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089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docx

环境监测重点提要

绪论

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度,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1、环境监测的过程一般为:

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2、监测的目的

1)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5)通过监测确定环保设施运行效果,以便采取措施和管理对策,达到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目的。

6)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3、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目的

1)监视性监测

2)特定目的监测包括:

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

3)研究性监测

4、环境监测的发展

1)被动监测

2)主动监测

3)自动监测

5、环境污染和环境监测的特点

(一)环境污染特点

1)时间分布性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

2)空间分布性污染物和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随着水和空气的流动而被稀释扩散。

3)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的关系有害物质引起毒害的量与其无害的自然本底值之间存在一界限。

4)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

单独作用:

即当机体中某些器官只是由于混合物中某一组分发生危害,没有因污染物的共同作用而加深危害的,称为污染物的单独作用(1就是1)

相加作用:

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同一器官的毒害作用彼此相似,且偏向同一方向,当这种作用等于各污染物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污染的相加作用(1+1=2)

相乘作用:

当混合污染物各组分对机体的毒害作用超过个别毒害作用的总和时,称为相乘作用(1+1>2)

拮抗作用: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污染物对机体的毒害作用彼此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时,称为拮抗作用。

(1+1<2)

5)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

6、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监测对象、监测数据的处理

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

3)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7、环境优先污染物:

对众多有毒污染物进行分级排队,从中筛选出危害较大,在环境中出现频率高的污染物作为监测和控制对象,经过这种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

9、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环境质量标准

2)污染物控制标准

3)环境基础标准

4)环境方法标准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

6)环保仪器、设备标准

8、制定环境标准的原则

1)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

2)既要技术先进、又要经济合理

3)与有关标准、规X、制度协调配套

4)积极采用或等效采用国际标准

10、第一类污染物指的是能在环境或动植

物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

者。

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

样;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的污染物质,在排放单位排放口采样时其最高允许的排放浓度必须符合标准

第二章水和废水监测

1、水质污染分为化学型污染、物理型污染和生物型污染。

2、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首先被稀释,随后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还原及微生物降解等,使污染物浓度降低,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水质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

1)对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地表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因子进行经常性的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对生产、生活等废(污)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污)水进行监视性监测

3)对水环境污染事故进行应急监测

4)为国家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5)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4、水质监测分析方法选择原则:

灵敏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测定要求;方法成熟;抗干扰能力好;操作简便。

5、用于测定无机污染物的方法

1)原子吸收法

2)分光光度法

3)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4)电化学法

5)离子色谱法

6、用于测定有机污染物的方法

1)气相色谱法(GC)

2)气相色谱-质谱法(GC-MC)

3)其他方法

(七)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1、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和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水体流域土地功能及近期使用计划等

(4)理念水质监测资料

2、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1)设置原则

1)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水体尺度X围,考虑代表性、可控性及经济性等因素,确定断面类型和采样点数量,并不断优化。

2)有大量污(废)水排入江河的主要居民区、工业区的上游和下游,支流与干流汇合处,如海河流河口及受潮汐影响河段,国际河流出入国境线出入口,湖泊、水库出入口,应设置监测断面。

3)饮用水源地和流经主要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以及与水质有关的地方病发病区、严重水土流失区及地球化学异常区的水域或河段,应设置监测断面。

4)监测断面的位置要避开死水区、回水区、排污口处,尽量选择水流平稳、水面宽阔、无浅滩的顺直河段。

5)监测断面应尽可能与水文测量断面一致,要求有明显岸边标志

3、河流监测断面的布设

为评价完整江河水系的水质,需要设置背景断面、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对于某一河段不需背景断面

(1)背景断面:

设在基本上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河段,用于评价一完整水系污染程度。

(2)对照断面:

为了解流入监测河段前的水体水质状况而设置(一般只设一个对照断面)

(3)控制断面:

为评价监测河段两岸污染源对水体水质影响而设置。

设在排污区下游污水和河水基本混匀处。

流经特殊要求的地区(风景游览地等)的河段上也应该设置控制断面。

(4)削减断面:

是指河流受纳废水和污水后,经稀释扩散和自净作用,使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的断面,通常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1500m以外的河段上

4、采样位点的确定设置监测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断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处水深确定采样点的数目和位置。

对于江、河水系,当水面宽≤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水面宽50~100m时,在左右近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不足1m时,在1/2水深处设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大于10m时,设三个采样点,即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5.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1)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监测12次。

2)对于较大水系干流和中、小河流,全年采样监测次数不少于6次。

时间为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每期两次。

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重的河流、游览水域,全年采样监测不少于12次。

底质每年枯水期采样监测一次。

3)潮汐河流全年在丰、枯、平水期采样监测,每期采样两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采集当天涨、退潮水样分别测定。

4)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泊、水库,每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不少于12次。

其他湖、库全年采样监测两次,枯、丰水期各1次。

5)背景断面每年采样监测一次,在污染可能较重的季节进行。

6)排污渠每年采样监测不少于3次。

7)海水水质常规监测,每年按丰、平、枯水期或季节采样监测2~4次。

6.工业废水(每个生产周期不少于3次)

(1)监测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的废水排放口设置采样点

(2)监测二类污染物,在工厂废水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对已有废水处理设施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如需了解废水处理效果,还要在处理设施进口设采样点

城市污水(可在一年的丰、平、枯水季节,从总排放口分别采集一次流量比例混合样测定,每次进行1昼夜,每4小时采一次样。

(1)城市污水管网:

采样点应设在非居民区生活排水支管接入城市污水干管的检查井;城市污水干管的不同位置;污水进入水体的排放口等

(2)城市污水处理厂:

在污水进口和处理后的总排放口布设采样点

7地下水水质监测方案的制定

对照监测井:

设在地下水流向的上游不受监测地区污染源影响的地方。

控制监测井:

设在污染源周围不同位置,特别是地下水流向的下游方向。

对于常规性监测,要求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采样测定。

第三节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1、水样的类型

1)瞬时水样:

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

2)混合水样:

同一采样点于不同时间所采集的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

流量比例混合样

3)综合水样:

把不同采样点同时采集的各种瞬时水样混合后所得到的样品。

2、采集水样注意事项

(1)测定悬浮物、pH值、DO、生化需氧量、油类、硫化物、余氯、放射性、微生物等项目需要单独采样;其中,测得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和有机污染物等项目的水样必须充满容器;pH、导电率、溶解氧等项目宜在现场测定。

另外,采样时还需同步测量水文参数和气象参数

(2)采样时必须认真填写采样登记表;每个水样瓶都应贴上标签(填写采样点编号、采样日期和时间、测定项目等);要塞紧瓶塞,必要时密封。

3、流量的测定

(一)地表水流量测量

1、流速-面积法测出每个小块的面积和流速,累加。

2、浮标法是一种粗略测量小型河、渠中水流速的简易方法。

(二)废水流量测量

1、流量计法

2、容积法将污水导入已知容积的容器或污水池,测量流满容器或污水池的时间

3、溢流堰法仅适用于不规则的污水沟、污水渠中水流量的测量。

4、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一)水样的运输

(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玷污,将其装箱,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制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避免冻裂样品瓶。

(二)水样的保存方法

1、冷藏或冷冻法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度。

2、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1)加入生物抑制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的水样中加入HgCl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对测定酚的水样,用磷酸调至pH为4时,加入适量硫酸铜,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2)调节pH值:

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硝酸酸化pH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氰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加入NaOH调至pH为12时,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

如测定汞的水样需加入HNO3(至pH小于1)和K2Cr2O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

ATTENTIONPLEASE:

加入的保存剂不能干扰以后的测定;保存剂的纯度最好是优级纯的,还应作相应的空白试验,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

第四节水样的预处理

一、水样的消解当测定含有机物水样中的无机元素时,需进行消解处理,消解处理的目的是破坏有机物,溶解悬浮性固体,将各种价态的欲测元素氧化成单一高价态或转变成易于分离的无机化合物。

消解后的水样应清澈、透明、无沉淀。

(一)湿式消解法

1、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

2、硝酸—高氯酸消解法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

3、硝酸—硫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

常用的硝酸与硫酸的比例为5+2.常加入少量过氧化氢。

4、硫酸—磷酸消解法两种酸的沸点都比较高,其中硫酸氧化性强,磷酸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三价铁离子等络合,故二者结合消解水样,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

5、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该方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

6、多元消解法如处理测总铬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锰酸钾消解

7、碱分解法当用酸体系消解水样造成易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即在水样中加入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或者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煮沸至近干,用水或稀碱溶液湿热消解。

(二)干灰化法又称高温分解法。

注意:

本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砷、汞、镉、硒、锡等)的水样。

二、富集与分离

当水样中的欲测组分含量低于测定方法的测定下限时,就必须进行富集或浓集;当有共存干扰组分时,就必须采取分离或掩蔽措施。

(一)气提、顶空和蒸馏法

1、气提法该方法是把惰性气体通入调制好的水样中,将欲测组分吹出,直接送入仪器测定,或导入吸收液吸收富集后再测定。

2、顶空法该方法常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或挥发性无机物(VICs)水样的预处理

3、蒸馏法利用水样中各污染组分具有不同的沸点而使其彼此分离的方法。

(二)萃取法

1、溶剂萃取法它是基于物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溶剂中分配系数的不同,进行组分的分离和富集。

2、固相萃取法(SPE)其萃取剂是固体。

3、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将水样中一种或数种组分吸附于表面,再用适宜的试剂加热或吹气等方法将欲测组分解吸,达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4、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发生交换反应进行分离的方法。

1)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含有—SO3Na,—SO3H等活性基团,用于富集阳离子;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含有—N(CH3)3+X-基团,其中X为氢氧根、氯离子、硝酸根等,能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中与强酸或弱酸阴离子交换;

5、共沉淀法指溶液中一种难溶化合物在形成沉淀(载体)过程中,将共存的某些痕量组分一起载带沉淀出来的现象。

其机理基于表面吸附、包藏、形成混晶和异电荷胶态物质相互作用等

1)利用吸附作用的共沉淀分离

2)利用生成混晶的共沉淀分离

3)用有机共沉淀剂进行共沉淀分离

第五节物理指标检验

一、水温水温测量应在现场进行。

(一)水温计法测量时将其插入预定深度的水中,放置5min后,迅速提出水面读数

(二)颠倒温度计法用于测量深层水温度

二、臭和味

(一)定性描述法

(二)臭阈值法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刚能闻到臭味时的稀释倍数称为“臭阈值”

三、色度

水的颜色分为表色和真色。

真色指去除悬浮物后的水的颜色,没有去除悬浮物的水具有的颜色称为表色。

水的色度一般指真色。

(一)铂钴标准比色法

(二)稀释倍数法

四、浊度浊度是反映水中的不溶解物质对光线透过时阻碍程度的指标,通常仅用于天然水和饮用水,而废水和污水中不溶物质含量高,一般要求测定悬浮物。

(一)目视比浊法

(二)分光光度法(三)浊度仪法

五、透明度

(一)铅字法

(二)塞式盘法

六、残渣

水中的残渣分为总残渣、可滤残渣和不可滤残渣三种。

它们是表征水中溶解性物质、不溶解性物质含量的指标。

(一)总残渣它是水或污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不可滤残渣和可滤残渣。

(二)可滤残渣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所增加的重量。

(三)不可滤残渣(悬浮物,SS)

水样经过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烘至恒重得到的物质量称为不可滤残渣量。

七、矿化度

矿化度是水化学成分测定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价水中总含盐量,是农田灌溉用水适用性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

(重量法)

八、电导率

水的电导率与其所含无机酸、碱、盐的量有一定的关系。

该指标常用于推测水中离子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九、氧化还原电位

其氧化还原电位是多种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结果。

该指标有助于我们了解水体的电化学性质,分析水体的性质,是一项综合指标。

ATTENTION:

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必须在现场测定。

第六节金属化合物的测定

一、金属化合物的常用测定方法简介

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1)方法原理: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焰炬温度可达6000~8000K,当将试样由进样器引入雾化器,并被氩载气带入火焰炬时,则试样中组分被原子化、电离、激发,以光的形式发射出能量。

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激发或电离时,发射不同波长的特征光谱,故根据特征光的波长可进行定性分析;元素的含量不同时,发射特征光的强弱也不同,据此可进行定量分析:

I=aCb

式中:

I——发射特征谱线的强度

C——被测元素的浓度

a——与试样组成、形态及测定条件等有关的系数;

b——自吸系数,b≤1.

(2)仪器装置仪器由等离子体焰炬、进样器、分光器、控制和检测系统等组成。

(3)测定要点

1)水样的预处理:

采样后→0.45微米滤膜过滤→取滤液,加硝酸消解→定容至原取样体积,保持5%的硝酸酸度

2)配制标准溶液和试剂空白溶液

3)测量:

调节好仪器工作参数,选两个标准溶液进行两点校正后,依次将试剂空白溶液、水样喷入ICP焰测定,扣除空白值后的元素测定值即为水样中该元素的浓度。

2、分光度法

1)原理:

分子吸收光谱上的吸收峰值波长、吸收峰数目及形状与物质的分子结构紧密相关,这是进行定性分析的基础;吸收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与被测物质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符合朗伯-比尔定律,即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二者呈线性关系,这是定量分析的基础。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光区包括紫外光区(10~400nm)、可见光区(400~780nm)、红外光区(780nm~300μm)。

在利用分光光度法监测项目中,大多数是将被测物质转变成有色物质,在可见光区通过测其对特征波长的吸光度,并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相比较实现定量测定。

3、冷原子吸收法

1)方法原理(以汞为例)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还原为元素汞。

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其气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汞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定量。

汞原子蒸气对253.7nm的紫外光有强烈吸收,并在一定浓度X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

2)测定要点水样预处理→空白试剂制备→绘制标准曲线→水样测定

4、冷原子荧光法(以汞为例)该方法是将水样中的汞离子还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将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河较低的浓度X围内,荧光强度和汞浓度成正比。

5、火焰原子吸收法

1)方法原理:

将待测元素的溶液通过原子化系统喷成细雾,随载气进入火焰,并在火焰中解离出基态原子。

当空心阴极灯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波长光通过火焰时,因被火焰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而减弱。

在一定实验条件下,特征波长光强的变化与火焰中待测元素基态原子的浓度有定量关系,从而与试样中待测元素的浓度(ρ)有定量关系,即:

A=k'ρ

式中:

A——待测元素的吸光度

k'——与实验条件有关的系数;当实验条件一定时为常数。

6、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得镉、铜、铅

将清洁水样和标准溶液直接注入电热石墨炉管进行测定。

石墨炉分三个阶段升温:

干燥阶段,低温干燥试样,使溶剂挥发;灰化阶段,中等电流加热使试样灰化或碳化;原子化阶段,通常在最低原子温度使待测元素迅速原子化

7、阳极溶出伏安法

溶出伏安法也称方向溶出极谱法。

测定金属离子是用阳极溶出反应。

这种方法是先使待测离子于适宜的条件下在微电极(悬汞电极或汞膜电极)上进行富集,然后再利用改变电极电位的方法将被富集的金属氧化溶出,并记录其伏安曲线。

根据溶出峰电位进行定性;根据峰电流大小进行定量。

第七节非金属无机物的测定

一、酸度和碱度

(一)酸度是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

这类物质包括无机酸、有机酸、强酸弱碱盐等。

1、酸碱指示剂滴定法

2、电位滴定法

以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与被测水样组成原电池并接入pH计

(二)碱度

水的碱度是指水中所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总量,包括强酸、弱碱、强碱弱酸盐等。

重碳酸盐是水中碱度的主要形式。

用酚酞测得的为酚酞碱度;甲基橙测得的为甲基橙碱度(总碱度)

二、pH值

pH和酸度、碱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pH值表示水中的酸碱性的强弱,而酸度或碱度是水中所含酸或碱物质的含量。

测定pH值的方法有玻璃电极法和比色法。

比色法不适用于有色、浑浊或含较高游离氯、氧化剂、还原剂的水样。

三、溶解氧

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的氧称为溶解氧。

大气压下降,水温升高,含盐量增加都会导致溶解氧含量降低。

一般规定水中溶解氧至少在4mg/L以上,

清洁水可用碘量法;受污染的地面水和工业废水必须用修正的碘量法或氧电极法。

(一)碘量法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的溶解氧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并生成氢氧化物沉淀。

加酸后,沉淀溶解,四价锰又可氧化碘离子而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的碘,可计算出溶解氧含量。

应预先消除并根据不同的干扰物质采用修正的碘量法。

(二)氧电极法

广泛应用的溶解氧电极是聚四氟乙烯薄膜电极。

四、氰化物简单氰化物易溶于水、毒性大;络合氰化物在水体中受pH值、水温和光照等影响解离为毒性强的简单氰化物。

(一)硝酸银滴定法

(二)分光光度法

五、氟化物

缺氟易患龋齿病。

饮用水中含氟的适宜浓度为0.5~1.0mg/L(F-)

长期饮用高于1.5mg/L的水易患斑齿病,高于4mg/L易患氟骨病。

(一)离子色谱法

1、方法原理

离子色谱(IC)法是利用离子交换原理,连续对共存多种阴离子或阳离子进行分离后,导入检测装置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水样采集后经0.45微米微孔滤膜过滤再测定;对于污染严重的水样,可在分离柱前安装预处理柱,去除所含油溶性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水样中含有不被交换柱保留或弱保留的阴离子时,干扰F-或Cl-的测定,如乙酸与氟离子产生共洗提,可改用弱洗提液。

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降水中无机阴离子的测定,其测定下限一般为0.1mg/L

(二)离子选择电极法(三)氟试剂分光光度法

六、含氮化合物

(一)氨氮水中的氨氮是指以游离氨和离子氨形式存在的氮,两者的组成比决定于水的pH值。

对地面水常要求测非离子氨。

1.分光光度法

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二)亚硝酸盐氮

亚硝酸盐氮(NO3-,-N)是氮循环的中间产物。

在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氧化成硝酸盐;在缺氧条件下也可被还原为氨。

1、分光光度法

2、离子色谱法(同氟化物测定方法)

3、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三)硝酸盐氮

1、分光光度法

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

(四)凯氏氮

凯氏氮是指以基耶达(Kjeldahl)法测得的含氮量。

它包括氨氮和在此条件下能转化为铵盐而被测定的有机氮化合物。

可用凯氏氮与氨氮的差值表示有机氮含量。

凯氏氮的测定要点:

取适量水样于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K2SO4),加热消解,将有机氮转变为氨氮,然后在碱性介质中蒸馏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测定氨氮含量,即为水样中的凯氏氮含量。

直接测定有机氮时,可将水样先进行预蒸馏除去氨氮,再以凯氏法测定。

凯氏氮在评价湖泊、水库等水的富营养化时,是一个有意义的指标。

(五)总氮

水中的总氮含量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指标。

其测定方法通常采用过硫酸钾氧化,使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变为硝酸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或离子色谱法、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等测定。

七、硫化物

水中硫化物包含溶解性的硫化氢,硫氢根,硫离子,酸溶性的金属硫化物,以及不溶性的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

(一)分光光度法

(二)碘量法

(三)间接火焰原子吸收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