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现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0998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态变化现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物态变化现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物态变化现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物态变化现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物态变化现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态变化现象.docx

《物态变化现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态变化现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态变化现象.docx

物态变化现象

物态变化现象:

   1.夏天从冰糕上滴落的水滴(熔化)

   2.冰粒变成雨滴降落下来(熔化)

   3.修柏油马路时,用大熔灶熔沥青(熔化)

   4.冰放在太阳下,一会儿就变成了水(熔化)

   5.将钢放在炼钢炉内,一会儿就变成了钢水(熔化)

   6.纯水凝结,结成冰块(凝固)

   7.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

   8.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

   9.钢水烧铸成火车轮(凝固)

   10.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

   11.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汽化——蒸发)

   12.洒在地面上的水不见了(汽化——蒸发)

   13.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蒸发)

   14.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蒸发)

   15.烧开一壶水(汽化——沸腾)

  16.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

   17.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

   18、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

   19.早晨的浓雾、露水(液化)

   20.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液化)

   21、洗热水澡后,卫生间的玻璃变得模糊不清,一会儿又变得清晰起来(先液化后汽化)

   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

   23、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

   24.衣箱中的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

   25.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

   26.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

   27.灯丝(钨丝)变细(升华)2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人工降雨(升华)

   29.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上形成的冰花(或“窗花”)(凝华)

   3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31.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

   32.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33.灯泡(钨丝)发黑(凝华)

   34.雪糕纸中发现的“白粉”(凝华)

   35.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用来打造绝妙的舞台效果(先升华后液化)

   36.雨的形成:

①汽化(或蒸发)→液化→凝固→熔化;②汽化(或蒸发)→凝华→熔化③汽化(或蒸发)→液化水的三大名称:

固态:

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凇、“窗花”(凝华)、雹(凝固)、白冰液态:

水、露(液化)、雨(液化)、雾(液化)、“白气”(液化)气态:

水蒸气【注:

水蒸气不可见,可见的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水珠。

 物态变化的误区讲解

   一、对几对关键字的误写

   1、"熔"和"溶"

   固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熔化,如对海波加热,海波由因态变成了液态;固体溶于另一种液态物质中的现象叫溶化,如海波放入水中变成了海波溶液。

熔化是吸热过程,所以要用到"火",故用"火"旁;而溶解时不需要加热,只不过有的溶解过程是吸热过程,液体的温度会降低,有的是放热过程,学习方法,液体的温度会升高,但必须有液体物质,故用"水"旁。

如食盐溶于水,白糖溶于水等。

   2、"汽"和"气"

   "汽"是指由液体或固体变成的气体,也特指水蒸气。

如汽油、汽水等,由于它身上有"水",所以常与液态有关,"汽化"是指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而"气"是指某种气体,如空气、水蒸气等,所以常与气态有关。

   3、"凝固"和"凝结"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现象,固在一起就成了固态;而"凝结"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将分散的水蒸气结合在一起形成水滴。

如常说的凝结成小水滴,就是水蒸气变为液体的过程。

   二、对"白气"状态的误解

   能飘浮在空气中的都认为是气态,如对"白气"的误解,形成"白气"时,它在空中也能飘浮,表面上与气体的状态是一样的,但它不是水蒸气,因为水蒸气是不能被人所看到的,我们生活的空间无处不存在水蒸气,但我们却看不到它,可"白气"却能被我们所看到,说明"白气"不是水蒸气,那么它是什么呢?

仔细观察发现,这些"白气"都是由一些细小的小水滴组成的,它们的平均直径只有几个微米,因此它们能够在空中悬浮成为白色的气状物质。

如生活中的雾、吃冰棒时冰棒上冒的白烟、做饭时锅里冒出的"白气"、打开冰箱后出现的"白气"、冬天嘴里哈出的"白气"等,它们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小液滴。

所以学习时我们不但要善于比较,更要善于归纳、总结、善于举一反三。

   三、对吸、放热记忆的误区

   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关于物体的吸、放热过程极易产生混淆,有时死记硬背的效果又不好,所以这部分有时被认为是学习的难点。

   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图示来描述,如图1所示,凡是向上的变化,都是吸热的,向下的变化都是放热的。

这种将六个物态变化立起来的直观方式很适合我们的记忆。

   同时也可以从状态来记忆,凡是向体积变大、没有形状的方向转变的变化都是需要能量的,要吸热;凡是向体积变小,越来越稳固方向转变的都需要将能量释放出来的,应该放热。

物态变化之熔化

   熔化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1、熔化现象:

①春天冰雪消融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

   2、熔化规律: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晶体熔化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

  ①萘的熔点为80.5℃。

当温度为790℃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时,

  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

   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

   5、熔化吸热的事例:

  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

   ③鲜鱼保鲜,用0℃的冰比0℃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

   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6、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标准是:

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

   常见的晶体有:

冰、食盐、萘、各种金属、海波、石英等

   常见的非晶体有:

松香、玻璃、蜡、沥青等。

 物态变化之凝固

   凝固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凝固现象:

①滴水成冰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不断降低。

   3、晶体凝固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4、凝固放热:

   ①北方冬天的菜窖里,通常要放几桶水。

(利用水凝固时放热,防止菜冻坏)

   ②炼钢厂,钢水冷却变成钢,车间人员很易中暑。

(钢水凝固放出大量的热)

   5、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物态变化之凝华

   凝华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凝华现象:

   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

   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

   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物态变化之升华

   升华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升华现象:

   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

   升华吸热:

   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物态变化之液化

   液化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1.液化现象:

   ①水开后,壶嘴看见白气(壶中汽化出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雾状小水珠)

   ②夏天自来水管和水缸上会出汗。

(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珠)

  2.液化的方法分为:

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遇冷、放热)液化:

①雾与露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附在尘埃浮在空中,形成雾;附在草木,聚成露)②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雾状小水珠)③冬天,窗户内侧常看见模糊的水气。

(屋内水蒸气遇到冷玻璃液化成小水珠)④牙医在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将检查用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下,然后放入口腔中。

(防止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面上)

   ⑵压缩体积液化:

①在常温下,将石油气压缩放入钢瓶中,以液态石油气的形式保存。

②长征火箭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

压缩成的液态氢和液态氧。

③打火机中,常用压缩后的液态丁烷作为燃料。

   3.液化放热:

  ①北方的冬天,在室内暖气管道中通以灼热的水蒸气来取暖,最后在管道另一头回收到的是水。

(水蒸气液化成水放出大量热)

   ②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水更容易烫伤人体。

(100℃的水蒸气液化成100℃的水要放热)

  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1.沸腾:

   ⑴沸腾现象:

例-水沸腾,有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

   ⑵沸腾规律:

液体在沸腾时,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

  ⑶液体沸腾必要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⑷有关沸点知识:

   ①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固态氧的熔点是-218℃。

-182℃时,氧为气态。

   -184℃时,氧为液态。

-219℃时,氧为固态。

-183℃氧是液态、气态或气液共存都可以。

   ②可用纸锅将水烧至沸腾。

(水沸腾时,保持在100℃不变,低于纸的着火点)

   ③装有酒精的塑料袋挤瘪(排尽空气)后,放入80℃以上的水中,塑料袋变鼓了。

   (酒精汽化成了蒸气。

酒精沸点为78℃,高于78℃时为气态)

   2.蒸发:

   ⑴蒸发现象:

  ①湿衣服放在户外,很快就会干②教室洒过水后,水很快就干了

   ⑵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

   ①刚从水中出来,感觉特别冷。

(风加快了身上水的蒸发,蒸发吸热)

   ②一杯40℃的酒精,敞口不断蒸发,留在杯中的酒精温度低于40℃。

(蒸发要向周围环境和液体自身吸热。

   ③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示数会先下降再升高。

(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中液体温度下降,蒸发结束后温度回升到室温)

沸腾与熔化的比较

   1、液体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晶体熔化也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2、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也保持不变

   3、沸腾的必要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需要继续加热

 温度计表示与用法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

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

-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

即分度值

   (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