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837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2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docx

专题知识自然灾害412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

命题:

朱春国审题:

高二地理备课组2015-4-12

对本专题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从四方面入手构建知识体系:

一、把握每种自然灾害的分布和特点,建立空间思维

如: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典型区域及主要特点

1、地震——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华北地区。

2、滑坡、泥石流——西南山区

3、台风——台、闽、粤、琼东南沿海地区

4、寒潮——影响范围大,我国除青藏、滇南外,各地都受影响(包括海南、台湾等地)。

5、干旱高温——较广,如华北地区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华南地区干旱;西北、西南内陆地区干旱。

6、洪涝灾害——东北、黄河流域、长江、淮河、珠江流域等。

7、沙尘暴——西北、华北

8、风暴潮——东部沿海一带

9、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湾等

10、咸潮——东南沿海,如珠江三角洲

二、对比记忆各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危害,提高解题技巧

(一)地震

(1)形成过程:

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部热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2)形成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拓展]: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原因有:

①震级: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

②震中距:

其他条件相同时,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中烈度最大。

③震源深浅: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④地质构造:

地面有断层处,烈度比震中距相同的其他地区烈度大。

⑤地面建筑、危房或质量差、抗震性差的建筑物处烈度大。

⑥人口密度:

人口、建筑物密集区比人口稀少、建筑物少的地区烈度大。

(3)危害:

使各类建(构)筑物倒塌和损坏,设备和设施损坏,交通、通讯中断和工程设施等被破坏,以及由此引起的火灾、爆炸、瘟疫、有毒物质泄漏、放射性污染、场地破坏等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滑坡、泥石流

(1)概念及形成过程:

滑坡:

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的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泥石流:

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形成条件):

①地貌:

山区,地势起伏大;②土体:

岩石破碎,土体疏松;③地质: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④植被:

植被稀疏;⑤水源:

暴雨集中。

(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人为原因:

破坏植被,工程活动不当。

(3)危害:

滑坡:

会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河道堵塞,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三)台风(飓风)

(1)形成条件:

①温度:

26℃以上②地点:

热带或副热带的洋面上③时间:

夏秋季节④水汽条件:

源源不断的充沛的水汽;⑤动力条件:

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垂直方向上空气强烈辐合上升,水平方向上强烈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很小,所以不易生成台风。

(2)源地及影响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飓风),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台风),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飓风)。

(3)结构及特点:

结构

台风眼

漩涡风雨区

外围大风区

天气

风和日丽

狂风(12级或以上)暴雨

强风大雨

(4)台风路径:

向西,向西北,向西北转东北

(5)利弊:

危害

强风

颠覆海上船只,摧毁房屋,折断树木,刮断电线

暴雨

导致巨大洪涝灾害

风暴潮

冲破海堤,引起海水倒灌

益处

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缓解旱情;降解酷暑

[拓展]:

台风(飓风)与热带气旋的区别

热带气旋

台风(飓风)

中心气压

低压

低压

中心气流

上升

台风眼气流下沉

中心天气

风和日丽

(四)寒潮

(1)概念及形成过程:

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2)源地及影响地区(我国):

蒙古-西伯利亚,我国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影响。

(3)标准:

中国气象局规定,当冷空气过境后,凡气温在24小时内下降10°C以上,并且最低气温又在5°C以下的就称之为寒潮。

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广,对寒潮定义的地方标准不一样。

(4)路径:

西路、中路、东路

(5)利弊:

危害——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大风能吹翻船只,摧毁建筑物,破坏牧场;严重的大雪、冻雨可压断电线、折断电杆,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交通运输受阻等。

功——寒潮有助于地球表面热量交换;带来大范围的雨雪缓解冬半年的旱情,使农作物受益;使土壤中氮素大幅度提高;雪水还能加速土壤有机物质分解,从而增加土中有机肥料;寒潮带来的低温,杀死土中过冬的害虫和病菌,或抑制其滋生,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寒潮还可带来风资源。

(五)沙尘暴

(1)概念及形成过程:

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

(2)形成条件:

物质条件:

沙;动力条件:

大风;气候条件:

地表干燥;热力条件: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至傍晚);植被条件:

植被稀疏。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3)危害:

人畜死亡、建筑物倒塌、农业减产、大气污染、表土风蚀。

(六)旱灾

(1)概念及形成过程:

土壤水分不足,不能满足农作物和牧草生长的需要,造成较大的减产或绝收的灾害。

(2)类型:

副热带型、温带型

(3)危害: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大,农作物歉收、减产或绝收;人畜饮水困难;干旱易引发森林火灾,冬春季节容易引发沙尘暴;农作物价格(粮茶菜花)上涨;干旱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树木枯死,草场退化,湖泊干涸,土壤沙化)。

[拓展]:

干旱灾害不仅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发生,在湿润、半湿润气候区也有干旱灾害发生,并且由于那里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受到偶发性干旱的影响时,就会形成重大的灾情,是我国旱灾严重的地区。

(七)洪涝

(1)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流域内持续降雨;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梅雨天气);夏季风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流域内地势比较低平,水流不畅;中下游河道弯曲,排水不畅,缺少天然入海河道(淮河);水系支流多(扇形或树枝状水系);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

人为原因——破坏植被,中上游毁林,降低涵养水源的能力;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围湖造田,降低湖泊对河流的调蓄能力。

(2)危害:

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破坏。

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八)风暴潮

(1)概念及形成过程:

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强烈的天气系统所带来的强风或气压骤变等对海面的作用而导致水位急剧升降的现象。

(2)类型:

热带风暴潮(如夏秋季节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温带风暴潮(如冬春秋季节发生在我国北方沿海)

(3)危害:

不仅毁坏船只,而且破坏房屋、农田、海堤以及码头、港口等工程设施,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

(九)赤潮

(1)概念:

赤潮又称红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或海域相对封闭。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中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规模的扩大,污染了养殖水域。

(3)危害:

使鱼类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破坏生态平衡;有些藻类可分泌毒素,毒素通过食物链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十)咸潮

(1)概念:

受天文、水文和气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入侵内陆区域,造成水中的盐分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2)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

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3)危害:

危害人们身体健康;加剧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植物生存。

三、对比分析各自然灾害的治理和防御,学会自救和互救知识

自然灾害中,有些灾害,如台风、寒潮、地震灾害,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因素;而其他灾害是由人为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为因素导致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更加严重。

研究自然灾害,为的是了解它,将其破坏影响降低到最低。

所以治理和防御灾害显得很重要。

(一)地震

(1)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组织地震科普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等,协调全社会做好各方面的防震减灾准备。

(2)自救和互救:

(二)滑坡

加强对滑坡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保护、恢复植被;锚固山体;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三)泥石流

(1)加强对泥石流的科学研究,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政策法规体系;保护、恢复植被;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等。

(2)自救和互救:

向垂直等高线高处跑。

(四)台风(飓风)

(1)利用气象卫星加强监测、预报;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实施预防措施:

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等;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2)自救和互救:

台风来临前:

要弄清楚自己所处的区域是否是台风要袭击的危险区域;要了解安全撤离的路径;以及政府提供的避风场所(各级政府要做好预案);要准备充足且不易腐坏的食品和水、手电筒、药品、蜡烛、防裂胶带等。

台风到来时:

要经常收听电台、电视以了解最新的热带气旋动态;提醒家长保养好家用交通工具,加足燃料(以备紧急转移);提醒家长检查并牢固活动房屋的固定物;检查并且准备关好门窗;如果你家居住在移动房、海岸线上、小山上、山坡上容易被洪水(或泥石流)冲的房屋里,你要时刻准备着撤离该地。

  

台风袭击时:

听从当地政府部门的安排;如需离开住所,尽快到避灾安置场所,并且尽量和朋友、家人在一起;无论如何都要离开移动房屋、危房、简易棚、铁皮屋;不能靠在围墙旁避风,以免围墙被台风刮倒引致人员伤亡;千万别为了赶时间而冒险趟过湍急的河沟。

(五)沙尘暴

(1)生物措施:

①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②退耕还林、还草、还牧;工程措施:

沙障固沙。

(2)个人:

减少户外活动。

(六)旱灾

开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开渠引水或修建输水管线;人工增雨;加强水库等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治理水污染,污水资源化。

节流: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推广先进的灌溉技术;选择耐旱作物;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效率。

生态环保措施:

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七)洪涝

(1)非工程措施:

加强管理、建立预报警报系统、实行保险制度、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工程措施:

修筑堤坝、疏浚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等,退耕还湖,提高湖泊蓄洪能力。

生物措施:

中上游植树造林。

(2)自救和互救:

防洪准备——①关注汛期天气预报;②学习并具备游泳、划船等技能;③准备逃生物资。

洪水应急措施——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

②如果不能逃脱,要借助家中的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

 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互救——抛救生圈、人工呼吸。

 (八)风暴潮

工程措施:

加固堤坝、建筑工程等设施;生物措施:

营造沿海防护林体系;技术措施:

在沿海区修建风暴潮观测站,加强监测预报;管理措施: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制定应急撤离计划和抗灾组织管理。

(九)赤潮

建立赤潮防治和监测监视系统;控制海域的富营养化;人工改善水体和底质环境;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来种类的引入;防止赤潮生物毒素危害人体。

(十)咸潮

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加强全流域综合治理及河道采砂管理 ;节约用水。

由此可见,对所有自然灾害,采取的对策共同之处:

1.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预警系统。

2.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如:

RS、GIS等。

3.建立健全各种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

4.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减灾意识。

但也应注意,对于人为造成的自然灾害,应针对人类不合理活动加以治理。

如:

洪涝灾害——恢复植被;沙尘暴——恢复植被,(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牧);赤潮——控制污染等。

四、巧做高考试题或经典模拟题,构建自然灾害知识答题模板

【典例-地震】2012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县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

震中附近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05人。

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

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9分)

(2)简述为减小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应采取的措施。

(6分)

 

【典例-滑坡】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典例-泥石流】泥石流是我国一种多发的地质灾害,常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1)该地区泥石流哪几个月份发生的概率比较高?

为什么?

(4分)   

 

(2)判断图中1、2、3所示区域,哪一个是泥石流高危区,并说明理由。

(6分)

 

【典例-台风】2010年第13号超强台风“鲇鱼”台风中心于10月19日上午,进入我国南海东部海面。

根据材料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广州市和南宁市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

(2)台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而且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请解释原因。

 

(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而热带气旋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

(至少写三个地区)

【典例-寒潮】下图为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读图回答问题。

 

(1)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2)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典例-沙尘暴】下图为2001年4月6日17时某区域地面天气图,虚线范围内为图示天气系统引发的某种气象灾害实时分布图。

此前图示区域大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描述图示区域气压分布特点。

(10分)

(2)判断该气象灾害种类,分析其形成的天气条件。

(11分)

 

【典例-干旱】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干旱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6分)

(2)分析②、③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6分)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4分)

2010年11月,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

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50年一遇大旱。

(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

 

【典例-洪涝】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分析图中居民点易遭洪灾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0分)

 

【典例-城市内涝】材料一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疯狂肆虐,降雨量历史罕见。

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其中79人遇难,经济损失达116亿元。

中央气象台从20日下午就开始发布暴雨蓝色预警,21日中午升级为黄色预警,其中北京市11个气象站观测到的雨量突破了建站以来的历史极值。

材料二 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2012年07月21日10时至22日06时)

(1)说明本次暴雨对北京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

(4分)

(2)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以减轻城市涝灾的影响?

(6分)

 

【典例-风暴潮】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8年我国风暴潮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2.24亿元。

(1)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回答海南岛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典例-赤潮】赤潮又称红潮,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地增殖造成的。

2008年我国海域共发生赤潮68次,累计面积约13.738平方千米,直接经济损失0.02亿元,如下图所示。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2008年我国赤潮发生的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海域是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2)防治赤潮的措施有哪些?

(至少答3点,6分)

 

【典例-咸潮】读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和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5年12月31日,地球、太阳、月球曾排成一条直线;2006年1月2日,月亮和太阳都曾最接近地球。

“咸潮”曾肆虐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材料二:

咸潮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至内陆区域之后,它的盐分(即氯化钠)含有量仍然达到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

这种水质不但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而且当人类饮用或使用时,也会产生疾病。

(1)分析珠江三角洲出现“咸潮”的原因。

 

(2)简述“咸潮”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减轻其影响的主要措施。

 

【典例-生物灾害】材料一 2012年3~5月,广西大部地区高温少雨,松毛虫新发生面积为20.75万亩,同比上升10.45%。

有报道称:

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

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材料二 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 

 

(1)本次南宁发生的松毛虫最可能的类型是________。

(2分) 

(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松毛虫从空间分布看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4分) 

 

(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4分)

 

【典例-海啸】下图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

据观测:

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的浪高分别达0.3米、2米。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明本次海啸引起甲、乙两地海岸浪高不同的原因。

(8分)  

 

(2)简述应对海啸灾害的主要措施。

(7分)

 

【典例-龙卷风】读美国本土主要自然灾害示意图。

图中阴影部分①—④代表不同的灾害类型。

完成

(1)~(3)题。

 

 

(1)图中灾害类型与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①龙卷风  ②海啸   ③飓风  ④暴风雪 

B.①海啸   ②暴风雪    ③龙卷风     ④飓风 

C.①海啸     ②飓风      ③龙卷风    ④暴风雪 

D.①飓风     ②龙卷风    ③暴风雪    ④海啸 

(2)下列关于美国本土自然灾害发生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飓风一般发生在春季  B.暴风雪主要发生在冬季 

C.海啸一般发生在白天             D.龙卷风主要发生在夜晚 

(3)龙卷风能把地面上的物体或人畜“吸”起卷入空中,往往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试从地形与气候角度分析美国本土龙卷风多发的原因。

(4分) 

 

【典例-冰雹】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9分)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

施。

(6分)

 

地震答案:

(1)①震源浅,两次地震产生叠加影响;②建筑物抗震强度低;③震中附近人口密度较大。

(9分)

(2)加强监测预警及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发生后,迅速制定救援方案应对。

(6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滑坡答案: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泥石流答案:

(1)月份:

7、8、9月。

原因:

该地地处华北地区,7、8、9月为一年中降水频度和强度比较大的月份,在其他条件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这段时间更易发生泥石流灾害。

因此发生泥石流的概率也较其他月份高。

(2)判断:

①所示区域为高危区。

 理由:

与西北坡相比,该山脉东南坡坡度更陡,松散碎屑物更多;且东南坡为迎风坡,降水频度和强度大于西北坡,东南坡有一断层,断层活动更易诱发松散碎屑物失稳,因此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灾害(降水活动与断层两点任答一点即可)

台风答案:

(1)广州距海较近,地势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2)同意。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

(3)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

寒潮答案:

(1)从西北向东南递减;盆地多于东西两侧的山地和高原(最高值出现在盆地北部地区,最低值出现在太行山以东地区)。

主要影响因素:

纬度位置;地形。

(2)水的热容量大,可减小地表温度的下降速度和变化幅度,减轻冻害。

沙尘暴答案:

(1)西南和东南部都气压高,有高压中心,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小;中部偏北气压低,有低压中心,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大。

(2)沙尘暴。

天气条件:

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干旱答案:

(1)②区(2分)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C)均最高。

(4分)

(2)②区:

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4分)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2分)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4分)

(4)影响:

地表(河湖)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土壤墒情变差);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