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docx
《测量方案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方案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测量方案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
一、工程概况2
二、编制依据2
三、主要测量工作2
四、控制网的建立2
五、地下室工程测量6
六、主体结构工程测量9
七、楼层测量10
八、沉降观测11
九、测量复核制度12
十、竣工测量13
十一、保证施工测量质量的措施13
十二、测量仪器使用和保养13
十三、测量控制点14
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
测量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
工程地点:
深圳市坪山新区聚龙山路。
工程概况:
深圳市大工业区聚龙山保障性住房一期工程建筑面积为22.6万平米,地下两层,地上8幢21层建筑,结构类型:
剪力墙结构。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国家地方现有规范。
(2)业主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和实物,设计资料及相关技术文件、施工规范等。
三、主要测量工作
序号
主要测量工作
1
城市大地坐标与建筑坐标转换统一
2
首级控制网的移交与复测
3
地下室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外控法”布置
4
地上施工阶段,平面和高程二级控制网“内控法”垂直引测,同步控制内外筒轴线、标高
5
平面和高程三级控制网测量,控制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标高
6
核心筒内外墙垂直度及轴线偏差控制测量
四、控制网的建立
(1)建立三级控制网
首级控制网
由业主负责,测设在用地范围内的红线界桩点及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二级控制网
布置在±0.00m楼面或基坑外围的各主要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三级控制网
引测在柱、梁、剪力墙、门、洞口的轴线控制点、标高控制点
(2)统一测量控制的坐标系
本工程的设计标高±0.000m相当于绝对标高53.500m。
(3)施工测量的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论证与数据准备,工程重点、难点的分析与应对措施。
在进行测量放线前,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了解轴线柱网的布置特点和难点,核对施工图纸与其说明内容是否有矛盾,建筑图与结构图在平面尺寸、标高和说明是否一致,并作好测量内业计算的工作。
根据规划局所给的建筑红线坐标点,并对照设计图上的红线坐标点进行核对该建筑物的方位,然后计算出建筑物红线点至首层平面设计图中所提供的纵、横坐标,各控制点的距离和角度,作为工程测量放线的依据。
本工程前期已施工完成基坑土方开挖及支护工程,故应按设计图纸和前期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测量资料,进行复核所有开挖尺寸、定位标高等,若发现复核结果提出不符合设计图纸或与实际施工记录图纸不同时,应及时书面报告,并与业主一起对提出问题进行处理。
(4)总体思路
本工程将采用科学的测控技术,先进的测量仪器,严格的复核校正手段来保证施工测量精度。
平面控制网点(国土局提供)、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三级测设。
总控制网的建立以平面控制网点为基准,采用全站仪导线法测量。
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网)将总控制网投测在基坑顶,控制桩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并定期观测;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建筑物各轴线控制点进行加密。
高程控制网布设成闭合环形,采用数字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网。
地下施工平面测量采用外控法,直接用全站仪投测各控制轴线;高程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地上主楼、裙楼施工平面测量均采用内控法,用激光准直仪将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高程用悬吊钢尺法进行传递。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
仪器名称
型号
数量
精度
用途
全站仪
广州三鼎
STS-752型
2台
±3mm
+2PP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楼层轴线测量
电子经纬仪
ET-02
1台
2"
轴线投测
激光准直仪
JC-100苏州福田
2台
1/200000
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水准仪
DSI2/FS1
4台
2mm/km
标高测量控制
钢卷尺
50M
2把
经计量局检验合格
距离测量
(5)人员组织
测量人员配备及分工表
职务
数量
任务及工作责职
测量总负责人
1
测量策划及专业技术施工管理负责
测量工程师
2
方案编制、理论分析、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和传递、
楼层测量作业、技术资料编制、内业计算
测量员
4
配合测量工程师工作及测量细部作业
(6)基准控制点(网)的复测
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网)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网)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控制网点进行校准。
(7)布设原则及精度
1)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
3)控制点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4)平面控制网的精度技术指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精度要求
等级
测角中误差(mβ)
测距相对中误差
相对闭合差
四等
±2.5″
1/80000
1/35000
5)控制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地面以上设醒目的围护栏杆,防止施工机具车辆碰压,见下图:
(8)轴线控制网
轴线控制网与平面总控制网保持同步,也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施工阶段分别布设成矩形,采用全站仪直角坐标法与极坐标法相结合进行测设.
(9)高程控制网的建立
1)控制点的埋设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场区水准基点为依据,在地下室施工阶段和地上主体阶段施工阶段的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均布设3个控制点,形成闭合水准路线。
水准点埋设见下图:
(10)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数字水准仪,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11)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等级为二等,技术要求见下表
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
(m)
前后视距累
积差(m)
视线高度
(m)
基辅分划读数
之差(mm)
闭合差
(mm)
二等
≤30
≤1.0
≤3.0
≥0.3
≤0.3
4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每km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MW=±4
mm(L为路线长度)。
五、地下室工程测量
(1)轴线控制桩的校测
在建筑物基础施工过程中,对轴线控制桩每半月复测一次,以防桩位移动。
校测仪器采用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为1mm+2ppm的全站仪。
(2)平面测量
1)垫层轴线放样在垫层上进行基础定位放线前,复测轴线控制桩无误后,
再用经纬仪以正倒镜挑直法投测各控制线,投测允许误差±2mm,见下图
2)楼层轴线放样
将经纬仪架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向轴线各不得少于二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轴线及细部线。
在各楼层的轴线投测过程中,上下层的轴线竖向垂直偏移不得超过3mm。
3)楼层轴线复核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3)高程测量
1)标高引测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进场施工时,直接将高程控制点引测到塔吊上。
2)楼层标高控制点布设
采用50m钢卷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所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4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控制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3)平面轴线控制点的引测
A、地下室施工阶段的定位放线采用“外控法”,即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A6上架设全站仪,后视A5,闭合A3,A4,校核无误后,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进行细部放样。
(外控点布置见附图)
B、当楼板施工至±0.000m时,在基坑周边的二级测量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点位布置详见:
裙房1~5层的二级控制网布置示意图。
由于±0.000m层人员走动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因此需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预埋铁件,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且具有强度后,再次放样测设激光控制点并进行多边形闭合复测,调整点位误差,打上阳冲眼十字中心点标示,示意如下图:
±0.000m楼面激光控制点位示意图
C、在±0.000m层混凝土楼面架设激光铅直仪,垂直向上投递平面轴线控制点至上部楼层。
为提高激光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分段引测误差的积累,制作激光捕捉靶,示意如下:
透明塑料薄片,中间空洞便于点位标示。
雕刻环形刻度
第一次接收激光点
蒙上薄片使环形刻度与光斑吻合
通过塑料薄片中间空洞捕捉第一个激光点在接收靶上
旋转铅直仪,分别在00、90°、180°、270°四个位置捕捉到四个激光点
取四个激光点的几何中心即为本次投测的点位取中位置
D、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200x200的孔洞,通过空洞引测到各楼层。
预留洞的做法示意如下
激光点穿过楼层的预留洞做法
说明:
(1)浇筑砼后木盒不拆除,以防楼面垃圾堵塞孔洞。
(2)麻线绷在铁钉上便于仪器找准中心点,用完后将麻线拆除,以免下次阻挡激光投点。
4)标高控制线放样
待模板拆除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由于本工程单层面积大,为保证大面积混凝土楼面的平整度,在混凝土浇灌前,利用楼面墙、柱钢筋抄测出结构+1.000m线控制标高。
(4)模板测量
1)中心线及标高的测设
根据轴线控制点将中心线测设在靠近墙体底部的楼层平面上,并在露出的钢筋上抄测出楼层+500mm或+1000mm标高线,控制模板平面位置及高度。
2)模板垂直度检测
模板支立好后,利用吊线坠法校核模板的垂直度,并通过检查线坠与轴线间距离,来校核模板的位置。
六、主体结构工程测量
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的影响大,拟采用增加施工测量基准层,减少激光准直仪的投测高度,以及通过测量基准层传递,消除结构自振、风振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平面控制基准点的竖向传递采用激光准直仪进行,消除结构风振、日照对施工测量精度的影响。
高程控制基准点的竖向传递采用悬吊钢尺法进行。
通过对激光接收靶上测得的结构自振、风振产生的摆动影响的激光接收点摆动振幅进行自动处理的方法解决结构自振、风振对垂直度测量控制进度的影响;通过在清晨同一时间进行垂直度测量时间的控制解决日照对垂直度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固定的测量施工人员控制测量精度的人为误差。
(1)平面测量
1)轴线控制点的布设
在地下室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工程测量规范》四等导线网测量的精度要求,在±0.000m楼面布设轴线控制基准点并用全站仪进行坐标校核,精度合格后作为地上部分平面控制依据。
控制点所对应的各楼层浇筑混凝土顶板时,在垂直对应控制点位置上预留出200mm×200mm的孔洞,以便轴线向上投测。
标准层控制点,应避开梁或剪力墙柱保证前后通视,以方便施工为原则。
(平面布置见附图一):
(2)控制点传递原则
为了保证核心筒的铅垂性,使固定在底板面上的控制点精确传递至施工层,以控制施工层的各轴线,为保证传递精度,竖向传递必须分段投测。
(3)控制点传递方法
将激光准直仪架设在首层楼面基准点上,对中、整平后,接通电源射出激光束。
把有光学成像物镜与CCD光点传感器的激光接收靶。
根据计算机显示器显示偏移方向的偏移值移动激光接收靶。
基准控制点与激光接收靶中心重合后确定控制点的点位并加以保护。
七、楼层测量
(1)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
项目
允许误差(mm)
每层
±3
高度
(H)
H≤30m
±5
30m±10
60m±15
H>90m
±20
(2)施工层放线
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
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和电梯井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
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
(3)高程测量
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考虑到上部塔楼的施工,在每栋塔楼首层建立3个标高测量基准点,共计4个高程控制点,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
2)标高传递
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以底层高程控制点为基准,用水准仪引测到核心筒剪力墙上,校核无误后,用50m钢尺垂直传递到各层,高程的传递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此误差积累。
3)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
方法是:
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或钢柱上标出视线,提高测量精度。
(4)建筑物垂直度观测
建筑物的垂直度必须严格加以控制。
其观测方法如下:
将建筑物主要轴线引测到建筑物墙体转折处上,弹上墨线,并用红三角标识主轴线编号,利用激光经纬仪每层观测,并做好观测记录。
建筑物垂直度允许偏差分别为:
各层竖向允许偏差为±8mm,全高累计竖向允许偏差为H/10000,但≤±30mm。
楼层垂直度观测,应在各楼层拐角处和承受荷载较大的部位观测,(平面布置见附图二)。
八、沉降观测
(1)水准基点的设置:
在路边及已建建筑物上设置水准观测基点。
要求位稳固,不易被破坏,并加以保护起来。
(2)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本工程的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在地下负一层竖向结构柱上,在砼浇筑前预埋在距楼地面0.500m高处,平面设置按设计要求留设。
(具体位置见附图三)
为了便于观测及长期保存,观测点采用φ20钢筋制作标志,埋设见下示意图
(3)沉降观测点埋设方向应便于观测尽量设在能同一点观测见同一方向上的点,减少架仪器的次数以减小误差。
不仅便于期间进行观测也应便于竣工后使用阶段进行观测。
(4)测量观测前,应根据沉降观测点分布状况及施工现场的通视条件,设计沉降观测闭合线路图(见附图三),确定观测位置,设计观测记录表。
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
等级
相邻基准点
高差中误差
每站高差
中误差
往返较差、附合
或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高
差较差
观测方法及要求
二等
±1.0
±0.30
0.6
0.8
往、返各两次
注:
n为测站数
(5)每次观测前都要检查水准点的准确性,检查测量工具的完好率。
观测时定点、定线路、定专人专用仪器,同时做好每次的观测记录,依据施工测量资料,编制施工测量成果表作为竣工资料归档。
施工期间,每施工一层进行一次观测,主体封顶后每月观测一次,直至竣工。
(6)该工程首次沉降观测应在首层钢筋混凝土结果施工完成后进行。
初读数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签认。
以后每施工一层观测一次,装修阶段每月观测一次,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监理及设计单位,工程竣工后将沉降观测点移交建设单位继续观测。
九、测量复核制度
本工程建筑物定位放线标高经自检、互检合格后,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验线;基础放线、各层放线经自检、互检合格后,由质检技术部门验线。
十、竣工测量
从施工准备开始有次序地、一项不漏地积累各项预检资料,尤其是隐蔽工程,要在下一道工序遮盖之前及时测量出竣工位置。
在收集竣工资料的同时,做好设计图纸的保管。
各种设计变更通知、洽商记录都要保存完整。
十一、保证施工测量质量的措施
(1)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定位与标高情况。
(2)通过对平面图和设计说明的学习及技术交底,了解工程总体布局,工程特点和设计示意图,了解工程所在地区的红线桩位置及坐标、周围环境及原有建筑物的关系,现场地形;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布局、朝向、定位依据、定位条件及建筑物主要轴线的间距及夹角;了解水准点位置及标高,建筑物首层室内地坪±0.000的绝对标高、整个场地的竖向布置、绿化及道路、地上地下管线的位置。
(3)学习与校核图纸,熟悉总图情况后学习建筑施工图,对建筑的平、立、剖面的形状、尺寸、构造全面了解。
注意轴线尺寸及各层的标高与总图中的有关部分是否对应。
学习结构施工图时,着重掌握轴线的尺寸、层高、结构尺寸。
看图时以轴线图为准,对比基础,各层之间的轴线关系。
注意是否合理。
对图纸上的全部尺寸进行核对。
(4)了解设计对测量放线的精度要求
(5)通过学习与校核图纸,在了解建筑物的总体和各部分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设计对施工测量精度的一般要求以及一些特殊要求。
十二、测量仪器使用和保养
(1)携带仪器前要检查箱子是否锁好,背带是否牢固。
取出仪器前注意仪器在箱内的位置,仪器取出后应及时关闭箱盖,不准坐仪器箱。
(2)仪器安置后必须有专人看护,不得离开,注意防止上方落物。
晴雨观测必须打伞遮挡。
(3)操作仪器要细心,稳重。
不要用力过猛,制动螺选不必拧得过紧。
仪器搬迁时,近距离应直立抱紧,远距离要取下装箱。
(4)仪器使用完毕后要进行外部清洁,镜头要用专用镜头纸揩试。
(5)仪器应存放在通风、干燥、常温的室内。
(6)全站仪定人使用,使用时做到轻拿轻放。
十三、测量控制点
一级控制网及高程控制基点如下图所示:
对业主提供的平面控制点GPSE01、GPSE02和GPSE03进行复测,为了更好的方便施工,在一级控制网GPSE01、GPSE02和GPSE03的基础上增加A1、A2、A3、A4作为加密控制点,由于GPSE01号点基坑外围高差较大,难以通视,所以采用以GPSE03—GPSE02为起始边,加密A1、A2、A3、A4点形成闭合导线,并按规范进行平差。
高程控制点以A1、A2、A3、A4点为基础,水准路线GPSE03—A1—A2—A3—A4—GPSE03形成闭合水准路线,主要用于地下室施工期间的高程控制,GPSE03在市政道路路边,可永久使用,各塔楼的高程传递主要通过GPSE03统一进行控制。
1#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2#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3#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4#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5#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6#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7#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8#楼竖向传递平面图
(9)1~8栋二~二十一层测量内控制点坐标
序号
栋号(控制点)
X值
Y值
1
栋
A1
38926.674
149396.168
A2
38910.897
149380.836
A3
38903.335
149388.616
A4
38910.800
149374.048
A5
38903.020
149366.486
A6
38926.133
149358.271
2
栋
B1
38925.164
149325.047
B2
38909.889
149310.202
B3
38902.327
149317.983
B4
38909.792
149303.415
B5
38902.011
149295.853
B6
38923.243
149289.574
3
栋
C1
38926.972
149191.061
C2
28914.687
149203.701
C3
38915.208
149240.210
C4
38927.849
149252.494
4
栋
D1
38857.279
149192.056
D2
38844.995
149204.696
D3
38845.516
149241.205
D4
38858.156
149253.489
5
栋
E1
38791.273
149251.654
E2
38778.988
149264.294
E3
38779.509
149300.803
E4
38792.149
149313.087
6
栋
F1
38792.646
149347.844
F2
38780.361
149360.484
F3
38780.882
149396.993
F4
38793.522
149409.277
7
栋
G1
38863.019
149435.193
G2
38841.971
149456.851
G3
38821.820
149437.266
8
栋
S1
38933.458
149455.262
S2
38908.000
149430.520
S3
38887.997
1494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