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549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docx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专项应急方案

 

罗定市嘉达•南国丽城花园(一期)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事故应急方

湖北中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2015年7月16日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事故应急方案

1事故特征分析及防范对策

1.1坍塌

1.1.1事故征兆

(1)支撑系统发生晃动、倾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

(2)扣件崩开、松动、下滑,杆件弯曲变形和下滑,材料掉落等;

(3)地基沉降。

1.1.2原因分析

(1)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原因: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无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规定审核、审批、专家论证;

2方案中未考虑混凝土浇筑方法,施工方案中荷载设计计算有误,荷载组合未按最不利原则考虑;

3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前技术人员未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钢管扣件等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不合格;

(3)施工过程控制方面原因:

1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方案的设计要求,地基基础未进行施工处理;未采取防水、排水措施;模板支撑立柱底部未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

2支撑搭设不规范:

搭设人员未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搭设;高宽比大于两倍的高大模板独立支撑体系,未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等;模板支撑系统与塔吊、施工电梯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

身及附着设施、施工脚手架、缷料平台违规连接;

3混凝土浇筑时受载不均匀,或大量钢筋集中堆放,超过设计荷载,造成体系变形失稳。

发现异常情况时未立即采取人员撤离或架体加固等应急措施;

4浇筑混凝土未达到拆模强度提前拆除,未履行拆模审批签字手续;后浇带位置模板支撑体系提前拆除;

5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拆除作业未按规范自上而下逐层进行,或提前将附墙连接全部或数层拆除后再拆支撑架体;

6未进行各阶段验收:

未对支撑体系的地基及基础、钢管扣件、扣件紧固力矩进行检查验收;未组织对整个模板支撑体系进行验收就进行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工序。

(4)恶劣天气原因:

台风或超强台风影响,对模板支撑系统产生巨大风荷载,导至整体失稳坍塌;暴雨天气使模板支撑地基浸水,基础松软,产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导致模板支撑失稳。

1.1.3风险防范对策

(1)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审核、审批;超过一定规模的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

(2)地基承载力满足方案的设计要求,地基基础进行施工处理;如遇松软土、回填土,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平整、夯实,采取防水、排水措施;

(3)模板支撑立柱底部采用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的垫板;

(4)高宽比大于两倍的高大模板独立支撑体系,加设保证整体稳定的构造措施,采取与建筑物结构刚性连接或增加架体宽度;

(5)搭设前,项目工程技术负责人或方案编制人员应根据专项施工方案和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对现场管理人员、操作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履行签字手续;

(6)搭设人员严格按规范、专项施工方案和安全技术交底书的要求进行搭设。

如:

立杆垂直度、纵距、步距、扫地杆、剪刀撑、水平杆、附着连接、扣件扭紧力距等符合规范及方案要求;

(7)模板支撑系统,禁止与塔吊、施工电梯等起重设备钢结构架体机身及

附着设相连接或与施工脚手架、缷料平台相连接;

(8)钢管、扣件等构配件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质量检验证明材料齐全有效,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恶劣天气来临前,及时对高大模架体系进行检查,做好加固和排水措施。

1.2高处坠落

1.2.1原因分析

(1)施工作业人员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考试合格,未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施工作业人员未定期体检,患有高血压、恐高症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疾病;

(2)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前未对施工作业内容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

(3)安全措施不到位:

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未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作业面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未采用平网等防坠落措施、作业人员未系安全带、未穿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或使用劣质安全带等防护用品;

(4)施工人员在脚手架上或模板上,为躲避身体上方吊物,造成高处坠落;

(5)当遇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未停止露天作业,雨雪停止后,未及时清除模板和钢管上的冰雪。

1.2.2风险防范对策

(1)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并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检,凡患有高血压、恐高症等疾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3)施工作业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作业内容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将施工作业存在危险源及防范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讲解分析;

(4)施工作业时,项目部或劳务班组专职安全人员进行现场巡查,发现隐

患及时进行整改;

(5)搭设高度2m以上的支撑架体应设置作业人员登高措施;

(6)作业面按有关规定设置安全防护设施,采用防护栏杆、平网等防坠落措施;

(7)塔吊或汽车吊吊物时,禁止在施工人员上方通过,防止为躲避身体上方吊物,慌忙中造成高处坠落;

(8)高大模板支撑体系作业人员必须系安全带、穿防滑鞋等个人防护用品,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用品,禁止使用劣质安全带、安全帽等劳防用品;

(9)当遇大雨、大雪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露天作业;雨雪停止后,及时清除模板和架体钢管上的冰雪。

1.3物体打击

1.3.1原因分析

(1)在施工前未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针对性安全技术交底,没有将施工作业存在危险源及防范措施向施工人员进行讲解分析;

(2)高大模板支撑系统作业面下方有立体交叉双重作业;

(3)钢管、扣件等材料未堆放平稳,扳手等工具未随手放入工具袋内,易滑落伤人;工人上下传送物件时,存在抛掷物料等违章作业;

(4)材料吊运过程中,存在混合吊装、零星材料未采用吊笼或料斗进行吊装,吊运的材料未捆扎牢靠等不安全状态;

(5)搭设或拆除区域未设警示牌,未安排专人看管,无关人员进入施工区域。

1.3.2风险防范对策

(1)搭设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及专业考试合格,并取得建筑施工脚手架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

(2)合理安排施工,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作业面下方禁止立体交叉双重作业;

(3)所用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堆放平稳,采取防止滑落的措施;

(4)扳手等工具应随手放入工具袋内;

(5)工人上下传送物件时,上下应有人接应,严禁抛掷;

(6)材料吊运过程中,应分级别、规格、尺寸进行吊装,严禁混合吊装、零星材料采用吊笼或料斗进行吊装,吊运的材料捆扎牢靠;

(7)搭设区域应设警戒区域并挂警示牌,安排专人看管,禁止无关人员入内。

1.4机械伤害

1.4.1原因分析

(1)未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和交底;

(2)木工机械(如:

圆盘锯、手电锯等)无防护罩等不安全因素造成的机械伤害;

(3)混凝土输送泵、浇捣振动棒、磨光机等操作不当,造成机械伤害。

1.4.2风险防范对策

(1)作业前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的安全教育和交底;

(2)使用合格的机械设备,严格按木工机械、混凝土机械操作规程操作;

(3)加强管理,发现违章作业,及时制止。

1.5触电

1.5.1原因分析

(1)施工临时照明和动力线存在破损漏电现象,电缆线未架空;

(2)漏电保护器失灵或电器设备接地未设置;

(3)非电气作业人员进行电气维修或接线。

1.5.2风险防范对策

(1)施工临时照明和动力线使用合格电缆线,将电缆线架空;

(2)加强对漏电保护器检查,确保灵敏可靠和电器设备接地符合要求;

(3)安排专职电工维修或接线,电工持证上岗,杜绝私拉乱接;

(4)加强管理,发现违章用电,及时制止。

1.6火灾

1.6.1原因分析

(1)木工房内木屑未清理,工人吸烟后将烟头随意扔在模板或木方等材料上;

(2)模板支撑作业现场未配灭火器,动火作业未安排专人监护;电焊或气割作业,如钢筋焊接作业,未采取防火措施,火花落在模板木方等材料上,引发火灾;

(3)现场电线短路,引燃模板或木方等材料。

1.6.2风险防范对策

(1)及时清理木工房内木屑,禁止工人吸烟;

(2)电焊或气割作业,采取防火措施,防止火花落在模板木方等物品上,

引发火灾。

模板支撑作业现场配灭火器,动火作业安排专人监护;

(3)加强对现场电气线路、设备进行检查,及时更换不合格电线及维修设

备。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2.1坍塌

2.1.1出现坍塌事故征兆

(1)安排专业人员对支撑体系的位移值进行观测和测量,当监测人员发现支撑体系有下列征兆之一时,应立即向项目部报告险情:

1支撑体系发生晃动、倾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

2扣件崩开、松动、下滑,杆件弯曲变形和下滑,材料掉落;

3地基沉降。

(2)项目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停止一切施工,疏散并清点现场作业人员,设置警戒区域,禁止人员进入危险区域,以免造成人员受伤;

(3)组织技术、工程、安全人员分析出现险情的原因,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研究针对性的专项加固措施,必要时,组织专家对专项加固方案进行论证;

(4)当支撑体系发生晃动、倾斜、水平或垂直方向的位移时应急处置:

1采用千斤顶、葫芦、钢丝绳等设备对支撑架体发生水平或垂直位移的进行恢复原位;

2增加连续剪刀撑,包括竖向和水平剪刀撑,增加体系刚度;

3增加承重立杆和水平杆,连接构造采取加强措施。

(5)当扣件崩开、松动、下滑,杆件弯曲变形和下滑应急处置:

1采用双扣件进行加固,并重新验算扣件抗滑承载力;

2在杆件弯曲变形位置增加立杆进行加固,重新验算立杆稳定性。

(6)当地基沉降时,应急处置:

1对地基进行灌浆等加固处理,重新验算基础承载力;

2停止在模板支撑体系上增加荷载,或进行卸载处理。

2.1.2发生坍塌事故后

(1)警戒隔离:

抢险队员在事故现场周围用警戒桩、警戒线带等物资在现场设置警戒隔离区,非抢险队员不得进入警戒区内,以防止发生次生事故,为更好地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创造条件;

(2)人员疏散:

抢险队员将事故现场被困人员,及时组织转移到安全地带,并将现场非抢险队人员转移出事故现场;

(3)人员抢救:

抢险队员将受伤人员从事故现场解救出来,并进行现场急救处理;

(4)控制险情:

抢险队员使用预备的应急物资,对有进一步倾斜、倒塌发展趋势的脚手架进行加固,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5)设置向导:

在事故现场入口及进入现场的主要通道边安排引导人员,以引导救险车辆、人员、物资等迅速准确地进入事故现场。

2.2高处坠落

(1)当发生人员轻伤时,现场人员应采取防止受伤人员大量失血、休克、昏迷等紧急救护措施,并将受伤人员移至安全地带,拨打120医疗急救电话,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2)如果伤者处于昏迷状态但呼吸心跳未停止,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如伤者心跳已停止,应先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直到心跳恢复为止;

(3)骨折急救:

肢体骨折可用夹板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疑有颈椎、胸椎、腰椎等损伤时,在使伤员平卧后,不得随意翻动,以免引起截瘫;

(4)在医务人员未接替抢救前,现场抢救人员不得放弃现场抢救。

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协助医务人员实施各项救护措施。

2.3物体打击

(1)认真检查事故区域有无其它危险因素,安排现场人员进行整改,防止事故扩大。

(2)在拨打120急救电话的同时,应立即对物体打击受伤人员施救:

①受伤人员伤势较轻,创伤处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棉布覆盖;

②对有骨折或出血的受伤人员,做相应的止血包扎和骨折固定处理,搬运伤员时应以不压迫创伤面和不引起呼吸困难为原则;

3如出现颅脑损伤、必须保持呼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