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44257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docx

小功率直流电机的测试系统设计中北大学

一、设计内容与要求

在测量电动机的转速中,测量转速的方法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

模拟式采用测速发电机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模拟量。

数字式通常采用光电编码器,霍尔元件等为检测元件,得到的信号是脉冲信号。

由于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特别是高性价比的单片机的出现,转速测量普遍采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数字式测量方法。

本次课程设计要求设计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直流电机测速系统,可以测量出直流电机的转速。

要求用光电编码器,实时监测电机的转速,监测范围为0~1000转/分,并在屏幕上面显示当前的转速。

本设计的优点是:

硬件电路简单,软件编译简单,测量速度快捷,整体价格低廉,电路功耗低等特点。

但由于在硬件系统中的测量误差与计算中不可避免的舍入误差,使得测量系统含有一定的误差。

二、系统设计方案及原理

1.传感器的选择: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传感器的选择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是使用霍尔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方案二是使用红外耦合器。

由于本次课程已经有明确要求,所以传感器选择光电编码器。

光电式旋转编码器是检测转速或转角的元件,旋转编码器与电动机相连,当电动机转动时,带动编码器旋转,产生转速或转角信号。

旋转编码器分绝对式和增量式两种。

绝对式编码器在码盘上分层刻上表示角度的二进制数码或是循环码,通过接收器把该数码送入计算机。

增量式编码器是在码盘上均匀地克制一定数量的光栅,当电动机旋转时,码盘随之一起转动。

通过光栅的作用。

通过光栅的作用,持续不断地开放或封闭光通路,因此在接受装置的输出端便得到频率与转速成正比的方波脉冲序列,从而可以计算出转速。

光电码盘的光栅数为N,则转速分辨率为1/N,常用的增量式光电码盘光栅数有1024、2048、4096等。

采用倍频电路,可以有效地提高转速分辨率,而不增加旋转码盘的光栅数。

本设计中采用增量式光电编码器,光栅数为1024,不适用倍频电路,即一倍频。

图1增量式光电码盘原理图

2.测速方法的选择:

光电编码器的测速方法有三种,M测速方法,T测速方法,M/T测速方法。

M测速方法:

在一定时间Tc内测取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数M1,用以计算这段时间内的转速。

适用于高速测速。

T测速方法:

测出旋转码盘两个输出脉冲之间的间隔时间来计算转速,又称周期测速法。

适用于低速段测速。

M/T测速方法:

是T测速方法与M测速方法的综合,分辨率高,适用范围大。

由于本次设计要求测速范围为0~1000转/分,所以选择M法测速。

3.最终的设计方案为:

将光电编码盘输出的0—5V方波脉冲序列,通过单片机的T0口引入,将T0设置为计数方式,将T1设置为计时方式,通过T1计数60s,把光电编码器在一分钟之内输出的脉冲数记在T0中,通过M法的公式计算出一分钟之内的转速

(Z为电动机每转一圈所产生的脉冲数,Z=倍频系数×编码光栅数,在本次课程设计中Z=1×1024=1024;M1为T

时间内测取旋转编码器输出的脉冲个数M1),转速将通过单片机计算出,再实时显示在数码管上。

 

流程图为:

 

三、系统组成简介

89C51单片机是整个测量系统的主要部分,负责接收光电编码器的脉冲信号,开始记录单片机内部脉冲数M,从而得出时间Tc,进而得出实时转速N。

在输送给数码管,让数码管动态显示实时转速。

单片机原理图如下,

89C51芯片内部有一个高增益反相放大器,用于构成振荡器。

反相放大器的输入端为XTAL1,输出端为XTAL2,两端跨接石英晶体及两个电容,构成稳定自振荡器。

电容C1和C2常取30pF,可稳定频率并对晶振有微调作用,频率为0~24MHz。

本设计使用6MHz的晶振。

原理图如下:

图589C51的片内振荡器

为89C51单片机设置一个上电自动复位的电路,即上电复位是在加电瞬间电容通过充电来实现的。

在测量出现较大偏差时,通过复位电路来恢复初始状态从新测速,校正单片机的测速。

其原理图如下,

 

89C51芯片内有两个16为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由工作模式寄存器TMOD和控制寄存器TCON,工作原理如下:

图7工作模式寄存器TMOD

T0用于计数,初始值为零。

T1用于计时,将T1设置为模式1,作为一个16位的定时器,定时时间为60s,由于t=(2

-T0初值)×振荡周期×12,选用6MHZ晶振,让T0产生1s定时,循环60次,就能计时60s。

经过计算得初值为15536。

图8工作模式寄存器TCON

89C51的定时器有四种工作模式,模式表如下:

图9定时器工作模式

光电编码器的选型:

通过查阅网上光电编码器的产品,恒驱公司的产品,最终选定海德ISC3806瑞普ZSP3806旋转编码器2500脉冲光电编码器测速码盘

产品参数为:

四、系统硬件设计

硬件缺陷:

由于proteus软件中并没有光电编码器,电机测速之类的相关硬件也并没有做出实物连接,所以数码管并没有实时显示电机的转速,要是做出实物图连接的话,应该能实时显示。

 

五、系统软件设计

#defineucharunsignedchar

#defineuintunsignedint

sbitdula=P2^6;

sbitwela=P2^7;

ucharcodetable[]={0x3f,0x06,0x5b,0x4f,0x66,0x6d,0x7d,0x07,0x7f,0x6f};

voiddeplayms(uint)

voiddisplay(uchar,uchar)

ucharn,num,num1,num2,ge,shi,bai,qian;

voidmain()

{

TMOD=0x15;

TH0=TL0=0;

TH1=(65536-15536)/256;

TL1=(65536-15536)%256;

EA=1;

ET1=1;

TR1=1;

while

(1)

{

display(qian,bai,shi,ge);

}

}

显示程序如下:

vioddispaly(ucharqian,ucharbai,ucharshi,ucharge)

{

dula=1;

P0=table[qian];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e;

wela=0;

delayms(5);

dula=1;

P0=table[bai];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d;

wela=0;

delayms(5);

dula=1;

P0=table[shi];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b;

wela=0;

delayms(5);

dula=1;

P0=table[ge];

dula=0;

P0=0xff;

wela=1;

P0=0xf7;

wela=0;

delayms(5);

}

延迟程序如下:

voiddelayms(uintxms)

{

uinti,j;

for(i=xms;i>0;i--)

for(j=110;j>0;j--)

}

T1定时器中断程序

voidT1-time()interrupt

{

TH1=(65536-15536)/256;

TL1=(65536-15536)%236;

num2++;

if(num2==60)

{

n=T0/1024;

qian=n/1000;

bai=(n-1000*qian)/100;

shi=(n-1000*qian-100*bai)/10;

ge=n%10;

}

}

 

设计心得

经过忙碌而又紧张的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电机转速检测系统设计的设计报告。

几周的设计,不单单加深、巩固了单片机与计算机控制技术所学的知识,特别是与定时器/计数器有关的知识;我更是深刻的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巨大差距。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课堂上,我们仅仅是了解了一些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对于光电码盘与定时器/计数器,循环计时,也只是通过一些数课本例题而得之,在实际的设计应用应该考虑到很多问题中,特别是在方案的选定中,考虑到很多实际问题。

在proteus软件上做仿真时,常会出现各种错误,如元器件的选择,封装号等,只能不断地上网查资料,这是平时学习时根本没有注重到的地方。

但是从另一个侧面讲,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上网和去图书馆查资料,设计系统方案,编写程序,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来独立完成一个课题,完成一个实验,做好一项任务,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是大有裨益的,有利于我们的长于发展。

这种独立自主的实验设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锻炼,一种磨砺;一种从课内知识到课外实际应用的转化与迁移;更一种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培养我们如何了解、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完成、做好一件事情的契机。

课程设计,让我体会到了探索知识的渴望,使我感受到了解决问题的艰辛。

令欣享到了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

但是我更是明白了自己现有知识的局限性,创新、开拓能力的不足。

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自己一定要善于总结所学过的知识,活学活用,在毕业设计中将四年所学的内容都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计算机控制技术》张艳兵国防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顾德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杨文龙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C51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徐煜明电子工业出版社

《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基于8051+Proteus仿真》彭伟电子工业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设计》卫晓娟机械工业出版社

《单片机系统设计仿真与开发技术》王春阳国防工业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2版)》蔡振江索雪松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胡家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潘新明王燕芳电子工业出版社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刘云朋邢文生王浩天津大学出版社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徐安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实用教程》袁牧电子工业出版社

《C51单片机及应用系统设计》徐煜明电子工业出版社

《计算机控制技术》温希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来自网络的资料:

《光电编码器基础》

《光电编码器基础工作原理》

《基于单片机的增量式光电编码器接口的设计》

《光电编码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