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272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docx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论文摘要: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和概括了中国古代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旨在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思想资源和方武方法。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民族。

在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

成为国家正统,道德教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

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

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

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

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

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

“贤哉回也,贤哉回也”。

“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

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

儒家经典着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

如“格物”是道德教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逐步转化为形成道德信念.即“诚意、正心”.才能最终达到约束自身行为,即修身的目的。

无论是从个体身心发展.还是从德育发展的规律来看,这种观点都是符合个体道德心理发展规律的;同样。

《大学》中提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通过“修身”来达到的。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十分强调道德信念的作用。

可以说,强调道德教育的自律,既是我们民族优良的德育传统.又符合德育发展之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