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72212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docx

第五单元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案

第五组

一、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生命“这一专题展开,选编的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触摸春天》告诉我们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永生的眼睛》教育我们要品德高尚、无私奉献。

《生命生命》讴歌了生命的可贵,教育我们要珍惜生命。

《花的勇气》赞美了维也纳草地上的无名野花,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意味是勇气的道理。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中说说自己这段时间的学习收获,说说自己对生命的认识。

“习作”安排的是在全班交流,对于生命的认识,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本单元语文活动,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二、学情分析

一个生命就是一个世界。

真爱生命不是自私自利,珍爱生命同样包含无私奉献。

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于逐步形成时期,适时灌输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将对他们产生终生的影响。

三、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新词。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从整体把握。

2、用阅读理解贯穿教学的始终。

3、把理解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并通过搜集、了解相关故事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生命的价值及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在教学时要体现整合的教学思路,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机教学整体。

要求学生在形象、具体的事例中认识生命的意义及价值。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用15课时: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4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1课时。

17、触摸春天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正确读写“浓郁,流连,小径,穿越,流畅,引导,悄然,竟然,灵性,经历,瞬间,扑闪,张望,概念,弧线,飞翔,权利,缤纷,花繁叶茂,磕磕绊绊,多姿多彩”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后三个自然段。

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深意。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本文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很深的词句,并自主发现、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交流资料,分享信息

1、小组交流: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位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热爱生命的有关资料。

2、全班交流:

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介绍,如可以概括来热爱生命的人都有哪些,也可以简要谈谈某一类人的主要事迹,还可以具体介绍某一个人的感人故事。

激情导入,感知课文

1、教师导入:

同学们介绍的这些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故事,太令人感动了。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生命就像一张雪白的画布,只有精心设计,努力描绘,才不会空白与单调;生命也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2、由题设问:

初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想到什么?

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想法?

3、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触摸”一词,谈谈自己读文前后的感受。

 

(板书:

触摸春天)

自主读文,识写生字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碰到生字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指正、评价。

3、自学生字,并在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练习给生字组词。

4、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瞬”字的书写。

再读课文,自读自悟

1、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请同学试着说一说文中的小女孩安静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寻找学习伙伴帮助解疑。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合作研读,领悟语句

1、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含义深刻的句子,需要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或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理解,请天下们再来找一找,画一画、想一想,然后与小组内的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2、请同学们读一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3、指导学生反复品读这些语句,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复习

听写词语

品评人物,深化认识

同学们已经多次阅读了这篇课文,说一说通过仔细阅读,你对盲女孩安静又有了怎样的认识,或者说一说你觉得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品读欣赏,背诵积累

1、蝴蝶被安静神气的灵性所折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

请同学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力求边读边把文中所描绘的情形在眼前浮现出来。

2、请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读出体会与感受。

3、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回归整体,迁移升华

1、讨论:

安静是用什么在触摸春天?

是用什么来创造这个缤纷世界的?

此刻,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盲童?

(板书: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小结:

安静,就是用她一颗热爱生活的心,触摸到了春天,让自己拥有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2、安静用她的故事告诉我们:

 课件出示: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像安静这样虽然残疾但却能创造美好生活的人,大家看看他们是谁?

课件出示:

贝多芬、千手观音、张海迪……

4、你还知道哪些残疾人奋斗的故事呢?

他们在用他们的什么告诉我们: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呢?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身残志坚的故事)

5、抒写生活名言:

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触吗?

对你有什么启发吗?

请随着轻松的音乐,打开心灵之窗,写下自己所思所悟。

6、总结升华:

他们虽然没有健全的体魄,但是他们却成为了生命的强者,正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所以他们同样感受到像春天般美好的生活,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对于我们这些拥有健全体魄的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人,我们就更应该热爱生命,让我们一起热爱生命吧,去编织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引读:

 张海迪胸椎以下全部瘫痪,但她自学了好多门外语,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不屈服命运的张海迪用她灿烂的笑容告诉我们——

  贝多芬26岁就开始耳聋,但是他不屈服,写下了许多不朽名作,失去听力的贝多芬用他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们——

  这个大家都很熟悉——舞蹈《千手观音》,这是一群平均年龄才17岁的又聋又哑的姑娘表演的,这一群又聋又哑的姑娘用他们精美绝伦的舞蹈告诉我们——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围绕中心,学习表达

1、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用心灵触摸到。

海伦·凯勒曾说:

“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阅读链接”中的内容。

2、全班交流:

“我”林里发现了什么,是怎样发现的。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3、请全班谈一谈对海伦·凯勒的认识和了解。

布置作业,课后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传》《贝多芬传》并把收集到的资料及阅读后的感受,以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报。

课堂作业

1、完成《写字》。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实践练习:

教学札记:

 

18*永恒的眼睛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协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心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器官捐献的有关资料或事例。

 3、调查:

身边的人对器官捐献了解多少,他们愿意在去世后捐献自己的器官吗?

为什么?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活动体验,交流资料

1、请学生都蒙上眼睛,把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进书包。

边做边想:

假如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明,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体验,纷纷说。

2、结合“初显身手”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师补充资料:

 资料1、长期以来,许多中国人具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观念。

因此对于死后捐献器官,大多数人不能接受。

一方面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多,而另一方面损献出来的角膜少,因此患者重见光明的可能性小。

 资料2、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资料3、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田世国,在2004年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馈给病危的母亲。

资料4、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4、交流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5、揭示课题。

从题目中,你能提出一些什么问题?

6、默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

 

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为什么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

 再次默读课文,独立完成课后的表格练习,理清文章的脉络。

合作交流,深化理解

1、4人小组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人物对话。

(2)替每个人物说明他的观点,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做?

①琳达不愿意捐献母亲的角膜,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她的这种心情?

②学生找出“我惊呆了――完整地离去”,指导朗读琳达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的感情。

③琳达一开始极力反对,她的看法改变了吗?

简单说一说。

(生说,师板书:

(捐献角膜)母亲父亲女儿

(“我”的态度)不理解--理解--主动

(3)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那么我们的死也是有意义的。

”从爸爸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

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6、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

在哪里得到了体现?

7、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温迪说,她也要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

这一刻,妈妈紧紧搂住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

妈妈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8、课文到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没能结束,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故事原文的结尾,读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话想说。

 “那天我紧紧搂着温迪时,没能想到的是,仅仅两周之后,我再一次为器官捐献组织签署了同意书。

我的可爱的小女儿,才华横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丧生,……当我签字时,她的话儿萦绕在耳际:

你想过如果什么也看不见会多么痛苦吗?

  温迪去世三周后,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奥列根勇敢者角膜银行的一封信。

 亲爱的里弗斯先生和太太:

  角膜移植非常成功。

现在,两位昔日的盲人已重见天日,他们成为令爱――一位极其热爱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纪念,并有幸分终生享她的美丽。

  如果哪位受捐赠者有机会到我们的家乡游玩,并且爱上了马,坐下描绘它们,我想我知道那慷慨的‘施主’是谁。

金发温迪手中的画笔依旧不停地挥动着,她的碧眼仍然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9、这是文章真正的结尾,读了以后有什么新的感受?

10、将想说的话写下来,用心写!

 

[突出重点,对父亲的话进一步深刻理解。

]

 

[学生能从作者一家愿意给失明者捐献角膜,并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学习他们那富有爱心的高尚品德。

]

 

加深情感体验,和后面的自觉捐献形成对比,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琳达转变的过程。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失明者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

 

[帮助学生体会带爱心是不会停止的,是永生的,进一步理解“永生的眼睛”。

]

回读课文,课外延伸

1、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你学习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收获?

2、师生共议:

我们能不能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

(1)将这个故事讲给家人或身边的人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复习导入

1、指名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说说学课文后的感受。

作业

1、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朋友听。

2、替重见光明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利用收集和调查到的资料,办一份手抄报。

4、写一封捐献器官倡议书。

板书设计:

实践练习:

教学札记:

 

19、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会写“扰、欲”等8个生字。

正确书写“鼓动、跃动、欲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深刻意思。

 4、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三个事例的内容,深刻理解三个事例所引发出的侧重点不同的三点思考,以及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和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杏林子的材料,以了解香港女作家杏林子。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畅谈生命,激发情感

1、谈话导入:

“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

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

”这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对于生命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或精彩段落,篇章读给大家听?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欣赏。

3、揭示课题:

你怎样理解生命,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人生。

我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她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生命,生命》。

(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轻声读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抢读生字,读的好的学生介绍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围绕“生命”写了哪几个事例?

4、合作交流,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对三个事例概括,并进行板书,共同进行评点.。

5、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自主选择,研读课文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三个事例中,你最喜欢哪个事例?

2、把喜欢相同事例的学生分别集中在一起,视学生多少再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请每组学生自己推选学习组长。

3、明确学习小组任务及要求。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重点研读本组选择的事例,推敲作者在事例中蕴含的深意,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悟。

找出含义较深的语句,揣摩其中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相关段落。

(3)阅读其他两个事例,画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复习旧知识

1、听写词语

2、请个别同学朗读课文。

精读课文,感悟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认为写得精彩的语句或语段,反复诵读。

2、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每人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语句或语段,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3、集体赏评:

学生自由交流汇报,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通读课文,畅谈收获

1、回读全文,自我总结学习收获。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学习课文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还要引导学生从领悟表达方法和语言上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读背说写,积累运用

1、举行朗读比赛:

选择自己下换的段落,比一比谁读的好。

2、联系背诵:

这篇课文短小精悍、意蕴浓厚,称得上是一篇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

想不想永远把它装在记忆的宝库中?

请你们练习背诵。

3、积累名言。

a.投影出示: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是相辅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快乐、兴奋、痛苦又何尝不是美丽呢?

这段话是著名作家冰心的感悟。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关于人生的格言、名言告诉给大家?

b.在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摘录的名言,引导学生进行赏评。

4、布置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写下来,也可以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第三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总结课文,引导实践。

1、教师:

你们说说生命到底是什么?

朗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你学习了此文的思考。

结合你的生活,从你的周围举出一两个例子,谈谈你的认识。

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作业

1、听写词语

2、完成练习册

积累

1、摘抄文中的优词佳句。

2、将自己的认识记下来,作为小作文练笔。

3、比较阅读:

试比较《生命生命》与课文后的选文的异同。

板书设计:

实践练习:

教学札记: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情,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收集有关生命感悟的名人名言。

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激趣导入

1、教师导语: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

而娇艳的花朵,无意是春天里最绚丽多彩的一笔。

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

然而当你对于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揭题并板书课题:

20*花的勇气

3、认真读书吧,相信你一定会有收获的。

自读课文,归纳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看看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可以把自己感受较深的句子勾下来,有不明白的地方,作上记号。

2、小组合作学习:

轮流读课文,相互纠正字音,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学生汇报,指名学生回答。

注意学生对于几个要素的总结:

时间、地点、人物、发生了什么。

4、师总结

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维也纳的春天给作者六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请学生上黑板写出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线索和作者的情感脉络。

刚见草地,感到____,因为_______;

扒开草丛,见到_____,感到_____因为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因为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里____,因为_____。

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学生自主研读

  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深刻的地方仔细体会体会。

2、学生交流自己的体会,重点体会

  “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分别体会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论是奋力求生的飞蛾,顽强生长的瓜苗,还是自己沉稳而在规律的心跳,让作者感到生命的伟大。

随着文章的层层推进,作者在文章的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不仅是作者从自然界感受到这生活的真谛,很多人也有着自己的感悟。

交流收集的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本文及这些名人名言对你有什么启发?

写一写。

朗读

练习感情朗读。

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实践练习:

教学札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口语交际训练。

难点:

“我的发现”学习。

教学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课时:

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环节

教师教法设计

学生活动设想

针对性

教学措施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

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

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批评、指正。

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