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2064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docx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庄子名言精选解析

1.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

《庄子•齐物论》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

合乎大道的言论,其势如燎原烈火,

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

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琐琐碎碎,废话连篇。

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

4.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

大宗师》

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5.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庄子•逍遥游》厨师虽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仪是不会越过摆设祭品的几案,代替厨师去做的。

此谓尽管庖人不尽职,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职权范围代他行事。

表现了庄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成语"越俎代庖"即由此而来。

6.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庄子•养生主》以无厚入有隙,所以运作起来还是宽绰而有余地的。

说明做事

要“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这是庄子养生论的核心。

同时"游刃有余"这两条成语,都出自这里。

7.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

《庄子•人间世》用火来救火,用水来救水,这样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会增加卫君的过错。

假借孔子教导颜回的话,来阐明一种处世之道

8.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庄子•齐物论》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存在对立的另一面,无不存在对立的这面。

从另一面看不明白的,从这一面就可以看得明白些。

所以

说,彼出于此,此也离不开彼。

即事物对立的两面,谁也离不开

谁。

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对形而上学和绝对论

9.汝不知夫螳螂乎?

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

《庄子•人间世》

你不知道那个螳螂吗?

舞起它那两把大刀式的胳臂,妄图挡住滚滚前进的车轮。

它不了解自己的力量是根本无法胜任的

却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的本领很强大。

成语"螳臂当车"的典故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不自量力。

10.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庄子•人间世》生长在山上的树木,因为自然的需要而被砍伐,膏脂因为能照明而被燃烧,桂树可以食用,所以被砍伐;漆可以使用,因而被割皮。

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处,而不知道无用的用处。

有用有为必有害,无用无为才是福。

阐发了常常被人忽视的"无用之用",蕴含朴素的辩证法。

11.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

《庄子•大宗师》

天久旱无雨,河水干涸了。

许多鱼被困在河中滩地上,它们亲

密地互相依靠着,嘴巴一张一合地吐着唾沫,来润湿它们的身体藉以延缓生命,等待大雨降临,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相忘。

这里暗喻世人应忘掉生死,而游于大道之乡。

成语"相濡以沫"也作"以沫相濡"源出于此。

12.不以物挫志。

《庄子•天地》因外物而扰乱自己的心志这样,德性就没有了。

可玩物丧志。

13.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小的迷惑可以使人弄错方向,大的迷惑能够使人丧失本性。

明纯正的人性就是人自然的本性,而仁义则不但不合人性且是伤性乱世的。

14.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庄子•天地》孝顺的儿子不去巴结父母,贤良的忠臣不去奉承君主,这就是作贤臣、作孝子的最高境界了。

叹世俗阿谀成风,叹世人大惑不可救,呼唤真正的孝子、贤臣。

15.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

《庄子•天道》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

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以虚无、自然、无为,阐释无为之治。

16.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

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17.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庄子•田子方》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18.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

故曰"通天下一气耳。

《庄子•知北游》人们都把自己喜欢的东西当作神奇,把自己厌恶的东西当作臭腐;然而臭腐可以变化为神奇,神奇也可以变化为臭腐。

以说"整个天下不过是一种气罢了。

"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源出于此。

19.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伟大的造化和功德而不言语,春夏秋冬四季有分明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自然形成的道理而不解说。

办任何事都得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0.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庄子•外物》竹笼是用来捕鱼的,有人捕到了鱼却忘了竹笼;兔网是用来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却忘了兔网;语言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有人领会了思想却忘了语言。

以鱼、兔喻意,以筌、蹄喻言。

强调得鱼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说明了

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得鱼忘筌"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

21.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审自得者失之而不惧,行修于内者无位而不怍。

《庄子•让王》知足的人,不为利禄而去奔波劳累;明白自得其乐的人,有所失也不感到忧惧;讲究内心道德修养的人,没有官位也不感到惭

《庄子•让王》

愧。

知足自得,不逐名位才会超脱。

22.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大寒季节到了,霜雪降临了,这时候更能显出松树和柏树的茂盛。

“松柏之茂”喻君子品德高尚。

23.—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庄子•天下》

尺长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远也截不完。

物质可无限分割。

24.

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

机心存于胸中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

庄子天地》

有了机械,就会产生机巧之事;有了机巧之事,就会产生机巧之品质,就会心神不定,心神不定的人,就会被道所抛弃。

功利机巧的确是坏事害人的东西。

25.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忘掉自己。

忘己之人,是之谓之入于天天人合一。

国人忘己、无己、忘我,西方人强调人的主体性、人格、自我

26.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齐物论》不知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里化成了庄周呢?

庄子现身说法,认为梦与觉并无不同,都是道的物化现象。

因此,若要齐同物论,就必须首先破除有我之见,而与万物混为一体。

27.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庄子•养生主》脂膏烧完了,火种却流传下去,无穷无尽。

此句以薪喻形,以火比喻精神。

薪尽火传,是说形体虽死而精神永存。

后以“薪尽火传”喻学业师徒相传。

28.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野鸭的腿虽短,如果给它接上一段,它就会痛苦;仙鹤的腿虽然长,如果给他截去一段,它就会悲伤。

说明强以为之,必然造成不幸和痛苦。

成语“鹤长凫短”、“断鹤续凫”都出自这里。

更多孟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2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山木》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真朋友不言利。

30.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人生在天地之间,就像透过缝隙看到白马飞驰而过,不过一瞬间罢了。

成语“白驹过隙”出此。

人生知促,切勿浪费。

31.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庄子知北游》

有个名获的市官问屠夫关于检查大猪肥瘦的方法,屠夫说,就是越往下腿踩就越明白。

大道无所不在,越从低微的地方推求,就越能看出道的真实情况。

3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逍遥游》

知识少的不了解知识多的,年寿短的,不了解年寿长的。

33.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我”,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

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

3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人间世》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但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

35.何谓道?

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

《在宥》什么是道?

有天道,有人道。

无为而尊贵的,是天道;有为而劳累的,是人道。

处于主宰地位的,是天道;臣于从属地位的,是人道。

天道与人道之间相去甚远,不可以不明察。

36.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

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天地》天地虽然广大,其按自性运动变化却是相同的;万物虽然众多,其循性自得却是一样的;民众虽然众多,其主宰者只有君主。

君主以德为本而顺天道无为而成功。

所以说,远古之君治理天

行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自然而已。

37.故曰,夫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

刻意》所以说,恬淡、寂寞、虚无、无为,这是天地的本原和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

38.悲乐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过;好恶者,心之失。

《刻意》悲痛与欢乐,会使德性流于邪僻;不忘喜怒,会以道为过错;陷

刻意》

入好恶,会丧失道德。

39.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多数人看重利,廉洁之士注重名声,贤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40.当尧舜之时而天下无穷人,非知得也;当桀纣之时而天下无通人,非知失也;时势适然。

《秋水》处在尧舜时代,天下没有困穷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有智慧;处在桀纣时代,天下没有通达之人,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智慧,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呀。

41.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

《至乐》死人,没有君在上面,没有臣在下面,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之事,放纵自如与天地同在,即使南面为王的乐趣,不能超过呵。

42.今汝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民。

《达生》现在你修饰己智以惊醒愚昧,修养自身以显示别人卑污,光明炫赫的样子就象举着日月行走一样。

43.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

《山木》志士有道德不得施行,是疲困;衣服破烂,鞋子磨穿,是贫穷,不是疲困,这是所谓没遭遇好世道。

44.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山木》

弟子们记住,品行贤德而又能去掉自以为贤的想法,哪里会不受爱戴呢!

45.道不可致,德不可至。

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

《知北游》道是不能获取的,德是不能达到的。

仁可以去做,义可以所唾弃,礼是相互欺骗的。

46.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