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205225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历史试题原卷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周考(2.28)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皇帝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 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

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B.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 

C.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士子创新思维

2.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接王候,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

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

”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B.实行宽松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3.韩非子把为学者(儒家)、言议者(纵横家)、带剑者(墨家侠者与侠客)、患御者(怕被征调作战的人)、工商买卖者等称为“五蠹”,这是因为他们(   )

A.不利于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B.无益于百姓生计、人心安定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D.无益于国家富强、君权巩固

4.“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

元者,始也,言本正也。

道,王道也。

王者,人之始也。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

”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外无物D.天人感应

5.“神是人,鬼是人,人也是人,一二人千变万化:

车亦步,马亦步,步行亦步,三五步五湖四海”。

这说明的是

A.浪漫主义的灵动风格B.中国书画的写意特征

C.现实主义的典型塑造D.京剧表演的虚拟艺术

6.“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

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

……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

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

”这表明《海国图志》

A.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B.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诞生

C.改变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社会现状D.有利于打破闭塞自大的思想藩篱

7.严复晚年说:

“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价值D.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8.“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这段话提供的主要信息是:

()

A.强调评价历史事物应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出发

B.这段话体现了整体的历史观

C.强高科学技术对落后社会的巨大冲击力

D.肯定“中体西用”是合乎历史规律的

9.孙中山说:

“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

……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

”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0.周恩来说:

“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

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1.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宜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

其生要目的是

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愈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

12.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对下边表格中思想家的观点或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国别

人物

观点或名言

古希腊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中国

孔子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A.普:

肯定人的价值,第一次系统论证人生而平等理论

B.苏:

对理性的追求,是18世纪启蒙思想的源头

C.孔:

强调民本思想,体现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D.孟:

主张民贵于君,对王权专制的明确否定

13.卢梭认为:

“法律应该由全体公民集合讨论并通过,英国人自以为是自由的,他们是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

”这表明卢梭

A.认可精英政治B.推崇代议制C.崇尚直接民主D.反对三权分立

14.在1543年出版的《天体运行论》中,哥白尼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理论。

两种学说的共同意义是

A.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B.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C.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D.奠定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基础

15.伽利略认为木星有若干卫星,卫星像月亮围绕地球那样绕着木星转,天体也许具有和地球一样的实质,地球和天空之间的传统区分开始引起怀疑。

约翰·多恩表达了17世纪初新天文学扰乱人心的影晌。

他写道;“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失调了.”这主要表明“新天文学”

A.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近代科学B.引起了人们思想认识上的混乱

C.动摇了人们对封建神学的迷信D.推动了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16.将“嫦娥一号”成功送入太空用的是“长征火箭”,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然相差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作用的原理。

如果你要查找火药武器的最早记录,应该查阅(  )。

A.《史记》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17.有人评论说:

“《诗经》使诗成为表达商人、周人宗族伦理情感和乡土情蕴的最好形式,举凡是他们的念亲、爱国、思旧、怀乡等各种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最好的表达。

它让人看到,周人的内心生活世界,就是一个既没有幻想错综的神怪故事,也没有张皇幽渺的浪漫色彩的平凡人间世界。

”这表明《诗经》

A.注重描写人的内心世界       B.蕴涵人文主义精神 

C.具有深厚浪漫主义色彩       D.引领诗歌发展方向

18.徽班到京,首先“合京秦二腔”。

当时秦腔、京腔基本上同台演出,“京秦不分”(《扬州画舫隶》),徽班广泛吸收秦腔(包括部分京腔)的剧目和表演方法,同时继承了众多的昆腔剧目(还排演了昆腔大戏《桃花扇》)及其舞台艺术体制。

这最能说明徽班在艺术上得到迅速提高主要得益于(  )。

A.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B.四大徽班,“各擅胜场”

C.行当齐全,文武兼重  D.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19.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为了应对强敌,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采取出卖国家利益方式求得和平

B.开展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C.通过改革政治制度以图自强

D.通过外交努力来“以夷制夷”

20.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出路”的轨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表现了工业化的必由之路B.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

C.探寻了近代化的发展之路D.解决了经济、政治与思想发展之路

2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

“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2.下图背景介绍:

2009年10月28日凌晨零时,收录美国“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演唱会的纪录片电影《This is it》(《就是这样》)在全球99国(包括中国在内)同步上映,各地歌迷引颈盼望争睹天王生前的最后遗作。

该片轰动全球反映出 

A.美国摇滚乐是当今世界最流行的音乐 

B.美国文化价值观念已获得全球各国的普遍认可 

C.世界文化正向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D.各国间的音乐文化交流和交融的日益增强

23.孟德斯鸠曾说: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

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D.社会契约思想

24.某文学青年喜欢自诩尊重史实,酷爱续写武侠名著。

下列续写情节符合历史常识的是(   )

①续写《寻秦记》:

(战国)赵盘怀疑《周髀算经》中隐藏着武功秘籍

②续写《神雕侠侣》:

(南宋)杨过和小龙女行侠仗义,救了理学大师程颐

③续写《大唐双龙传》:

(隋唐)寇仲率领五牙战舰从水路攻打扬州

④续写《七剑下天山》:

(清初)韩志邦很欣赏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

这句引自儒家经典之一《中庸》的箴言可用于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戊戌变法

26.一司马光在《司马温公集》中写道:

“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硫远,谗佞辐餐,败坏XX.以至于此”对此认识准确的是

A.司马光作为变法的反对者,其言多为污蔑之词不足采信

B.司马光作为变法的亲历者,所述反映了他对变法的反思

C.司马光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其分析要比其他人客观公正

D.司马光作为王安石的好友,势必为其寻找借口开脱责任

27.明治维新时期,西服流行的同时,和服被当作最华丽的礼服保留下来;酒吧多起来了,茶室依然是人们的精神净地;西洋歌剧开始唱响,能剧和歌舞伎也在走向兴盛。

这反映了当时的日本

A.用西方文明提升国民的知识水平B.引进西方文化以巩固统治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多元共存D.西方文明占据主导地位

28.王安石:

“昔日贫者举息于豪民,今之贫者举息于官,官薄其息,而民救其乏。

”司马光:

“取利约近一倍,虽兼并之家,乘此饥谨取民利息,亦不至如此之重。

”据此可知王安石与司马光分歧的焦点是青苗法

A.是否有助于限制兼并之家B.是否有利于改善政府财政状况

C.是否真正有利于助困济贫D.是否真正有助于稳定市场秩序

29.1774年,日本著名医者杉田玄白翻译了荷兰人J.Kulmus所著的《解体新书》。

这是日本第一部译自外文的人体解剖学书籍,“解体”也是中国医学名词的鼻祖。

以《解体新书》的出版为契机,在江户时代日本的学术文化中心,形成了一个后来成为兰学(即通过荷兰传播到日本的西方学术)核心的群体。

这说明

A.日本近代医学和传统中医紧密结合

B.近代医学体系在日本开始形成

C.日本“脱亚入欧”采用荷兰模式

D.日本闭关锁国未能阻挡西方文明的传人

30.(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战国策·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

31.梁启超在1903年指出:

“所谓帝国主义者,语其实则商国主义也。

商业势力之消长,实与海上权力之兴败为缘,故欲伸国力于世界,必以争海权为第一义。

”在梁启超看来

A.帝国主义的目的就是开拓市场B.能否争夺和维护海权关乎国运兴衰

C.帝国主义是发展商业势力的前提D.海权的强弱决定了商业势力的大小

3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

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

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

强弱之原,其在此乎?

”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B.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C.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改革的必要性D.比较出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33.1898年,由时务学堂和《湘报》的核心人物谭嗣同、黄遵宪等人发起的“湖南试办不缠足会”,规定凡人会人所生女子不得缠足”,“所生男子不得娶缠足之女”。

熊希龄还在长沙成立了“延年会”,规定会员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天都要做体操,不搞无谓的社交应酬,婚丧嫁娶要从简办理。

他们还提出了剪辫易服的主张。

从材料中反映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提出的移风易俗,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思想观念

B.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重要的政治变革

C.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D.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以改变

34.李鸿章曾说:

“自秦政变法而败亡,后世人君遂以守法为心传;自商鞅、王安石变法而伏诛,后世人臣遂以守法取容悦。

今日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亡灭绝而不悔。

”材料表明李鸿章

A.反对改变中国的传统B.反对西方的革新活动

C.人臣要学会逢迎君主D.主张革新落后的传统

35.“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

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

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

A.“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东汉·王充《论衡》)

B.(实行均田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C.(王安石变法)“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3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宗教改革’一词像‘文艺复兴’一词一样容易使人产生误解,……表面上看,宗教改革可以解释为对教会某些弊病做出的反应……。

这些弊病很容易激怒人们,但它们只是新教徒进行宗教改革的借口,而不是根源。

”下列表述与材料主题意思相符的是

A.宗教改革是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来进行的 

B.宗教改革一词没有准确地揭示这场运动的性质 

C.宗教改革因教会出售赎罪券而引发 

D.宗教改革没有对天主教进行彻底的改革

37.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

比如彼得拉克曾这样说:

“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

”这则材料说明彼得拉克等人文主义者

A.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B.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宣教

C.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世幸福D.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38.有学者指出:

“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

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

”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A.马克思: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麦克·哈特:

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严复:

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杨凤城:

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39.条件一:

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

条件二:

学堂上老师带读: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40.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

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

二.非选择题

41.(26分)明清以来,书籍翻译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

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陆续设立培养翻译人才的学校和译书机构。

90年代中国,梁启超收集部分已译西书目录,按西学、西政等类别编成《西学书目表》,并指出: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材料三:

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股“中国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德意志的莱布尼茨盛赞儒家道德及其影响下的社会秩序和国家统一。

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1)依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翻译活动的内容和作用。

(6分)

(2)依据图一并结合材料一、二,说明19世纪中后期翻译活动出现的新变化。

(8分)

(3)依据材料二、图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译书活动产生的影响。

(8分)

(4)依据材料一、三,指出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