、2×7=14的意义和计算结果,再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和计算结果

编制出乘法口诀:

一七得七、二七十四。

这样,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学会了要学的

知识,而且还全身心地体验了数学的思维,获得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喜欢数

学。

(3)运用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和编写规律熟记乘法口诀。

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也是一个记忆能力训练的过程。

意义识记的基础是理

解,机械记忆的基础是多次反复。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把意义识记与机械识记有

机地结合起来,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加强练习。

尤其要重视利用乘法口诀

本身的规律来加强记忆,熟记乘法口诀。

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操作推

出连加结果后,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记熟连加的结果,利用相邻乘法口诀间的关

系来推想乘法口诀,再写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这样,记忆乘法口诀的负担就

不至于留在最后的“背诵”上,而是在教学中就使难度适当分散。

另外,在练习

时也要注意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对于学生易混、易错的乘法口诀要加强重点的对

比练习。

经调查,45句乘法口诀有不同的难易程度。

下表中的3类乘法口诀比

较容易记忆。

结果不满十的

如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二得四等。

结果是整十的

如二五一十、四五二十、五八四十等。

两个乘数相同的

如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七七四十九等。

因此,记忆乘法口诀时要把重点放在数目较大、容易混淆和比较拗口的口诀

上。

计算时容易混淆的乘法口诀主要包括如下3类:

一是7和8的乘法口诀,如

六七四十二、六八四十八等;二是积相近的乘法口诀,如二九十八、二八十六,

七八五十六、六九五十四等;三是积的十位与个位数字相对调的口诀,如四六二

十四,六七四十二,三九二十七,八九七十二等。

在练习时,应注意变换方式,多组织游戏和比赛等活动,如可以采用开火车、

对口令、找朋友、把乘法口诀编成拍手歌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促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台旨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

习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人才的需要。

这一点在教材中予以了充分的体现。

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为学生创设发现数学问题的情境,经历将这些问

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并组织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方法与策略解决问题。

不但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学佳是如何理

解和认识问题的,能否说明选择算法的道理等。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