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6 我们的中华文化0400.docx
《学案36 我们的中华文化04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36 我们的中华文化0400.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案36我们的中华文化0400
第十一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学案36 我们的中华文化
本课考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查重点: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关注热点:
1.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所展现的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海峡两岸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尤其关注上海、福建、湖北等地领导人、学生等的访台活动。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1)________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____________,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实践证明:
只有在______________的领导和______________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
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1)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2)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区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受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____________,又保持着________________。
3.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
(1)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____。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____________。
三、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表现
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________、________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作用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____。
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___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
四、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想一想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2.比较 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有何区别?
3.思考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面临西方文化的侵蚀、冲击,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1)汉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见证;汉字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又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因其包容性而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因“不断创新”、富有顽强的生命力而源远流长。
[探究一]对于大多数民族来说,独特的语言与文字是其民族文化的基石,尤其是使用人数最多,延续传统最久,语音、词语、语法、文字最为独特的汉语、汉字,更是我们的命脉,我们的灵魂,我们的根基。
但随着“E时代”的到来,诸如“童鞋”、“斑竹”、“偶”、“盆友”、“鸭梨”……这类“网语”竟迅速成为“现代汉语”,进入“普通话”。
一些中国人现在甚至已经说不好中国话,写不好中国字。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上述现象。
[探究二]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办。
某校高二
(1)班同学以“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同学们通过查阅、上网等途径收集资料,组织课堂讨论,发表看法:
甲同学:
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
中国馆的建筑设计凸显汉字、京剧、中国红和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整体布局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和谐”思想;国家馆馆内用高科技手段向观众展现古代四大发明、《清明上河图》等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安徽馆以徽派建筑标志性元素“马头墙、小青瓦”为外墙装饰,馆内通过徽剧、黄梅戏、凤阳花鼓等民间艺术的展示,让观众领略新安文化、皖江文化和淮河文化的质感。
请你结合甲同学的发言,分析说明其中蕴涵的中华文化特征。
直击高考
1.(2011·广东文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③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1·江苏单科)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探究三]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
这里的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都能歌善舞,艳丽的服饰和热情奔放的表演呈现出新疆歌舞浓郁的塞外风情。
长期以来,新疆各族人民交流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新疆文化,大大丰富了中华民族艺术宝库。
解放后,中央加大对新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十二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期,阿勒泰乐器“苏尔”积极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材料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直击高考(2010·江苏单科)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误点一]有人认为,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总和,这种观点对吗?
矫正训练1“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几句歌词十分恰当地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这种说法表明( )
①我国各民族文化的总和就是中华文化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具有多样性 ③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误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就是包容其他民族的所有文化吗?
矫正训练2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并与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相呼应,新浪网特别发起“新二十四城记——探寻中国城市精神”大型系列报道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发现,南京、洛阳等城市都把包容性作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精神之一。
这里的“包容性”是指( )
A.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文化
B.任何文化都包含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的一切成果
C.建设城市文化要正确处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D.建设现代化城市要注意吸收、借鉴世界优秀文化的有益成果
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国家统一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
材料一 2010年1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藏区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以藏区传统习俗、藏传佛教、寺庙、民居建筑、医药绘画等为代表。
探究思考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体现的文化生活有关道理。
材料二 2009年12月31日,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奋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要靠两岸同胞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由两岸同胞共同享有。
(2)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
对应训练
1.《格萨尔王传》是藏族人民群众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
近千年来,它主要由民间艺人口耳相传。
随着许多民间说唱艺人步入高龄,这部英雄史诗濒临失传。
为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党和政府专门组织人力,拨出专款,抢救整理并出版了《格萨尔王传》。
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09年12月21日,“台湾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隆重开幕。
台湾少数民族十四个族群的长老头目等同时亮相开幕式,这也是台湾少数民族代表首次成规模地来大陆参访。
台湾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在宝岛台湾的开发和建设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文化通过中华文化表现出来
B.台湾文化存在于中华文化之中
C.中华文化存在于台湾文化之中
D.中华文化可以分为台湾文化和大陆文化
1.2010年开幕的意大利“中国文化年”举行的一年时间里,罗马、米兰、都灵、佛罗伦萨、威尼斯、那不勒斯等各大城市的民众,都近距离地欣赏了中国的音乐、戏剧、舞蹈、展览、民间艺术等数十场精彩纷呈的活动。
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源远流长B.博大精深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潜移默化、持久深远
2.2010年9月14日,第十三届中国(象山)开渔节祭海典礼隆重举行。
浙江象山被授予国家级海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我国第七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海洋渔文化有着悠久的传统,如今更增添了保护海洋、人海共荣的宏大主题。
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②各区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国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文明 ④海洋渔文化与时俱进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2011·江西联考)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是( )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2010年3月14日的“两会”新闻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记者提问时讲了一个故事:
“元朝有一位画家叫黄公望,他画了一幅著名的《富春山居图》,79岁完成,完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
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但现在我知道,一半放在杭州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
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温总理之所以拿《富春山居图》之类的文化典籍来比喻两岸关系,这是基于( )
①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③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①②④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5.秦淮河流域哺育出南京最早的文明。
大约相当于中原商、周时代,秦淮河流域出现了青铜文化——湖熟文化,与太湖流域的吴越文化核心区发生交往,而融入了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圈。
这体现了( )
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 ②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不同的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2011·江西联考)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郑和下西洋,都带回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并为中华文化所吸收和借鉴。
这突出体现了(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中华文化一脉相承D.中华文化的继承性
7.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的图样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本身的设计融入了奥林匹克精神,中国特色和岭南标志性文化元素相映成趣,这将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留下一笔宝贵的亚运遗产。
材料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和创新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④中华文化具有的包容性
A.①B.①②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8.2010年6月20日上午,以“聚焦民生,惠泽两岸”为主要议题的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海峡厅举行。
本届论坛的举办,对全面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必将产生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维护两岸共同的中华文化传承 ②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 ③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就一定能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2010年2月3日,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领衔主演的大型衍生态打击乐舞《云南的响声》在北京上演,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饰、语言、曲调和歌声,展现在CCTV舞台上。
人们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乐舞蹈而激动,更为这盛典丰厚广博的文化内涵而感动。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②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③传统的民族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前进方向 ④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0.温家宝总理会见傣族舞蹈家刀美兰时说,少数民族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蓬勃发展,不断走向繁荣。
由此可以看出
( )
①中华文化是由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的整体 ②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具特色,水火不容 ③少数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作出贡献 ④少数民族文化独立于中华民族文化之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2011·辽宁模拟)材料一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发展而形成的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后世影响很大。
材料二 “京城最贵中医”张悟本,利用老百姓对传统中医保健方法的信任,用喝绿豆水、生吃茄子、苦瓜三种被舆论讥讽为“吉祥三宝”的方法教人养生,打着中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牟取暴利,使中医药文化遭遇种种质疑。
“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许多专家和中医药界人士撰文或以其他不同方式对这种活动予以驳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为促进中医学发展提一些合理化建议。
【题组分类及练后反思】
题组
题号
错题
错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3、4、5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7
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8、9、10
答案课前准备区
一、1.
(1)汉字
(2)史书典籍
2.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 伟大复兴
二、1.
(1)精神向往 美好追求
(2)实用性 整体性
2.
(1)历史 地理
(2)渐趋融合 各自的特色
3.
(1)共性 民族特性
(2)认同感 归属感 民族凝聚力
三、1.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和睦相处 吸收 借鉴
2.包容性 认同 理解
四、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 强大精神力量 不竭力量之源
问题思考
1.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特点之一源远流长。
2.
(1)侧重点不同,源远流长侧重于从纵向、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侧重于从横向、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表明中华文化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2)见证不同,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我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
3.面对侵蚀、冲击,中华文化要发扬其“包容性”的特点,既要“求同存异”,又要“兼收并蓄”。
在文化交往中既要与其他各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性,这样中华文化就不会走向衰落,而会走向辉煌。
课堂活动区
探究一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许多“网语”成为“现代汉语”,一方面丰富了汉字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影响了汉字使用的规范。
维护汉字的规范使用,就是维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必须规范汉字的使用,继承和发扬汉字的民族特点,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
探究二
(1)悠久的“和谐”思想,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精华等,说明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2)丰富的中国元素,独特的徽派建筑,多样的民间艺术等,说明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
(3)各种文化和谐共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或“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特征的知识的掌握。
解答此题首先抓住“中华文化特征”这一知识点;其次需要紧紧结合材料对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三个特征进行分点描述、阐释及论证。
直击高考
1.A [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这说明①②正确。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③说法错误;材料中没有谈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因此④不符合题意。
]
2.C [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南剧北唱、北戏南演,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渐趋融合,所以①④入选。
我国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得益于文化市场的调节,不是“时尚流行”。
因此,③入选,②不选。
]
探究三
(1)新疆民族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色彩。
(2)新疆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百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发展,这是新疆民族文化得以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
直击高考C [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点“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③本身表述错误,违背了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故选C。
]
误点一中华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中华文化并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矫正训练1B [中华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总和,①错误,故排除含①的选项。
]
误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并不是包容其他民族的所有文化,而是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有益成果。
另外,还要注意: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民族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矫正训练2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包容性的理解。
A、C表述正确,但与文化的包容性无直接关系;B说法错误。
本题选D。
]
探究思考
(1)①以藏区传统习俗、藏传佛教、寺庙、民居建筑、医药绘画等为代表的藏区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国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②国家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在保护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
③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把西藏建设成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有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②两岸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等内涵的伟大民族精神。
④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中华文化持久深藏于两岸人民心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这是联系两岸的最牢固纽带。
对应训练
1.D [①是从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方面对上述材料的认识;④是从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角度对上述材料的认识;②③本身表述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故本题选D。
]
2.C
课后练习区
1.B [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A、C、D皆与题意不符。
]
2.C [象山海洋渔文化的存在、发展说明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性,国家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文明,①②③正确。
渔文化内涵的丰富发展不等于其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④观点错误,故选C。
]
3.C
4.B [②材料没体现,③表述错误。
]
5.D [材料未提及自然条件的差异,排除①。
故选D。
]
6.B
7.D
8.A [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有利于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④说法绝对,故排除。
]
9.A
10.B
11.
(1)①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
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
从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轨迹,这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②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中可谓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中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