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471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docx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模板

 

化工厂重大危险源专项

应急救援预案

(模板)

 

编制:

审核:

批准:

 

化工厂应急救援预案

1.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生产安全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统一指挥、快速响应,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分级管理,预防为主,科学施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1)一把手负责,统一指挥,快速反应。

要建立一把手负责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一把手牵头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和全面负责的应急处置工作;形成处置生产安全事故的快速反应机制,立足于防范,抓早、抓小。

一旦发生事故,确保做到快速反应,正确应对,果断处置,把事故危害降低到最小。

2)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应遵循属地化管理得原则,由本车间、本部门第一负责人统一指挥,立即启动部门应急预案或处置方案,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及时进行处置。

在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报告上一级部门;对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请求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

3)要体现分级管理的原则,不同层级的岗位对不同生产安全事故处置方案应有不同的应急反应和应急组织。

厂级事故预案、车间级预案、岗位的现场处置方案按照管理制度规定的周期或频次定期组织学习和演练。

4)预防为主,科学施救的原则。

在强调科学应对、妥善处置生产安全事故,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的同时,要特别注重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做好经常性安全检查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尤其要从法规上、制度上、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全面加强安全建设,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提高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杜绝发生施救不当,导致多人中毒事故的现象。

5)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迅速组织救治的原则。

在处置生产安全事故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始终把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对危及生命的人员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组织救治与抢救。

1.2此预案与其他预案的衔接

原则上启动岗位处置方案的同时上报本车间;启动车间事故预案上报厂级值班领导或调度,如果事态发展迅速扩大,启动厂级事故预案的同时上报公司,以此类推,一级对一级负责。

如发生装置操作岗位发生事故,应一边立即启动岗位处置方案,同时上报车间;如发现有事态扩大,上报厂级领导同时,立即启动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或综合应急预案,同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如发现事态扩大不能得到控制,立即请求上级支援,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

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体系

总指挥:

厂长

副总指挥:

工艺副厂长、安全设备副厂长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成:

综合办主任、乙炔车间主任、聚乙烯车间主任、聚合车间主任、冷冻车间主任、机修车间主任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2.2.1制定、修改化工厂应急救援预案;

2.2.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实施、训练和演习,并检查各项工作实施情况;

2.2.3发布和解除在应急救援行动中的命令;

2.2.4负责向上级报告和相关单位通报情况;

2.2.5负责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原因,处理事故及总结经验教训。

2.3应急救援指挥成员职责及分工

2.3.1总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全分厂应急救援执行;

2.3.2副总指挥:

具体负责抢险、抢修、应急物资、供应、事故通报、安置工作的指挥;

2.3.3综合办主任:

协助副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报告、通报和事故处置工作;负责应急物资的供应;负责受伤、中毒人员的抢救组织;

2.3.4事故单位主任:

从工艺控制方面立即采取突发事故应急处置方法;负责警戒、交通指挥、疏散工作的组织;负责事故处置时生产系统开停车及与生产调度联系;

2.3.5机修车间主任:

负责事故现场发生设备设施的抢险与应急抢修工;

3处置程序

3.1事故报告程序和内容

1、报警方式

(1)内部联系电话

姓名

职务

办公电话

手机

总经理

生产副总

机电副总

综合办主任

技术负责人

安全员

技术员

安全员

车间主任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

公司对外应急电话:

消防队:

119

调度中心:

(2)报告方式、要求及流程:

当发生安全事故或发现有隐患时,当无人伤亡时,应第一时间通知当天值班人员,并迅速联系主要负责人,在最快时间内排除事故。

当有人员伤亡时,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19”、“120”,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

必要时请求助政府协调救援的,应立即由应急指挥部进行相关部门的联络和协调:

(3)事故信息的报告

信息报告与处置发生事故或未遂事故,应保护现场,并向上级逐级报告,并应按管理程序,组织事故分析会。

按照事故调查处理制度,认真履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

并采取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

死亡、重伤事故和多人事故的分析应请公司安环部门、生产技术部门、公司应急指挥部参加,并征求他们的意见。

①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及相关人员必须按照制定的预案规定实施应急。

②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如果无人员伤亡,厂内有条件自行抢救设备设施的,由岗位人员向值值班人员或值班领导报告,再由值值班人员或值班领导向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若果有人伤亡,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119”、“120”,并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汇报。

③分厂急救援指挥部负责了解事态发展。

分厂值班领导根据事故的情况决定应急响应规模和级别。

2、报警程序

首先向值班人员汇报。

值值班人员必须到事故现场检查,然或逐级向上汇报。

 

3、报警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有关单位应妥善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4、向外求援方式

如果情况紧急,可在与上级领导汇报的同时用固定电话拨打“119”向政府部门求援。

3.2响应分级

1、三级,车间或分厂响应可以消除或控制的事故。

(1)无重伤及重伤以下事故;

(2)事故对周边环境无危害、无影响;

2、二级,公司响应可以消除或控制的事故。

由公司启动本级预案,并将事故情况上报公司安委会或安环办。

(1)重伤及重伤以上事故;

(2)事故对周边环境造成轻微危害、轻微影响;

3、一级,公司应急救援力量不能消除或控制,立即请求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救援,并将事故情况上报当地县级应急管理局。

(1)发生一般事故,即3人以下重伤;

(2)事故对周边环境及周边居民造成严重危害,对社会较大影响;

4、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按事故类别,本预案与其他专项预案同时启动。

5、扩大级,发生特大、特别重大事故时,并立即向集团公司主管安全部门报告,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

3.3响应程序

1、报警方式及程序

①发现者应立即通知车间负责人或应急指挥部,并做现场警示,阻止无关人员靠近。

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援。

②应急指挥部:

立即指派人员启动分厂内部警报,若事态严重,则应报公司调度、公司值班领导,并通过对讲机、电话等通知有关人员到场,迅速成立应急机构。

负责现场抢险指挥,现场人员应佩戴好防护永平进行应急处置、救援。

2、扩大应急响应的条件及原则

在预测事故超出当前可控范围的情况下,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要求预案升级响应,援队伍未到达之前必须继续采取一切有效处置措施,控制事态扩大。

3、响应程序

①接警及响应级别确定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报警信息应立即集中反馈到应急指挥中心(小组),应急指挥中心(小组)接警后,应立即沟通与突发事件现场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对情况做出准确判断,确定相应的响应级别。

②应急启动与报警

应急响应级别确定后,按照响应级别迅速启动应急程序,应急救援人员到位、开通应急通信网络、调配应急救援资源、成立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小组,并根据情况及时向上级部门报警,迅速控制事态,防止突发事件扩大。

③救援行动及扩大响应

应急救援人员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后,应立即开展警戒、人员疏散、救援抢险等项工作。

在第一时间统一有效地指挥,有条不紊地组织人员疏散,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使事故损失降到最低范围。

如事态超出相应级别,应立即向应急指挥中心(小组)请求实施更高级别的响应。

4处置措施

4.1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超前原则

事故管理是一种超前的管理行为,效益是“隐性”的,成效滞后。

不能因事故出现的概率小,效益“隐性”而掉以轻心,忽视管理。

事故管理必须以超前原则加强工作管理,做好各项应急救援的准备工作。

(2)兼顾融合原则

兼顾融合原则是指日常的事故管理工作必须与其他有关的管理融合起来。

(3)动态控制原则

事故的管理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工作中心,我们的管理工作重点也应作相应转移,以适应形势的相应变化,这就是事故管理的动态控制。

(4)刚柔相济原则

根据事故管理的特点,我们应该采取刚柔相济的手段,一方面应该依据法律、法规、制度、规程等进行刚性管理;另一方面,应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演练、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等措施进行柔性管理。

(5)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切实把保障员工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6)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坚持“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激、宜快不宜迟”的原则,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7)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充分发挥单位各部门的作用,依靠员工总体的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

4.2应急处理措施

4.2.1电石料仓着火

1.事故原因:

氮气保护不合格,筒仓里进入一定量的氧气,电石受潮有乙炔气产生,或电石质量太差含硫磷太高自燃着火;

2.事故危害:

筒仓着火相当危险,有爆炸的危险性,必须迅速处理;

3.事故处理:

停止筒仓入料、出料,把充氮阀门开到最大,待火熄灭后氮气继续冲一段时间分析乙炔含量,当乙炔气含量小于0.2%时恢复正常操作。

4.事故防范:

严把电石关,受潮的电石一定不能粉碎入仓。

控制好筒仓的氮气保护,主控室人员监视好筒仓的乙炔含量,及时向班长汇报。

4.2.2电石加料斗着火

1.事故原因:

加料斗内含乙炔高1、氮气压力小,充氮不合格。

2、二斗翻版阀损坏,或卡料;

2.事故危害:

有爆炸的危险,易烧坏设备;

3.事故处理:

加料时贮斗突然燃烧爆炸如果是充氮排空不净则大量充氮或用灭火器灭火,操作时动作要轻不能产生火花,如果是下贮斗活门不严,发现漏乙炔气,立刻对上下贮斗进行充氮,关闭事故发生器正逆水封阀门,封正逆水封,保证发生器液位30-70%,对事故发生器置换处理,查找漏气原因进行处理;

4.事故防范:

发生工提高责任心,一定看好充氮压力和充氮时间,破碎工序控制好电石粒度。

4.2.3乙炔气柜着火 

1.当岗位操作人员发现乙炔气柜顶部着火,应立即通知班长启动紧急停车程序,关闭通向乙炔气柜汽水分离器顶部进气阀并向汽水分离器加水至50%,并报警公司消防队进行灭火。

同时向值班室汇报,值班室及时向车间领导和公司调度汇报;

2.当乙炔气柜汽水分离器阀门关闭和加水完成时,应视气柜高低立即打开氮气进口阀向气柜内充氮气,来降低乙炔浓度;

3.当班班长应判明着火事故原因,组织操作工各就各位,彻底检査去乙炔气柜的乙炔气源是否切断,发生操作工给正逆水封加满水;

4.为了不让气柜温度升高,消防队可以用泡沫灭火,灭火时要保持一定距离,并在半径50米内设隔离带;

5.在事故处理中,应急救援指挥小组应迅速向公司领导汇报,并立即组织应急救援小组赶赴现场,并根据情况下达应急处理指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