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969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docx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

关于创卫工作的思考

关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的思考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常务会议的意见,做好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前期工作,2月22日至24日,由市卫生局副局长带队,市爱卫办、市疾控中心、黄州区卫生局、黄冈经济开发区等从事爱卫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行13人,赴十堰市城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学习考察。

    一、我市现状与国家卫生城的标准的比较

    

(一)十个基本条件的差距分析

    根据初步调研情况,目前,我市创卫的10项基本条件(国家卫生城市的前置否决条件),还存在较大差距:

    1、生活垃圾及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不到100%,新桥垃圾处理场达不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并且使用年限已到,新建市区垃圾无害化处理场投入使用要到2012年底。

粪便无害化处理率不达标,粪便集中处理场建设问题有待尽早落实。

    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在50%-77%之间(小于80%),市中和水质污水处理公司日处理能力4万吨,黄州区两个污水处理厂暂未投入使用,该项指标要求城区管网必须实现雨污分流。

其配套建设的周期长,资金投入庞大,需要列入规划并在2013年底前达标。

    3、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绿化面积分别是32.03%、27.71%、5.53平方米,分别相差3.97、3.29个百分点和2.47平方米。

建成区至少需新增绿地面积96万平方米(折合1437亩),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1万平方米(折合1065亩)。

    4、全年空气API指数≤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已达到93.4%,这个指标达标已达到要求。

    5、黄冈城区“灭鼠、灭蟑”达到省爱国卫生标准。

创国家卫城市要求综合防制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有三项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另一项不得超过国家标准的三倍。

2013年前必须实现“三灭”达标。

    6、爱国卫生工作管理法规及相关范性文件有待制订或修订。

    7、建成区基本无烟草广告,达标;8、2010-2011年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达标。

    二是城市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

包括环卫保洁、农贸市场、五小行业、城中村及老旧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卫生、病媒生物防制、拆除乱搭乱建、整治交通秩序、小区物业管理等,这些指标要求切实加大投入,各部门统筹协作联动整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方能见效。

    三是市民的整体素质。

市民基本卫生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卫生文明习惯养成、卫生状况满意率等,这依赖于政府引导宣传教育。

    二、关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的建议

    

(一)凝聚合力,构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工作机制

    市政府已初步确定2014年我市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的目标。

对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无论是硬件建设还是软件管理,都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污水处理、垃圾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等,投入大,建设周期长。

这中间的困难之大,难度之高,不难想象。

建议借鉴十堰的创卫模式,成立高规格的创卫工作指挥部。

同时建议聘请国家和省里的创卫专家作为我市创卫工作顾问,定期不定期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指导。

    

(二)加强宣传,努力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建议在我市城区的主干道、公汽站台及大型公共场所都要设置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公益广告牌,将商用广告牌预留20%面积用于创卫宣传作为硬性要求,新建在建工地围墙一律用于创卫宣传,同时对现有沿街广告宣传栏进行整顿出新,合理规划出街头的大型灯箱广告位置,既有广告效应,又能起到美化、亮化作用。

城区各单位要通过大型广告牌、电子显示屏、横幅、标语等形式宣传创卫,对司乘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各新闻单位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创卫工作有序开展。

    (三)攻克难点,切实解决创卫突出问题

    建议市政府加快粪便处理场建设项目立项建设,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及粪便处理水平;加大污水管网配套,新建城区实行雨污分流,实现污水处理扩能增效;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全市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实施意见》,采取招商引资、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加快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步伐;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大力实施37社区综合整治工程和主次干道市容立面景观整治工程和环境卫生整治,美化亮化市容环境;要切实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确保“五小”场所环境整洁,卫生指标达到国标要求。

要进一步加强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确保饮用水质符合《城市公共水质标准》,确保食品卫生安全。

加强城乡接合部,城中村、沿江、沿路、沿山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解决城市卫生盲点问题;按照国家卫生城标准,加大对环卫设施设备和环卫经费投入,加大公厕、垃圾中转站的建设改造和落实机械化清扫设施,不断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

    (四)加大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创建卫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否达标是一个硬性条件。

对照国家卫生城市关于环境卫生设施设置的标准和要求,查找差距,合理规划,进一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要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渠道、多元化”的筹融资机制,不断拓宽城市建设的融资渠道。

切实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将城市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建设等分解到项目,细化到投入资金,落实到时间节点,使城市基础设施到2014年更加优化完善。

要继续实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工程,抓好城东新区、遗爱湖后期工程等项目的建设,重点将市政投资比重向老城区、社区和背街小巷倾斜,按照每年完成15个左右社区的进度进行综合治理,配套完善小区设施,不断改善城市功能,为市民营造一种温馨的服务环境。

    (五)广泛动员,深入开展市民健康教育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是城市文明卫生的创造者、建设者和体现者。

把提高市民卫生素质作为创建卫生城市的重点,贯穿于整个创建工作当中,引导市民养成文明卫生行为和习惯。

要全面推进健康黄冈建设,落实保障机制,建设“五大阵地”、开展“五评”、实施“五进”,全面提升市民健康素养。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和工作组织网络,形成保障有力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格局。

编印《共建美好家园——“四城联创”普及教育读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教育指导手册》、《黄冈市民文明卫生生活指南》。

开展公共场所控烟工作,争创一批无烟机关、医院、学校和公共场所。

要深入开展行业健康教育活动等。

    (六)完善机制,实现创卫工作常态化

    建议我市起草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四城联创”工作的决议》,将创建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一是建立以社区为单元、街办为主体、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的创建工作机制。

市四城联创指挥部与“城管会战”网格指挥部整合为一,负责统一指挥调度,各区负责辖区创建工作;市直机关工委、市直机关党委等部门,负责各自系统的创建工作。

二是强化爱卫组织管理机制。

修订《黄冈市爱国卫生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卫生创建激励机制和财政奖扶机制,落实黄冈市县两级爱卫办主任级别和工作人员编制、经费。

制定《黄冈市病媒生物防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单位、居民、公共场所、社区等防制责任,将城区除“四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列入饮餐业准入许可。

三是建立创建工作责任体系。

制定《黄冈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考核细则》、《黄州区、黄冈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目标责任考核细则》等考核细则办法,理顺创卫责任考核体系。

四是强化“门前四包”责任制,有效解决街面门店卫生、管理死角等问题。

五是建立督查考核机制。

建议出台《关于在全市创卫工作中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办法》,从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两办抽调干部组成督查组,强化创卫责任追究,定期进行综合考评。

    (七)提供平台,突出市民创建主体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必须要有全市人民的广泛参与。

可以尝试建立市民议政、市民评规划的新闻制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听证制度。

畅通监督渠道,设立一个网络舆论监督平台,聘请社会监督员,反映创卫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实行民主决策。

通过有奖知识竞赛、专题演讲、编发卫生知识小册子等多种形式,使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成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行动。

    (八)强化保障,确保创卫工作顺利推进

    底数清、情况明是创卫决策的基础与前提,而建设管理的投入则是创卫工作推进的重要保障。

为此,建议由市“四城联创”指挥部,开展针对创卫工作进行大调研,形成创卫总体方案,将十大方面66条内容落实到具体方案,将方案项目化,市政府按照轻重缓急足额保障建设经费和工作经费的投入,将资金落实到爱卫组织管理、宣传教育、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环境保护、市容环境卫生、食品安全、社区卫生等项目,将项目实行目标化建设管理,明确到时间节点,明确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全面保障创卫工作深入推进。

 

关于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08年的工作安排,9月下旬,区人大常委会教工委组织部分人大代表组成调查组,在郑芬莲副主任带领下,查看了垃圾中转站,环卫工人休息室,新市场建设,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农村改厕,社区卫生服务,城市公厕建设等,并通过听取相关部门汇报、召开座谈会的形式,对我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区政府依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标准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部署,将创卫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营造良好生产、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列为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提出了“让秦都天天有变化,使百姓人人受益”的指导思想,以“全面安排,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典型引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组织动员全区上下,攻坚克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市容环境卫生得到进一步改观,行业卫生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日益提升。

(一)加强领导,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

为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顺利达标,区政府把创卫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相关区级领导为副组长,各镇办、部门为成员的创卫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强有力的创卫指挥系统。

并在每年年初,对创卫工作都进行全面部署,细致安排,将任务分解到各镇办、部门、单位。

二是建立了区级领导包抓创卫工作机制,使每一位区级领导都能包抓一条路段、包抓一个项目建设点,并实行3+2包抓工作机制,区级领导经常深入包抓项目和路段,了解情况,现场办公,解决难题。

三是区政府还将创卫工作纳入全区重点工作讲评之列。

(二)加大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几年来,区政府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用于创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市道路、旧城改造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

一是引进资金180余万元,对联盟四路、友谊路等20条背街小巷进行彻底改造,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

并对彩虹中路北口、咸通路、毕塬路西段、玉泉西路等四条路段进行全面整修。

二是新建二印公厕、世纪西路公厕、西兰路地运司公厕等20座公厕,完成了60座公厕改造,解决了群众就厕难问题。

三是投资100余万元对中华路步行街市场、毕塬路水果批发市场、新阳光市场等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成8个室内经营便民店、2个室内经营摊群点。

四是加大对城中村的改造,沈家村改造项目拆迁工作已全面完成,河头堡村、铁嘴村已开始动迁,其它城中村都已完成了改造方案,正在积极向外推介。

(三)强化措施,各项整治活动成效显著

区政府深入研究我区创卫现状,认真对照创卫标准,不断开展各种专项治理活动。

一是实施拆墙透绿、拆临拆违,拆除了二一五医院门面房、陕中附院围墙等共计8万余平方米,透绿6万余平方米,集中对人民路、渭阳路等城市主干道实施亮化美化,沿街50多座高层、1500多户门店完成了亮化美化改造。

完成了秦皇路北大门绿化工程、秦皇路陈阳寨绿化工程等绿化任务,新增绿地面积35亩。

二是集中开展了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治理工作。

对辖区13个城中村的环境进行了全面整治,改造道路1600米,整修管网700多米,建成封闭式垃圾池17个,形成了北安村、西阳村等6个示范城中村。

集中整治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清理积存垃圾1000余吨,建成垃圾收集点8处,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