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38440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docx

作文范文之游曹娥庙作文

游曹娥庙作文

【篇一:

上虞曹娥庙】

上虞曹娥庙

曹娥庙简介

曹娥庙位于浙江省上虞市曹娥江畔。

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

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几经迁徙、扩建、修葺,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

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

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

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曹娥墓;中轴线为五开间,依次有:

罩墙、御碑亭、山门、戏台、正殿、曹府君祠;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

山门、戏台、土谷祠、沈公祠、戏台、东岳殿、阎王殿。

曹娥庙近二千年的文化积淀厚重,艺术品位颇高,以雕刻、壁画、楹联和书法四绝饮誉海内外。

《三国演义》中杨修解“绝妙好辞”,《红楼梦》将曹娥碑文引为美诔,白有诗“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曹娥庙由来

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

曹娥(130-143),上虞曹家堡村人。

母早亡,娥父曹盱为一巫者,善于抚节安歌,婆娑乐神。

汉代吴越地区逢端午节祭祀潮神伍子胥的习俗。

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江上举行迎潮神仪式,曹盱不幸溺水而死,尸体亦被浪涛卷走。

年仅14岁的曹娥痛失慈父,昼夜不停地哭喊着沿江寻找。

到十七天时,她脱下外衣投入江中,对天祷祝说:

若父尸尚在,让衣服下沉;如已不在,让衣服浮起。

言毕,衣服旋即沉没,她即于此处投江寻父。

三日后,已溺水身亡的曹娥竟背负父尸浮出了水面。

曹娥孝行感动乡里,迅速传扬开去,轰动朝野。

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曹娥于江南道旁,并报奏朝廷表为孝女,为其立碑建庙。

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对曹娥

曾大事褒扬。

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

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

大观四年(1110

年)敕封灵孝夫人。

政和五年加封昭顺。

淳祐

六年敕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

母为庆善夫人。

元后至元五年(1939年)加

封慧感夫人。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

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

同治五年(1865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

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人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先生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娥庙始建于公元151年,发展到今天,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是有近六百年历史的江东庙。

《后汉书.曹娥传》:

元嘉元年县长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为立碑。

这一阶段庙宇虽也几度兴废,但囿于铁面曹江作祟,规模上没有大的发展。

二是北宋元祐间庙西迁现址。

据清光绪《上虞县志》载:

曹娥庙在十都曹娥江西岸,旧在江东,属上虞,后以风潮啮坏,移置今处,隶会稽。

庙宇西迁后规模有所扩大,但也仅建正殿五间。

三是南宋嘉定年间,郡守汪纲扩建了曹府君祠及朱娥祠五间,另在正殿北首建双桧亭。

四是民国18年庙遭大火后,乡绅任凤奎募民资重建。

这次修建不但进一步扩大了正殿范围,而且还添建了饮酒亭、戏台等,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基调。

今庙为民国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东。

中轴线上有门楼、大殿、后殿、重楼;北轴线上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

殿内枋柱雀替及门窗多为镂空细雕,十分精美。

其后鉴于年久失修,加之文革人为破坏,庙宇濒临坍塌,1984年浙江省、上虞市人民政府拨款,在文物部门主持下,鸠工庀材,历时三载修葺庙宇,使这处古老的建筑重新焕发出青春。

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沿革纪事

东汉年至东晋年纪事:

东汉元嘉元年(公元151

年)上虞县令度尚,为孝女曹娥造墓建庙,并立石

碑,由弟子邯郸淳撰写碑文。

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中郎蔡邕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于碑阴,隐语绝妙好辞四字,为中华第一字谜。

东晋升平二年(公元358年)右军王羲之以小楷书孝女曹娥碑于庙,并由新安吴茂先镌刻成碑。

曹娥江;古名舜江,自东汉孝女曹娥投江救父事迹流传后,魏晋以来,上自东山,东小江,经龙山至百官,更名曹娥江。

北宋年纪事

北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上虞朱回之女朱娥,十岁为护卫祖母而被杀死,祖母赖以得脱。

宋神宗时,会稽令董楷立像庙中。

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建正殿五间。

侍郎蔡卞重书曹娥碑(今存庙中)。

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

北宋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加封昭顺夫人。

郡守汪纲扩建后殿五间,供曹娥父母与朱娥配享。

并于孝女墓前建双桧亭,张即之题写亭匾。

南宋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加封纯懿夫人,并封神父为和应侯,神母为庆善夫人。

元至元五年(公元1339年)敕封慧感夫人,尹宫诚重修殿宇。

明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诚意伯刘基(刘伯温)奉敕祭奠。

有青田诔辞书额存庙。

明洪武间,山阴诸娥,父士吉以诬罪论死,二子吁父冤亦拟大辟,娥年八岁,诣金陵捩钉板叩阍,三冤并雪,娥归里伤重道卒。

明万历间巡抚刘公立像配于庙。

明清年纪事

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重修殿宇。

明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太监赖恩集唐刺史李邕(李北海)文字,凑成曹娥碑,为大碑于殿壁。

明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郡守南大吉修庙廊之。

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沈东江募建高间。

清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总漕尚书沈文奎,重建殿宇,加高大焉。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刑部郎中沈志礼重修殿宇(沈文奎第三子)。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右军后裔,中书舍人王作霖,临摹王羲之曹娥碑字帖镌石庙壁。

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曹娥庙坏于飓风,郡守俞卿捐俸创修,九月完成。

复建沈公祠于庙右,以褒沈文奎建庙之功。

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郡守顾济美、建华表石牌坊于墓道前。

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后殿火毁,次年重建。

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庙前建照墙和左右两座石辕门。

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双桧亭(祭厅)前建过廊三间。

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于庙前建御碑亭恭勒徽号。

又浙江巡抚阮元,属金匮(今无锡)钱泳,以隶体书曹娥碑一通,由山阴县知事徐元梅捐赀上石,由会稽陈鸿熙从杭州运石到上虞立于庙中。

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仲夏,庙前石圹上,左右两边各建一个观潮台。

系兰溪蔡步阶之室徐氏所造。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加封灵感夫人。

有慈禧太后懿旨赐福被曹江匾额一块。

民国至今纪事:

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月,委员长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来曹娥庙瞻拜孝女。

同年七月曹娥庙全毁于大火。

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当地乡绅任凤奎,募资重建曹娥庙,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竣工。

公元1984年浙江省,上虞县人民政府拨款三十三万仟元,与上虞县民间集资委员会募资八万多元,重修曹娥庙。

于1987年基本修复,并辟为旅游点向公众开放。

公元1989年曹娥庙被定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1986年上虞县文物管理所,把原来梁湖天香楼藏帖的书法古碑共一百二十块,集中陈列在曹娥庙。

公元1993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重建正殿暖阁,重刻曹娥座像,重铸铜香炉,并恢复蒋中正书人伦之光匾。

公元1995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重建御碑亭,系由浙江港丰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捐献。

公元1999年上虞市文物管理所,募资恢复双亲殿(后殿)重建双亲座像和暖阁。

建筑景点

正殿

正殿是人们瞻仰、纪念孝女曹娥的主要场所,处于全庙中心,通高18米,面宽21米,进深25米,顶作硬山式,明间、次间为抬梁式梁架,梢间山墙为穿斗式构筑。

明间的四根金柱净高15米,直径0.6米,木质坚硬若铁,系购自南洋的铜操木.外翻的三道卷棚,既在结构上为减柱造法提供了便利,增大了空间容量,同时又为游人进入角色创造了庄严肃穆的氛围。

暖阁

暖阁位于正殿中央,玲珑剔透,富丽堂皇,有浩然之气。

暖阁原指供贵妇、小姐使用,为防寒而从大屋分隔出来的小居。

古代官署大堂置案处下填底座,背设屏风,两侧安有隔扇的也叫暖阁。

此暖阁通高6.5米,为三间六柱歇山重檐法式,屋面为黄色琉璃,上圆雕铁拐李、汉钟离、韩湘子等八仙人物,檐檩、额坊间以斗拱,金丝走边,下置透雕花板数道,明间双柱盘降龙两条,左右对峙,声雷目电,神态不凡。

孝女曹娥凤冠霞帔端坐其中,神采奕奕。

后殿

后殿又名曹府君祠、双亲殿,历史上是供奉孝女曹娥父母雕像之所,郡守汪纲建于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

淳祐六年(公元1246年)宋理宗敕封曹娥父母为和应侯和庆善夫人。

后殿的结构与正殿基本相似,只是二十二扇朱漆大门厚重严实,别具神韵。

明间为三关六门,次间、梢间均作二关四门。

门上部格心嵌框圆润工巧;下部中窗、裙板浮雕满布、细腻传神。

特别是明间中窗花板,雕刻突破取材传统的俗套,另辟蹊径,引唐诗入画,反映了工匠扎实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曹娥碑

汉元嘉元年(公元151年),上虞县长度尚将曹娥孝迹上报朝廷表为孝女,

【篇二:

樊豫颖作文】

由端午节的由来所想到的……

晋城市凤台小学四年级一班樊豫颖

以前我只知道过端午节就可以吃到粽子,至于为什么过端午节,端午节有什么样的来由,我还真不知道。

在今年又逢到一年一度端午节的时候,在妈妈的讲述下和我自己的学习下,我才真正对端午节有了一定的了解。

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比较多,比如:

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等。

端午节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

但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已广泛深入人们的心中,所以,中国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传说屈原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当地百姓听说后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到洞庭湖才不见屈原。

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结果,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咬屈原的身体了。

从这里我对屈原更多了钦佩之情,仰慕之意,因此还让妈妈帮我买来了屈原的著作《离骚》进行阅读,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明白人应该有爱国之情,作为我们小学生要从小热爱祖国,热爱集体。

据说端午节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是为纪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的,曹娥的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报出父尸。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心,于是,在曹娥投江之处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从这个传说中,我学到了作为人子人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因此我们平时不应该顶撞父母,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从咿呀学语养育我们成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父母不好呢?

所以孝敬老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其实在端午节吃粽子,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

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这种说法寄托了父母对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那种美好愿望,因此我们要努力学习,不要辜负父母的重托和期望,一定刻苦学习才是。

当然在端午节还有很多其它的活动,也各自代表了其不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比如:

驱五毒、悬挂钟馗、拴五色线、插艾和菖蒲、佩香囊、赛龙舟、吃粽子、滚吃鸡鸭鹅蛋。

因此说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浓厚的中国

文化特色,我也从中学习了一些做人的道理:

比如我们应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孝顺父母的美德、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以后我一定从这些点滴做起,努力做个好孩子。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端午节的这些由来和传说吗?

指导教师:

袁娇龙

【篇三:

曹娥】

基本简介

曹娥江是浙江第二大河,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尸而得名,

嵊县

附近又称剡溪,上虞县境又称上虞江,百官附近古称舜江,

下游段古称东小江。

主流澄潭江发源于大盘山脉磐安县尚湖镇王村的长坞。

东北流经新昌县镜岭镇,折北流经澄潭镇至嵊县中南乡(苍岩)转东北流至嵊县县城南郊,右纳新昌江后称曹娥江,再下行左纳长乐江,北流约4千米,右纳黄泽江。

干、支流成扇形聚汇于嵊县县城南北各约4千米的范围。

汇聚后向北流经三界入上虞县境,蜿蜒北流经章镇右纳下管溪,至上浦南侧左纳小舜江,北流至上虞县百官镇以北之后折向西北,先后从西湖闸、马山闸、新三江闸纳浙东运河、钱清江汇集的平水江和萧绍平原内河诸水,在绍兴市曹娥江大闸注入钱塘江河口段。

1970年以来,曹娥江出口江道两侧开展治江围涂工程,已使其出口向东北方向延伸约14千米。

曹娥江干流从源头至新三江闸,全长182.4千米,流域面积5930.9平方千米。

章镇以下为感潮河段,上浦建闸后,潮水始止于上浦闸下。

曹娥以下至三江口属平原河口段,河宽达1公里以上,因受潮汐影响,河床冲淤不稳。

东有百沥海塘,西有绍萧海塘卫护。

流域内有耕地89万亩,其中水田73万亩,旱地16万亩,居住人口153万。

历史由来

相传曹娥江最早叫舜江,是虞舜避丹朱之乱来上虞,率百官治江害而得名。

后来又因东晋孝女曹娥投江救父,到了汉桓帝元嘉一年(公元151年)被刚来上虞上任的县令度尚所闻,为表彰曹娥之孝,遂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

曹娥江历史悠久,是一条名震东南亚的大江。

相传在汉顺帝时,每年5月5日,越人要在舜江上以龙舟来迎潮神伍子胥。

公元143年,即汉顺帝汉安二年,在5月5日迎伍子胥神

时,曹娥的父亲曹盱立于船头“抚节按歌、婆娑乐神”时,忽然一个怪浪打来,将船打翻,曹盱身落江中,随即被潮水卷入游流而不见其尸。

其时年刚14岁的曹娥,昼夜沿江号哭,至第7日,她用群衣投水,祈求衣沉处即有父尸的办法,在沉衣处投江,后竟抱父尸出。

众乡人惊异,哀其孝女,就纷纷出资买棺木,将其尸葬于江东(即现在的曹娥庙对面)。

到了汉桓帝元嘉一年,再将曹娥改葬在江的西岸道路旁(即现在的曹娥庙址),时任上虞县令的度尚又将舜江改名为曹娥江,并立碑以祀。

又令其有奇才的外甥邯郸淳作碑文,时年仅13岁的邯郸淳即试笔而成,立碑于墓侧。

这块石碑,便是著名的曹娥碑。

公元195年,享誉东汉末年的大文学家蔡邕,因得罪宦官而亡命江湖,逃到吴越,他闻13岁的邯郸淳写碑文竟一挥而就,却又不加标点,便赶来观读。

因夜到曹娥庙,就借着月光,手摸碑文,赞为奇文,即索笔在碑的阴处题写了“黄绢幼妇,外甥齑臼”这哑谜式的古禅歌。

后来曹操领兵路过蔡邕的女儿蔡文姬家,见壁上挂着曹娥碑图,旁边写着八个大字,于是曹操问蔡文姬,可这位曾创作过《胡茄十八拍》的著名才女也不解这八字之意。

其时曹操的谋臣杨修看了一会后称已破译。

好胜的阿瞒要杨修暂且勿言。

马行三里,曹操也突然省悟破译,双方核对答案,居然都为“绝妙好辞”四个字。

原来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旁加丝是绝字;幼妇是少女,女旁的少字即为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女旁子定是好字;齑臼谓受辛之器,受旁辛字,则是受辛字,即现在的辞字。

蔡邕的这段题辞,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字谜。

从此,曹娥庙中的《曹娥碑》,便名扬天下,文人墨客纷纷来此曹娥庙,作文吟诗,临摹碑帖,有的还写诗留念。

在今日的曹娥庙里,尚存着35幅楹联和120余块碑刻真迹,楹联又多围绕着曹娥的千古孝道做文章,却文字各异,风采万般,其中有明末会稽奇才徐渭亲手写的楹联。

我国著名的大作家罗贯中、曹雪芹也把碑事写到自己的作品中,曹娥江与曹娥庙更是名扬天下,成为我国十分闻名的旅游胜地与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舜江,哺育了孝女曹娥,使曹娥的孝义代代相传。

曹娥庙几度毁坏,几经修复,最后于民国23年重建,分前、后大殿,两侧有曹娥墓、碑、双桧亭、饮酒亭。

正殿高15米,宽20米,殿宇巍峨,雕梁画栋,结构严谨,颇为壮观,被人称为“江南第一庙”,其建筑和雕刻之精美也是我国少见的。

壁金舍”。

唐朝大诗人李白游江写下“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的名句。

气候地理

曹娥江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农产丰富,是浙江省粮食产地之一。

除水稻、小麦外

,还盛产棉、麻、油、茶、蚕茧、烟叶、白术等。

新昌是

全国重点产茶县之一,也是饲养长毛兔基地县之一,兔毛产量居全国首位。

新昌产的白术古称越州术,历来是全国重点产区,在东南亚各国有较高声誉。

嵊州是浙江省生猪出口基地县市之一,更盛产水稻、茶、蚕茧、竹纸等。

嵊州珠茶历史悠久,远销国外。

竹纸早在六朝时即已有名。

唐皮日休有诗美之曰:

“剡纸光于月。

”南宋时官家文牍多用嵊州竹纸抄写,故当时对公文又称剡牍。

上虞是浙江省水稻、棉花、络麻、茶叶、蚕茧和油茶籽等的重点产区,杨梅、葡萄也较著名,板栗更远销国外。

曹娥江流域属侏罗纪火山岩地层,地质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微弱。

矿产资源品种繁多,有铜、铁、锌、锰、褐煤、氟石、矾石、水晶、叶蜡石、碧石、白云石等。

上虞耐火用叶蜡石质地优良,驰誉全国。

新昌西坑碧石质坚量丰,可精制成石狮、石马等工艺品或用作建筑材料。

嵊州硅藻土蕴藏量达1亿吨以上,有待开发利用。

自然景观

曹娥江上游山区是浙江省的风景区,剡溪段溪流起伏徐疾,或泻或漾,浅者为滩,深者为渊,风景秀丽,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剡溪与鉴湖并称为浙中盛景。

距嵊州东北15公里的清风岭,悬崖峭壁,为嵊北要隘,相传为晋王谢游宴之地。

潜溪离新昌城5公里,沿途岩石林立,奇峰连绵,曲径蜿蜒于碧溪之间,风景绝佳,其中百丈岩两山壁立,上合下开,天光一线,下接百丈深潭,蔚为壮观。

新昌城东长诏村上游建有真君殿,系清光绪年间为纪念北宋抗金名将宗泽而建。

真君殿下,1980年代建有长诏水库,库面深入山谷5公里,库中有山,山中有水库。

镜岭附近的穿岩十九峰,峰峰相连。

山上林木青翠,山下绿水潆洄。

新昌城南25公里处的天姥山,层峦叠嶂,最高峰名拔云尖,传说登此山者或闻天姥歌谣声,故名,道家以之为十六福地。

晋谢灵运有诗云:

“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岭;高高入云处,还期哪可寻。

”新昌西南部有石城古刹大佛寺,寺内石佛像高1332米,系齐公元486年(永明四年)开雕,公元516年(梁天监十五年)完成,至2010年已1490余年。

寺周茂林修竹,山水相映,绿树成阴,景色清秀。

东山位于上虞城西南约13公里的曹娥江畔,是东晋谢安故居。

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又出山做官,“东山再起”的典故,源出于此。

以上这些地方,都是人们乐于旅游、休憩的胜地。

域内交通

流域内交通发达,陆路杭甬铁路、杭甬(宁波

)高速公路横贯北部,宁金(华)公

路横贯南部,杭温(州)公路纵贯南北。

在曹娥江上建成

的章镇大桥,是一座独塔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斜拉桥。

清风大桥横跨剡溪之上,可通往四明山区。

水运在三界以下可通船筏至曹娥,沿萧绍运河可通萧山、杭州。

沿杭甬运河,四十里河可直达宁波、舟山。

1979年建成的东进闸外海简易码头可与上海等沿海港口相通。

自然灾害

曹娥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年平均温度为16℃,流域内常受台风暴雨影响,降雨强度大,多年平均降水量1430毫米。

流域东南部是浙江省暴雨区之一,水旱灾害频繁,曹娥江沿江低洼农田,外洪内涝灾害严重。

据当地史志记载,自1176年(宋淳熙三年)起至1949年止的773年间,发生大水30次,多发生在农历七、八月间。

旱灾自公元830年(唐大和四年)起至1949年的1119年间,发生大旱51次。

此外还有多灾年份,如1934年洪、蝗、旱灾交加,灾情之重、灾区之广为近百年所未有。

除自然灾害外,这一带还常遭兵灾,明嘉靖年间,倭寇三次入侵上虞,焚烧劫掠,庐舍为墟。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到处烧杀劫掠,新昌、嵊州均被炸成废墟。

新中国成立前,这里的群众沿溪筑圳防洪,开渠引水灌田,并建有一些山塘、水井、水碓,但防洪抗旱能力较低。

1142年(南宋绍兴十二年)新昌知县林安宅带领百姓在城东汉山脚建孝行砩(即圳,当地称砩),经历代多次毁修,迄今尚存,已有8570多年历史,仍发挥供水灌溉作用。

砩高2米,在砩中段还装有活动闸门,渠道长11.6公里,灌田8300亩。

水利设施

新中国成立以来,兴建了大中小型水库381座,正常库容4.75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70万亩,占耕地的80%。

同时还狠抓工程配套,大力发展机电排灌,修筑渠道,形成了以水库为骨干,以塘坝为基础,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的灌溉体系。

通过江道整治,加强了沿江堤防水闸的建设和管理,加固防洪堤150处,堤防总长达560.9公里,并建有上浦、猫山、解放、新三江等闸,在中游设大浸畈分洪区,电力排涝装机1.1万千瓦,排涝8.45万亩,机电灌溉设施4.4万千瓦,灌溉32.4万亩,为防洪、排涝、抗旱建立了坚实的基础条件,从而大大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

流域内已建成南山、长诏两座大型水库,汤浦大型水库。

南山水库位于嵊州南长乐镇上游,总库容1.05亿立方米,土坝高72米,1973年6月竣工,灌溉农田8.9万亩。

1978年大旱,该库灌区获超历史大丰收,粮食平均亩产768公斤。

电站装机3750千瓦,年均发电845万千瓦时。

水库全拦10年一遇洪水,保护下游嵊州等城镇和5万亩农田的安全。

长诏水库位于新昌县东长诏村上游,总库容1.78亿立方米,混凝土砌石重力坝,坝高68米,于1982年10月竣工验收。

保护下游新昌、嵊州等城镇和13万亩农田的安全,灌溉农田29万亩。

与之配套的上虞上浦闸,既可挡潮御咸,又可拦截长诏水库泄水及曹娥江水流,开渠引水后,使灌溉范围远及虞北平原,实际灌溉面积约44万亩,年均灌溉供水量1.5亿立方米,并可减轻河道淤积,改善工业和生活供水,改善航运。

由于增加了水量,提高了水质,还减少了疾病,增强了人们的体质,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

该库发电装机6000千瓦,年均发电1650万千瓦时。

新昌江寨岭水库以下已建成7座梯级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2290千瓦,其中棣山电站装机4000千瓦,是浙江最大的虹吸式进水口水电站。

长诏水库有山林1.5万亩,1978年建林场,已绿化造林1.14万亩。

水库水域1.06万亩,其中养殖面积6720亩,1978年建鱼场,1980年建兔场、鱼种场,1982年建橘场、茶场、花圃、果木场等,发展了多种经营,效益显著。

汤浦水库位于上虞市汤浦镇南,总库容2.35亿立方米,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39米,工程于1997年4月完成勘测设计后,当年12月8日开工兴建。

建成后它可向绍兴平原提供优质水源,年均供水量2.78亿立方米,同时保护下游城镇和2.65万人口及2.09万亩耕地的安全。

据查勘资料,曹娥江年均径流总量45.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73.6

亿立方

米,最小年径流量22.3亿立方米),河川径流利用率10.3%。

水能蕴藏量19.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14.63万千瓦。

已建成小型水电站370多座,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