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6907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画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画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画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画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画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画精品教案.docx

《国画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画精品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画精品教案.docx

国画精品教案

第一课国画工具材料与笔墨介绍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对民族绘画的感情。

2认识干湿浓淡墨色。

认识中国画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1,认识中国画特点。

2,墨分五色的认识。

三、准备:

毛笔、xx、调色板、旧报纸、宣纸、抹布。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国画。

(二)新授:

1、介绍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过传统的一种绘画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称国画。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2、介绍工具:

a)笔:

羊毫笔、狼毫笔、xx笔。

b)xx:

有松烟、油烟。

c)纸:

宣纸--生、熟。

d)砚:

砚用的是石头。

e)色:

可用水彩颜料代替。

3、各种工具的保管方法。

分类:

1,题材:

人物、xx、花鸟。

2,方法:

工笔、写意。

墨分五色:

焦、浓、重、淡、清。

笔法:

中锋,侧锋。

分辨:

浓淡xx。

中侧xx。

干湿画法。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讲评。

第二课xx的韵味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xx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三、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

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

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

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xx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xx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xx、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

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xx画的韵味。

2.xx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xx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xx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

xx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

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这种xx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xx。

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xx、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xx。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

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

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

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xx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提出评价标准:

用笔大胆,水、xx、色相互辉映,xx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

(1)学生互评:

(2)xx互评:

5.小结:

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

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三课国画《枇杷》

一、教学目标:

尝试运用已有经验大胆表现树枝上的枇杷。

二、教学准备:

1、学生有画枇杷和小鸡的经验。

2、课件;范例。

3、宣纸、毛笔、颜料、xx等幼儿国画用具;背景音乐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课件,引起兴趣。

1、师:

春天到了,枇杷成熟了,一个个枇杷看上去那么诱人,那么你们知道枇杷长在哪里吗?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教师边出示幻灯,学生边欣赏)

2、师:

看到了吗?

长在哪里?

怎么样的?

3、  学生自由说说。

4、小结:

枇杷是一串一串的长在树上的,排着队,但它们不是像我们小朋友整整齐齐的排队,而是没有规律的,有的在前面,有的露出半个头,有的害羞的躲在后面。

5、师:

这么漂亮的枇杷,许多国画大师也很喜欢,于是他们把树上的枇杷画了下来,我们来看看他们的作品。

(教师继续出示幻灯,学生欣赏。

(二)学生观察,教师讲演、示范。

1、师:

以前我们画过一个一个,摘下来的枇杷,今天我们要学习画长在树上的枇杷,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观察和示范,教师讲演。

《枇杷图》的画法步骤

步骤一:

先画xx,重墨勾筋,可用草绿蘸墨点染,上下部xx要虚实分明。

步骤二:

次穿枝画干,可用草绿蘸墨画出。

步骤三:

再次填果,用石黄或xx点染,用重墨点脐。

步骤四:

题字钤印。

(三)学生绘画,教师指导。

1、师:

下面就请你画一幅xx的枇杷图。

2、画上小鸡,使画面更加丰富。

(放背景音乐)

(四)交流分享:

你喜欢谁的作品?

为什么?

(鼓励学生发现同伴画的好的地方。

 

第四课国画《寿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寿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寿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寿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寿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寿桃

(三)交流

1、寿桃的生物性。

2、寿桃造型特点。

3、寿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寿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寿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寿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五课国画《樱桃》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樱桃

(三)交流

1、樱桃的生物性。

2、樱桃造型特点。

3、樱桃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樱桃。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樱桃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樱桃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xx国画《葫芦》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有关葫芦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葫芦。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葫芦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葫芦的外形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章法--布局。

经营位置

(二)画主体,要主体突出。

(1)用笔

(2)用墨

(3)用色

(4)用线

(三)葫芦的画法

(1)先画葫芦

(2)画叶,勾xx

(3)画藤

(4)画小鸡

(5)落款,xx

(四)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1)构图

(2)画葫芦--画叶--画藤--画小鸡--落款

(五)小结、讲评

第七课国画《柿子》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蔬果。

二、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蔬果。

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欣赏柿子

(三)交流

1、柿子的生物性。

2、柿子造型特点。

3、柿子色彩特点。

(四)探究画法

1、学生读画,交流画法,总结写意国画的特点。

2、教师示范。

3、学生尝试画柿子。

4、出示学生作品,分析比较画面的布局构图。

(五)学生练习

作业:

创作一幅柿子的写意国画。

要求:

要有写意国画小品的品味。

画柿子要注意大小,形态的变化。

(六)展示评价

第八课国画《石榴》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1、使学生了解有关樱桃的知识,学习写意国画的知识,用写意国画表现樱桃。

2、感受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激发学生热爱中国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中国画表现樱桃的写意画法

三、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布局,把握樱桃的外形特点

石榴又名安石榴,落叶乔木,干高可达一两丈。

花分单瓣、重瓣两种。

有红、黄、白、玛瑙等颜色,萼肥厚,筒状。

xx椭圆形。

果实为球状,前端有嘴。

四、教学过程:

(一)花的画法

石榴花多用点厾法。

一般多画红花。

单瓣石榴花,可参照茶花画法。

外型宜圆些。

重瓣花可采用外拓法画,即抓住花形碗与盘的大关系,从内瓣画起。

先画浅色内层外瓣,再添内层深瓣;也可以先画内层深瓣,再画内层浅瓣。

画好之后再向外拓展画出。

花瓣用xx磦蘸胭脂画。

花头点好后可趁湿以稍重色勾筋,亦可不勾。

最后以胭脂合墨点蕊(也可以粉xx)。

花萼肥厚,可先用淡墨勾,再染黄(略加xx磦)。

(二)果实的画法

1.勾染法

先以淡墨勾出形体。

线不仅仅是画出轮廓,更要把体积起伏关系表现出来。

勾石榴可从嘴画起,再勾果身。

用笔要有轻重顿挫,要借助体面转换在轮廓上形成的变化,用线与线相搭,来表现果实的体积起伏关系。

勾出形体后,可略皴几笔以增强果实的厚重感。

干后可用淡赭石染。

染要见笔,实为点染。

2.点厾法

点厾法常以清水笔蘸赭石,再以笔尖蘸少许重墨稍加调整,先点石榴嘴,再点果身,半干时以重墨点斑;xx石榴则以草绿蘸赭石点;红石榴则用xx点,亦可先用重墨点,半干以xx罩点。

石榴成熟后,表皮绽裂,露出籽粒。

画籽粒可勾可点,红籽可用胭脂点,籽粒要有大小变化,用笔要利落。

(三)xx的画法

画石榴xx,要弄清xx的生长特征。

新枝上的xx,一组一组的;老枝条上的叶为对生。

根据果实的画法不同,及色调需要,可勾可点、可墨可色。

(四)硕果的画法

步骤:

步骤一:

先以浓墨点写出画面左下方的两个石榴,而后添枝条。

画枝要注意前后、轻重的穿插关系。

再用稍淡的墨补画左侧后面及右侧的石榴。

半干时在墨上点xx。

点xx要见笔,用笔不可太碎。

步骤二:

用墨xx。

xx要注意叶的前后、浓淡虚实关系。

为求厚重感在xx外缘用淡墨复勾,复勾要断断续续以求松动。

最后用草绿填叶,填色时不必太拘泥,要见笔。

步骤三:

用淡墨画帘子。

帘子xx,中锋用笔,宜松活。

要注意线的疏密变化。

步骤四:

整理画面。

以胭脂点出石榴籽,颜色不宜过重。

籽粒与果皮处点以浓黄、枝干上点苔,钤印。

xx国画《白菜和蘑菇》

一、教学目标:

进一步巩固中国画技法,中国画蔬果通过学习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二、重点难点:

如何用笔用墨才能使画面更具情趣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三、准备:

课件、中国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内容,强调用笔用墨方法.

(二)构思引导

1生活中常见的白菜和蘑菇有哪些?

打算画几样?

2怎么样画出白菜和蘑菇?

3怎么样安排画面?

中国画白菜和蘑菇

(三)教师示范

以白菜为例。

先用课件中国画蔬果分析白菜的形象特征,再讲用笔用墨方法。

中xx笔调淡墨,xx水分不宜多。

先画菜帮和菜根,勾画线条手灵活。

大提斗笔浓墨浸,自上而下侧锋行,

水分多来xx嫩,一笔下去深浅分。

xx绿叶大白菜,画叶毛笔用大楷。

墨色中间稍加深,浸透颜色添xx。

为使画面不单调,可添加萝卜、香菇等,但必须注意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