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docx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应用
计算机的开展历史与应用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展数值计算,又可以进展逻辑计算,还具有存储记忆功能。
是可以按照程序运行,自动、高速处理海量数据的现代化智能电子设备。
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组成,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称为裸机。
可分为超级计算机、工业控制计算机、网络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嵌入式计算机五类,较先进的计算机有生物计算机、光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等。
计算机创造者约翰·冯·诺依曼。
计算机是20世纪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创造之一,对人类的消费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以强大的生命力飞速开展。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宏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化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普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计算机的应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计算机用户的数量不断攀升,应用程度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通信、多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1996年至2021年,计算机用户数量从原来的630万增长至6710万台,联网计算机台数由原来的2.9万台上升至5940万台。
互联网用户已经到达3.16亿,无线互联网有6.7亿挪动用户,其中手机上网用户达1.17亿,为全球第一位。
开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演化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不同阶段,例
如从“结绳记事〞中的绳结到算筹、算盘计算尺、机械计算机等。
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了各自的历史作用,同时也启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制和设计思路。
1889年,美国科学家赫尔曼·何乐礼研制出以电力为根底的电动制表机,用以储存计算资料。
1930年,美国科学家范内瓦·布什造出世界上首台模拟电子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由美国军方定制的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NIACElectronicNumericalAndCalculator〕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问世了。
ENIAC〔中文名:
埃尼阿克〕是美国奥伯丁武器试验场为了满足计算弹道需要而研制成的,这台计算器使用了17840支电子管,大小为80英尺×8英尺,重达28t〔吨〕,功耗为170kW,其运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的加法运算,造价约为487000美元。
ENIAC的问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说明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在以后60多年里,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开展,没有任何一门技术的性能价格比能在30年内增长6个数量级。
第1代:
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存储器采用的是磁带。
软件方面采用的是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应用领域以军事和科学计算为主。
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
速度慢〔一般为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开展奠定了根底。
第2代:
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硬件方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
应用领域以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为主,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
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进步、运算速度进步〔一般为每秒数10万次,可高达300万次〕、性能比第1代计算机有很大的进步。
第3代:
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
软件方面出现了分时操作系统以及构造化、规模化程序设计方法。
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次至数千万次〕,而且可靠性有了显著进步,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走向了通用化、系列化和标准化等。
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
第4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机〔1970年至今〕
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VLSI〕。
软件方面出现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等。
特点是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在美国硅谷诞生,创始了微型计算机的新时代。
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逐步走向家庭。
由于集成技术的开展,半导体芯片的集成度更高,每块芯片可包容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晶体管,并且可以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都集中在一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处理器,并且可以用微处理器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组装成微型计算机,就是我们常说的微电脑或PC机。
微型计算机体积小,价格廉价,使用方便,但它的功能和运算速度已经到达甚至超过了过去的大型计算机。
另一方面,利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各种逻辑芯片,已经制成了体积并不很大,但运算速度可达一亿甚至几十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我国继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一亿次的银河Ⅰ这型巨型机以后,又于199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算十亿次的银河Ⅱ型通用并行巨型计算机。
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一代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软件等。
随着物理元、器件的变化,不仅计算机主机经历了更新换代,它的外部设备也在不断地变革。
比方外存储器,由最初的阴极射线显示管开展到磁芯、磁鼓,以后又开展为通用的磁盘,现又出现了体积更小、容量更大、速度更快的只读光盘〔CD—ROM〕。
时代
时期
时间
典型计算机
描绘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
1946年
2月16日
ENIAC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每秒可执行5000次加法或400次乘法运算。
共使用了18000个电子管。
1950年
EDVAC
第一台并行计算机,实现了计算机之父“冯.诺伊曼〞的两个设想:
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
1954年
TRADIC
IBM公司制造的第一台使用晶体管的计算机,增加了浮点运算,使计算才能有了很大进步
1958年
IBM1401
这是第二代计算机中的代表,用户当时可以租用。
时期
时间
典型计算机
描绘
第四代计算机〔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0年
IBMS/370
这是IBM的更新换代的重要产品,采用了大规模集成电路代替磁芯存储,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逻辑元件,并使用虚拟存储器技术,将硬件和软件别分开来,从而明确了软件的价值。
1975年4月
Altair8800
MITS制造的,带有1KB存储器。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7年4月
AppleII
NMOS65001MHzCPU,:
//fulinmenst/bidu/index.html,4KBRAM16KBROM,这是计算机史上第一个带有彩色图形的个人计算机
1981年8月12日
IBMPC
采用了主频为4.77MHz的Intel8088CPU,内存64KB,160KB软驱,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
1983年1月19日
APPLELISA
第一台使用了鼠标的电脑,第一台使用图形用户界面的电脑。
1983年3月8日
IBMPC/XT
采用INTEL80884.77MHz的CPU,256KRAM和40KROM,10MB的硬盘,两部360KB软驱。
1984年8月
IBMPC/AT
采用Intel802866MHzCPU,512KB内存,20MB硬盘和1.2M软驱。
1986年9月
CompaqDesktopPC
采用了Intel8038616MHzCPU,640KB内存,20MB硬盘,1.2M软驱,是计算机史上第一台386计算机。
1989年4月
DELL80486
采用Intel80486DXCPU640KB内存,20MB硬盘,1.2M软驱。
1996年
根本配置是奔腾或者奔腾MMX的CPU,32MEDO或者SDRAM内存,2.1G硬盘,14寸球面显示器为标准配置。
1997年
根本配置开始向赛扬处理器过渡,部分高档的机器开始使用PentiumIICPU,同时内存也由早期的EDO过渡到SDRAM,4.3G左右的硬盘开始成为标准配置。
1998年
带有128K二级高速缓存的赛扬处理器成为广阔装机者的最爱,同时64M内存和15寸显示器开始成为标准配置。
1999年
部分品牌厂商开始将PentiumIIICPU作为电脑的一个卖点,64M内存和6.4G硬盘开始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
2000年
66M和100M外频的赛扬处理器占领了大部分品牌或兼容机的市场,128M内存,10G以上的硬盘开始成为标准配置,17寸显示器渐渐进入家庭。
2001年至今
Pentium4CPU和Pentium4赛扬CPU开始成为电脑的标准配置,内存由SDRAM实现了向DDR的过渡,同时17寸CRT显示器或者15寸液晶显示器开始成为用户的首选,硬盘逐渐向40G以上的容量开展。
苹果iMacG5(M9248CH/A)
处理器类型PowerPCG5配置,主频1600MHz以上,内存容量256MB,硬盘容量80GB,显示器类型17〞液晶。
这是苹果电脑的创新,将主机的部件全部集成到显示器内部。
显示器就是一台电脑。
应用领域
信息管理是以数据库管理系统为根底,辅助管理者进步决策程度,改善运营策略的计算机技术。
信息处理详细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加工、分类、排序、检索和发布等一系列工作。
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
是现代化管理的根底。
据统计,80%以上的计算机主要应用于信息管理,成为计算机应用的主导方向。
信息管理已广泛应用与办公自动化、企事业计算机辅助管理与决策、情报检索、图书馆里、电影电视动画设计、会计电算化等各行各业。
计算机的应用已浸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科学计算
科学计算是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指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提出的数值计算问题。
在现代科学技术工作中,科学计算的任务是大量的和复杂的。
利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高、存储容量大和连续运算的才能,可以解决人工无法完成的各种科学计算问题。
例如,工程设计、地震预测、气象预报、火箭发射等都需要由计算机承担庞大而复杂的计算量。
过程控制
过程控制是利用计算机实时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按最优值迅速地对控制对象进展自动调节或自动控制。
采用计算机进展过程控制,不仅可以大大进步控制的自动化程度,而且可以进步控制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从而改善劳动条件、进步产量及合格率。
因此,计算机过程控制已在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电力等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
辅助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包括CAD、CAM和CAI。
1、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Design,简称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设计人员进展工程或产品设计,以实现最正确设计效果的一种技术。
CAD技术已应用于飞机设计、船舶设计、建筑设计、机械设计、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等。
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可缩短设计时间,进步工作效率,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进步了设计质量。
2、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CAM〕
计算机辅助制造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展产品的加工控制过程,输入的信息是零件的工艺道路和工程内容,输出的信息是刀具的运动轨迹。
将CAD和CAM技术集成,可以实现设计产品消费的自动化,这种技术被成为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有些国家已把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AidedManufacturing〕、计算机辅助测试〔ComputerAidedTest〕及计算机辅助工程〔ComputerAidedEngineering〕组成一个集成系统,使设计、制造、测试和管理有机地组成为一体,形成高度的自动化系统,因此产生了自动化消费线和“无人工厂〞。
3、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进展课堂教学。
教学课件可以用PowerPoint或Flash等制作。
CAI不仅能减轻教师的负担,还能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逼真,可以动态演示实验原理或操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步教学质量,为培养现代化高质量人才提供了有效方法。
翻译
1947年,美国数学家、工程师沃伦·韦弗与英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安德鲁·布思提出了以计算机进展翻译〔简称“机译〞〕的设想,机译从此步入历史舞台,并走过了一条曲折而漫长的开展道路。
机译被列为21世纪世界十大科技难题。
与此同时,机译技术也拥有宏大的应用需求。
机译消除了不同文字和语言间的隔膜,堪称高科技造福人类之举。
但机译的译文质量长期以来一直是个问题,离理想目的仍相差甚远。
中国数学家、语言学家周海中教授认为,在人类尚未明了大脑是如何进展语言的模糊识别和逻辑判断的情况下,机译要想到达“信、达、雅〞的程度是不可能的。
这一观点恐怕道出了制约译文质量的瓶颈所在。
多媒体应用
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开展,人们已经有才能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一种全新的概念—“多媒体〞〔Multimedia〕。
在医疗、教育、商业、银行、保险、行政管理、军事、工业、播送、交流和出版等领域中,多媒体的应用开展很快。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是由一些独立的和具备信息交换才能的计算机互联构成,以实现资源共享的系统。
计算机在网络方面的应用使人类之间的交流跨越了时间和空间障碍。
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类建立信息社会的物质根底,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快捷,如在全国范围内的银行信誉卡的使用,火车和飞机票系统的使用等。
可以在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络——Internet上进展阅读、检索信息、收发电子邮件、阅读书报、玩网络游戏、选购商品、参与众多问题的讨论、实现远程医疗效劳等。
开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开展,计算机的开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而又崭新的时代,计算机已经从功能单一、体积较大开展到了功能复杂、体积微小、资源网络化等。
计算机的将来充满了变数,性能的大幅度进步是不可置疑的,而实现性能的飞跃却有多种途径。
不过性能的大幅提升并不是计算机开展的唯一道路,计算机的开展还应当变得越来越人性化,同时也要注重环保等等。
计算机从出现至今,经历了机器语言、程序语言、简单操作系统和Linux、Macos、BSD、Windows等现代操作系统四代,运行速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四代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到达几十亿次每秒。
计算机也由原来的仅供军事科研使用开展到人人拥有,计算机强大的应用功能,产生了宏大的市场需要,将来计算机性能应向着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巨型化的方向开展。
巨型化
巨型化是指为了适应尖端科学技术的需要,开展高速度、大存储容量和功能强大的超级计算机。
随着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特别是在军事和科研教育方面对计算机的存储空间和运行速度等要求会越来越高。
此外计算机的功能更加多元化。
微型化
随着微型处理器(CPU)的出现,计算机中开始使用微型处理器,使计算机体积缩小了,本钱降低了。
另一方面,软件行业的飞速开展进步了计算机内部操作系统的便捷度,计算机外部设备也趋于完善。
计算机理论和技术上的不断完善促使微型计算机很快浸透到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部门中,并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的必须品。
四十年来,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的缩小,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平板电脑体积逐步微型化,为人们提供便捷的效劳。
因此,将来计算机仍会不断趋于微型化,体积将越来越小。
网络化
互联网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从此进入了互联网时代。
计算机网络化彻底改变了人类世界,人们通过互联网进展沟通、交流〔OICQ、微博等〕,教育资源共享〔文献查阅、远程教育等〕、信息查阅共享〔XX、谷歌〕等,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出现,极大的进步了人们使用网络的便捷性,将来计算机将会进一步向网络化方面开展。
人工智能化
计算机人工智能化是将来开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计算机具有强大的功能和运行速度,但与人脑相比,其智能化和逻辑才能仍有待进步。
人类不断在探究如何让计算机可以更好的反响人类思维,使计算机可以具有人类的逻辑思维判断才能,可以通过考虑与人类沟通交流,抛弃以往的依靠通过编码程序来运行计算机的方法,直接对计算机发出指令。
多媒体化
传统的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主要是字符和数字。
事实上,人们更习惯的是图片、文字、声音、像等多种形式的多媒体信息。
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图形、图像、音频、视频、文字为一体,使信息处理的对象和内容更加接近真实世界。
技术结合
电脑芯片图片
计算机微型处理器〔CPU〕以晶体管为根本元件,随着处理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计算机构造和元件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随着光电技术、量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开展,对新型计算机的开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ALU和控制单元〔二者合成中央处理器,即CPU〕逐渐被整合到一块集成电路上,称作微处理器。
这类计算机的工作形式非常直观: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计算机先从存储器中获取指令和数据,然后执行指令,存储数据,再获取下一条指令。
这个过程被反复执行,直至得到一个终止指令。
由控制器解释,运算器执行的指令集是一个精心定义的数目非常有限的简单指令集合。
中国开展
中国如今已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大国,并逐步确立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计算机产业将来将呈现六大开展趋势。
∙大容量磁盘、环保型显示器走向普及;
∙笔记本显示器走向两极分化;
∙内存技术换代,软驱退出市场;
∙无线应用成为主流;
∙IA效劳器市场份额将进一步进步;
∙效劳器低端市场细分化加剧。
分子
分子计算机体积小、耗电少、运算快、存储量大。
分子计算机的运行是吸收分子晶体上以电荷形式存在的信息,并以更有效的方式进展组织排列。
分子计算机的运算过程就是蛋白质分子与周围物理化学介质的互相作用过程。
转换开关为酶,而程序那么在酶合成系统本身和蛋白质的构造中极其明显地表示出来。
生物分子组成的计算机具备能在生化环境下,甚至在生物有机体中运行,并能以其它分子形式与外部环境交换。
因此它将在医疗诊治、遗传追踪和仿生工程中发挥无法替代的作用。
分子芯片体积大大减小,而效率大大进步,分子计算机完成一项运算,所需的时间仅为10微微秒,比人的思维速度快100万倍。
分子计算机具有惊人的存贮容量,1立方米的DNA溶液可存储1万亿亿的二进制数据。
分子计算机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只有电子计算机的十亿分之一。
由于分子芯片的原材料是蛋白质分子,所以分子计算机既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又可直接与分子活体相联。
量子型
量子计算机是利用原子所具有的量子特性进展信息处理的一种全新概念的计算机。
量子理论认为,非互相作用下,原子在任一时刻都处于两种状态,称之为量子超态。
原子会旋转,即同时沿上、下两个方向自旋,这正好与电子计算机0与1完全吻合。
假设把一群原子聚在一起,它们不会像电子计算机那样进展的线性运算,而是同时进展所有可能的运算,例如量子计算机处理数据时不是分步进展而是同时完成。
只要40个原子一起计算,就相当于今天一台超级计算机的性能。
量子计算机以处于量子状态的原子作为中央处理器和内存,其运算速度可能比奔腾4芯片快10亿倍,就像一枚信息火箭,在一瞬间搜寻整个互联网,可以轻易破解任何平安密码,黑客任务轻而易举,难怪美国中央情报局对它特别感兴趣。
光子
光子计算机
1990年初,美国贝尔实验室制成世界上第一台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是一种由光信号进展数字运算、逻辑操作、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新型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的根本组成部件是集成光路,要有激光器、透镜和核镜。
由于光子比电子速度快,光子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可高达一万亿次。
它的存贮量是现代计算机的几万倍,还可以对语言、图形和手势进展识别与合成。
许多国家都投入巨资进展光子计算机的研究。
随着现代光学与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相结合,在不久的将来,光子计算机将成为人类普遍的工具。
纳米
纳米计算机是用纳米技术研发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机。
纳米管元件尺寸在几到几十纳米范围,质地稳固,有着极强的导电性,能代替硅芯片制造计算机。
“纳米〞是一个计量单位,一个纳米等于10的〔-9〕次方米,大约是氢原子直径的10倍。
纳米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迅速开展起来的新的前沿科研领域,最终目的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纳米技术正从微电子机械系统起步,把传感器、电动机和各种处理器都放在一个硅芯片上而构成一个系统。
应用纳米技术研制的计算机内存芯片,其体积只有数百个原子大小,相当于人的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纳米计算机不仅几乎不需要消耗任何能源,而且其性能要比今天的计算机强大许多倍。
生物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工程学家对人脑、神经元和感受器的研究倾注了很大精力,以期研制出可以模拟人脑思维、低耗、高效的第六代计算机——生物计算机。
用蛋白质制造的电脑芯片,存储量可以到达普通电脑的10亿倍。
生物电脑元件的密度比大脑神经元的密度高100万倍,传递信息的速度也比人脑思维的速度快100万倍。
其特点是可以实现分布式联想记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和动物的学习功能。
它是一种有知识、会学习、能推理的计算机,具有能理解自然语言、声音、文字和图像的才能,并且具有说话的才能,使人机可以用自然语言直接对话,它可以利用已有的和不断学习到的知识,进展思维、联想、推理,并得出结论,能解决复杂问题,具有聚集、记忆、检索有关知识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