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docx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
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资格培训B证考核作业
设计一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与快乐同在》——六年级心理健康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排解烦恼的方法,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三、活动难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四、活动形式:
情境游戏、心理短剧、角色扮演、情境模拟、讨论沟通、行为训练等
五、活动准备:
a) 多媒体课件 b) 录音机、磁带 c) 心理小品 d) 座位成圆桌形
六、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
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
二、学生互动,倾诉烦恼:
1、教师导语:
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
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
《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
有了烦恼,让我们像故事中的理发师一样来大声地说出自己的烦恼!
4、我口说我心:
引导学生诉说感到不愉快的事。
三、交流方法,心理疏导:
1、观看心理小品,评析是非:
小品一:
(内容概要:
表弟在踢足球,不小心摔了一跤,丹丹正想去扶他,妈妈走了过来,说是丹丹把弟弟弄倒了,就批评丹丹没照顾好弟弟。
丹丹气愤地跑进房间,大哭起来,妈妈来叫吃饭也不去吃。
)
小品二:
(内容概要:
班级每个月要评比一次课代表。
10月份,玲玲没评上语文科代表,12月份评上了周记科代表。
玲玲跟老师说她想做语文课代表,老师不肯。
玲玲很生气,在学校把气压在心里,放学了,在回家的路上,她边走边摘树叶出气。
)
2、教师导语:
我们看了同学生气时的各种表现,请大家讨论,他们这样做对吗?
为什么?
看我们能不能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教师导语:
大家遇到的问题中,有许多烦恼其实是可以排解的,可以感受快乐的。
4、观看多媒体动画剧:
《猪八戒新传》。
思考:
为什么同样面对下岗,沙和尚满脸笑容,而猪八戒却闷闷不乐?
教师小结:
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5、情境游戏:
《猜一猜》
情节设计:
丁丁上前,做闷闷不乐状,委曲地自言自语:
作文课,我认真地写,满怀信心地给老师看,老师说不行;而同桌这么死板的作文,老师却说好多了。
教师引导
(1):
你能猜出此时丁丁在想些什么吗?
(老师处理事情不公正;同桌会拍马屁;老师看不起我)
情节设计:
老师又凑到丁丁的耳旁低语几句,丁丁眉头舒展开来。
教师引导
(2):
猜一猜老师刚才对丁丁说了什么?
(请换一个角度想问题)
情节设计:
丁丁跳着,笑着回到了座位上。
教师引导(3):
请同学们猜一猜,丁丁为什么这么高兴?
她是怎么想的?
(老师觉得我的作文水平比同桌高,应该写得更好;老师对我严格是为我好。
)
6、心理体验,多媒体出示:
小红买了一件新衣服,自己挺满意。
可是,邻居李芳说:
“太难看了!
”小红这样想:
她觉得特别伤心。
小红这样想:
她觉得还可以。
小红这样想:
她觉得很快乐了。
7、师小结:
要知道,一个人遇到不顺心或不公正的对待时,他并不是世界上最倒霉、最不幸的人,世界上很多事,取决于我们的想法,有时候换个角度想问题,能让我们摆脱烦恼,增强自信,找到快乐。
三、分享经验,体验快乐:
1、过渡:
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
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
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
大家的办法真多!
这些让我们快乐的办法就像是我们的心灵营养餐,让我们摆脱烦恼,忘记不快,高兴起来。
现在,让我们来准备一份“心理快餐”,把你寻找快乐的方法写在或画在卡片上,放在快餐盘里。
“做”好的同学,请放在“自助餐桌”上。
(配乐,学生制作心理快餐)
4、享用“心理快餐”:
教师导语:
现在,大家行动起来,一起来享用美味的心理佳肴吧!
①看史努比动画片段;
②播放节奏感很强的音乐,跟着音乐做运动;
③齐唱《幸福拍手歌》,边唱边抛开烦恼,跟着歌词大意拍手、拍肩、跺脚
④看照片回忆快乐的往事;
5、介绍另一些生活中常用的能创造快乐, 发泄不良情绪的办法:
教师过渡:
这些能使自己经常开心的小窍门真好,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办法可多了!
多媒体动画演示文稿:
读有趣的书;至少培养自己有一种兴趣爱好;经常与家人、同学、朋友在一起,谈心、玩耍; 照镜子,与镜中的人说说话;到没有人的地方大声喊叫;在劳动创造中体会快乐……
6、教师赠言:
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四、关注他人,共享快乐:
1、小组合作,排解烦恼:
开展“我来安慰他”活动:
通过体验活动,还没有完全抛开活动之初回忆产生的烦恼的同学,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 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 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
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 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 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
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要在平时留心身边的小伙伴和家人,发现谁在什么时候有不快乐的情绪的时候,设法找到原因,试着为他送去快乐。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卫生的认识
答:
一、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
例如英格里士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
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
麦灵格尔认为: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
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
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
( 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 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
(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特征如下:
智力正常:
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
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劳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情绪稳定与愉快:
情绪稳定与心情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
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行为协调统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治疗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中,就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助人为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的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良好的适应能力:
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中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应当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什么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这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
以上是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但是心理健康并非是超人的非凡状态,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不一定在每一个方面都有表现,只要在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二、对心理卫生的认识
心理卫生所关注的是采取何种手段来达到和维护心理健康。
要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发展规律,通过各种有益的教育和训练,以家庭和社会的良好影响来培养和维护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人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保持身心两个方面的健康。
具体地说,心理卫生要对社会人群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做工作。
纵向的是指从胚胎开始到老年临终的人生各个阶段,包括胎教、婴幼儿、青少年、中年、更年期、老年各个阶段的心理保健;横向的是指不同的社会群体(如家庭、学校、部队、工矿航海等)的心理保健。
心理卫生的目的是要达到心理健康,但心理健康有没有个标准?
对这个复杂的问题心理学工作者已做了大量工作,但至今还没有个为大家公认的理想标准。
为了使心理卫生有个大致的遵循,下面将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期罗(Maslow)和迈特尔曼(Mittelman)几经修订的十项标准列出: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恰当的估计;
3.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按照上述十条标准一一严格对照,可以说很难找到一个心理完全健康的人。
因此,我们只能说,讲究心理卫生的人就接近上述标准,不注意心理卫生的人就远离上述标准。
远离上述标准,不仅人格异常,而且容易罹患种种心因性疾病。
所以,为了心理健康,人人应当注意讲究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