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63468 上传时间:2023-05-15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六单元的教案.docx

第六单元的教案

海尔希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导学案

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编人

黄丽芳

审核人

课时

第二课时

补充人

时间

2013年11月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舍、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学习难点

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小组合作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流程

学案

补充

教案

 

合作

探究

 

拓展

生疑

 

达标训练

一、自主学习

 

一、 选择合适的字填在(  )里。

君    舍 浩  辞  唯  陵

(    )得   (   )大    (   )一

(    )子  (   )别    (   )园

二、 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送元二使安西

 ————————,——————————。

——————————,——————————。

—前两句(    ),后两句(    ),表达了诗人     ————————    。

合作探究:

 1、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交流作者看到的景象。

 2、《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迁移训练:

1、 默写《送元二使安西》,并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是__代著名的爱国诗人_____的诗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

谁来背一背?

(生背诵《赠汪伦》)

2.师:

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

(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3.师:

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4.师板书课题。

(20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

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

你们的记性都很好。

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

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

送别元二:

王维的好朋友使:

出使安西:

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

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

(孟浩然)

(5)师:

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通音乐,工书画。

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

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

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

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

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

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

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

旅店。

新:

焕然一新。

解释:

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

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

请。

君:

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

再饮完。

解释:

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

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

感受到什么?

(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

向西行走。

故人:

老朋友。

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

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

(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

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

(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

(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

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

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

(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教)

 

海尔希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导学案

课题

2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编人

黄丽芳

审核人

课时

第一课时

补充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体会朋友之间的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3.结合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词典,体会诗句的含义,体会诗的意境。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意境,积累送别诗。

学习难点

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情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学生:

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②读熟诗歌。

教师:

制作多媒体课件。

流程

学案

补充

教案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达标

检测

预习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     zhāo      cháo

 朝霞(   )    

朝回走(   )  

 朝鲜(   )   

 朝雨(   )

(2)     shè      shě

校舍(   )   

客舍(   )    

 宿舍(   )    

 舍弃(   )

二、写出带点字的意 思

1.之广陵                  

2下扬州                          

 3.使安西                       

4唯见                               

5碧空尽                   

 6更尽一杯酒                   

设问导读

一、故人西       黄鹤 楼

        花三月下扬州。

孤       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        流。

这首诗的题目是《               》。

“故人”是指                 。

                   这个人,辞别的地点在         ,送别老朋友的时间是诗人望着“孤帆远影”,心里可能想到

                                                                                           拓展练习

读下面的诗,说说写了什么内容,体会其中的感情和表现手法。

赠  汪  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1)这首诗写的是         送         。

(2)李白用桃花潭水之深来表达                          。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4)这首诗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

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的说)下面我们来看看伟大诗人李白送别友人孟浩然时的情形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解题:

  ①学生读题,让学生先自己理解题目。

 

  ②引导学生理解: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之”的意思是去、往;“广陵”是今天的江苏扬州;

  题目的意思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三、预习检查:

  让学生读准下列五个字的读音、记住字形:

孟(mèng)、浩(hào)、陵(líng)、辞(cí)、唯(wèi)。

  四、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唐代著名的诗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或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①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1个学生讲解古诗

  ②教师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

“西辞”“尽”。

  (诗意:

老朋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去扬州。

你乘坐的船儿越行越远,驶向水天相接的地方,消失在蓝天的尽头。

我眼前只有那浩瀚的长江水,还在向天边奔流。

  六、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

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景吗?

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

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结合末两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七、能力训练:

我们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

  1.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设计这分别情景的表演,要注意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选也最佳表演小组。

  3.根据表演效果,再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诗句的意境。

  八、作业练习:

  1.背诵并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

 

海尔希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导学案

课题

21搭石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编人

黄丽芳

审核人

课时

第一课时

补充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谴、惰、俗、协、序、绰、伏”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裤、惰、稳、俗”等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理所当然、清波漾漾”等相关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朴实的心灵美。

学习重点

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书写要求掌握的词语。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习准备

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

流程

学案

补充

教案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达标

检测

自主、合作、探究:

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交流,勾画出喜欢的词、句、段并旁注,说出为什么喜欢。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预习中的问题。

4、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美。

5、给“俗( )、绰( )、序( )”注音。

 

我来闯关:

A、抽读字词

 山洪暴发  间隔  懒惰  俗语  平衡  清波荡漾  理所当然  联络

 猛  涨  序  伏

B、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C、老人认真细致的动作,表现了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优秀品质。

体现老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第( )段是课文的点睛之笔。

学习收获:

拓展延伸: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学习过程:

一、出示画面,激趣导入:

同学们,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

《搭石》这篇课文带给我们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情感。

二、初读课文,和字词交朋友

1、我要借助拼音先把课文认真读正确通顺,并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我再读课文,用“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词典、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等方法理解它们。

3、我要在练习本上正确美观地书写本课生字新词,尤其注意:

暴、惰、衡等字的正确笔画笔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做到:

不错字、不丢字、不颠倒词序,能正确停顿、断句。

并与同桌互相检查。

2、我能默读课文,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并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这些地方让我感受到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快乐检测:

1、在读文中我认识了生字,能读拼音写出下列词语。

  hóngbào        měngzhǎng   

山(       )发 (      ) 

lǎnduò  súyǔ   pínghéng

(   )( ) (      )

 

xiétiáoyǒuxù    píngwěn   kùz(         )(      )(  ) 

fúxià

(  )

2、我会给多音字组词 

 涨:

zhǎng( )   间:

jiān( )

   zhàng( )    jiàn( )

  3、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能用喜欢的词语造句。

    懒惰      俗语      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  

 

教学反思

 

海尔希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导学案

课题

21搭石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编人

黄丽芳

审核人

课时

第二课时

补充人

时间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我要细细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3、我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学习重点

我要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朴实的心灵美。

学习难点

读中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学习准备

根据“导学案”预习课文

流程

学案

补充

教案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自主学习】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我通过读课文,知道搭石是。

3、再读课文。

(1)用直线划出课文中描写的看得见的具体的“美”的句子。

(2)用曲线划出课文中体现看不见的心灵的“美”的句子。

4、我要把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搭石看似平常,却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在它上面,每天都在发生着动人的故事,演绎着不同的美。

(一)我会读。

体会风景美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我体会到了

(二)我会读。

体会人物美的句子。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我体会到:

2.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我体会到

3.假如遇到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我体会到:

4.我会说: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总要(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这美,撞击着作者的心灵,并发出由衷的感叹,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拓展延伸】

罗丹说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见了美的画面。

你现在一定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

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中。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请大家也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课堂检测】

1.可能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曾走过搭石,但是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却有许许多多这样的搭石,他们是                 ,他们为我                     。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

2.作者不仅仅在赞扬搭石,还赞扬了

的的精神品质。

  

一、快乐复习:

1、听写词语:

山洪暴发  猛涨  裤子  懒惰  俗语  平衡 

协调有序   理所当然  

 2、我知道“搭石”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中交流,品悟情感:

  1、自读感悟,寻找美: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的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美”,通过读课文,我能用“——”画出描写家乡风景美的句子,用“~~~~”画出描写家乡人心灵美的句子,并批注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说说它美在哪里?

2、合作交流,欣赏美: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我仔细品读了第2自然段,知道这段重点描写了调整搭石的老人,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词句体会到老人动作的认真细致,从而感受到老人_________优秀品质。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读了第三自然段,我的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要感情朗读这段文字,读出美感来。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这段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我认为作者不仅仅是在赞扬搭石_______的精神,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抑扬顿挫抒真情:

这篇课文值得咀嚼回味之处很多,我很受启发。

我想感情朗读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

我还要背诵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呢!

三、拓展延伸,发现美:

罗丹说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这不起眼的搭石中看见了美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寻找身边的美吧。

读读句子:

美就在身边,美就在妈妈千万次的唠叨。

   美就在身边,美就是校园中伸手捡纸的弯腰。

   美就在身边,———————————————。

 美就在身边,———————————————。

(选择你所说的句子,将它作为开头第一句,然后围绕它写一段话。

请大家用这种句式把找到的美说一说。

(教)

 

海尔希望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导学案

课题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主编人

黄丽芳

审核人

课时

第一课时

补充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我要认识“凋、苞、袭、怀、旷、暂、躯、胞”8个生字,会写“峡、桂、移、湾、彼、袭、余”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红润、移植、幸运、袭击、平安无事、期待、暂停、谈何容易、突如其来、骨肉同胞、血脉亲情”等词语。

2、我要读懂课文,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学习重点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习准备

根据“导学案”做好预习

流程

学案

补充

教案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自主

创作

基础达标:

一、我能用横线画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袭击(xí xú) 

  间隔(jiān jiàn)

 空旷(kàng kuàng)

同胞(pāo bāo)

 暂停(zàn zǎn) 

余震(yí yú)

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