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
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草原文化精神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动态的、积极的、以个体奋斗为主要内容的进取性文化。
北方草原具有独特性,它既有深远悠长的民族牧歌情调式的生活方式,又有严酷杀伐的沧桑、厚重的历史,从而导致了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特殊认识。
一方面,人与自然的关系极为直接、密切,人对自然的依赖性突出,因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迫近之念、忧虑之情更为突出、深挚;它不似江南山水对人的细腻轻抚,更不像士子优游于小桥流水,流溢着别致而精微的艺术感触,而是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直接联系起来,把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联结起来,发出了“草原不在、民族何存”的呐喊,汉代流传的《匈奴歌》就是其中代表。
另一方面,人与自然架构起初步的生态美学桥梁。
蒙古民族第一部史传文学《蒙古秘史》当中就显现着极为浓郁的生态观念。
由于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
草原民族生存的“动态”和“变化”的特点使人的适应能力和冲破自然环境束缚的能力分外突出。
草原民族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从而形成一种对英雄的崇拜的观念。
《史记·匈奴列传》中的冒顿单于和《蒙古秘史》中的札木合就是鲜活的例证,只不过后者还显现着强烈的崇信重义之美。
北方草原多地处边陲,因而在地域上形成了一种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特征。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又不得不产生与外界文化交融的必然性,于是草原文化从一开始就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出新的文化,对于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较农业文化更主动、更积极。
这在元代西域文人那里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著名学者刘大杰曾称元代萨都刺的诗歌“代表了元诗的活力与变化的趋势”。
也由于草原自然环境的险峻、生存的艰难,致使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中多了一种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忧患意识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我成长、成熟的标志,就农业社会而言,忧患意识往往侧重于对深厚精神苦闷的自我消解、自我提升;自我肯定、自我壮大是农业社会忧患意识的主体内容。
草原文化景观下的忧患意识,虽然也是在生存困扰下的一种自我拯救、自我飞扬,也充满了焦虑、深痛之感,但并不专力于自我精神领域的别有洞天,而是将原始初民时期产生的朴素的“天人合一”观念加以发展,剔除了其中包含着的精神层面的穷力追逐,进而催生个体抗拒灾难和挫折的行为力量。
(摘编自温斌《古代北方草原文学的精神风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北方草原与南方山水虽然空间地理位置不同,但在与人的关系上两者却是一致的。
B.草原文化精神既体现了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又显现着极浓郁的生态观念。
C.北方草原是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因此北方草原文化是一种白发性、独立性的文化。
D.不同于农业文化,草原文化的忧患意识除了侧重于自我精神领域,还催生了行为力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点出草原文化是进取性文化,再从草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崇拜英雄的观念、开放性、忧患意识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匈奴歌》的例子,证明草原文学注重民族生存与自然环境的联系,并将对草原的关切与民族的整体性发展统一起来。
C.文中所提的冒顿单于和札木合两个人都是被草原民族崇拜的英雄,以此二人为例主要是论证草原文学具有崇拜英雄的观念。
D.文章提到了元代西域文人,以此不仅论证了草原文化具有忧患意识,还进一步论证了忧患意识中具有实践意识和冒险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北方草原不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历史,那么草原民族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就不会有特殊认识。
B.草原民族“逐水草而居”的动态生存观念异常鲜明,缘于其生存环境的严酷、险恶、千变万化。
C.草原民族崇拜英雄的观念的形成,与其强调人在强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面前的力量、智慧、意志力有关。
D.相比农业文化,草原文化与外界文化的交融有着必然性,交流、融合的动机和活力也更主动、更积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小题。
乌镇的修辞
矛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小说确立其在中国文坛的位置。
“茅盾”这一笔名,显影出大革命失败后一个左翼文人的苦闷、犹豫和矛盾——人生困境表现为语言的困境。
正因这双重困境,他在1949年之后处于一种微妙、尴尬的位置,反复检讨其内心与行动的革命坚定性,站在了那些表面上从来没有苦闷、犹豫和矛盾的文人的偏远处。
而正是这种“偏远”赢得我的敬意,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小人物的敬意,分量不大。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
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打扮自己,着长袍马褂,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
我伏在柜台上问他,那林老板的后人还在乌镇上否?
他说,都去了国外。
因茅盾小说,一个普通店铺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显现出了修辞的力量。
木心,本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茅盾故居附近一富裕人家,入上海美专、杭州国立艺专求学,师从于刘海粟、林风眠学习油画。
1971年蒙冤入狱,三根手指被折断,仍坚持写作,在纸上画出白键黑键“弹钢琴”,后获释。
1982年移居美国纽约,以作画、讲学谋生,后尝试写作,出版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十多部,像文坛突然出现的一个新人,语言充满汉语言的诗意、别致,例如:
“公园石栏上伏着两个男人,毫无作为地容光焕发。
”“昨夜有人送我归来,前面的持火把,后面的吹笛。
”“秋天的风都是从往年秋天吹来的。
”——这风,也都是从乌镇吹来的吧?
晚年,木心乘风还乡,2011年辞世。
木心家的“孙家花园”,是乌镇最美的私宅。
花园应该有鲜花和如花的女人。
当时乌镇码头上搬运的麻袋,都印着一个“孙”字。
仆人打扫房间,把花瓶抱出抱进重新摆在案头时出错,会遭到主人责备:
“怎么把明代的花瓶搬出来了——去,摆宋朝的,要记住样式的不同。
”一个富贵华丽之家,1949年后相继改造成为农具厂、铁器社、五金轴承厂,乃至成为野草高过围墙的废园。
九十年代,木心声名大动于华语文学界,乌镇政府开始在画家陈丹青指导下,于孙家花园原址重建“晚晴小筑”。
2006年,木心回乌镇在此居住五年,去世,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展有各种版本的木心著作、手稿、乐谱,及其用过的写字台、礼帽、皮鞋、手杖等遗物。
依然是修辞的力量,在挽留一个人的余温和气息。
木心不是游客,大概不会喜欢乌镇的面目一新。
在剧变中的故乡,一个人,反而会加重异乡感吧。
孙家花园转化而成晚晴小筑,木心如落叶转化成树根处的泥土,大约会想:
乌镇还在乌镇吗?
我还是我吗?
“从前的那个我如果来找现在的我,会得到很好的款待。
”木心这样说,充满对“从前”的留恋和对“现在”的谅解。
从前的玉勒雕鞍、锦帽貂裘,现在的霜天断雁、淡茶清酒。
留恋和谅解,我大抵上也是如此态度,对乌镇,对青春。
(选自2017年第3期《散文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对两个乌镇之子的简介入手,淡化作者的旅游踪迹,突出乌镇的地域文化,进而表达了作者浓郁的乡愁。
B.文章第二段概要地叙述了茅盾的巨大文学成就,并用衬托手法表现了他襟怀坦荡、严于解剖自己的高尚品质。
C.“表情灿烂像乌镇上的晴空,没有一丝面临破产的忧愤”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等手法,讥讽老板的滑稽。
D.文章之所以写“孙家花园”几度更名,意在反映时代的变迁对乌镇的影响以及政府对旧时代富豪的谅解与挽留。
5.文章标题“乌镇的修辞”指什么?
文中两次写到“修辞的力量”,含义上有何异同?
请结合文意加以理解。
(6分)
6.“对乌镇”作者持“留恋和谅解”的态度。
你是否赞同?
请简述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7-9题。
材料一
中国现代化实践因其强调协调经济与环境关系、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双赢而具有明显的“生态现代化”取向。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在开辟排污权交易市场、推动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但是,中国环保产业在技术水平、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很大的不足。
整体上,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对于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似乎不能被过高估计。
此外,以环境NGO①为主体的公民社会的成长在促进环境宣传教育、推动公众参与、改进环境治理等方面,也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作用程度依然有限。
中国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第十二个和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在这些规划纲要中除了明确提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目标及其工作安排外,还设置一些重要考核指标。
实践证明,这些指标对于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较为有效的约束。
此外,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国发展的统筹协调,强调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中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形成合理的空间开发结构。
(节选自《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洪大用)
注:
①非政府组织英文缩写。
材料二
图表:
2010-2016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及同比增速(单位:
亿元,%)
注:
“十三五”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污染企业和污染源的政治力度,在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加大财政保障力度。
预测到2020年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有望达到2.25万亿元。
(选自《环境污染治理投资规模及环保细分市场前景分析》陆澜清)
材料三
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将“美丽”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本特征,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实现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全对应,也是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战略安排。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环境问题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环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还是要靠更加平衡更加充分的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做到人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发展什么。
现在,人民需要生态产品,就必须把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作为发展应有的内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节选自《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民网)
材料四
英国从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度,到今天重现蓝天白云,成为空气治理成功的典型。
半个世纪英国是如何改善空气质量的?
以20世纪90年代为划断,之前,英国政府采取的是“应对式”空气污染治理,空气污染立法大都是在具体污染事件出现后,针对具体污染物才颁布相关法律;之后,英国认识到应对式空气污染治理的种种弊端,继而提出“整体式”空气污染治理。
从政府层面,英国中央政府一方面提供宏观的战略指导,提出全国空气质量的目标,规划审查和评估全国范围内空气质量的步骤,划分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辅以各种政策文件进行指导帮助;一方面给出相对微观具体的信息指导和技术指导,为地方政府治理空气污染的具体行动提供帮助。
另一个重点在于地方政府,英国地方政府通过实施大量的合作来开展对空气污染的整体治理,这种合作既包括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合作,也包括邻近地方政府之间的合作,还包括政府与社会团体的合作。
(节选自《空气污染整体治理:
英国时间及借鉴》蔡岚)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的环境治理目标安排以及考察指标,目的是约束经济主体的行为。
B为强化环境治理,政府统筹协调划分主体功能区,并按功能区主体定位评价当地政府绩效。
C“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战略,是新时代政策的基本方略。
D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上加大政治力度的同时,也逐步加大投资,切实为环保提供财力保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现代化”具有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的“生态现代化”的特点。
B从材料二图中可以看出2012年同比增速最大是在环保上投资最多的一年。
C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生活需要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D环境非政府组织的宣传教育和推动参与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E英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环境工作提供战略政策技术和部门合作上的指导。
9.根据上述材料,参照英国经验,概括说明我国要实现生态文明应采取哪些措施。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齐献王攸,字大猷,少而岐嶷①。
及长,清和平允,亲贤好施,爱经籍,能属文,才望出武帝之右。
居文帝丧,哀毀过礼,杖而后起。
左右以稻米干饭杂理中丸进之,攸泣而不受。
太后自往勉喻,常遣人逼进饮食。
司马嵇喜亦谏之,喜躬自进食,攸不得已,为之强饭。
武帝②践阼,封齐王,时朝廷草创,而攸总统军事,抚宁内外,莫不景附焉。
时王家人衣食皆出御府,攸表租秩足以自供,求绝之。
前后十余上,帝不许。
攸虽未之国,文武官属,下至士卒,分租赋以给之,疾病死丧赐与之。
而时有水旱,国内百姓则加振贷,须丰年乃责,十减其二,国内赖之。
迁驃骑将军,开府辟召,礼同三司。
降身虚己,待物以信。
时驃骑当罢营兵,兵士数千人恋攸恩德,不肯去,遮京兆主言之,帝乃还攸兵。
攸特为文帝所宠爱,每见攸,辄抚床呼其小字曰“此桃符座也”,几为太子者数矣。
及丈帝寝疾,虑仗不安,为武帝叙汉淮南王、魏陈思故事而泣。
临崩,执攸手以授帝。
及太后临崩,亦流涕谓帝曰:
“桃符性急,而汝为兄不慈,我若遂不起,恐必不能相容。
以是属汝,勿忘我言。
”
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攸。
中书监荀勋、侍中冯紞皆谄谀自进,攸素疾之。
勖等以朝望在攸,恐其为嗣,祸必及己,乃从容言于帝曰:
“陛下万岁之后,太子不得立也。
”紞又言曰:
“陛下遣诸侯之国,宜先从亲始,亲莫若齐王。
”帝既信勋言,又纳紞说,太康三年乃下诏命齐王之国。
攸知勒、紞构己,愤怨发疾,乞守先后陵,不许。
帝遣御医诊视,诸医希旨,皆言无疾。
疾转笃,犹催上道。
攸自强入辞,素持容仪,疾虽困,尚自整厉,举止如常,帝益疑无疾。
辞出信宿,欧血而薨,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八》)
[注]①岐嶷,形容小孩才智出众、聪明特异。
②武帝,指晋武帝司马炎,乃齐献王司马攸之同母兄。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攸泣而不受夜缒而出
B.攸虽未之国斯天卞之民至焉
C.帝乃还攸兵今君乃亡赵走燕
D.而汝为兄不慈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马攸才望出众。
幼时就十分聪明,长大后性格温和,亲近贤才,乐于施人,爱读经籍,能写文章;深受文帝喜爱,多次差点成为太子。
B.司马攸极具孝心。
文帝去世时,他悲伤超过礼数,身体毁伤,太后亲自前往劝慰,并常派人逼他吃饭;司马嵇喜也进谏并亲自奉上饮食。
C.司马攸深得人心。
受封齐王后总管军事,安抚朝廷内外,受到拥戴;晋的百姓遭遇旱涝灾害,他赈济借贷,收回时减免两成,受到仰赖。
D.司马攸结局悲惨。
他的父母都在临终前嘱托武帝善待司马攸,而他仍然遭到小陷害,受到皇帝猜疑,被命令前往封国,最终呕血而死。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武帝晚年,诸子并弱,而太子不令,朝臣内外,皆属意于仗。
(5分)
(2)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3-14题。
感遇(其廿九)①
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荷载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
昏喳②无昼夜,羽徼复相惊。
拳局竟万仞,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③。
肉食谋何失,藜藿④缅纵横。
[注]①垂拱三年(农历丁亥年),武则天欲袭击吐蕃,陈子昂上书谏阻,同时写下此诗。
②瞳:
yl,天气阴沉。
③泰阶平:
天下太平。
④孽着:
百姓。
1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一开篇就明确指出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郑重严肃,类乎史笔。
B.“阴风劲”“泄云生”“无昼夜”“冰雪行”等词语都渲染出行军环境的恶劣。
C.诗歌中间部分,诗人发挥想象,铺叙出征将遇到的艰难险阻,属于虚写。
D.诗人反对出兵,但因害怕触怒皇帝而畏首畏尾,只好借景抒情,抒发感慨。
14.诗歌末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5.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
(2)陆游《游山西村》中,既描写了农村变化万千的自然风光,又具有一定的哲理。
(3)苏东坡在《赤壁赋》中,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宇宙人生,表现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的语句是:
,。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两句,作者凭吊英雄人物,以一杯清酒祭月,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5)李清照《醉花阴》中,既写出了时间漫长,又烘托出了环境的凄寂,更写出词人百无聊赖的愁的两句是:
“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6.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
B.《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国语》和《左传》明显的区别是:
《国语》分别按不同国家编写,以记言见胜;《左传》则按年代编写,长于记事。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D.《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记载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17.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端午节一般认为是纪念屈原的。
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驱五毒等习俗。
唐代诗人殷尧藩的诗句“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写的就是端午节。
B.乞巧节又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C.中秋节又称中元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了自己中秋之夜思亲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良好愿望。
D.重阳时节,古人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
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写的就是重阳节的别样情怀。
18.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它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B.近几年黄河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的思考环保问题。
C.近段时间薛之谦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D.受教育者不是试验品,如果因要改革而改革,急功近利的推行新的教改方案,那么教改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垮掉的一代的产生。
19.下面是一封学生自荐信中的部分正文,其中有几处表达不恰当,请指出并修改。
(5分)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诚挚地感谢您拨冗拜读我的自荐信!
我是XX学院的一名后生,即将迈出校门。
在校期间,我勤奋学习专业知识,曾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颇有建树。
我积极投身学生会和广播站等学生组织,荣获校级“优秀三好学生兼优秀团员”、“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
我真诚地希望加盟贵单位,我定会以饱满的热情,为贵单位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敬请斟酌,恳请垂怜,回函是盼!
自荐人:
XXX
X年X月X日
20.仿照下面的例子,利用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例子相同。
(6分)
城乡统筹,保障制度,织密网奔小康,中国政府具有伟大的建设意识。
材料
责任人才惠民
培技能缩差距重师风提素质强责任布格局
改革创新提高收入鼓励就业发展教育推动经济培育人才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60分)
①“给”,意蕴丰富。
有一种“给”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一种“给”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一种“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一种“给”是“呼尔而与之”……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
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
(鲁迅《拿来主义》)
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
(1)“乌镇的修辞”既指对乌镇的改造与修缮,也指乌镇借助两位作家的影响而使江南水乡增添光彩和文化底蕴。
(2)“修辞的力量”:
①第一处指的是因为茅盾的小说,乌镇一家普通杂货店被打造成“林家铺子”,“有望永远保持其格局而不被拆迁”。
②第二处指的是文化名人木心的故居由“晚晴小筑”改为“木心纪念馆”;其著作和人品永焕光辉,令人敬仰与怀念。
③两处“修辞的力量”含义虽不尽相同,但都体现了乌镇人们对于文化的尊重和留恋之心。
(能结合文意加以理解和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
6.示例
(1):
赞同。
理由如下:
①乌镇作为江南小镇,人杰地灵,不仅有宜人的地域风光,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里走出了茅盾、木心等名人大家,让人喜爱与敬佩,其文化影响力绵延不绝;②乌镇被世风裹卷,随时代变迁,也有面目一新的剧变,甚至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对此我们也应予以谅解。
示例
(2):
不赞同。
理由如下:
①乌镇以其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闻名于世,固然值得去观光旅游,对于当地的文化名人,我们自然也会心生敬意,但是,假借文化之名,大行经济之实,毕竟有对文化的轻慢乃至亵渎之嫌。
②茅盾有《林家铺子》,杂货店老板就按小说里的描写来打扮;木心家的花园随着时代几经“修辞”,已不是原来的模样,可见,乌镇的文化味和历史感淡了、远了,清纯靓丽已消失,徒留遗憾、徒剩怅惘而已。
7.A【解析】不只是针对经济主体,还有政府。
“这些指标对于政府和经济主体的行为构成较为有效的约束”
8.AC【解析】B并非投资最多的一年;D作用有限;E没有提供部门合作的指导。
9.
(1)国家制定相应政策、法规,进行宏观统筹协调;
(2)政府为地方政府提供环境治理的技术、信息指导帮助,加大财政保障力度;(3)各级政府、各部门加强合作交流;(4)发挥环境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力量。
(每点1分,信息对应即可,表达可以灵活。
)
10.A【解析】A连词,表方式、状态。
B动词,之,到/助词,的。
C副词,于是/副词,却,竟然。
D动词,作为/介词,替。
11.C【解析】是齐王的封国齐国的百姓。
12.
(1)到了武帝晚年,几个儿子都势弱,而太子又不贤,朝廷内外官员,都倾向于司马攸(将来)继位。
(5分,“诸子”“并弱”“不令”“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