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鸡兔同笼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760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鸡兔同笼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0鸡兔同笼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0鸡兔同笼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0鸡兔同笼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0鸡兔同笼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鸡兔同笼一.docx

《10鸡兔同笼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鸡兔同笼一.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鸡兔同笼一.docx

10鸡兔同笼一

10、鸡兔同笼

(一)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鸡兔同笼的数学趣题,了解有关的数学史。

能用列表法和画图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图解法理解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通过画图分析、列表举例、假设计算等方法理解数量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方便性,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现实情景中,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心,受到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进而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理解、运用假设法。

2、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体验

师: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说:

“今有雉(野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师: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谁能说说?

(学生试说)

师:

这段话意思是:

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问笼中鸡和兔各有几只?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鸡兔同笼问题,如何解决这个1500年前古人提出的数学问题,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

鸡兔同笼问题)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

师:

既然“鸡兔同笼”问题能流传至今,就应该有它独特的思考方法和解题方法。

在我们进行数学研究的时候,经常需要化繁为简,把数字改小些先从简单的入手吧。

(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条腿,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

看完这道题,从表面看此题你们能获取哪些信息?

生:

我可以知道鸡和兔一共有8只。

师:

嗯,非常棒啊!

师:

是不是抓住这个条件就一定马上能猜出准确的结果呢?

好,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请大家来填一填,看谁能又快又准确的找到答案。

出示表格

鸡的数量

兔的数量

腿的只数

8

0

8×2=16

7

1

7×2+1×4=18

6

2

6×2+2×4=20

5

3

5×2+3×4=22

4

4

4×2+4×4=24

3

5

3×2+5×4=26

 

师:

刚才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完成的非常地快啊,很了不起,那我们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怎么样?

生:

会比较复杂。

师:

如果数字简单我们还可以用这个方法,那么数字很大的话,就会非常复杂。

师:

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新的方法。

孩子们你们观察一下这个表格,能有哪些收获啊?

生1:

鸡的数量每减少1只,兔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也跟着增加2条。

生2:

兔的数量每减少1只,鸡的数量就增加1只,腿的数量反而减少2条。

生3:

表格中的第一行表明全是鸡,有16条腿,题目要求26条腿,所以26-16=10(条),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4-2=2),需要增加兔子补回来,所以10÷2=5(只)就是兔的数量,剩下的就是鸡的数量。

师:

同学们的想法非常精彩。

我们一起来看看。

(板书)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腿2×8=16(只)

26-16=10(只)

10÷(4-2)=5(只)————兔

8-5=3(只)——————鸡

假设全是兔

腿:

4×8=32(只)

32-26=6(只)

6÷(4-2)=3(只)——————鸡

8-3=5(只)——————兔

建立模型

师:

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

(教师板书)

1、首先假设全是鸡;

2、比较,先比较总数(26-16=10只),看看少画的10只脚是谁的(兔子的);

再比较单个的,一只兔子少画的脚是2只(4-2=2只);

3、求兔子的只数:

10÷2=5(只)。

4、鸡的只数:

8-5=3(只)

5、检验。

(数字比较小的情况下采取口头验算)

师: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鸡兔同笼问题,解答的方法是假设法,同时也借助了画图

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题意。

请大家记住假设法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五个步

骤。

师:

现在大家能解决前面那道古老的题目了吗?

(由学生自己解答,老师点拨)

师:

可以假设全是鸡,那么求出的就是兔子的数量;假设全是兔,那么求出的就是鸡的数量。

例1:

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88个头,24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师:

学生对照模型自主解答,然后同桌之间对照,找出失误的地方加以订正。

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运用)

展示例2

例2:

有一辆货车运输2000只玻璃瓶,运费按到达时完好的瓶子数目计算,每只2角,如有破损,破损瓶子不给运费,还要每只赔偿1元。

结果得到运费379.6元,问这次搬运中玻璃瓶破损了几只?

学生读题

师:

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

能不能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

师追问:

这个跟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

鸡和兔不明显。

师引导:

那我们可以应用假设的思想,假设没有破损。

那么可以得多少运费?

生:

假设都没有破损,那么可以得到2000×2=4000(角)。

师:

实际得到多少运费呢?

生:

实际得到379.6元=3796角.

师:

与假设的情况相比,有什么区别?

生:

4000-3796=204(角),少了204角。

师:

说明什么问题?

生:

说明有破损。

师:

破损一只,少得多少运费?

生:

破损一只少得2角。

生:

不对,破损一只不给运费,还要赔偿1元,那就是少得12角。

师:

说的真棒,破损了几只呢?

试着算算。

总结:

找出总数相差与破损一只的差量来解答。

展示例3

例3:

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共有12道题,王刚得了84分,王刚做错了几题?

师:

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追问:

按照上题的思路,这个我们可以怎么假设?

师引导:

假设全部是对的。

那么可以得多少分?

生:

9×12=108(分)

师:

王刚得了84分,说明什么?

生:

说明有错的。

相差108-84=24(分)。

师:

很好,相差24分是由于做错题目导致的,做错一题少得几分?

生:

少得3分。

师:

仔细想想,倒扣是什么意思?

生:

哦,少了9+3=12分

师:

是的。

那么一共少了24分,一题少12分,错了几题啊?

生:

明白了,错了24÷12=2题。

总结:

可以把假设法的思想贯穿实际问题中。

四、融会贯通(知识模型的拓展)

展示例4

例4:

甲乙两人生产某种零件,甲先做了3分钟,然后两人又一起做了2分钟,一共生产零件610个。

已知甲每分钟比乙每分钟多生产10个,那么甲每分钟生产多少个?

师:

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

能不能转化为鸡兔同笼问题来解答?

师追问:

这个跟我们刚才做的题目有什么不同?

生:

鸡和兔不明显。

师引导:

那我们可以应用假设的思想,假设全部是甲做的。

生:

假设全是甲做的,那么甲做3+2+2=7分钟。

总共要做:

610+2×10=630(个)。

师:

那么甲每分钟生产几个零件?

生:

630÷7=90(个)。

展示例5

例5:

校长从学校到教委去开会,出发时他看看表,发现如果步行每分钟70米,他将迟到10分钟;如果骑车每分钟行210米,他可以提前10分钟到会,问学校到教委有多远?

师:

根据题意,你知道哪些信息?

师追问:

按照上题的思路,这个我们可以怎么假设?

学生a:

假设骑车时间跟步行时间一样,那么就会多走:

210×(10+10)=4200(米)。

学生b:

每分钟骑车比步行多走:

210-70=140(米)。

师:

能求出步行时间吗?

生:

4200÷140=30(分钟)。

师:

步行的路程是多少呢?

生:

70×30=2100(米)。

师:

这也就是学校到教委的路程。

例6:

学校买来3个排球和2个足球,共花去111元。

每个足球比每个排球贵3元。

每个排球和每个足球各多少元?

师:

怎样求每个排球的单价呢?

生:

可以假设排球和足球的单价相同,那么总共花去:

111-2×3=105(元)。

师:

每个排球的单价是多少呢?

生:

排球:

105÷(3+2)=21(元);足球:

21+3=24(元)。

例7:

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红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若干天后,水果糖还剩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原来水果糖有几块?

师:

这一题可以怎样假设呢?

生:

假设小红每天吃3块水果糖和1块巧克力,这样比现在每天多吃3-2=1块水果糖,最后两种糖果同时吃完需要:

7÷(3-2)=7(天)。

师:

现在能求出水果糖的块数吗?

生:

7×3=21(块)。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