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docx
《学年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论文
辽宁工业大学
学年论文
题目辽宁对外贸易发展的分析及对策
姓名孙小冉
所在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班级国贸091班
学号090704024
指导教师段立君
日期2012年月日
辽宁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
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对外贸易得到了空前发展,不但进出口数量迅速增长,而且进出口结构也有所改善,工业品成为进出口的主要商品,集体私营企业成为扩大出口的新亮点,对外贸易伙伴也明显增多。
但是,辽宁进出口结构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对外贸易对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促进作用,重新构筑外经贸发展新格局,实现早日振兴是非常值得认真研究的。
关键词:
辽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不足对策
目录
前言·····················································1
一、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状况·······························1
1.1出口状况···········································
1.2进口状况···········································
1.3主要特点···········································
二、辽宁省对外贸易存在的不足·····························
三、辽宁省发展对外贸易的战略对策·························4
3.1集中力量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
3.3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3
3.2积极推进出口品牌体系建设·····························4
四、参考文献·············································5
1绪论
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工业设施完备,沿海城市多。
发展对外贸易是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最快也是最好的措施。
但是,目前辽宁的对外贸易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
回顾辽宁十多年来的对外贸易发展历程,虽然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和加入WTO的挑战,但整体上保持了健康快速的增长态势在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增长的同时,支撑对外贸易增长的动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贸易方式、企业性质、商品结构等多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2.辽宁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
辽宁作为沿海工业大省,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全省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外贸易也稳步增长。
但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辽宁省的对外贸易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不断优化出口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出口状况
自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出口额由1978年的15.2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724.4亿美元,增长了47倍。
30年来,辽宁省年均出口增速约为13.2%。
其中由1978年至整个80年代,出口增速平均约为13.9%,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出口增长较快,平均增速达到20.4%。
其中,地方产品出口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不断增加,80年代初期地方产品出口比重仅为约20%,而2000年以来这一比重已升至约95%。
近年来更是保持增长的趋势,如下表
表-12000年2005年2008年2011年进出口额
单位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2011年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190.2
410.1
724.4
959.6
进口额
亿美元
81.7
175.7
103.8
510.4
出口额
亿美元
108.5
234.4
420.6
449.2
数据来源:
辽宁统计年鉴
从主要出口贸易方式来看,辽宁省的出口主要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
特别是2001年以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始终占辽宁省出口总额的95%以上,其中一般贸易占出口比重约44%,加工贸易中进料加工贸易占出口比重约42%、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占出口比重约10%。
从主要出口市场情况看,辽宁省对外贸易的出口市场比较集中,主要是日本、美国、韩国、荷兰、香港、新加坡等发达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并且几个主要出口市场占据辽宁出口额相当大的比重。
其中,辽宁对外贸易出口市场前3位占辽宁出口市场总额约59·6%,出口前10位国家(地区市场份额约占出口总额的78·2%。
从主要出口商品的情况来看,建国初期农副产品和重工产品曾在辽宁省的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6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期农副产品在出口中略显优势地位,但1974年重工产品在辽宁出口中比重达到65%,超过了农副产品比重,之后逐年稳步上升,直到1985年这一比重高达约84%。
此后该比重略有下降,但长期以来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也决定了辽宁省的出口主要以重工产品为主,它一直占据辽宁省出口总额的约70%。
出口的主要重工产品有机床、轴承、汽车、轮胎、石蜡、染料及滑石、成品油、煤炭、钢材等。
辽宁出口的主要商品其次为轻纺产品和农副产品,其中,1986年轻纺产品的出口额首次超过农副产品,并且在出口中的比重逐渐上升,至2001年已达到约36%。
出口的轻纺产品主要有棉布、绸缎、呢绒等;农副产品主要有大豆、食用植物油、花生仁、冻鸡和水产品等。
1.2进口状况
从进口规模及贸易方式情况来看,辽宁省的,进口额由1978年的0.7亿美元,增长至2008年的103.8亿美元,年平均增速约为31.3%,增长较快。
但进口额的增长始终小于出口的增长,所以辽宁省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除了一般性进口以外,由于辽宁省吸引外商投资较多,加工贸易比较发达,因此由加工贸易引致的商品进k口在辽宁省进口中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比重约为46.1%。
其中进料加工贸易比重约为36.7%,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比重约为9·3%。
从主要进口来源地情况看,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是辽宁省最主要的进口来源地,占辽宁省进口贸易总额的62%以上。
其中辽宁省从日本的进口额增长较快,尤其在近十年来,平均增速约为11%;其他3个国家对辽宁的出口额则保持平稳增长,2003年德国对辽宁的出口额为84643万美元,首度超过美国,成为辽宁省第3大进口来源地,并在此后保持快速增长,2006年德国向辽宁省出口210481万美元,直逼辽宁省第2大进口来源地韩国(韩国对辽宁的出口额为226155万美元)。
除上述4国外,澳大利亚、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巴西等国紧随其后,也是辽宁省重要的进口来源地,但即使其中对辽宁省出口最多的澳大利亚,在2006年对辽宁出口也仅有66244万美元,与日、韩、美等国相比,有很大差距。
从主要进口商品情况来看,辽宁省的商品进口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稳步增长,进入90年代以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初级产品的比重有所下降,而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
初级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在整个90年代的进口中占据了优势地位,而非食用原料和食品等的进口从1999年开始比重有所提高。
工业制成品的进口主要以机械及运输设备为主,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产品及其制品其次。
具体来说,辽宁省主要进口商品包括:
汽车、卡车、货船等运输设备;钢材、型材、机床及生铁、橡胶等产品;还有一些电冰箱、彩电、收录机等产品及其零件等。
1.3主要特点
辽宁外贸其主要特点如下(以2011年的外贸为例):
一、一般贸易优于加工贸易
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一般贸易方式贸易额为470.6亿美元,增长25.9%,占辽宁外贸总额的49%,其中出口222.8亿美元,增长23.8%;进口247.8亿美元,增长27.8%。
同期,加工贸易为381.7亿美元,增长15.9%,其中出口240.4亿美元,增长16.7%;进口141.3亿美元,增长14.7%。
一般贸易无论从外贸值还是增幅均高于加工贸易。
二、外商投资企业占近5成,私营企业增长较快
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外商投资企业贸易额为459.9亿美元,增长17.9%,占辽宁外贸总额的47.9%。
同期,国有企业286.4亿美元,增长15.4%;私营企业202.5亿美元,增长28.8%。
三、对主要贸易伙伴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前10位的贸易伙伴中,除对澳大利亚出口及自香港地区进口下降外,均保持了增长势头。
前10位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占辽宁贸易总额的76.8%。
此外,对俄罗斯联邦、阿联酋、墨西哥等国的双边贸易增幅均超过辽宁同期平均水平,表明辽宁对新兴贸易伙伴增长的强劲。
四、主要进出口商品大部分保持增长
数据显示,机电产品在进出口商品中均处于主要地位,分别占同期辽宁出口和进口贸易额的44.2%和32.4%。
进口及出口的前10位商品中,除铝材及电视机出口下降外,其他商品均保持了增长势头,进口及出口的前10位商品分别占进、出口值的56.9%和52.8%。
五、大部分城市保持外贸增长
数据显示,2011年,除葫芦岛、抚顺、铁岭外,其他城市保持了外贸的增长。
2011年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从辽宁这一年间的外贸情况来看,虽然占全国比重仅为2.6%,且外贸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辽宁外贸自身看,各项外贸指标整体保持了增长态势,显示出辽宁外贸整体处于上升趋势。
3.辽宁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3.1加工贸易存在一定弊端,出口产品的技术创新仍需改善
对外商投资的利用的确促进了我省加工贸易的发展,并对整体贸易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加工贸易往往集中在一些低附加值、高能耗、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上,企业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
因此,如何推动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是当前辽宁省对外贸易面临的重要问题。
3.2服务贸易的发展相对落后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国际产业转移已经开始,服务业的转移外包成为新的趋势,世界经济也正在全面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也日益加大。
辽宁省服务产业与国内一些沿海地区相比有些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区对外服务贸易的发展。
如何适应服务全球化新的潮流与开放发展,实现整个经济结构的升级,成为整个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新问题。
3.3对外开放度不够制约了吸引外资的区位优势
对外开放度不够制约了我省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的区位优势,影响对外贸易的发展。
从辽宁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纵向变化情况看,辽宁省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在不断加强,融入世界经济的程度逐渐加深。
但与同类型的东部沿海省市比较,辽宁省的外贸依存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趋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河北、上海、广东等省市,特别是在2002年以后,广东、上海、江苏等地出现了超过50个百分点的快速增长,全国的外贸依存度平均水平增长也超过24个百分点,但同期辽宁省外贸依存度仅提高了8.64%,远低于这些省市和全国平均水平。
对外开放度不足,使辽宁运用改革和开放“双轮驱动”来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目标受到了限制。
3.4当前形势也对辽宁外贸行业造成影响
目前,世界经济的复苏势头放缓,下行风险加大。
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带来私人需求减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速回落;欧债危机持续升级;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
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将对辽宁外贸带来负面影响。
再者,2011年开始,我国进入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是金融危机后的首个五年规划。
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对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加以扶持,使得身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同时又拥有沈阳经济区及辽宁沿海经济带等经济区域的辽宁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三、辽宁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
3.1大力促进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
为了尽快扭转不利局面,必须努力完成省定出口目标和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出口距离。
同时,加强重点行业机电产品出口生产体系建设,扶强做大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使之成为辽宁省出口支柱产业。
此外,还要加快沈阳、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基地建设,选择重点产品,培育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群;加快加工贸易发展步伐,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拉长产业链,提高配套能力。
改变“增量不增利”的出口局面,提高具有比较优势出口产品的经济效益,让出口实现“版本升级”,增加出口的社会效益。
2006年,辽宁省将严格限制资源型产品和高消耗、高污染产品,逐步停止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性行业开展加工贸易。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还要兴办20个以IT、汽车零部件和机械产品等产业为主的加工贸易园区,提高加工贸易结构和档次,推动辽宁省加工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3.2积极推出口品牌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品牌是增强出口能力的重要保障,引导和支持企业制定品牌建设发展规划、开发出口品牌,在境外注册商标、宣传品牌、申请专利,进行国际质量标准认证和产品准入认证。
设立支持出口品牌产品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企业出口的新产品研发、开展质量体系认证、国外注册商标、产品品牌和专利申报及发布信息、境外市场广告宣传、参加国外专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等国际性专业展览活动等项开支给予资助。
积极实施自主出口品牌便利措施,在进出口许可证、重大展会展位分配、技改资金使用、通关、检验检疫、融资、出口退税、境外投资等方面,为出口品牌企业提供便利。
为了改变出口产品的低层次,全面推进科技兴贸战略,未来五年必须坚持“科技兴贸”战略,不断提高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落实科技兴贸的各项鼓励政策,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品牌、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营销为重点,大力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尽快提高辽宁省出口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加大对机电产品扩大出口的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培育和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重点出口企业。
进一步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制度,重点扶持出口超过1000万美元的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千方百计扩大出口规模。
3.3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积极争取把大连作为国家对外开放格局的战略重点,发挥其在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经济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层次,增强辐射功能,实现对内、对外开放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发展。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出口以机电、轻纺、创汇农业为主,重点抓好100个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龙头产品。
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
利用外资要突出重点,引入外资要明确为以下四个方面服务:
开发农业资源,发展创汇农业;加强对石化、冶金、电子、机械四大支柱产业的改造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基础工业建设,缓解"瓶颈"制约;效益型、出口创汇型、高新技术及资源深加工型的项目。
积极开展国际金融合作,适时适度地发展投融资公司、伞型投资公司,多方式地筹集外资。
积极稳妥地搞好境外发行债券、大企业股票上市。
在沈阳、锦州等地试办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及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
鼓励境外中方企业向国内反投资等,为老基地改造扩大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李晋.新经济与我国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国际贸易,2010,(4)
[2]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3]魏龙,白雪.中国出口产品结构现状及调整策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第166-169页.
[4]张弛,张礼宁.辽宁对外贸易依存度问题浅析[J].辽宁经济,2008
(1):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