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3271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docx

暑期衔接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卷部编版含答案

2020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百检测金卷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对下面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

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重点工程。

A.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成就和蓬勃发展。

B.充分说明了载人航天工程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C.充分说明了中国航天工作者将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艰辛的劳动。

2.下面这句话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来刻画铁罐的形象?

(  )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A.神态 动作B.心理 语言C.心理 神态D.语言 神态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表达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妈妈说:

“我们家那个傻小子又在那唱歌,没认真上网课了。

B.有一种叫做“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

C.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D.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伺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4.小天要写一篇关于“祖孙情深”的作文,以下材料不合适的一项是(  )

A.爷爷爱吵架B.爷爷每天送他上学

C.爷爷陪他一起读书

5.学校要进行大队委的竞选演讲,请你帮助参加竞选的同学参考一下,下面的建议哪几条有助于他(她)当选?

(  )

①竞选演讲一开始,就说出自己竞选目的是为全校少先队员们服务,组织好少先队活动,同时锻炼自己的能力。

②演讲的时候一点也不能停顿,要快速地讲完。

③竞选演讲时,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④为了增加演讲的感染力,可以虚构一些自己的故事,以更加吸引人。

⑤演讲的时候可以加进去一些动作,对特别重要的地方也可以进行重复。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6.为了强调意思、突出情感,作者会在一篇文内重复使用一些词语、句子或段落,这种方法叫“反复”。

下列文章的写法是反复吗?

是的画“√”,不是的画“×”

①《顶碗少年》中四次出现“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②《林海》中三次出现“亲切与舒服”。

  

③《城市的标志》中多次出现对树木的描写。

  

7.下列句子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将字母写在横线上。

A打比方B举例子C作比较D列数字E下定义

(1)须鲸刚生下来就有十多米长,七吨重,一天能长三十千克到五十千克。

  

(2)变色玻璃还会跟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深浅,调节室内的光线,所以人们又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3)阳光经过灰尘的反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

假如没有大气中的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4)鲸鱼,哺乳动物,生活在海洋,胎生,外形如大鱼,是现在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用肺呼吸。

  

(5)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8.

  

①“感动中国”颁奖现场,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画面﹣﹣宁静的深夜,一位衣着朴素的农家妇女正捧着长长的十字绣图,埋头数着针路,数完便飞快地刺出一针又一针,好像在和时间赛跑。

“她叫姚厚芝。

”看着画面主持人讲起了她的故事。

②1999年,姚厚芝随丈夫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她在家操持家事,丈夫一心挖煤,养育着两个孩子。

③2006年,姚厚芝检查出患了癌症,高额的手术费让她选择了放弃治疗。

这个柔弱却又刚强的母亲对孩子隐瞒了病情,独自盘算着:

孩子还小,我得为他们留下点什么。

④2009年2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能卖大价钱。

她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

自己也可以试着绣一幅。

第二天,她坐车辗(zhǎn)转十多个小时,咬牙花了2800元买回一幅米长,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

也是从那天起,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

⑤姚厚芝清早6点起床,凌晨1点睡觉,除去给孩子做饭、送孩子上学和干杂活的两小时时间,剩下的17个小时,她只专心干一件事﹣﹣绣十字绣。

记不清多少次,针尖刺破了她的手指,她只是眉头微微一皱,继续飞针走线,腰酸了,眼花了,她全然不顾。

2012年7月,经过3年零5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大气、精美的《清明上河图》终于完成了,一共127万针,图上绣有684个人物、96只牲畜、122座房舍、88顶轿子、25艘船、124棵树……

⑥有人出20万想买这幅作品,姚厚芝却不肯:

“我得把这幅十字绣保存下来,将来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让丈夫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的钱就不用愁了。

⑦感觉心愿已了,姚厚芝这才向儿女们说出真实病情。

孩子们伤痛不已,哭个不停,接下来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滑。

可是姚厚芝咬咬牙,花光所有积蓄又买回一幅22米长,米宽的《清明上河图》绣样。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十字绣,刺绣的难度和需要的时间远远超过前面那一幅。

⑧病情加重的姚厚芝每绣一针,都会引发胸口一阵剧烈的疼痛。

但她说:

“我现在就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我不知道生命何时会终结,只是想把这件事做好,一方面给孩子攒些钱,将来用一方面也来督促小孩,妈妈带着病都能给自己一个很大的挑战,希望孩子们也能加油,不要被困难吓倒。

”是的,姚厚芝是在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下点什么。

⑨听完姚厚芝的故事,观众席响起一片掌声。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姚厚芝的故事。

  

(2)根据你的理解,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短文把姚厚芝生病、买十字绣、绣十字绣的时间介绍的很清楚,主要是为了  

①说明故事很真实

②说明他年岁已大

③突出生病的她在跟时间赛跑

(3)短文第⑤自然段中划线“”的语句主要对人物的  和  的描写使我们体会到  。

(4)文中两次提到姚厚芝想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这位母亲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6)你赞同文中母亲的做法吗?

为什么?

(选做题)

9.判断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

(1)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2)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约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3)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4)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

  

10.下面是小明围绕《都是淘气惹的祸》为题所选择的材料,能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有  (多选)

A、在教室里踢足球,把窗户玻璃打碎了。

B、给金鱼喂的食太多,把它们给胀死了。

C、看见张奶奶过马路,主动把她扶过去。

D、由于好奇,把收音机里的零件拆下来,却不能还原。

11.选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①列数字②作比较③打比方④分类别

A.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

  

B.灰尘颗粒很小,其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

  

C.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D.鲸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牙齿的须鲸,一类是有锋利牙齿的齿鲸。

  

12.《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著名作家  写的一篇童话,本文采用了  结合的写法,向我们诉说小女孩悲惨的命运。

13.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作时,一定要找到物与人的相似点。

如:

可以用  来赞美  。

14.《白鹭》一文中,作者  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三幅优美的图画,请写出小标题:

  、  、  。

15.选择恰当的描写方法,填上序号。

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

(1)他的脸上充满了得意和满足的稚气。

  

(2)他个子不高,微微发胖的脸上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

  

(3)周总理鼓励她说:

“小扬眉,不要哭,你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

”  

(4)那人身子被拖着飞往空中,手指却只是紧抓住马鬃不放。

  

16.请任写两个《太阳》一课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  。

三.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7.阅读短文,完成各题。

口琴往事

一天黄昏,我去拜访一位朋友,走在僻静的小巷,耳边飘来空灵清脆的琴音。

一位少年坐在高高的台阶上,吹着一把旧口琴。

夕阳最后的金黄色散淡地浸染着行人。

我驻足倾听,心里升起一种破碎的感伤,如丝如缕的回忆让我想起了从前。

当我和少年一般年龄的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我就读的学校只有一位年轻的女老师,会教语文,会教算术,会教我们所有应该学的科目。

上音乐课的时候,女老师吹奏着口琴,教我们唱歌。

我们尽量把声音放得轻柔,生怕听不到口琴的伴奏,我当时觉得很神奇,那些小格子怎么装得下那么多好听的歌曲。

我眼中的女老师也因此变得温柔美丽,成了我心中倾慕的偶像。

我家里很清贫,父母养活我们兄妺四个已很吃力。

我悄悄托去县城的人打听口琴的价钱,虽然只有两块钱,在我们家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我头一次向家里提出了请求,并说宁可不要过年穿新衣。

我知道,拥有一把口琴的愿望只是一个美丽的憧憬。

以后每天傍晚,我都留在教室做作业,因为女老师总坐在教室后的山坡上,对着空旷的山谷,悠悠地吹着口琴,清灵幽远的琴音徜徉在夕阳的余晖里,又随山风送到我耳中,在少年的心中,引出无限的快乐与向往。

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县中,女老师很高兴。

她和蔼地问我想要什么样的礼物。

我犹豫再三,嗫嚅(nièrú)地说想要她的口琴。

当我从女老师手中接过那把口琴,下意识地对着琴孔一呼一吸,竟也发出动听的声音。

那是一把单音口琴,声音清脆单纯。

我兴奋异常,冲女老师深深鞠一躬,飞也似的跑回家。

当时,在柔和的月光下,与黑黝黝的山岭相对,我随心所欲地吹着口琴,我不懂音律,吹得也不成曲调。

断断续续的琴声在我家庭院回荡一晚。

母亲说我高兴得魔怔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我在和口琴交流,我对它讲我的生活,我的理想,我的悲伤与欢乐。

我娓娓地说着,它轻轻地回答。

第二天,我把口琴交还给了女老师,我对她说,……女老师不说话,缓缓举起口琴,吹了一支曲子,是她坐在山坡上常吹的,我问她曲子名,女老师说是自己闲时编的,没有名字。

(1)文章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A.抒发情感。

B.作铺垫引起下文。

C.点明题意。

(2)口琴,会使“我”眼中的老师“也因此变得温柔美丽,成了我心中倾慕的偶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的句子中,“悄悄”说明“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微妙心理,“宁可”写出了“我”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心情。

(4)第五自然段中,我吹口琴,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六自然段省略号处是删掉的一句话,应是()

A.我上县中了,不能再吹口琴。

B.村里的弟妹们还要靠它上音乐课。

C.我不能白要您的东西。

18.阅读:

放线菌

①你听说过放线菌吗?

在显微镜下,你会观察到这样一类与众不同的细菌:

别的细菌多是圆形、椭圆形的,而它们看起来却是丝状的。

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长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这类细菌生物学上统称为放线菌。

放线菌能释收出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让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

②放线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所以你看到它长得像一棵树也好,一根草也罢,其实都只是一个细胞,靠丝状的菌丝来吸收营养。

③放线菌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细菌,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当土壤干旱的时候,它的菌丝就会在头部长出孢(bāo)子。

放线菌渐渐枯元后,留下的这些孢子只要遇到合适的条件,又会发芽,长成一个个放线菌。

④放线菌是生产抗生素的宝库。

时至今天,人类已经发现了50000多种抗生素,其中就有4000多种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如链霉素就是从土壤中一种叫“灰色链线菌”的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四环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也都是从放线菌中提炼出来的。

⑤放线菌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我们平常烹饪(rèn)时调味用的味精,也是通过它们制造的。

如今,它们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

(1)短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放线菌?

  

(2)放线菌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有  、  、  等。

(3)请按要求选出正确答案。

①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  说明方法。

A.打比方B.列数字C.作比较

②下面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这样写的好处是  

ㅤㅤ那些丝状细菌有的像一棵树,树上有时还长着“果实”;有的像一根草,仿佛还开着花,煞是好看。

A.具体、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放线菌的样子。

B.准确地说明了放线菌的数量。

C.突出强调了放线菌能散发香味。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能闻到一股泥土的清香,是因为放线菌能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

B.放线菌在干早时会枯死,就再也不能成活了。

C.“它们一般喜欢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下生存。

”一句中“一般”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不能删去。

19.阅读:

胡杨

①茫茫沙漠,(  )很少能见到生命的踪迹。

(  )也有植物能够在那里生存,胡杨便位列其中。

胡杨,别名胡桐,大多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区。

我见到过很多胡杨树,它们的样子真的很独特。

你看,有的胡杨高大挺拔,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有的胡杨身躯虽然高大,树枝却早已经干枯了,显得那么苍老;还有的树干是弯曲的,弓腰驼背,看上去像一位老人守候着漠漠黄沙……

②胡杨有“沙漠勇士”的美称。

为什么它们会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呢?

③首先,胡杨的根特别发达。

说根发达,是因为它们的根扎得很深,能一直生长到地下二十多米的地方,吸收到足够的地下水。

胡杨树还很“团结”。

它们的根能相互连在一起,这棵树吸不到水,也能从其他树根那里分享。

④其次,胡杨的树干能储存水分。

一旦碰上雨季,树干可以把从根吸收上来的水储存起来,为以后的长期干旱做准备。

曾经有学者测试过,在胡杨树干上钻一个孔,就会有大量的水喷涌而出,甚至可以射到一米之外。

(  )

⑤还有胡杨的树叶让水分不易蒸发。

它们的树叶上长满了小毛,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地保存水分。

⑥传说,胡杨可以”生后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

看着这沙漠中“最美的树”。

我相信,这不是传说,这是真的。

(1)把第①自然段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选出来。

  

A.不仅……而且……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2)选出文中划线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

  

A.设问B.夸张C.排比

(3)联系上下文内容,选出填入第④自然段结尾处最恰当的一项。

  

A.这足以说明它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

B.这足以说明它的储水能力有多强大!

C.这足以说明它的树根有多么的发达!

(4)第③自然段中的“团结”是指  。

(5)胡杨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因为  、  、  。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阅读:

饺子

ㅤㅤ“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这是北方乡下的一句俗语。

北平城里的人不说这句话。

因为北平人过去不说饺子,都说“煮饽饽”,这也许是满洲语。

我到了十四岁才知道煮饽饽就是饺子。

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

钟鸣鼎食之家有的是人力财力,吃顿饺子不算一回事。

小康之家要吃顿饺子要动员全家老少,和面、擀皮、剁馅、包捏、煮,忙成一团,然而亦趣在其中。

年终吃饺子是天经地又,有人胃口特强,能从初一到十五顿顿饺子,乐此不疲,当然连吃两顿就告饶的也不是没有。

至于在乡下,吃顿饺子不易,也许要在姑奶奶回娘家时候才能有此豪举。

饺子的成色不同,我吃过最低级的饺子。

抗战期间有一年除夕我在陕西宝鸡,餐馆过年全不营业,我踯躅(zhízhú)街头,遥见铁路旁边有一草棚,灯火荧然,热气直冒,靠近一看,竟是一间饺子馆。

我叫了二十个韭菜馅饺子,店主还抓了一把带皮的蒜瓣给我,外加一碗热汤。

我吃得一头大汗,十分满足。

我也吃过顶精致的一顿饺子。

在青岛顺兴楼宴会,最后上了一钵水饺,饺子奇小,长仅寸许,馅子却是黄鱼韭黄,汤是清澈而浓的鸡汤,表面上还漂着少许鸡油。

大家已经酒足菜饱,禁不住诱惑,还是给吃得精光,连连叫好。

做饺子第一面皮要好。

店铺现成的饺子皮,碱太多,煮出来滑溜溜的,咬起来韧性不足。

所以一定要自己和面,软硬合度,而且要多饧(xíng)一阵子。

盖上一块湿布,防干裂。

擀皮子不难,久练即熟,中心稍厚,边缘稍薄。

包的时候一定委用手指捏紧。

有些店里伙计包饺子,用拳头一握就是一个,快则快矣,煮出来一个个的面疙瘩,一无是处。

饺子馅各随所好。

有人爱吃荠菜,有人怕吃茴香。

有人要薄皮大馅,最好是一兜儿肉,有人愿意多加青菜。

有人以为猪肉冬瓜馅最好,有人认定半肉白莱馅为正宗。

韭菜馅有人说香,有人说臭,天下之口并不一定同嗜。

冷冻饺子是不得已而为之,还是新鲜的好。

据说新发明了一种制造饺子的机器,一贯作业,整治迅速,我尚未见过。

我想最好的饺子机器应该是﹣﹣人。

吃剩下的饺子,冷藏起来,第二天油锅里一炸,炸得焦黄,好吃。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煮饽饽”就是饺子。

  

②比较而言,南方人更爱吃饺子。

  

③做饺子第一面皮要好,最好是自己和面,软硬适度。

  

④饺子馅虽说各随所好,但韭菜馅是人人都爱的。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第2自然段中,作者列举“钟鸣鼎食之家”“  ”“乡下人家”这三种不同情况的人家,是为了说明“北方人,不论贵贱,都以饺子为美食。

②作者吃过“最低级”的饺子,也吃过“顶精致”的饺子,二者差别很大,但作者  。

(3)关于最后一个自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剩饺子”破坏了整篇文章的美感,可以删去。

②即便是吃不完剩下的饺子,又可以成为一道新的美食,足见作者对饺子的喜爱。

③前面说饺子“还是新鲜的好”,这里却要将剩饺子“冷藏起来”,前后矛盾。

(4)由作者对饺子的描述中,你对作者有了哪些了解?

至少从两个方面写一写。

  

2020年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提升达标百分百检测金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小题)

1.A;2.D;3.B;4.A;5.D;

二.填空题(共11小题)

6.√;√;×;7.D;A;B;E;C;8.和时间赛跑;姚厚芝查出癌症,因高额的手术费放弃了治疗。

为了给孩子留下点东西,经3年多的时间,绣好了《清明上河图》,以此激励自己的孩子。

;③;神态;动作;姚厚芝对刺绣的全神贯注,刺绣工艺的不易及耗时之长,以及姚厚芝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9.AB;AB;C;D;10.ABD;11.②;①;③;④;12.安徒生;虚实;13.蜡烛;老师;14.郭沫若;白鹭钓鱼图;白鹭瞭望图;白鹭低飞图;15.D;A;B;C;16.列数字;举例子;

三.现代文阅读(共4小题)

17.

(1)B

(2)那美妙的琴声使“我”充满了美好的梦想(3)对美好梦想的企求,但又不便于声张企盼口琴的迫切(4)表达自己的理想(5)B18.样子、构造、生命力强、作用四方面。

;提炼抗生素;制造味精;放线菌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发育、细胞分化的便利材料;B;A;B;19.B;C;B;它们的根能相互连在一起,这棵树吸不到水,也能从其他树根那里分享;胡杨的根特别发达;胡杨的树干能储存水分;胡杨的树叶让水分不易蒸发;文章表达了作者对于胡杨树的赞美、敬仰和喜爱之情。

;20.√;×;√;×;小康之家;都十分喜欢;②;作者是北方人,作者特别爱吃饺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