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8245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docx

精校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

2017年广西省桂林市中考真题化学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镁条燃烧

B.

铜片受热

C.

火箭升空

D.

糖溶于水

解析:

A、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铜片受热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铜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箭升空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糖溶于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

D

2.(2分)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

A.工厂废气直接排放

B.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C.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D.随意丢弃塑料袋

解析:

A.工厂废气中含有害物质,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故错误;

B.废旧电池中含有重金属,若随意丢弃既造成资源浪费,还会造成环境污染,所以要回收处理,故正确;

C.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否则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错误;

D.随意丢弃塑料制品会造成白色污染,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故错误。

答案:

B

3.(2分)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宣布:

我国首次(也是世界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  )

A.甲烷水合物

B.一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解析:

可燃冰是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结晶形成的固态笼状化合物,呈白色,形似冰雪,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其主要成分为甲烷水合物。

答案:

A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块状固体

B.

倾倒液体

C.

滴加液体

D.

夹试管

解析:

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故操作错误;

B、用试剂瓶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有以下注意事项:

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着,故操作错误;

C、滴加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故操作正确;

D、夹持试管时,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故操作错误。

答案:

C

5.(2分)婴幼儿患佝偻病,体内缺少的元素是(  )

A.铁

B.碘

C.氟

D.钙

解析:

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铁会患贫血,所以错误。

B.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所以错误。

C.缺氟易患龋齿,所以错误。

D.钙是构成骨胳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胳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所以正确。

答案:

D

6.(2分)下列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A.钠

B.镁

C.铜

D.硅

解析:

A、钠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

B、镁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

C、铜是“钅”子旁,属于金属元素。

D、硅是“石”子旁,属于固态非金属元素。

答案:

D

7.(2分)区分硬水与软水可用(  )

A.蔗糖水

B.肥皂水

C.食盐水

D.食醋

解析:

鉴别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浮渣产生,而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

答案:

B

8.(2分)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氮气

B.氧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解析:

A、氮气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答案项错误;

B、氧气能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答案项错误;

C、薯片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变得不再松脆,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答案项正确;

D、二氧化碳不能使薯片变得不再松脆,答案项错误。

答案:

C

9.(2分)下列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

B.乙醇

C.乙酸

D.蔗糖

解析:

A、碳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看作无机物,答案项正确。

B、乙醇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答案项错误。

C、乙酸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答案项错误。

D、蔗糖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答案项错误。

答案:

A

10.(2分)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汽油

C.泥土

D.味精

解析:

A.牛奶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

B.汽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乳浊液,故错误;

C.泥土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形成的是悬浊液,故错误;

D.味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正确。

答案:

D

11.(2分)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明显下降的是(  )

A.食盐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解析:

物质在溶解时经常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氯化钠、蔗糖等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

A、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答案项错误。

B、浓硫酸溶于水温度升高,答案项错误。

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明显下降,答案项正确。

D、氢氧化钠溶于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答案项错误。

答案:

C

12.(2分)SO2中“S”的化合价是(  )

A.﹣2

B.0

C.+4

D.+6

解析:

氧元素显﹣2价,设硫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x+(﹣2)×2=0,则x=+4价。

答案:

C

13.(2分)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

A.密度

B.颜色

C.气味

D.熔点

解析: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

答案:

A

14.(2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b物质为易溶物质

B.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

D.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

解析:

A、20℃时,b的溶解度大于10g,故b物质为易溶物质,正确;

B、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在20℃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错误;

C、据图可以看出,温度升高,c物质溶解度减小,正确;

D、据图可以看出,5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正确。

答案:

B

15.(2分)关于化学反应C+O2

CO2,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变

B.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C.该反应放出热量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解析:

A、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答案项说法错误。

B、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答案项说法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答案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A

16.(2分)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解析:

由题意可知,将镍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说明锰比镍活泼;将插入CuCl2溶液中,镍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说明镍比铜活泼.则Mn、Ni、Cu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Cu。

答案:

B

17.(2分)蒸发食盐水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温度过高

B.当蒸发皿中有少量固体析出时就停止加热

C.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

解析:

A、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答案项说法正确。

B、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答案项说法错误。

C、刚加热完的蒸发皿温度较高,停止加热后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桌面上,以防止烫坏实验台,答案项说法正确。

D、停止加热后还需要继续搅拌,以防止残留的液体受热不均匀,答案项说法正确。

答案:

B

18.(2分)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一致的是(  )

序号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滴加盐酸

产生气泡

NaOH已部分变质

B

向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蓝

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是CO2

D

向碘化钾、稀硫酸和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某食用盐

溶液变蓝

该食用盐为加碘食盐

A.A

B.B

C.C

D.D

解析:

A、向久置空气中的NaOH固体滴加盐酸时,如果产生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进一步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可能是完全变质,也可能是部分变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向某无色溶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说明溶液显碱性,但不一定是碱溶液,因为碳酸钠虽然是盐,但是水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稀有气体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碘化钾、稀硫酸和淀粉的混合液中加入某食用盐时,溶液变蓝色,说明该食用盐为加碘食盐,其中的碘酸钾和碘化钾、稀硫酸反应生成碘,碘使淀粉变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19.(2分)X、Y、Z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物质类别不同,常温下,X、Y可分别与Z溶液反应生成不同的气体,则Z一定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解析:

根据常见产生气体的反应可知:

初中遇到的气体制备有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和氨气,X、Y、Z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物质类别不同,所以应为酸碱盐,不可能是氧化物。

可知不同气体为二氧化碳和氨气,所以Z即为铵盐也为碳酸盐,如碳酸铵或者碳酸氢铵。

答案:

C

20.(2分)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

A.4:

13

B.3:

10

C.2:

7

D.1:

4

解析:

假设反应后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00g.则混合气体中含碳元素100g×36%=36g,其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6g=64g,根据元素的守恒,可知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6g,则甲烷的质量为

=48g,

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48g×

=12g,

甲烷燃烧时,其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氢元素.则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108g

反应后生成水中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08g﹣12g=9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氧气的质量=64g+96g=160g.

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48g:

160g=3:

10。

答案:

B

二、填空题(共5小题,共26分)

21.(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  。

解析: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故氢离子可表示为:

H+

答案:

H+

(2)2个氧气分子  。

解析:

分子的表示方法:

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氧气分子可表示为2O2

答案:

2O2

(3)磷元素  。

解析:

磷元素的元素符号为:

P

答案:

P

(4)二氧化氮  。

解析:

二氧化氮的化学式为:

NO2。

答案:

NO2

22.(5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是物质的一些性质:

①密度小,很稳定、②有吸附性、③有导电性、④易升华、⑤能与酸反应.请选择恰当的数字序号填空.

用途

石墨作电极芯

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

氦气用于探空气球

碳酸氢钠用于面点发酵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性质

(1)石墨  

(2)活性炭  

(3)氦气  

(4)碳酸氢钠  

(5)干冰  

解析:

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用作电极材料;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防毒面具;氦气密度比空气小,用于探空气球;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用于面点发酵;干冰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可以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

具有导电性具有吸附性密度比空气小受热易分解易升华,吸收大量的热

23.(5分)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

(1)A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  。

解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可知A是NH3,因此氨气分子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

3。

答案:

1:

3

(2)C为尿素[CO(NH2)2],农业上常用作  (填“氮”、“磷”或“钾”)肥。

解析:

C为尿素[CO(NH2)2],含有的营养元素是氮,因此农业上常用作氮肥。

答案:

(3)上图所示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解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B、D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答案:

BD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观察反应的微观示意,A、B、C、D分别为NH3、CO2、CO(NH2)2、H2O。

答案:

2NH3+CO2

CO(NH2)2+H2O

24.(6分)材料、环境、能源跟生活密切相关.

(1)日常用品尼龙手套、铝壶、不锈钢刀、纯棉桌布中,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

解析:

尼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答案:

尼龙手套

(2)为了减小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人们一方面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如  (写一种);另一方面提倡“低碳生活”.下列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是  (填数字序号)。

①人走灯灭

②少用一次性筷子

③多使用空调调节温度

解析:

①人走灯灭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②少用一次性筷子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③多使用空调调节温度不符合低碳生活的做法。

答案:

①②

(3)目前氢氧燃料电池已经在宇宙飞船等航天器上实际使用,它能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  能,氢氧燃料电池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氢氧燃料电池能把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

答案:

电;2H2+O2

2H2O

25.(6分)金属的研究、利用对于人类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1)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解析:

焊锡是锡铅合金,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熔点。

答案:

降低熔点

(2)铝制品表面易形成致密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空气氧化,但氧化铝能溶于酸.写出氧化铝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氧化铝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l2O3+3H2SO4═Al2(SO4)3+3H2O。

答案:

Al2O3+3H2SO4═Al2(SO4)3+3H2O

(3)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把装满氯气的集气瓶倒扣于加热至熔化的金属钠上,可观察到的现象是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反应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a+Cl2

2NaCl。

答案:

钠在氯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2Na+Cl2

2NaCl

三、简答题(共2小题,共11分)

26.(5分)宏观、微观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建立正确的微粒观有助于化学的学习.请用微粒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阿伏加德罗指出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完善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

解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答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2)“醋酸糖甜”是因为  。

解析:

“醋酸糖甜”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答案:

分子构成不同

(3)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  。

解析:

空气和氧气的主要区别是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

答案:

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氧气中含有一种分子

(4)原子内部含有带电荷的质子和电子,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解析: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答案: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正负抵消,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原因是  。

解析:

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答案:

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27.(6分)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和D能参与光合作用,F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成转化为另一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每个虚线圈中各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A  ,G  。

解析:

A是过氧化氢,G是碳酸钠。

答案:

Na2CO3

(2)反应F→E的基木反应类型是  。

解析:

氢氧化钙可以和碳酸钠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复分解反应

(3)反应D﹣F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水。

答案:

CO2+Ca(OH)2═CaCO3↓+H2O

(4)反应G→E的现象是  。

解析:

碳酸钠可以和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因此会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答案:

有白色沉淀产生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共16分)

28.(5分)分析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可以选用图1中装置  (填字母序号),二氧化锰作该反应的  。

解析:

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需要加热,其中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答案为:

B催化剂

(2)用图2的装置进行铁丝在O2中燃烧的实验,容易导致集气瓶炸裂,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采取的措施是  。

解析:

为了避免集气瓶炸裂,应采取的措施是:

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答案:

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

(3)如图3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  (填数字)处。

解析:

如图3所示,红磷用酒精灯加热后才能燃烧,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停在刻度8处。

答案:

可燃物需要达到着火点8

29.(11分)一些金属易生锈,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对金属锈蚀进行探究。

【实验一】取5枚去油去锈的洁净铁钉,分别装入下表的试管中,进行实验。

实验图示

生锈时间

8min

较长时间不生锈

5min

3min

1min

(1)通过上述实验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  (填“慢”或“快”);在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环境中铁钉生锈速率较快。

解析:

对比实验1和实验4,实验3和实验5可知,温度越高铁钉生锈速率越快;对比实验1、2、3可知,铁钉在酸性环境中锈蚀较快。

答案:

快酸性

【实验二】为探究铁锈的成分,用图1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省略)进行实验(每步反应和吸收均完全)。

【查阅资料】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

(2)请指出图1所示实验装置的一个明显缺陷:

  。

解析:

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该装置中没有将其处理。

答案:

没有进行尾气处理

(3)加热前,先通入CO一段时间,目的是  。

解析: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不纯时加热或点燃易发生爆炸,所以先通入CO一段时间,排净装置内的空气。

答案: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4)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由此推知铁锈中一定含有  元素,从而推断出空气中的  参加了铁生锈反应。

解析:

无水硫酸铜能吸收水而变蓝,将铁锈样品加热,样品逐渐变黑,无水硫酸铜逐渐变蓝,这说明了反应后有水生成,说明铁锈中含有氢元素,也就是铁锈蚀的过程中有水参与。

答案:

氢水

【实验记录】

铁锈样品的质量/g

装置B的质量/g

装置C的质量/g

反应前

23.2

232.4

198.2

反应后

/

239.6

211.4

(5)根据上表数据推算,可确定铁锈的成分,用FexOy•nH2O表示,则n=  ;若缺少D装置,x:

y的值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解析:

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xOy•nH2O+yCO

xFe+yCO2+nH2O,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

(239.6g﹣232.4g)=7.2g,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211.4g﹣198.2g)=13.2g.设参加反应的CO的质量为w,则

FexOy•nH2O+yCO

xFe+yCO2+nH2O

28y44y

w13.2g

w=8.4g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铁的质量为:

23.2g+8.4g﹣13.2g﹣7.2g=11.2g;

由于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与质量不变,所以23.2gFexOy•nH2O中含铁元素的质量为11.2g;含有“H2O”部分质量为7.2g;则余下的氧元素质量为:

23.2g﹣11.2g﹣7.2g=4.8g

则:

x:

y:

n=

=2:

3:

4,则FexOy•nH2O的化学式为Fe2O3•4H2O.

D装置中的碱石灰既能吸收水也能吸收CO2,防止了空气中二氧化碳与水被装置C吸收而造成质量偏大,若没有装置D,则装置C因为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质量偏大,由此计算出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导致氧元素的质量偏大,x:

y的值偏小。

答案:

4偏小

(6)欲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用图2所示装置,试管内可选用的物质如下:

①O2②水③CO2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

至少需要选用  (填数字序号),才能达到探究镁带锈蚀的条件。

解析:

通过实验探究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的条件,应该选择这样几组实验:

④O2和CO2;⑤CO2和水;⑥O2和水;⑦O2、CO2和水四组实验进行对比。

答案:

④⑤⑥⑦

(7)请写出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

由镁带在空气中锈蚀,生成碱式碳酸镁[Mg3(OH)2(CO3)2]可以推测,是镁与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碱式碳酸镁。

答案:

6Mg+3O2+4CO2+2H2O=2Mg3(OH)2(CO3)2

五、计算题(共7分)

30.(7分)小甜利用石灰石和稀盐酸进行如下实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1)2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  g。

解析:

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所以恰好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为杂质,20g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为20g﹣5g=15g。

答案:

15

(2)列式计算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准确到0.1%)。

解析: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11144

15gxy

x=16.65g,y=6.6g

不饱和溶液A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