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附答案.docx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附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月考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塞sài:
塞外风光堵塞道路借助耳塞边关要塞
B、遗yí:
路不拾遗不遗余力遗风犹存遗赠亲友
C、和hé:
和衷共济春风和煦和盘托出日本和服
D、单chán:
单于和亲单身只影势单力弱单县特产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茫然地崩山摧峥嵘横绝峨眉巅
B、寂寞烹羊宰牛云霄同消万古愁
C、崔嵬隔篱呼取金樽犹得嫁比邻
D、烦冤群山万壑渔樵紫台连朔漠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欧元区十二国中,作为龙头老大的德国经济的低迷,很可能_______其他国家。
②新任市长每天都会接到大量的群众来信,即便工作再忙,他也_______作出答复。
③严格地讲,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并列关系,______部分和整体的对峙关系,_____说是点面对峙的关系。
A、波及择要而是/或者B、涉及择要就是/或许
C、涉及摘要而是/或者D、波及摘要就是/或许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明明是一条商业步行街,但是竟然还有许多机动车往来穿梭,令行人或如白驹过隙,或如悬崖却步。
B、那杀人犯虽然自首了,但是这一举动对他犯下的罪行仍然是无济于事的,他仍然要面临法律的审判。
C、这篇小说题材新鲜、构思新巧,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D、虽然积雪还没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5、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
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
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B、一部全国性的《职业病防治法》将提交中国最高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审议,有望使劳动者保护自身健康提供更有力的武器。
C、中国将以两万多个小城镇为重点推行户籍改革,在这些小城镇有固定住所和合法收入的外来人口均可办理该地城镇户口。
D、广东将用三年的时间,重点培育3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形成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辐射的格局。
6、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哦,大海!
你多么广阔。
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
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_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土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唐诗的任侠精神
①汉魏以来,游侠形象在诗歌里崭露头角。
而到唐代,尤其是到了盛唐时期,对游侠的精神才如奇峰突起,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歌唱。
唐诗中的任侠精神,不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它随着唐诗高潮的到来,而扩展成为诗坛上的一代风尚。
②唐诗任侠精神的具体内容,大致包括下面数种:
排难解纷、效功当世的襟怀;轻财好施、重交谊重恩义的操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的风度;尚武轻儒的意识以及豪荡使气、不以礼法为意的个性。
所有这些,曾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它们在盛唐诗歌中不仅得到了全面的歌颂,而且由于它们和时代的进步理想相结合、相渗透,因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健康、生动、有力。
③盛唐诗歌对“尚武”精神的赞美,闪耀着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这和“轻儒”的意识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从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而对浩荡使气、磊落不羁的性格的推许,也是和反礼法、反权贵、反教条的思想内容结合在一起的。
诗人对游侠形象的集中歌唱,以及对生活中的侠义精神的开拓和赞美,表现了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面貌。
它显然并非儒、道、释这些意识形态所尽能规范和牢笼的,但它构成了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却是无可置疑的。
④任侠精神之所以能够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但是盛唐的诗人们之所以不约而同的从任侠风气中吸取诗情,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⑤唐诗中任侠精神的美学意义就在于:
它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它以其富于展望的清醒信念,直面现实的斗争意识,敢说敢为的豪爽意气,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时期最富有朝气的青春时期。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这正是构成唐诗永久魅力的奥秘之一。
7、下列唐人诗句中,不含“任侠”精神的一句是()
A、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C、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D、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8、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尚武”精神闪耀着唐人立功效世的人生理想的光芒,而“轻儒”的意识则是“尚武”的必然结果,它们共同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B、“尚武”“轻儒”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后者更使唐诗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C、盛唐诗歌对“尚武”的赞美正面张扬了任侠理想,而对“轻儒”的否定则从反面张扬了任侠理想,二者结合,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的面貌。
D、“尚武”和“轻儒”并不矛盾,它们在张扬了任侠理想的同时,也使盛唐诗歌呈现出一种“非文人化”面貌。
9、下列对“任侠”精神成为唐代突出的文学原因的概括,最主要、最全面的一句是()
A、当时的社会生活为它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使它能够向我们展示一种富有开拓精神的性格,一种强者的性格。
B、社会上盛行的游侠风气,一旦和特定的时期的历史需要、社会思潮相结合,就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从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文学理想。
C、商业资财的积累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为游侠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北方游牧民族的大规模内附和迁徙,不仅给中土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使其雄奇剽悍的风尚深入内地。
D、根本原因还在于它提供了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力的美,运动的美,因而成为中华民族淋漓元气的历史明证。
10、根据原文所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侠”精神并不是唐代所独有,早在汉代就被司马迁概称为“侠客之义”。
B、考察唐诗中游侠形象的消长起落,可以为我们考察唐代的社会风貌、思想发展提供了一个方面的线索。
C、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从而使游侠精神获得了丰富和发展的充足养料,使之成为唐诗思想内容和美学风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D、“任侠”精神所体现的强者性格,代表了时代的进步要求,即使是在现代社会,也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
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
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田甲曰:
“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
田甲亡走。
安国曰: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甲因肉袒谢。
安国笑曰: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
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
大行王恢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安国曰: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敞。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
“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
“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
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
曰:
“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
”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
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
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
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
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
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
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
尉史曰:
“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
”单于顾谓左右曰:
“几为汉所卖!
”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
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
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予以为国器。
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无何,梁内史缺居:
过了。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倍:
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行:
将要。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怪:
责怪。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日
C.D.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相如因持璧却立
1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句子是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②安国日:
“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
③安国笑日:
“可溺矣!
公等足与治乎?
”卒善遇之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③④⑥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
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
”(2分)
译文: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3分)
译文: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
(3分)
译文:
16、阅读下面两首元代贯云石的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双调]清江引咏梅
其一:
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其二:
芳心对人妖欲说,不忍轻轻折。
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
包藏几多春意也。
(1)从“南枝夜来先破蕊,泄露春消息”和“溪桥淡淡烟,茅舍澄澄月”这两句中任选一句,就手法和效果做一简明赏析。
(2分)
(2)两首小令都是咏梅,但在状物言志上各有侧重,请作简要分析。
(4分)]
17、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4分)
①一夫当关,。
连峰去天不盈尺,。
②,可以横绝峨嵋巅。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千金散尽还复来。
④,但愿长醉不复醒。
陈王昔时宴平乐,。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
草堂·诗魂
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
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
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体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
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
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观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
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
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
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
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一个大起大落的朝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
这些是不必说的。
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
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
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
志莫大焉!
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
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
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
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了不足以养家。
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理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
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
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
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的眼中已经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太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
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
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
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
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
细雨依然。
18、从文中看,“草堂的文化意义”指的是什么?
(不超过30个字)(4分)
答:
19、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请概括文意根据回答。
(4分)
答:
20、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分)
(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答: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
21、下面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了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又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作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六、(12分)
22、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意思,拟写一条“魔术”的定义。
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个字。
(4分)
魔术这种杂技节目以不易被观众察觉的敏捷手法和手段,使物体在观众眼前出现奇妙的变化,或出现或消失,真可谓变化莫测。
这种表演常常借助物理、化学的原理或某种特殊的装置表演各种物体、动物或水火等迅速增减隐现的变化,令观众目不暇接,产生奇幻莫测的神秘感觉。
魔术广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魔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
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2006年2月,在意大利都灵举行的冬季奥运会上,中国双人花样滑冰运动员张丹(女)和张昊(男)这对很有希望获得金牌的年轻小将,在完成重大比赛中尚未有人尝试过的高难度动作——“抛四周跳”时,20岁的张丹不慎摔伤膝盖。
在大家都以为他们会放弃比赛的时候,张丹只经过5分种的短暂处理就重新回到冰面上,忍着伤痛与张昊一起流畅地完成了余下的动作,获得了银牌。
请你根据以上情境,对张丹、张昊说一段赞美的话。
要求说话连贯、得体,语言有文采。
不超过60字。
(4分)
你对张丹、张昊说:
七、(6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酷”这个词走俏起来。
当奥运健儿载誉归来被鲜花和掌声包围时;
当某歌星一个新的亮相惹得追星族如痴如狂时;
当大学生志愿者送科技下乡被农民围得水泄不通时;
当某中学生过生日呼朋引友大摆筵席让其他同学羡慕不已时;
有人会大叫一声:
“哇,好酷!
”
你是怎么看待“酷”的?
请以“说‘酷’”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 ①内容只要与“说‘酷’”有关就符合要求,具体的角度和写法也可以多种多样。
②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点拨:
题中加点的字均为多音字,应结合语境确定读音。
A中堵塞读sè,耳塞读sāi;B中遗赠读wèi,D中单身、势单应读dān,单县应读shàn。
2、B点拨:
“消”应是“销”。
3、A(①涉及,强调与对象有“关联”;波及,强调对对象产生了“影响”。
③摘要,意为“摘录要点”;择要,意为“选择重要的”。
③“不是……而是……”,是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而肯定后者;“不是……就是……”,是选择关系,并不能表明说话人的最终态度,这与句首“严格地讲”不太相符。
或许,是表示猜测语气的副词;或者,是表示选择关系的连词)
4、C(A.白驹过隙:
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
借以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B.无济于事:
指对事情没有帮助。
原句用来说对“罪行”没有帮助,是不恰当的;应指对减轻罪行没有帮助。
D.如沐春风:
比喻受到教化,沉浸于其中。
原句直指春风,是不妥的)
5、B(“使……,提供……”,搭配不当;应改为“为……提供……”)
6、D(①“创造了多少奇迹”承接上文中的“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蕴藏了多少力量”与下文中的“心胸的容量有多大”相衔接。
④所有分句(或成分)均以“人”作主语,使全句在表达上更为流畅。
⑥“听不到……嘶鸣”,“更没有……荣耀”,“只有……浪花”,这种表述使各句句式一致,“拍打着岩石”与下文“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是合理的因果衔接)
二、(12分,每小题3分)
7、C(要抓住“任侠”二字在文中的意思来回答)
8、D(A项,呈现出一种“文人化”的面貌不正确,应是“非文人化”的面貌;B项,“尚武”“轻儒”不存在递进关系,因而“更是”一词用得不当;C项,“二者结合”说法不妥,原文无此信息)
9、B(依据文章第四段来回答)
10、C(任侠精神获得丰富和发展并非盛唐儒、道、释三种意识形态并存形成的。
)
三、(12分,每小题3分)
11、D(怪:
觉得奇怪)
12、C(以:
介词,在)
13、D(②与“为人多大略”无关,⑤“阴使聂翁壹为间”并非出自韩安国的谋划)
14、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强调和亲之弊,和韩安国的意见并不统一)
四、(18分)
15、
(1)韩安国说:
“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2分)
(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3分)
(3)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3分)
16、(6分)
(1)“南枝……,泄露……。
”句中“泄露”二字将梅花拟人化,(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梅花南枝早绽、隐秘报春的势态。
(1分)“溪桥……,茅舍……。
”对仗工整(使用叠字,从侧面以景衬梅)(1分)写出了梅的神秘朦胧之美和晶莹玉洁之秀。
(1分)
17、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4分)(略)
五、18.杜甫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一段历史的观象台。
(解说:
这里的“文化”是个关键字眼。
全文都是在说草堂的文化意义,第2段中已用三个整句概括出来。
“艺术生命的凝结处”,是说杜甫在这里曾写下很多辉煌诗篇;“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是高度评价这些诗的意义;“历史的观象台”是要表达作者通过杜甫来探索“文章”和“命运”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赞美杜甫创作的“诗史”价值。
这些都是文化层面上的内容。
)
19、
(1)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
(2)杜甫的苦寒人生
(3)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或矛盾冲突)。
(注:
答案范围在第4段。
“从开元到天宝,……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
“舍此,……这些是不必说的”是第二方面,讲杜甫的人生。
“但仅仅如此……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是第三方面,讲杜甫人生悲剧的深层意蕴。
在概括每一点时要注意抓准要点,找出能鲜明、具体而有确切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
避免用过于抽象笼统的词语,譬如第一点,用“杜甫的不朽、辉煌和价值”就没有用“一代诗史于再现一个时代”具体面确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