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

上传人:zf 文档编号:2316217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容灾软件测试方案模板.doc

DDS软件测试方案

DDS测试方案

[键入文档副标题]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在此处键入文档摘要。

摘要通常为文档内容的简短概括。

]

九桥软件

2010/8/3

目录

目录 2

第一章概述 3

1.1测试背景 3

1.2测试目标 3

1.3测试组网拓扑结构图 4

1.4测试环境描述 4

1.4.1iStreamDDS所兼容的平台列表 4

1.4.2测试中涉及的硬件描述 5

1.4.3测试中涉及的数据库描述 5

1.4.4测试中的网络情况描述 5

1.5同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5

第二章测试用例实现 7

2.1功能测试 7

2.1.1数据库同步功能测试 7

2.1.2单独同步表操作 7

2.1.3单独用户操作 8

2.1.4增加同步map(用户或表)操作 8

2.1.5数据恢复功能测试 8

2.2数据准确性测试 9

2.2.1一般数据准确性(一致性)验证测试 9

2.2.1BLOB字段准确性(一致性)验证测试 10

2.3同步性能测试 10

2.3.1数据全同步服务器性能测试 10

2.3.2数据库全同步速率测试 11

2.3.3数据增量装载延迟测试 11

2.4异常测试 12

2.4.1增量同步期间网络中断测试 12

2.4.2增量同步期间源端数据库关闭、启动测试 12

2.4.3增量同步期间源端iStreamDDS软件异常测试 12

2.4.4增量同步期间目标端iStreamDDS异常测试 13

2.4.5增量同步期间目标端数据库空间满测试 13

2.5应用切换测试 14

2.5.1应用切换测试 14

第三章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4

第四章测试结论 14

第五章测试签署 15

第一章概述

1.1测试背景

为保证XX公司的数据中心等核心系统数据定时或实时的传输至灾备中心,并且保证数据的准确安全,实现主、备两地之间的数据保持一致;以便于在灾难发生后,灾备中心能够顺利接替生产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和支持关键业务功能运作。

我们对数据库同步(复制)软件IStreamDDS进行灾备功能、性能和业务接管测试。

本次主要测试核心数据库同步软件IStreamDDS的功能、性能以及业务接管等,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同步软件IStreamDDS功能测试。

第二部分是同步软件IStreamDDS数据准确性测试。

第三部分是同步软件IStreamDDS性能测试。

第四部分是同步软件IStreamDDS异常测试。

第五部分是应用切换测试。

注:

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专用名词解释,请参考iStreamDDS安装手册或咨询iStreamDDS相关技术人员,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1.2测试目标

通过测试北京九桥软件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同步软件iStreamDDS,将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iStreamDDS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2、为在实际应用环境中利用iStreamDDS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3、在源端业务系统出现灾难时,可以通过手工配置切换到容灾端备份数据库上进行,从而保证业务能够正常进行。

4、部分业务应用可以直接在目的端上进行,比如可以将部分查询,报表的功能放在目的端数据库上进行,从而减轻生产系统的压力。

1.3测试组网拓扑结构图

1.4测试环境描述

1.4.1iStreamDDS所兼容的平台列表

iStreamDDS兼容主流的Unix/Linux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并且支持跨平台的数据复制,源端和目标端支持的版本列表如下:

其中“√”部分表示IStreamDDSDDS在该平台开发环境经过编译和运行测试,其他没有“√”部分表示IStreamDDSDDS需要经过编译测试。

硬件

操作系统

Oracle

9i

10G

9iRAC*2

10GRAC*2

10GRAC*4

IBMRS6000

AIX4.3.3

IBMPseries

AIX5L

HP9000

HPUX11i

HPIntegrity

HPUX11i

SUNFire

Solaris9

SUNFire

Solaris10

IA32/64bit

RedHatAS4

1.4.2测试中涉及的硬件描述

系统名称

主机数量

主机类型

CPU/内存数量

操作系统版本号

阵列型号

磁盘带宽

主机与阵列连接方式

源系统

2

HP-8620

HP-UX11.23

EVA4000

光纤

目的系统1

1

曙光950

32G

ReadHet AS 5.1

曙光

目的系统2

1.4.3测试中涉及的数据库描述

系统名称

源系统

目的系统1

目的系统2

操作系统版本号

HP-UX11.23

ReadHatAS5.1

数据库管理软件版本号

Oracle9.2.0.4

Oracle10.2.0.4

数据库运行模式

归档模式

非归档模式

集群单机or单机or并行

集群

单机

归档目录空间

100G

一周内归档日志总量

1.4.4测试中的网络情况描述

链路

名义网络带宽

实际网络带宽

源系统->目的系统1

100M

源系统->目的系统2

1.5同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DDS软件同步核心数据库过程中可能遇到如下问题:

1、物化视图

物化视图在目标端手动建立。

2、IOT表

IOT表通过物化视图刷新至目标端。

第14页

第二章测试用例实现

2.1功能测试

2.1.1数据库同步功能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

预置条件

1、目标端数据库按照源端数据库建立对应用户与表空间;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源端数据库可重启;

测试步骤

1、参照安装手册,在源端和目的端安装iStreamDDS软件,并配置相关IP、端口号等参数。

源端配置map.cfg以及mapnot.cfg,启动iStreamDDS进程;

2、目标端启动iStreamDDS进程;

3、编辑DDS软件脚本使用其执行全同步,增量同步,索引同步;

4、打开web监控窗口比对同步结果是否正确;

预期结果

1、DDS将创建与源端实时保持一致的目标端数据库;

实测结果

备注

2.1.2单独同步表操作

用例编号

TEST-2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手动修改目标端的一个表的值;

2、打开web监控窗口,点击重新同步表菜单;

3、填写要同步的表及其所属用户,执行同步;

4、开启增量同步与索引同步;

预期结果

1、目标端被修改的表恢复成与源端实时保持一致状态

实测结果

备注

2.1.3单独用户操作

用例编号

TEST-3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手动修改目标端一个用户的一个表的值;

2、打开web监控窗口,点击重新同步用户菜单;

3、填写要同步的用户,执行同步;

4、开启增量同步与索引同步;

预期结果

1、目标端被修改的表恢复成与源端实时保持一致状态;

实测结果

备注

2.1.4增加同步map(用户或表)操作

用例编号

TEST-4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修改map.cfg文件,添加新的map(用户或表);

2、源端重新启动进程;

3、同步新增加的map(用户或表);

4、开启增量同步与索引同步;

预期结果

1、目标端新增加的map(用户或表)与源端实时保持一致状态;

实测结果

备注

2.1.5数据恢复功能测试

用例编号

TEST-5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在源端TJ12315用户上执行下面语句清空表ddstest1

truncatetableTJ12315.DDSTEST1;

2、在源端和目标端通过下面语句确认DDSTEST1表已被清空。

selectcount(*)fromTJ12315.ddstest1;

3、停止目标端DDS软件

4、定位清除表的dtf文件,使用DDS命令rput,回滚目标端数据库的ddstest1这张表

rput–d序号

5、使用DDSodmp工具将表数据dump出来

odmp–o11–tTJ12315.ddstest1dds/dds@gsgl

6、使用DDS命令rrput,回滚目标端数据库到最新的装载状态

rrput-d序号

7、启动DDS软件。

8、使用DDSoput工具将交易文件装载

Oput11

9、查询源端与目标端数据是否恢复

selectcount(*)fromTJ12315.ddstest1;

预期结果

1、误操作的表被正常恢复;

实测结果

备注

2.2数据准确性测试

2.2.1一般数据准确性(一致性)验证测试

用例编号

TEST-6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在源端根据12315业务的数据库用户TJ12315

的DM_RQW表创建测试表DDSTEST1。

语句如下:

createtableTJ12315.ddstest1

asselect*fromTJ12315.DM_RQW;

2、通过下面语句查询源端与目标端数据库,以进行对比

selectcount(*)fromTJ12315.ddstest1;

预期结果

1、源端于目标端的记录数一致;

实测结果

备注

2.2.1BLOB字段准确性(一致性)验证测试

用例编号

TEST-7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在源端TJ12315用户上创建带LOB字段

的测试表DDSTEST2。

语句如下:

createtableTJ12315.ddstest2(f1int,f2BLOB);

2、使用datafactory连接TJ12315.ddstest2,插入100条记录;

3、在源端和目标端各执行下面语句对比数据是否一致;

selectf1,length(f2)fromTJ12315.DDSTEST2orderbyf1;

预期结果

1、源端于目标端的记录数一致;

实测结果

备注

2.3同步性能测试

2.3.1数据全同步服务器性能测试

用例编号

TEST-8

预置条件

1、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在源端和目标端分别使用下面命令记录未同步时服务器压力

top

vmstat2

2、在源端和目标端分别使用下面命令记录全同步时服务器压力

top

vmstat2

预期结果

源端服务器

CPU(取平均值)40%内存(取平均值)3%

目标端服务器

CPU(取平均值)3%内存(取平均值)3%

实测结果

备注

2.3.2数据库全同步速率测试

用例编号

TEST-9

预置条件

1、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启动data库的一次一次全同步以8条进程为例(带宽为100M)

2、查询目标端msg.log,统计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3、计算data库的大小,除以花费的时间,得到全同步速率。

预期结果

全库大小为2.8T,数据同步时间为60个小时。

平均全同步效率为13MB/s

实测结果

备注

2.3.3数据增量装载延迟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0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调整源端与目标端的时间一致

2、创建表ddstest3

createtableTJ12315.ddstest3(f1int,f2date);

3、插入ddstest3表一条系统时间

insertintoTJ12315.ddstest3values(2,sysdate);

commit;

4、在目标端定位装载这条语句的dtf文件的序号

vshow-3序号.dtf.bak

5、将目标端msg.log中这个事物完成的时间与装载这条语句的时间与插入的源端系统时间相减,即可得到数据增量装载的延迟时间

预期结果

1、延迟时间在2~4秒之间。

实测结果

备注

2.4异常测试

2.4.1增量同步期间网络中断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1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源端有足够的空间存放缓存文件;

5、测试期间可中断源端于目标端之间的网络;

测试步骤

1、源端在网络中断期间模拟交易;

2、源端目的端iStreamDDS软件一直正常运行;

3、网络正常后,iStreamDDS是否继续增量同步;

预期结果

1、当网络恢复后,交易文件正常传输,目标端数据库逐渐接

近源端数据库;

实测结果

备注

2.4.2增量同步期间源端数据库关闭、启动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2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源端数据库与目标端数据库可重启;

测试步骤

1、源端数据库重新启动后,观察DDS是否继续增量同步;

预期结果

1、源端数据库重启后,DDS继续增量同步;

实测结果

备注

2.4.3增量同步期间源端iStreamDDS软件异常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3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源端数据库为归档模式;

测试步骤

1、源端归档日志保留完整;

2、网络及目标端数据库正常运行;

3、源端模拟交易一段时间后,并手动切换所有的在线日志组

altersystemswitchlogfile;

4、启动DDS软件,DDS是否继续增量同步;

预期结果

1、源端DDS软件启动后,继续增量同步;

实测结果

备注

2.4.4增量同步期间目标端iStreamDDS异常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4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测试步骤

1、在目标端主机上使用kill-9命令将dds_pput进程杀死;

2、重启目标端DDS软件;

3、监测DDS是否能正常增量同步;

预期结果

1、目标端DDS软件重启后,继续增量同步;

实测结果

备注

2.4.5增量同步期间目标端数据库空间满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5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源端可扩表空间,或源端表空间比目标端大一倍;

测试步骤

1、建立一张测试表,向这个表插入数据,直到空间使用率达到70%;

2、检查目标端DDS软件是否报错;

3、扩充目标端数据库表空间与源端一致;

4、检查目标端DDS软件是否正常工作,并校验测试表数据

预期结果

1、目标端数据库表空间扩充完成后,DDS软件继续工作,并且两边

测试表数据也一致;

实测结果

备注

2.5应用切换测试

2.5.1应用切换测试

用例编号

TEST-16

预置条件

1、软件全同步完成,增量同步已经开启;

2、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网络连接通;

3、源端数据库主机与目标端数据库主机DDS要使用的端口能互相访问

(含web端口);

4、可以再部署一套备份应用指向目标端数据库,备份应用可接管主应用;

5、可强制将源端数据库主机关闭;

6、有业务人员可模拟业务;

测试步骤

1、再部署一套应用指向目标端数据库,但不要启动;

2、全备源端数据库,强制将源端数据库主机关闭;

3、关闭主应用,等目标端DDS软件装载完成,停止DDS软件;

4、启用备份应用接管所有业务;

5、业务人员模拟交易,检查是否能正常交易;

预期结果

1、当备份应用接管业务后,可正常做交易;

实测结果

备注

第三章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部署、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过程的描述。

错误类别

具体问题描述

是否解决

备注

日志记录

在数据源端检查目标端是否正常运行

通过源端日志,查看目标端是否运行

软件安装配置方面

WEB监控程序没有安装端口已经启动

后续安装,更换端口

数据准确性方面

功能测试方面

增量异常方面

第四章测试结论

模块

结论

备注

平台方面

数据准确度

功能方面

同步速度方面

资源占用方面

稳定性方面

易用性方面

第五章测试签署

本次测试于200年月日开始,于200年月日结束。

经过测试各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签署本次技术测试报告。

XX公司

测试人员:

日期:

北京九桥软件有限公司

测试人员: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