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际礼仪原则实用word文档 11页.docx
《语言交际礼仪原则实用word文档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交际礼仪原则实用word文档 11页.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言交际礼仪原则实用word文档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语言交际礼仪原则
篇一: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第一个原则是由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和它的实际意义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的,但合作原则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地、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为了弥补这种不足,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援救”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主要包括四大准则:
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
数量准则有两条要求:
1)所说的话应该满足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2)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
质量准则同样有两个要求:
1)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
2)不要说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关联准则则要求所说的话要有联系性。
最后一个方式准则则是尽可能追求说话的清楚明了。
这方面有四个要求:
a)避免晦涩
b)避免歧义
c)简单明了
d)井井有条
格莱斯发现每当违反一项准则时就会产生会话含义。
他对准则的违反情况做了区分,概括出以下四种。
1)说话人悄悄地不加声张地违反一条准则。
在这种情况下,他有可能是欺骗对方或将对方引入歧途。
2)说话人公开声明不予合作。
如“无可奉告”、“我不想谈”便是典型的表示,这是一种极端的情况,必然导致交际的中断,因此,不会产生会话含义。
3)说话人面临着准则之间的冲突,处于两难的境地。
他可能满足信息数量的准则,而违反质量准则。
这种情况可能产生会话含义。
4)说话人可以蔑视某一准则,公然不去执行。
而尽管某些准则表面上被违反,但在更深的层次上仍然起着作用。
这是一种真正通过违反准则产生会话含义的情况,也是我们讨论的中心。
格莱斯也注意到人们在实际会话中常常不遵守这些原则,有时故意违反某些原则,这就使得听话者要通过说话者话语的字面意义推测出话语的真正含义。
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以及人们不遵守合作原则而产生会话隐涵,但他并没有指出人们为什么要违反合作原则。
Brown,Levinson和Leech等在后来的研究中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提出了礼貌原则,认为人们在会话中之所以违反合作原则是出于礼貌的原因。
Leech的礼貌原则有一下方面:
1)得体准则
a使他人受损最小
b使他人受惠最大
2)慷慨准则
a使自身受益最小
b使自身受损最大
3)赞誉准则
a尽力缩小对他人的贬损
b尽力夸大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
a尽力缩小对自身的赞扬
b尽力夸大对自身的贬损
5)一致准则
a尽力缩小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分歧
b尽力夸大自身和他人之间的一致
6)同情准则
a尽力缩小自身对他人的厌恶
b尽力夸大自身对他人的同情
中国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的要求:
A)少损人利己
B)少贬人扬己
C)多赞同他人
格赖斯认为,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人们可以故意违反某一准则,说假话空话过头话或“半截话”,说风马牛不相及的话或歧义罗嗦的话,以及拐弯抹角不直截了当等等。
但他的理论解释了会话含义是怎样产生和理解的,却没有解释人们为什么要违反会话准则,表达如此之多的话语间接含义。
利奇礼貌原则的提出,弥补了合作原则的不足丰富发展了“会话含义”理论。
利奇发现,不少情况下,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准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和需要,是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的意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
利奇的分析是有道理的,在言语交际中,人们出于对礼貌的考虑而违反了合作原则的现象屡见不鲜。
下面举个例子:
甲和乙是高中的校友乙比甲高两级,偶然一次他们在校园里认识成为好朋友,乙高中毕业上了大学,当时甲偷偷看了乙填报的志愿,高考结束后与乙填了同一所大学。
甲也被这所大学录取了。
到了大学后,甲开始暗恋着乙但出于女生的矜持她不好意思说自己喜欢乙。
甲把这件事告诉了好朋友丙。
乙快毕业了他们三个人一块吃饭,丙想趁机撮合他们俩,丙对乙说:
甲太好了什么事都替别人着想,人长的漂亮,学习也很好,谁要娶了她辈子就享福了,你要是娶了她你肯定会幸福一辈子的。
乙说:
今天这饭挺好吃的只可惜以后吃不到了你们俩还有两年的时光好好珍惜吧。
丙有心给他俩牵线,但没有明说,她违反数量准则,是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想让甲“感到局促难堪”乙听出了丙的意思,故意岔开话题,用违反关联准则的方式来委婉拒绝丙的提议。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相互结合,是一个互补互助的关系。
用这两个原则可以解释很多言语交际的现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礼貌原则挽救了合作原则”。
但在日常交流中,人们既不遵守合作原则,也不是出于礼貌的原因的话语也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
我发现在大学里的言语交际大致可分为三
1)两个不认识的人初次见面,这时的言语交际以遵守礼貌原则为主。
2)已经认识但是并未上升到朋友关系的一群人交流,这时候的言语交际往
往既不遵守合作原则也不遵守礼貌原则。
例如A,B和C是一个班的学生,某次三人见面。
A说:
“呦,这么巧又遇见你们俩了,往哪儿去呀这是?
”B:
“我到那边有点儿事”C:
“B真忙啊,哪来这么多国家大事呀。
”
在这段对话中,B的回答基本没有传递任何信息,显然违反了合作原则量的准则,但B绝不是为了礼貌才这么说的,B的回答完全是敷衍了事。
同样C根本不了解B在干什么就说他很忙,显然是没有根据的话,违反了合作原则质的要求。
同时C又说哪来这么多国家大事呀,显然带有讽刺挖苦的意味,又违反了礼貌原则的要求。
3)非常熟悉的人之间。
这时候的言语交际多遵守合作原则,以传递信息为主。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礼貌原则可以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但不能说礼貌原则解决了合作原则不能解决的问题,因为他们并不是出于同一层次。
人们在日常会话中违反合作原则有多种原因,而礼貌原则也只能作为其中一个原因。
虽然人们在日常会话中的确有许许多多出于礼貌原因而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但既违反合作原则又非出于礼貌的原因的话语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一现象不可忽略。
对于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观点。
一是认为合作原则高于礼貌原则,会话中应注重信息,毫不含糊地传递信息,因而,对礼貌的考虑应让位于对合作原则的考虑。
二是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之间存在着一种进退相让的关系,要么违背礼貌原则,多考虑点合作原则。
三是认为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具有更大的约束力。
而我倾向于第三种观点,也是大部分人比较认同的观点,理由有二。
第一,礼貌原则优先合作原则。
对方的配合不是时时,事事都有保证的而是要靠礼貌行为去寻求或维护。
利奇说:
“合作原则在会话中起着调节说话人说话内容的作用,它使说话人在假设对方乐于合作的前提下能进行交际。
但礼貌原则具有更高一层的调节作用,它维护了交谈双方的均等地位和他们之间的友好关系。
只有在这个大前提下人们才可能进行正常的交际”。
我们平常所说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是正反两面的例证。
第二,为了遵循合作原则而违背礼貌原则时,一般要先表示歉意,或者征求对方的同意,如“恕我直言”,“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等,而为了遵循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时,一般无须表示歉意,汉语中没有“恕我委婉”一说便可证明。
还有,医生宽慰身患绝症的病人使用的“善意的谎言”以及生活中的某些反语玩笑话等也是出自礼貌的要求。
第三,人们一般不公开要求对方对自己礼貌,而是要求对方不必太客气;另一方面,人们则经常要求对方遵守合作原则,而不是违背它。
比如“别客气有什么意见尽管提”就是鼓励对方违背赞誉准则,但要坚持数量准则。
由此可见礼貌原则比合作原则更具约束力,难以使说话人违背它。
另外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不同的交际场合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比较正式的场合,合作原则要让位于礼貌原则。
而在普通的会话中应以合作原则为主,以便于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篇二: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研究
【摘要:
】言语交际在人与人的合作交流中越来越重要,每个人都需要对话,需要有人理解。
但是说话不能信口开河、随口而出,而有它语言的准则。
本文将从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通过举例、分析和得出总结来说明这两大原则的重要性和联系。
并提出一些自己在这两个原则上的看法。
【关键字】合作礼貌交际原则
【正文】
年少时单纯无忧,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拓宽,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已经变得与原来不一样了。
尤其是在言语交际方面,上了大学,就已经注定要有新的面貌,新的精神状态。
由于生活里少不了交际,而交际中我们多通过言语表达,这让言语交际的一些原则尤为重要。
一、合作原则
早在1967年,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了“合作原则”。
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某一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
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Principle简称CP)。
格赖斯在《LogicandConversation》(1975)一文中认为人们在交际中遵守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原则和一些次原则。
准则有数量原则、质量原则、关联原则和方式原则。
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含义,又相互联系。
礼貌原则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
一、数量原则
数量原则中,首先要想到的是所需信息量,也就是信息量应该满足所需。
比如打电话要有对方的号码,就如同投信首先要有短信,总不能发个空信息吧,就算没有人会否定你,可是那毕竟是个浪费财力时间的活儿,所以还是不做为罢。
打电话若没有对方号码,那就实现不了通讯联系的功能了,当然,若愿意另选其他联系方式,那是另一回事了。
这是在所需信息量的满足上讲,生活中我们突然需要联系某个人,又或者需要请教别人的时候,发现没有对方联系方式、请教的问题还没有具体准备好,那前期所做的都是无用功,性子再急也没有用。
信息量就是交际的基础,没有它或者不足都会造成交际的一些问题,如没有联系上自己想联系的那个人、没有好的解惑。
由此看来,言语交际中我们还是要做一些准备工作的,即使看起来言语交际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不可预测的。
但其实还是有许多事情我们可以提前做,而且是不可缺少的。
再者是数量原则的信息量多余问题。
当我们以为自己是很热情的、很对的在给对方说着自己知道的、想到的。
但其实也许对方早烦透了,只是碍于礼节礼貌,忍着听你不是罗嗦的“罗嗦”。
数量原则中要求我们所说的话不应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说多了,对自己无益,对他人也是多余。
最后还会有一些担心会不会信息被传开,这都是可以避免的。
小敏是个“自来熟”,待人很热忱,若是和谁找到一个话题,话一投机就滔滔不绝,对方就只有“嗯、呀、哦”地听。
可是突然一天,她在空间说说里发表了一条消息“我真是个大舌头,说了这么多话,以后还是少说些的好”,原来她遇见一个陌生女孩儿感觉很有缘,于是聊到了自己曾经的一些事。
看起来是坦白真诚无疑,但其实也是热情过度了。
还给自己造成个人信息的不隐失状况。
生活中还有许多情况下,不热情比热情解决事情解决的好。
比如一个内急的人问厕所在哪里,赶点儿的人在问路等等,若等你介绍了周围环境过后,别人就痛苦死了,所以还是直接说地点的好。
若谁愿意听,以后
有的是交流的机会,但是当前的事情就需要“当机立断”似的解决,所以不要过度热情,不要拐弯抹角。
综合来看,信息量的量值得商榷,既不能多,也不能少,适合即可。
就好比《红楼梦》中的宝钗,她为什么深得老老小小的喜欢,她不是黛玉的那种不说话、冷淡,也不是王熙凤那样大嘴大咧,说出的话都是适可而止的,所以她是金玉良缘的不二人选,当然这是那个特殊的时代,她不够自由。
但是从语言表达方面来看,她比黛玉深得人心,老少更喜欢听她的。
于是,我们既要深刻理解老子的“大音希声”,又要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直话直说,不多说,不拐弯抹角,不含糊。
二、质量原则
不说自知是虚假的话,不说缺乏证据的话。
电视媒体、报纸喜欢炒作,跟风。
总会发布一些让人唏嘘的消息。
也有人为了夺得眼球而自我炒作,说一些自己杜撰的信息引起公众的注意和关注。
从表面上看,似乎达到了他们个人的目的,但是对于接收者而言,这些无非是些“垃圾信息”,是交流的冗余。
而且假的信息一旦真相大白,发布者会陷入很尴尬的情形,有时还会是至关重要的事件。
生活中虽说言论自由,但是虚假、缺乏证据的事情还是不说。
我们的媒体喜欢炒作是他们的浮躁,但是我们个人可以从自己做起,不说虚假的话,一方面不真诚,另一方面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式,总不能杜撰自己是从外星飞过来的吧,这也太离谱了。
不仅离谱,而且一旦有受众刨根问底的时候,自己不知道需要继续撒多少谎,编多少故事才能收场,既不讨好,还很费力。
所以实话实说既是友好真诚交流的基础,也是自我人格的体现。
说真话,永远比说假话值得人尊敬、认可。
但是,有时候,说假话比说真话更能处理好事件的时候,还是选择说假话,不过此假非彼假。
那是应该在特殊情景环境下才这样做,比如医生对病入膏肓的病人总不能说“你不行了”。
还是要安慰他说“还有时间的,还有希望的”,这也是一种美德。
比赛失败了,我们不能指着对方的鼻子说,你输了。
而我们应该说的是,很好啦,下次就会赢过来的。
这些在特定的场景下的时候,我们考虑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事实本身会不会给接收者带去不良的影响,这才是我们深思熟虑的地方。
由此看来,质量的“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万变不离其中,即:
考虑到尊重对方,同时保护好自己。
这是最好的交际。
三、关联准则
思维固然需要发散,但是一离散就会不切实际,让听者找不到重点,或者直接不理解。
一张白卷固然是没有认真做,但是答非所问或者人言东,自己想西,就会在想法上从一开始就大相径庭了,就谈不上合作,交流也没有意义。
生活中,我们要有思路,首先自己想好自己想说的,再根据对话者想了解的挑重点说,逻辑思维不一定要求要强,但是从大的方面就离题很远的话语还是不说的好。
曾有一位非常优秀的学长,他考研究生,本人很有才能,学习不错,但是面试不理想。
原来导师问他此题,他答其他的感想。
大概是知识充电太多,一时想起来的有许多方面,可是最后还是没有回答到导师提问的那一方面。
所以每届新生来了,老师就拿他举例告诉我们既要发散自己的思维,也要答为所问。
关联准则中既要求我们在综合方面上,处理问题要回答重点,质的保证,也要自己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有思路。
方阵不可乱。
看展览如同在“寻宝”,就好比一幅广告海报的制作,有重点突出,有框架。
才能更好地宣传。
四、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要求我们首先要避免晦涩,然后是歧义的注意,再者是简练明了以及井井有条。
井井有条与关联准则有关。
现在是白话文时代,若我们平常还是以之乎者也来交流,不是专业的需要,恐怕会遭受周围的“炮轰”。
凡事点到为止,不感兴趣的少提,敏感的话题慎提,这是出于保护自己。
凡事情做到简练明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很容易就陷入数量的原则里面的信息量多余。
引起反感的声音比支持的声音高那就不好了。
关于点到为止,有时我们可以正话反说,这样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可以说你不想这么做吗?
若说“你愿意吗”多数人会保护自己的说“不愿意”,但是若说“你不想去吗”接受者反而思考着“想去”了。
一些敏感伤人的话,不能说,但是又不得不说的时候,做到点到为止即可,总不能在人失去亲人悲伤过度的时候说“你就哭吧”,而是说“哭吧,你还有我们呢,赶快振作起来,他不希望你这样”(这里的“他”指去世的那个亲人)。
在公交车上有人大声说话的时候,应该礼貌的说安静一下,而不是一起闹,或者为此大打出手,伤了和气,自己没有保护好,也没有尊重别人。
这些都需要点到为止,量适可而止。
多了就是废话。
话不是说的多就表达的好,于是最好能学宝钗“察言观色”。
由于汉字太精美了,意义众多,歧义很容易就产生了。
而且这个的伤害很大,会有深刻影响的。
小金和小米是很好的朋友,她们一天同买了面包准备夜宵。
回到寝室小米就开始吃,小米习惯先分给舍友吃,转到最后到小金那里了,小米说“给”小金说“我不吃,我有”小米说“你吃吧,我不吃你的”于是她们就有了误会,还好解释的及时,双方和解如初了。
原来小金以为小米看她是小气的人。
现在来看,小米说的话的确存在歧义,而且让在乎她的人伤心误解了。
所以说的话都要经过思考,以免歧义伤害到对方,若对方一直不告诉你问题出现在哪里,那就是失去一生的解释机会了,会在心底留下很深的伤痕,而我们原本可以说的好好的。
歧义永远是人际关系的致命根源,处理好了,避免好了,对于我们的交际关系有莫大的好处。
五、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以此作为合作原则的补充。
有些话我们可以不说,不说为妙,有些话我们不得不说,但是又不能直说,违背质量原则。
于是出于尊重和礼貌,我们要“拐弯抹角”的说了,以曲折迂回的途径来表达我们的意思,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有人说:
少损人利己,少贬人扬己,评价一个人的人的时候,直接说不好比说还要有进步空间伤人的多。
语言本身就是一些符号,但是怎么组合、在什么情景下组合的以及组合的双方是什么感情色彩都会影响到交流合作。
出于礼貌,我们不应该直戳对方的伤口,出于礼貌,我们保护自己的同时给别人一些安慰,即使那些安慰在有时看来可有可无,但是商榷的词,礼貌的语,我们有必要善意的谎言,我们必须得反着说。
值得明白的是,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语言,其实也不难,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说一句话,做一件事,出于保护自己,出于尊重他人即可。
这也是我学这门课最大的收获。
因为我们总是在想他们之间的关系,是选择哪个好,却没有想到我们可以把它们一起看,一起做。
也许不同的称谓会反映对应的关系,不同的关系也许不在乎说话的方式、不在乎表达的语言。
但是,语言是语言,是个特殊的技能,做的好,就能促进自身。
而且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貌很重要不仅在国格上,我们自己做好了,对自身也是一种提升。
综上
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既相对独立,也相辅相成,有联系的地方,有相反的地方,但是无论怎样,都离不开语言的最初意义:
保护自己,尊重他人。
所以说话
适可而止,点到为止,说重点,不拐弯抹角,有语言基础知识,有准备,在特别情形下说特别的话语,做到这些,就已经形同圣人贤人了。
所以,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是交际的重点,支撑我们的基本话语形式。
参考文献:
1.《语言表达艺术》电子版周继圣编中国海洋大学
篇三:
简析言语交际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简析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
语言是人类社会用于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对于语言功能,德国诗人海涅在《法国的现状》中曾有精辟的论述;“语言之力,大到可以从坟墓唤醒死人,可以把生者活埋,把侏儒变成巨无霸,把巨无霸彻底打垮。
”为了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及与之相关的“会话含义”理论,在此基础上又由英国语言学家利奇等人补充提出了“礼貌原则”我国也有研究者提出了“协调原则”(包括得体准则、合意准则、接近准则),这些原则构成并完善了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
(一)合作原则
格赖斯指出;在言语交际中,双方都希望所说的话语能够相互理解,彼此总是要相互合作的,因此都遵循“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的目的。
合作原则包含如下四条准则。
1.真实准则
又称“质量准则”在人们的交往中,讲真话是基本的行为准则,人们一般都会努力去实践这条准则,说话人会努力使听话人相信所听到的话是真实的;在听话人看来,说话人所说的也应该是真话。
因此,某种托词也可能被认为是说的真话。
2.适量准则
又称“数量准则”,适量准则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语应当含有与当前交谈目的相关的信息内容,并且所说的话不多不少,既不使人感到信息量不足,又不使人感到重复哕唆。
3.相关准则
又称“关联准则”,相关准则要求所说的话要与话题相关,即要切题。
比如对于对方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或者答非所问,否则就是违反了相关准则。
例如:
那大嫂看着手中的车票,眼里含着热泪说:
“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
是哪个单位的?
”雷锋笑了笑,心想这大嫂真有意思,大概还想还钱呢,就说:
“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雷锋的回答是有意违反相关准则的。
4.方式准则
方式准则是指表达方式要清楚明白。
要显豁,避免晦涩;要明确,避免歧义;要简洁,避免罗嗦;要有条理,避免杂乱。
在言语交际中,所说的话如果晦涩难懂,歧义难解,或重复罗嗦,杂乱无章,就是违反了方式准则。
例如:
这不是问题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问题,关键的问题不是这个问题,而另外一个问题的问题,解决关键性的问题,才是最重要问题的问题。
这个例子中的说话者不厌其烦地颠来倒去,重复罗嗦晦涩杂乱,违反了方式准则。
(二)礼貌原则
言语交际中,不光要求遵守合作原则,还需遵守礼貌原则。
所谓礼貌原则,是指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应遵守的社会礼貌规范。
礼貌原则是英国语言学家布朗、列文森、利奇等人继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之后提出来的,是对合作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英国语言学家利奇把礼貌原则分为六项准则:
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
中国学者则将其归纳起来提出有关“礼貌原则”的三方面要求:
少损人利己、少贬人扬己和多赞同他人。
1.少损人利己
该准则涵盖了“得体准则”与“慷慨准则”得体准则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有损于别人的观点,尽量增加有益于别人的观点,也就是要尽量少让别人吃亏,多使别人获益。
例如美国NBA201X年赛季中,湖人队的奥尼尔在和快船队的比赛中,一人独得61分,比赛结束后,
他说:
队友们期待我在比赛中拿到50分,我试着做了;然后他们还不满足,期待我得到更多,结果就是这样,感谢队员和菲尔给我这个机会?
?
奥尼尔本人在这次比赛中起了重要作用,是这场比赛得以获胜的功臣,但是在言语中他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对队友和教练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符合得体准则。
慷慨准则则是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使自己多吃亏少受益。
少贬人扬己包含赞誉准则与谦逊准则。
赞誉准则是减少表达对他人的贬损,对别人少贬低多赞誉。
谦逊准则则是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对自己多贬低少赞誉。
2.多赞同他人
多赞同他人又包含了一致准则与同情准则。
一致准则是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尽量增加一致性。
同情准则则是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尽量增加同情。
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解万岁。
(三)礼貌原则与合作和原则的关系
礼貌原则是作为合作原则的修正和补充提出来的。
在一定的语境下,人们会为了遵守礼貌原则而违背合作原则,或者相反,为了合作原则而违背礼貌原则。
当然,最理想的应该是两者兼顾、两全其美。
礼貌原则与合作原则配合的情况,例如:
李瑞环在香港会展中心会见各界知名人士,在讲话中谈到“团结、稳定、发展、繁荣”。
一名香港女记者抢着问道:
“您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
”刁钻的问题是从反面提出的,顿时全场静了下来,目光一下汇聚到李瑞环身上。
李瑞环笑了,反过来问这个记者:
“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
”继而他又转向其他在场的记者: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呀?
”偌大的场地上笑声四起,有的记者甚至禁不住鼓起掌来。
礼貌原则与合作和原则违背的情况,例如:
甲老师:
“乙同学,既然你回来了,就不妨一块儿听听。
我的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参考。
”
乙同学:
“连您自己都觉得不一定正确,干嘛还要说呢?
”
甲老师怔了一怔,还是说了下去。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的发展,也将会出现新的语言交际原则,与时俱进,更好的遵守语言交际原则,能够让你有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