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4675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昆明如风跨越.docx

新昆明如风跨越

新昆明如风跨越

2008年,一组数字,把昆明人从美好梦境中惊醒了。

    国际权威期刊《福布斯》杂志根据资本活力、劳动力素质、经营成本、市场潜力、物流效率等指标,对中国656个城市进行综合测评,推出中国商业城市百强。

2004年和2005年昆明排名第41位,2006年排名在58位,2007年下降到84位。

在西部城市的行列里,昆明不仅比不上成都、重庆、西安,甚至还位列包头、呼和浩特和乌鲁木齐之后。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根据城市人口与劳动力发展、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建设与保护等指标,每年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推出年度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

2004年,昆明排28位;2005年排38位;2006年下滑到53位,在西部城市中,不仅比不上成都、重庆、西安,甚至还排在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和克拉玛依之后。

    一幅幅忧心的画面,让昆明人难堪:

污染的滇池在呻吟、拥堵的交通在咆哮、“村城”的比喻在嘲讽、“困民”的比拟在调侃……

    面对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梦想与现状之间如此强烈的反差,睡美人的梦境惊醒了,金马碧鸡的传说凝固了,经典的“世博速度”滞后了。

    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昆明需要重新定位;昆明人需要认真反省;昆明城需要奋起直追。

    如果依然沿袭老的路子和做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或是跟在别人后面简单模仿、亦步亦趋,昆明就只能越来越被甩在后端。

    处在发展节点上的昆明,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列车,就必须力争连上几个台阶,必须走跨越式发展之路。

    有关专家认为:

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还是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昆明跨越式发展都必须依靠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超越自己,首先是要认识自己。

站在历史拐点上的昆明,必须“跳出昆明看昆明,跳出云南看昆明,跳出世界看昆明,以全新的视野观察对手、审视对手、反观自身”。

    在经历了“’99世博”盛世之后,面对日益激烈的城市角逐,昆明还有哪些实力和优势去参与竞争?

    我们曾乐道于昆明的生态环境优势;我们曾乐道于昆明的区位优势;我们曾乐道于昆明的市场优势。

    然而,变是绝对的。

这是就是辩证法。

比较优势是相对的、可变的。

    发展经济学的比较优势原理告诉我们:

当一个经济主体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经济主体,那么这个经济主体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每个城市都在降低自己的机会成本以提高自己的比较优势,以谋求在竞争中取胜。

如果昆明人解放思想的“总阀门”不完全打开,仍以“老大自居”,对省会城市的“铁交椅”津津乐道,那么,这个比较优势将会一点点丧失。

    如何把握和利用现有的比较优势,把优势变为发展的动力?

两年来,昆明市孜孜以求地探寻着科学发展的路径——

    路径一:

    走工业强市之路,实现工业突破的如风跨越

    工业曾经是昆明的一张名片。

中国民族工业曾铭刻着“昆明制造”的历史。

但上世纪中后期城市发展定位上的变幻,使这张“名片”色彩淡然。

2007年,昆明市的工业增加值只有杭州的30%,仅是苏州的15%。

    今天,昆明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经济落后突出表现为工业落后。

    工业兴则昆明兴,没有工业的大突破,就没有昆明的大发展。

    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要求全市:

要横下一条心,使出千钧力,围绕工业、突出工业、突破工业。

大打一场工业园区建设、工业总量扩张、工业结构调整、工业行业整合、工业产业升级、工业产品升位、工业品牌打造、工业人才培养、工业市场开拓、工业经济发展的攻坚战。

    一切理念终将见证于发展的实践。

工业强市解构了昆明经济发展的路径。

2008年8月召开的昆明市委工作会上,市委要求全市,要确保到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突破2500户,其中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突破100户,50亿元以上的企业突破20户,100亿元以上的企业突破10户。

    实现工业突破的关键是招商引资突破。

2008年,昆明市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530.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02亿美元,分别增长76.2%和100.3%。

招商引资引领工业突破和园区建设,8个市级工业集聚区提档升格,形成了4个国家级、13个省级园区组成的产业园区建设体系,若干个市级产业园区正在培育。

    2008年,昆明市进一步明确,把做大做强电力装备、机床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磷化工、钛化工八大产业集群列入新的努力方向。

同时,围绕烟草制品业、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能源产业、矿产业等重点产业,加大创名牌、名品的力度,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实力,切实提高产业支撑能力,依靠产业的大发展推进现代新昆明建设大跨步前进。

路径二:

    走富民强市之路,实现改善民生上的如风跨越

    17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巡时,一语道破了一度曾被国人忽视了的真理:

发展才是硬道理。

 如果说“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真理,不发展、慢发展没道理”,那么怎样发展?

发展为了谁?

就是问题的核心。

  2008年1月28日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昆明市通过电视直播向全市人民表达了自己的执政纲领:

“发展之道、为政之要是富民;民心所向、民意所在也是富民。

要牢固确立以人为本、以民为主的理念,致力于让人民群众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民主政治的主人、文化繁荣的主角、社会进步的主力,下大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迫切问题,使全市人民成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为实现这一纲领,近年来,昆明市围绕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从社会学层面上,深刻解读了“人”、“人民”、“群众”、“百姓”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所具有的真切含义。

在此基础上,昆明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善民生的举措,实现了以人为本上的如风跨越——

    2008年,昆明市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改善民生,冲破体制机制束缚,大胆实践和创新,在教育、医疗卫生、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出台了40多个涉及民生方面的改革创新政策性文件。

    2008年,昆明以资金投入为保障,改善民生,完善各项政策,逐步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

地方财政在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方面共支出80.6亿元,最低增长18.7%,最高增长46.4%。

    2008年,昆明市以百姓安居乐业为取向,独创了“五个加快、五个降低”的保障工程解决群众住房、医疗和教育问题,为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昆明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明确了住房保障工作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

全市完成了廉租房2165套,10.825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27700套,180万平方米。

基本实现了最低收入困难家庭应保尽保,并开始将保障范围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2008年,全市农民得到实惠2262万元;75.8万名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被免除;15.8万名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全市新农合参合率达97.9%,城镇居民医保覆盖率达91.4%。

2009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达97.3万人,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9.46万人。

    2008年昆明全力打造优质的软环境:

授权《昆明日报》独家公布全市领导干部电话号码和分工情况,为市民与领导干部的交流提供了新的“绿色通道”;“市长接待日”让市民与市长面对面地交流沟通民情民心;部委办局一把手向社会郑重承诺,将办事程序降到最少,办事效率提到最高;服务态度改到最好;行政审批大幅减少,使昆明市成为全国行政审批最少的城市……

    路径三:

    走科学发展之路,

    实现转变发展方式上的如风跨越

    科学发展是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之路。

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昆明面临着一系列窘境:

拥有不少大学和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但科技转化能力不强;产业门类齐全,但经济体系的健全度和灵活性差,产业聚集度偏低;拥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但深度开发不够,利用率不高;拥有最好的空气,但最污染的水在昆明;最丰富的水资源在云南,但昆明却是最缺水的城市;最秀丽的山川在云南,但最破碎的山川在昆明(东川泥石流)。

    挑战是严峻的,昆明做出应战的选择,是更加主动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经济发展与人口控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努力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走一条符合时代要求跨越发展之路。

    这条道路,就是打造品质春城。

    2009年1月7日,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提出:

要从经济、文化、环境、制度、生活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城市品质,着力建设“品质春城”——提升经济品质,将昆明打造成为实力之城;提升文化品质,将昆明打造成为魅力之城;提升环境品质,将昆明打造成为生态之城;提升制度品质,将昆明打造成为活力之城;提升生活品质,将昆明打造成为宜居之城。

    让昆明真正成为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让百姓在“品质春城”享受“诗意的栖居”,这是昆明市执政者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路径四:

    走跨越发展之路,

    实现改革创新的如风跨越

    2009年,中国改革开放已进入第31个年头,改革步入更深层次,体制转轨、机制转换、社会转型、公民转性成为大势。

    “现代新昆明建设已经进入第二个五年期。

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应该把一个什么样的昆明带入2020年;特别是在未来五年里,我们应该有何作为?

    2009年1月召开的市委九届五次全会,是一次昆明实现重大战略突破的标志性会议。

    在这次全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作的报告中对昆明市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进行了深刻分析:

    “上个世纪90年代,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一直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具有极高的集聚力、竞争力、辐射力和美誉度。

但是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昆明城市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综合实力排名持续下降。

处在落后位次的昆明怎么办?

如果依然沿袭老的路子和做法,循规蹈矩、按部就班;或者只是跟在别人后面简单模仿、亦步亦趋,我们只能是永远落后。

    在这次会上,仇和书记代表市委提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昆明市的战略目标: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开创昆明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昆明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一是进位争先,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综合经济实力五年进三位,加快进入中西部前五名,奋力冲刺全国前十强。

二是提速增量,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项核心指标,即人均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确保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0%以上,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5%以上。

昆明市跨越发展战略目标的提出,是形势所迫——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国际形势对昆明的影响越来越大。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原油、粮食和基本原材料价格持续走高,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世情变化,昆明“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跨越发展。

    而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速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快速推进,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全国各地纷纷制定发展的新战略,出台新政策,采取新举措,发展势头强劲。

尽管昆明近年来一直保持高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同先进发达地区城市相比,无论是经济指标,还是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昆明都要比东部地区落后7-8年。

要追赶先进地区,昆明的发展速度不但不能慢,连稍快都成不了大气候,而要有一个大跨度、超常规和高水平发展。

    与此同时,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必须承担起“一市带全省的重大责任”。

要在全省领好头带好队,昆明必须快速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

    昆明跨越发展之路,是一条“注重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全面发展;注重培育市场引导力,组织社会参与力,强化法制规范力,运用党政推动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注重妥善处理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努力在稳定和谐中推进”的发展道路。

    这条被称为“昆明模式”的独特跨越发展之路,为破解当下中国城市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两年来,前往昆明考察的官员和学者络绎不绝,大家都在探究“昆明模式”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笔者将此高度浓缩为以下8个“创新”——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的空间开发形式,由“群马拉车”的区域经济型转向“大马拉车”的都市经济型;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依靠官资为主转向依靠民资为主;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由一味眼睛向外转向内外结合双向启动;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抓手,由传统的经济结构调整转向重点抓城乡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

    创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由传统的农田园林化、农业一元化转向农业生产规模化和农村产业多元化;

    创新社会事业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依靠政府包办转向政府扶持、社会兴办;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的人气提升,由注重分享财富转向注重创造财富;

    创新都市经济发展的政府职能定位,由全能政府转向构筑市场载体、培育市场主体、推动社会发展;

    创新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和激情。

两年来,昆明正是在不竭地创新中找到了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在创新中实现如风跨越。

    2009年12月6日,昆明市荣膺“2009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称号。

这是对昆明最好的评价。

(昆明日报厉忠教易建华王晓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