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117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4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 第7讲.docx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精品教案板块二第7讲

第7讲 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与中国的民主革命

[考纲要求]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宏观框架]

[知识主线]

1.1840~1945年列强侵略和中国反抗的历史可分为两大阶段

(1)1840~1900年:

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1~1945年:

由多国共同侵华演变为一国单独侵华,日本成为侵华主力。

(3)中国军民在每次外侵威胁时,均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抗击斗争,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

2.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大革命事件

(1)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首次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

(2)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完成了推翻封建帝制的任务,建立了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3.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经历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民大革命、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五大阶段,中国共产党担负起领导重任,其间先后克服了“右倾”、“左”倾错误,由幼稚走向了成熟,建立了真正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考点一 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强侵华史实与特征

(1)鸦片战争

①原因:

英国工业革命后需要商品市场和生产原料。

②结果:

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③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

①原因:

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过程: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③结果:

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④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

日本为满足发展资本主义的需要。

②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③影响: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①原因: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结果:

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列强侵华阶段特征

①1840~1894年:

军事上以武力侵华为主,经济上实行商品输出,英国占主导。

②1894~1931年:

以“以华治华”为主,武力侵华为辅,经济上以资本输出为主。

③1931~1945年:

日本以武力侵华为主,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

④1945~1949年:

以美国政治侵略为主,扶蒋反共;经济上,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2.中国人民多种形式的反侵略斗争

(1)清政府中爱国将领的抵抗

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②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黄海进行大战。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部分清军爱国将领联合义和团在廊坊阻击侵略者。

(2)爱国民众自发的抵抗

①鸦片战争中定海、三元里等地人民的英勇抗战,表现了中国人民抵御外侮、不畏强暴的爱国精神。

②甲午战争后台湾人民自发进行反割台斗争。

(3)义和团运动

①背景:

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概况:

义和团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由山东发展到京津地区,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③作用:

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考向1

 中西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2015·山东文综,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  )

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

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

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

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

审题方向 鸦片战争

把握题眼 由“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可知东西方的影响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东西方的交流强调的并不是西学东渐的过程,而是相互碰撞和融合的过程,故A、C、D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 B

考向2

 注重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

(2015·四川文综,5)下图是法国某报刊登的关于晚清一场战事的图片。

该战事的后果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中国西南门户被迫打开

C.沙市、重庆等商埠开放

D.《辛丑条约》签订

审题方向 列强侵华

解读图片 图片有美、英、日、法的国旗,明显显示的侵略国家包括英、法、美、日等国,可知这次“战事”应该是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签订了《辛丑条约》。

答案 D

对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主要认识

(1)属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体现了列强以资本主义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是列强开拓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权益,从而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

这是由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

(3)经历了从一国到多国、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美日为主的变化,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从以欧洲为中心向其两侧转移的趋势;同时,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涉及地区不断扩大、危害程度不断加深。

(4)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密切相关。

例如,鸦片战争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列强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的要求,甲午中日战争反映了列强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的特点,瓜分中国狂潮则体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分割世界的要求。

(5)严重影响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经济发展和文化进步,加深了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根源;尽管列强侵华客观上带来了西方近代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社会发展,但其破坏性是主要的。

考点二 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抗争与探索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背景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导致阶级矛盾激化;连年的自然灾害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洋教势力欺压百姓

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革命思想的传播

过程

金田起义,运动爆发;定都天京,建立政权;天京变乱,由盛到衰;天京陷落,运动失败

1899年起源于山东、河北一带;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侵略;1901年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下失败

中国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建立民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纲领或口号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扶清灭洋”

三民主义

意义

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避免了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辛亥革命推动国家政治结构的现代化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真正的民主革命,带来了中国国家政治结构的巨大变动。

(1)在政治形态和体制上,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到“共和国家”的转变。

辛亥革命在反对封建统治的同时,建立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政治革命和民族革命并举,从此中国政治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2)在新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的创立上,辛亥革命催生了新的政权组织机构和程序,这在中国政治史上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新,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里程碑。

(3)在政党政治上,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资产阶级政党的形式组织领导的革命,自此,中国的政党政治进一步发展。

考向3

 从社会史观视角审视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2015·北京文综,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审题方向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

辨析选项 由材料可知,太平天国与革命党人变革发饰都是为了解决中国内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与西方文明对接,故A项错误;太平天国变革发饰,以推翻清政府统治,革命党人变革发饰,以“除满清之藩篱”,反满革命,二者都为了推翻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并未提倡民主自由思想,故C项错误;革命党人变革发饰并不是为了表明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向4

 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考查辛亥革命

(2015·浙江文综,19)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审题方向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影响

辨析选项 传统社会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出君主专制已经不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的时代潮流,故B项正确;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不起决定作用,故C项错误;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B

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的意义

1.从革命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现代化史观来看

(1)政治上: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2)思想上:

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经济上: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形成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

3.从社会史观来看:

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如“剪辫易服”、文明礼仪等,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考点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特点:

彻底、不妥协、群众基础广泛。

(3)划时代意义: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中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中国共产党成立

(1)标志:

中共“一大”召开。

(2)两个纲领:

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和最低纲领(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3)两点意义:

是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

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3.国民大革命

(1)性质: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社会各阶层广泛参加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

(2)国共合作:

两次会议(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蕴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战争: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奠定了革命继续发展的基础。

4.国共的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八七会议”:

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3)秋收起义:

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

(4)开创革命新道路:

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井冈山道路。

5.红军长征

(1)遵义会议:

革命形势开始转危为安;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是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长征胜利:

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6.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7.抗日战争

(1)侵华日军的罪行

①一个意图:

征服(吞并)中国。

②滔天罪行: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组建“七三一”部队,对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奴化教育,殖民掠夺与统治。

(2)全民族抗战

①两个战场: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②三个方面和三个战略阶段:

日本、国民党与共产党;防御、相持和反攻阶段。

③战略战术:

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④胜利保证:

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⑤五个特点:

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场并存;中国共产党在后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持久抗战。

⑥四点意义:

是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反帝斗争的第一次伟大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8.解放战争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①重庆谈判国共签署《双十协定》,确定了和平建国的方针。

②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2)人民解放战争

①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

②1947年,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③1947年6月,挺进大别山,开始战略反攻。

④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⑤1949年4月,北平和谈破裂后,共产党发动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新中国即将诞生。

(2)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考向5

 中国民主革命的阶段特征

(2015·广东文综,15)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

“敌人说:

‘广东共产’,我们说:

‘请看事实’……敌人说:

‘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

‘请看事实’。

敌人说:

‘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

‘请看事实’。

”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审题方向 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

把握题眼 “广州政府”

调动知识 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广州政府已经不存在。

答案 B

考向6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与国共关系的变迁

(2015·安徽文综,16)辛亥革命三十周年之际,《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指出:

“我们共产党人和全国一切真诚的革命志士,都是辛亥革命最忠实的继承者。

……我们共产党人誓与全国一切革命真诚志士一道,誓与全国人民一道,继续奋斗,不达目的,决不休止。

”中共中央发表该决定,旨在(  )

A.维护国共合作,坚持抗战到底

B.推动国民大革命

C.完成土地革命,争取民权自由

D.实现人民民主专政

审题方向 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把握题眼 “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即1941年

调动知识 国民大革命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土地革命发生于1927年到1936年,实现人民民主专政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国共产党的努力目标,均与材料时间不符。

答案 A

考向7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与国际合作

(2015·天津文综,7)下图为美国特种部队游骑兵75团的徽章。

徽章下方有国民革命军“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这一设计最能体现的史实是(  )

A.美国支持国民党军队打内战

B.美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

C.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

D.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审题方向 中美合作抗日

关键信息 由图片“60YEARSOF‘LEADINGTHEWAY’”“WORLDWAR”内容可知该图片内容涉及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至1945年),由“青天白日”图案和“缅甸之星”标志可知二战期间中美合作抗日击败侵略日军的史实。

答案 C

多元视角看中国梦的内涵——近代追求独立、富强的历程

1.从国家关系的角度:

是反侵略、求独立的过程。

列强侵略中国,把中国逐步地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抗争,最终结束了屈辱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

(革命史观)

2.从政治的角度:

是反专制、求民主的过程。

中国人民反抗专制统治(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追求建立民主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这一愿望。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3.从经济的角度:

是反压迫、求发展的过程。

中国民族工业外受西方资本主义的压迫,内受封建势力、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剥削,生存环境恶劣,发展缓慢。

民族资产阶级能够成为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和同盟军(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说是为民族资本主义争取独立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近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高考预测·原创押题

押题1 

“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

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

D.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富强梦启航—建国梦成

答案 B

解析 近代列强侵华导致天朝惊梦,随后洋务派自强求富,甲午战后自强梦碎,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专制梦醒,解放战争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建国梦成,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富强梦启航,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押题2 

“西方用船坚炮利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

③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的言论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西方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符合历史实际,没有夸大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也不是为西方殖民行为开脱,故①③错误,这种认识是从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出发的,体现了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故②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押题3 

有学者认为:

“民族主义只有在短暂的时期内变得极为重要,即在民族建构、征服、外部威胁、领土争议、或内部受到敌对族群或文化群体的主宰危机时,民族主义才显得极为重要。

”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时期是(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解放战争后

答案 B

解析 此题强调最能反映民族主义的重要性的时期,也就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候,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A、C项错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民族危机最严重,故B项正确;解放战争后主要是国共两党的内战,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故D项错误。

押题4 

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抗日战争中死难的中国同胞,全国人大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中国自此取得了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B.促成民族觉醒,唤起民族团结

C.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答案 A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在华势力仍然存在,中国还没有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促成中国民族觉醒,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战胜利洗刷了民族耻辱,增强了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鉴于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国际地位也得到提高,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押题5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

答案 C

解析 《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和《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列强主要还是商品输入,没有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故A、B项错误;《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列强纷纷进行资本输出,对华开矿设厂、修铁路、政治贷款,符合材料要求,故C项正确;《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主要反映了清政府成为列强工具,与经济侵略无关,故D项错误。

押题6 

1915年列宁在批驳考茨基所谓马克思主义者“制造出一个革命,实行社会主义”的谬论时指出:

“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原理,其史实与理论依据可以包括(  )

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证明了中国革命就是民族危机的产物

②维新变法运动证明了改良也是中国革命必须采取的斗争形式

③辛亥革命证明了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证明了革命阶级的任务是认清革命的形势、掌握革命的规律、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 通过分析材料可知,列宁认为没有革命的形势和条件,任何阶级、政党都不可能制造出革命,革命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不仅是民族危机的产物,更主要的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产物,①说法过于片面;维新变法证明改良道路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因此排除②;辛亥革命的进程说明了革命爆发与失败都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正确;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取得了胜利,④正确。

答案为D。

押题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

《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

《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

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

“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

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抗战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

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1)变化:

十周年时强调苏联的作用;二十周年时忽略苏联的作用。

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

(2)内容:

突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或突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