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995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docx

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面板施工详解

6.7.9沥青混凝土施工

6.7.9.1拌合站设置

(1)上水库沥青混凝土骨料二次加工系统

系统主要包括中碎、筛分、细碎及矿粉生产系统。

中碎车间安置1台PYY1200圆锥破碎机,处理能力90t/h~200t/h。

筛分车间内安装2台圆振动筛,型号为2YK2460,额定处理能力120t/h~400t/h。

细碎车间布置1台PL-1000冲击式破碎机,处理能力为100t/h~160t/h。

成品骨料经带式输送机运至成品料仓储存。

矿粉加工配备1台ZMJ-900柱磨机,生产能力为18t/h~22t/h,成品矿粉储存于矿粉罐内。

(2)上水库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

系统布置在2号转运渣场顶部高程520m处。

该系统由骨料给料系统、除尘系统、干燥系统、热骨料二次筛分、粉料系统、沥青存储加热系统、搅拌楼、成品料仓组成。

与沥青骨料二次加工系统共用成品料仓,储量为3600m3。

系统设置1座1000t沥青库,可满足高峰月沥青混凝土生产8天的需用量;系统建筑面积2000m2,占地面积约9000m2。

2号公路经过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及骨料生产系统。

6.7.9.2沥青混凝土材料供应

本工程所需的沥青材料由发包人提供,加筋网、天然砂及其他材料由承包人负责购买。

承包人应对发包人及本单位购买的施工材料进行检测,确保材料符合规范要求。

(1)沥青

对没有防冻要求的部位,一般采用普通沥青;对有防冻要求的部位,可以采用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技术要求一般由设计提出)。

主要技术要求见表6.7.9.2-1和表6.7.9.2-2。

表6.7.9.2-1普通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分析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1/10㎜

70~100

JTJ052T0604-2000

软化点℃

45~50

JTJ052T0606-2000

延度

15℃5㎝/min㎝

≥150

JTJ052T0605-1993

4℃1㎝/min㎝

≥10

JTJ052T0611-1993

闪点℃

>230

JTJ052T0607-1993

溶解度三氯乙烯%

≥99.0

JTJ052T0613-1993

脆点℃

<-10

JTJ052T0615-2000

蜡含量(蒸溜法)%

≤2.0

JTJ052T0614-1993

灰粉%

≤0.5

JTJ052T0606-2000

TFOT

163℃

5h

损失%

≤0.6

JTJ052T0604-2000

脆点℃

≤-7

JTJ052T0605-1993

软化点升高℃

<5

针入度比%

≥68

延度

15℃5㎝/min㎝

≥100

JTJ052T0603-1993

4℃1㎝/min㎝

≥7

密度25℃g/㎝3

实测

表6.7.9.2-2改性沥青主要技术指标

试验项目

SBS改性沥青技术指标

试验方法

针入度(25℃100g5s),0.1㎜Min

80

T0604-2000

针入度指数(PI)Min

-0.6

T0604-2000

延度(15℃5㎝/min),㎝Min

150

T0605-1993

延度(5℃5㎝/min),㎝Min

40

T0605-1993

软化点(TR&B),℃Min

50

T0606-2000

蜡含量,%Max

2.3

T0615-2000

脆点,℃Max

-20

T0613-1993

闪点,℃Min

230

T0611-1993

溶解度,%Min

99

T0607-1993

运动粘度(135℃),Pa·SMax

3

T0625-2000

弹性恢复(15℃),%Min

60

T0662-2000

灰份含量,%Max

0.5

T0613-1993

离析试验,℃Max

2.5

T0661-2000

质量变化,%Max

1.0

T0610-2000

软化点升高,℃Max

5

T0606-2000

针入度比(25℃),%Min

55

T0604-2000

脆点,℃Max

-18

T0613-1993

延度(15℃5㎝/min),㎝Min

100

T0605-1993

延度(5℃5㎝/min),㎝Min

25

T0605-1993

(2)粗骨料

骨料一般就近开采,经破碎、筛分,粗骨料分为19-16mm、16-9.5mm、9.5-4.75mm、4.75-2.36mm共四级,通过调整掺配比例,满足配合比的要求。

主要技术参数见表6.7.9.2-3。

表6.7.9.2-3粗骨料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吸水率

%

≤2

表观密度

g/cm3

实测

含泥量

%

≤0.5

坚固性

%

≤10

与沥青粘附性

%

≥4级

抗热性

在加热条件下,不引起性质变化。

针片状颗粒含量

%

≤20

洛杉机

磨耗度

100转

%

≤40

500转

%

≤8

(3)细骨料

细骨料采用人工砂(最大粒径2.36mm),也可采用人工砂与天然砂掺配,有利于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细骨料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6.7.9.2-4。

表6.7.9.2-4细骨料主要技术要求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吸水率

%

≤2

表观密度

g/cm3

实测

含泥量

%

≤1.0

水稳定等级

≥4级

坚固性

%

≤10

抗热性

在加热条件下,不引起性质变化。

砂当量

≥90

有机质含量

浅与标准色

(4)矿粉

矿粉技术参数见表6.7.9.2-5。

表6.7.9.2-5矿粉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单位

技术指标

含水量

≤0.5

密度

g/㎝3

>2.6

亲水系数

≤1

通过率

<0.075㎜

0.075㎜

=100

0.05㎜

>80

0.03㎜

>60

0.02㎜

>20

抗热性

无变化

(5)掺加料(木质素纤维)

为改善沥青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可以掺加木质素纤维,其技术参数见表6.7.9.2-6。

表6.7.9.2-6木质素纤维技术要求

项目

技术要求

纤维长度

<6.0㎝

灰份含量

18%±5%,无挥发

PH值

7.5±1.0

吸油率

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

含水量

<5%

6.7.9.3沥青混凝土材料存储

沥青混凝土与骨料二次加工系统公用成品料仓,储量为3600m³,设置一座1000t沥青库,满足高峰期沥青混凝土生产8天的需用量。

由于沥青材料的特殊性质,如果接触氧、光和过热就会引起沥青的硬化,最显著的标志是沥青的软化点上升,针入度下降,延度变差,使沥青的使用性能受到损失,为了有效保护沥青材料的使用性能我们编制了如下沥青储存方案。

首先进场沥青采用特殊包装,可以有效隔绝空气接触防止沥青材料氧化、老化,搬运时注意保护原包装。

存放时采用挡光措施,防止阳光暴晒使沥青材料硬化变质,同时防止过热流淌。

6.7.9.4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沥青混凝土面板最底层为整平胶结层,厚度10cm,整平胶结层与坝体垫层相接,除整平作用外,还要求有良好的透水性,以确保库水位骤降时,坝体内的渗流能快速降低,不致形成反压而破坏面板,因此设计时整平胶结层除沥青用量较少外,采用的骨料粒径也较大,最大粒径为25cm。

防渗层厚度为10cm,该层在设计时除沥青和矿粉用量较多外,骨料的粒径也较小,使拌制出的混凝土更加密实,最大粒径为20mm,这层是抹在表面上的,由沥青和矿粉拌制而成。

水工沥青砼配合比设计,一般采用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两个参数来控制。

矿料级配是指粗、细骨料按适当比例配合后的矿料标准级配。

可通过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计算时,一般采用富勒公式,即:

ρi=(di/Dmax)n*100%

式中:

ρi——通过某筛孔的矿料重量百分率%;di——某筛孔的粒径mm;

Dmax——最大粒径mm;n——级配指数。

从以上公式可看出,要计算出各粒径的比例,还必须确定最大粒径和级配指数。

①粒径过大,作为碾压砼面板在碾压施工中骨料易分离,大骨料下沉,细骨料和沥青上浮,出现层次性,尤其对渗透系数会产生影响;粒径过小,沥青砼强度降低,变形增大。

对具有防渗功能的沥青混凝土,选择Dmax=19mm是适宜的。

②级配指数越大,沥青砼的孔隙率越大;级配指数越小,沥青砼越密实。

所以根据不同的孔隙率,通过试验来确定级配指数。

从试验结果来看,整平胶结层的级配指数可以选择0.65;防渗层的级配指数可以选择0.3。

沥青用量的确定与级配指数有关。

级配指数越大,沥青用量越小;级配指数越小,沥青用量越大。

二者成反比例关系,其比例关系为2.5(经验数据)。

即:

n*B=2.5

式中:

B——沥青用量,%;

然后在此基础上以±0.5%的递增(或递减)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需要说明的是,0.075mm以下的含量,即矿粉的含量不适合富勒公式。

尤其当n<0.35以后,计算出的矿粉含量往往比实际的偏高,需要作一些调整,调整的范围与矿粉的浓度有关,即:

m=F/B

式中:

m——矿粉浓度;F——矿粉含量。

根据经验使矿粉浓度控制在1.5~2.2范围内,当沥青是最佳用量时,沥青砼的强度随矿粉用量增多而增加。

当超过这一范围时,会降低沥青砼的抗剪强度,拌和物的和易性差。

当温度下降时,容易引起冷缩裂缝。

有关矿料标准级配在设计阶段一般已经过论证。

施工前的配合比试验主要是根据施工现场原材料的实际情况,对设计阶段提出的参考配合比进行复核验证,以适应现场施工的需要。

从而得出推荐配合比结果。

6.7.9.5沥青混凝土混合料生产、试验

6.7.9.5.1沥青混凝土生产

沥青砼的制备是沥青砼心墙施工的关键工序,因此要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按照配合比准确配料,保证沥青砼的质量。

(1)原材料检测

沥青砼在制备前要先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沥青要求对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检测,骨料和填料要作颗分,各项指标都须达到设计标准。

(2)沥青加热脱水

对需要拌制使用的沥青,应提前溶化,加温脱水,脱水温度应控制在120℃左右,时间应大于2小时,直至加温到150~170℃,以备配制沥青砼需要,沥青加热温度不得大于180℃。

(3)骨料加热

骨料一般在旋转式加热炉内进行,出炉温度一般控制比沥青高20℃左右即170~190℃,一般不应超过200℃。

(4)矿粉

由于加热炉有引风除尘设施,对矿粉损失较大,对矿粉一般不进行加热处理,但矿粉不应有受潮结块现象。

(5)拌制

拌制时先将称量准确,经过烘干加热达到预订温度的骨料输入拌合机(矿粉可不经加热直接投入)先拌25秒,再加入沥青搅拌,搅拌时间一般不超过60秒。

出仓温度应控制在150~170℃。

若发现有发白的骨料,即为搅拌不均匀,要作废料处理,若发现拌好的料冒黄烟,即为温度过高,也要当作废料处理。

沥青砼拌制工艺流程见图

称量

烘干加热

除尘

骨料

称量

矿粉

脱水

加热

计量

沥青

拌合

 

拌制出仓的成品料温度应控制在145-170℃,夏季取下限,冬季取上限,前5盘料应每盘检测,调正,待正常后再例行抽检,拌制好的砼料若停放45分钟-1小时后不能入仓,应作废料处理。

6.7.9.5.2试验

(1)试验目的

现场工艺试验的目的是复核室内试验推荐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及施工控制参数,选定适用于生产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参数,包括拌和系统出料控制,摊铺方法和碾压方法等。

它是保证大规模生产时顺利施工的前提。

(2)试验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