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1047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 1.docx

浅谈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及流域的开发利用及问题的解决方法11

天水市秦州区藉河流域开发及问题研究

定西师专2010级地理教育1班郑小生

内容摘要:

秦州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的过渡带,降水地域差异较大,时空分布不均。

藉河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洪涝灾害严重,旱季的缺水问题难以解决。

水土流失问题较严重。

通过对秦州区藉河流域水资源量、国民经济各部门需水量的计算,评价秦州区藉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水资源余缺以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该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关键词:

藉河流域开发利用问题研究

一、藉河概况

藉河(JiRiver),在天水人们习惯称(Xihe),现在官方定为藉河(Jihe)。

发源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甘谷县交界处的龙台山景东梁东麓,东流经天水市城区,至麦积区北道埠峡口汇入渭河。

藉河全长85公里,流域面积126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12立方米每秒,年径流量1.3亿立方米,年均悬移质输沙量473.4万吨,平均含沙量36.4千克每立方米,河道比降12‰,自然落差1517米,流域地形西高东低,海拔1193-2710米之间。

支流不对称分布,多来自南侧。

藉河流域地处亚热带气候区,但与秦岭山地和陇中黄土高原有所差异,属半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0.5摄氏度,一月最低零下3摄氏度,七月最高22.5摄氏度。

年降水量580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

藉河流域属黄土峁梁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年平均侵蚀模数4650吨每平方千米。

天水城区左岸支流罗峪河侵蚀尤重,常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二、藉河流域的开发利用

藉河之滨天水城区自古以水质优良和丰富而著称,有“天河注水”之说。

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藉河流域地表地下水资源枯竭,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在藉河上游右岸支流金河上建设上磨水库,库容860万立方米,为城市提供供水水源。

为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和投资环境,藉河中下游城区段已建藉河风情线工程,设6道橡胶坝,5座蓄水池和滨河公园。

藉河自发源地向东北流,经甘谷县古坡乡折向东流,至秦州区关子镇转向东南流。

关子镇历史悠久,秦始立冀县,明初称关子镇,是秦州区的西大门。

历史上就已开发,关子镇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也是商贸重镇。

藉河东南流至藉口乡五十里铺村。

藉河东流至太京乡三十甸子右纳普岔河,至天水郡南沟河始进入天水城区。

南沟河发源于齐寿山北麓,与长江流域西汉水源头为邻,向北流汇入藉河。

1943年国民政府水力发电总署在天水设立水力发电工程处,始建王家磨水电站,从师家崖筑坝引藉河水,引水渠长3.3千米,在王家磨建渠道式水电站厂房,木制水轮机,木制压力水管,引水流量1.2立方米每秒,设计水头20米,装机容量180千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运行,1968年报废拆除。

  

藉河畔的天水城区历史悠久,是文化名城,早在七千多年前,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就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故有“羲皇故里”之称。

区内风景名胜众多,著名的有伏羲庙、玉泉观、南郭寺、李广墓、纪信祠、诸葛军垒、文庙、明代民居南北宅子和保存完好的清真寺、瑞莲寺等。

南郭寺因有生长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古柏而著名,唐代诗圣杜甫曾经寓居于此,写下《秦州杂诗》多篇流传于世。

天水亦是汉飞将军李广的故乡,有“飞将巷”、“李广墓”等遗迹。

还有工程中已竣工的五湖相连也是重要风景名胜区,藉河流域发展旅游资源的潜力大。

  

三、藉河流域存在的问题

秦州区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

受季风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往往造成汛期洪水成灾。

人类对水资源的开采与利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类生活环境。

但是,大规模的开发水资源和污染问题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平衡,也产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藉河水资源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一)洪涝灾害频繁[1]

流经天水市区的藉河,是天水市城市形象的标志和代表,见证了天水市的发展历史。

但是由于上流来水锐减,河床内围堰造田、乱垦乱植、乱倒垃圾、等现象严重,加之多年来河道内无序采砂,多处桥梁、河堤基础外露,河滩高低不一,河道行洪能力下降,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行洪安全。

近几年来藉河流域每到5—9月份的雨季,通常由暴雨引发的洪水,局部地区每年都会发生,来势凶猛,陡涨陡落,峰高流急,具有相当的冲击破坏作用。

因暴雨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山洪灾害也很突出。

对秦州生命财产构成威胁,分布在藉河中下游地区的数百座城市以及大量重要基础设施和企业都受到洪水威胁。

秦州区洪涝灾害大部分发生其特性主要有:

(二)季节性缺水严重

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

近年来,秦州区为了改变此状况,一是狠抓集雨工程建设,改变干旱山区的缺水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截止2010年共建水窖1.656万眼;二是建立示范工程,建成了太京川口、二十里铺、西十里、玉泉镇等节水示范工程。

(三)水土流失严重

由表1,藉河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侵蚀强度可以看出,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藉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

藉河上游水土流失现状表[2]

侵蚀强度

I

(微度侵蚀)

II

(轻度侵蚀)

III

(中度侵蚀)

IV

(强度侵蚀)

V

(极强度侵蚀)

合计

面积(km2)

541.15

3554.78

5028.19

3582.77

824.02

12981.15

占水土流失面积(%)

27.31

38.74

27.6

6.35

100

表1

(四)水污染和水环境日益恶化

流域内因乱排污水河流水污染日益严重,,工业废水大多未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就排放。

农业废水中由于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未被作物吸收的部分随灌溉水源进入河道。

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藉河。

不仅使水源污染,而且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

导致该流域内饮用水问题比较突出,饮用水水源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超标,其中包括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有机污染物。

(五)用水效率不高,水浪费现象严重[3]。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业方面:

为谋求短期的经济效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低。

秦州区境内2005年工业总产值47.76亿元,平均每万元耗水量120m3,从而得出工业用水量为135.57万m3。

2、农业方面:

大水漫灌为灌溉的主要方式。

据2005年水利年报统计全区灌溉面积为4640hm2,年灌溉用水量1392.40万m3。

3、生活方面:

市民的节水意识差。

据近年来统计,秦州区城乡居民日平均用水量为8.97万m3,年用水量超过10000万m3。

四、藉河治理的工程

(一)治理工程[4]

2003年,天水市决定实施藉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003年11月,水利部陕西水利电力勘察设计院受天水市城市投资公司委托完成了《秦州区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2004年2月,天水市发改委对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城区段生态环境治理工程立项批复,并于当年6月组织专家对项目可研报告进行了初步评审,于2004年11月通过了审查。

同年12月天水市环保局组织专家通过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审查。

2005年8月,甘肃省建设厅审查并批准施工图。

2005年10月,藉河秦州段治理工程在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环境、降低藉河防洪能力、破坏天水市历史文化古城原貌等一片争议声中开始施工。

按照设计,工程将治理西起天水郡大桥、东至天水市秦州区五里铺大桥共7公里河道,在此河段内用橡皮坝建成“五湖相连”的景观,共需投资约2亿元,当时预计在预计2008年全部完工。

(二)专家对工程提出三大质疑

就在藉河治理工程紧张施工过程中,一些专家对该工程建设提出了不同意见,有专家认为这项耗资巨大的工程“功利性远远超过公益性”,耗资巨大的建设工程的真实目的是建设水上乐园,这到底是为公益还是图功利?

专家还提出,该工程究竟是改善生态环境,还是破坏生态环境?

防渗工程主要是指对堤坝铺防渗膜,河床仍然是天然的,并非滴水不漏。

而藉河改造工程防渗工程不仅是在堤坝上,而且在河床上也进行了防渗处理,其区别仅是河床内采用的是石块、铁丝和水泥,完全是“反生态”、“反自然”的生态整治工程。

专家们提出的第三个质疑是工程究竟是提升城市品位还是降低城市品位?

使藉河“改头换面”的现代化包装工程,破坏了天水市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氛围,破坏了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

除此之外,还有人担心采用橡皮坝拦河,人为造出河中湖泊,一旦洪水暴发,所蓄70万立方米水下泄对下游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也有人提出,工程按照50年一遇洪水设计防洪能力,一旦出现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该如何应对?

就工程是公益性还是功利性的问题,指挥部工作人员认为,河改造后将使秦州区沿河呈现“天河注水”的美景,这些美景在观赏的同时如果能使群众拥有一个游乐场所,可以说是更大地发挥了其作用,当然应属于公益性的工程,收取管理、维修等费用也不会改变其性质。

这就像公园收取一定维修管理费不会改变公园是公益性建筑一样。

就防渗会不会改变自然生态的问题,工程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历史上天水是一个空气湿润的地方,素有“陇上小江南”的美称,近些年由于气候变化,降雨量逐年减少,天水市的空气湿度大大下降。

河改造工程结束后,将在原来干涸的河道内蓄水,蓄水后天水市秦州区的空气湿度增加、空气质量也会随之改善,可以说是回归自然的一种做法。

由于河道内没有进行防渗处理,也不会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

如果恢复自然生态的做法被称为“反自然”,那么时下进行的沙漠化防治、种草种树等工作都是与日益恶化的自然生态作斗争,能否说这些工作也是“反自然”的?

就工程对城市品位是否提高的问题,藉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负责人认为,工程建设能带动藉河两边区域联动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其作用是单一的工业或其他项目不能替代的。

就拦河坝蓄水是否会给下游的防洪带来压力,遇到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该如何应对的质疑,藉河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藉河由于连年的破坏防洪能力已经下降到了只能抵御10年一遇洪水的程度,此次改造将使其防洪能力提高到了可以抵御50年一遇洪水,防洪能力大大提高,这也是国家对中等城市防洪能力的要求。

至于大于50年一遇的洪水的抵御,将采取启动防洪应急预案等措施。

由于橡胶坝随时可以调节并迅速抽水使其坍塌,所以当上游距离城市20公里处的水文站发出预警信号后,可以在洪水到来前1小时内塌坝排水,拦河坝所蓄水给下游防洪不会造成影响。

目前藉河改造工程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已开始蓄水,但所有工程都竣工后的藉河究竟会给天水市带来什么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五、藉河的治理

(一)洪涝的防治

1、植树造林、种草、增强植被涵养水源能力。

藉河上游主要由两部分支流组成,流向都是自西向东。

两条支流在天水郡西大桥处汇合后注入藉河。

藉河上游流经地区主要包括皂郊镇、暖和湾镇、太京镇等乡镇,为了提高此地区水土的保持工作,防止下游洪涝灾害的发生,从2002年开始进行退耕还林、还草,雨季该项目已经在该地区初见成效。

2、中游修建橡胶大坝、建立分洪渠、修建防护堤等水利工程。

中游的北岸主要流经天水城区,南岸流经石马坪,人口稠密,所以对洪涝的治理尤为重要,此段的防洪措施依赖于已经竣工的“藉河风景线”。

此工程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其一,拦洪大坝的建立;其二,分洪渠的建立。

拦洪大坝对洪涝起削弱作用。

分洪渠对洪水起分流的作用。

此外工程还加固了两岸堤防。

工程不仅保护了中游地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保护了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3、疏通河道、截弯取直,新建成的五湖相连工程,改变了以往河水任流的现象,雨季使河水有了固定的河道。

(二)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的治理

1、藉河水资源短缺的解决措施[5]

(1)修建水库,在藉河的上游建设的上磨水库,缓解了区域内季节性缺水问题。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区域内人民的节水意识。

(3)政府出台相应政策,鼓励节水,反对浪费,保证藉河水长流。

农业用水,要改进灌溉技术,推广畦灌、低压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法。

逐步完善计量措施,有条件的应当安装计量设备,实行按亩配水,按方收费,减少耗水量。

农业灌溉应当加快节灌步伐,改进大水漫灌。

工业用水应采取循环用水、一水多用、废水处理综合利用等措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生活用水取消“包费制”,要采取节水措施,按户装表计量收费,防止浪费。

对公共设施用水装表考核、专人管理。

2、藉河污染的治理[6]

(1)农业方面:

注重流域内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对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

(2)工业方面:

加强监督,惩治不合理的工业废水、固体垃圾、辐射强的物质的排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3)生活方面:

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禁止生活垃圾的任意排放。

(4)放养食藻,食水草及食水体底层有机腐殖质的鲢鱼、鲤鱼、泥鳅、吓等。

(5)当水草水藻大爆发时,威胁其他生物生存时,应当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清除。

(6)当河道底部淤积较多泥沙时应进行人工清淤。

(7)设置曝气装置,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促进有益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活动,曾强其对污染的吸附、氧化,分解和还原作用。

(8)及时清除大型水生植物残体,使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与输出达到平衡。

(9)添加无污染的净水剂。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天水城区藉河右岸的南山,也是黄河流域最早进行水土保持试验的地方,1941年国民政府黄委会在天水设立“陇南水土保持试验区”,举办了全国第一个水土保持训练班,在南山大柳树沟和吕二沟开始了以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试验区。

该区试验工作开展六十多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为防止水土流失,政府转向对藉河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游的拦截工作。

为此,当地政府和人民非常重视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水土流失,主要有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1、工程措施:

(1)上游主要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步伐,特别加快能源科技在农村的应用步伐,改变以往的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本区域上游科技在农村的应用如表2:

农村科技应用表[2]

名称

年度

沼气池(口)

节能灶(个)

舍饲设施(处)

太阳灶(个)

2008

2

5

56

405

2009

5

55

406

2010

8

57

408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政府在农村的建设,主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沼气池、节能灶、舍饲设施、太阳灶的使用与推广,既限制了农村在生活方面对生态的破坏,又防止了水土流失。

实现了生态与生活的双赢。

从侧面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

(2)中下游主要解决城市泥沙拦截问题。

主要指秦州区与麦积区对泥沙的拦截与治理,目前,麦积区的拦截治理工程正在施工当中。

秦州区的拦截治理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当地人称之为“藉河风景线”。

泥沙主要通过被拦截来防止对下游的威胁,在藉河中每约百米建橡胶大坝,共6道橡胶大坝,大坝抵至南北两岸对泥沙起拦截作用。

工程的竣工,使该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与环境效益,对下游地上河的出现起了遏制作用,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已起了保护作用。

2、主要的生物措施[7]:

(1)将林草覆盖度大于70%以上的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划为保护区,加强自然植被的保护,防止滥垦滥伐。

(2)对植被稀少的荒山荒坡和25度以上的耕地进行种草种树

是把森林覆盖率30%-70%,立地条件能满足生态自然修复的疏林地、此生林地、营林区、疏草地,通过制定管护政策,整区域实行封禁治理。

(3)对海拔较低、光、水充足的地区。

发展经济林。

下图反映了2008—2010年藉河上游地区种草种树的情况;

注:

数据来自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在图中可以看出,藉河上游地区的退耕还林面积在2010年以前逐年下降,退耕还草面积逐年上升,但退耕还林面积仍大于退耕还草面积,仍占主要地位。

退耕还林的面积逐年减少,说明退耕还林面积渐达饱和并且政府和当地人民把力度转向种草种树。

此外,通过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努力,中游地区藉河南北两岸的绿化工程已经完工。

对流域的水土流失的遏制起了一定的作用。

六、结论

一直以来,藉河给流域内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恩惠,市区旅游资源丰富,再加上藉河治理工程中建成的“藉河风景线”和水库,给市区及流域内发展旅游资源增加了巨大的潜力。

但同时也由于自然与人为等原因,藉河给流域内人民带来了很多的灾害,随着流域内人民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藉河流域内科学的管理、各项治理工程的竣工和政策的完善,流域内洪涝灾害、水资源污染、水土流失等部分问题已初步得到解决,一些未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流域内人民正在寻找其解决的方法。

藉河出现的灾害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由藉河引起的各种灾害对市区和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将逐渐减少,对流域内人民的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起积极的作用已经日益突出。

在不久的将来,藉河将更多的造福于流域内人民,更多的为流域内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秦州区城市防洪预案.

[2]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藉河上游重要水源地保护工程项目建议书.

[3]陈军武.天水市秦州区水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利用研究[J].人民黄河2008.30

(2):

47-48.

[4]张雅菲.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藉河示范区项目建设成效及做法[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8.44

(1):

1-3.

[5]天水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6]齐安国.河道生态修复模式研究—以甘肃省天水藉河为例[J].干旱区研究.2008,25(3):

354-356.

[7]宋新生.藉河示范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几种模式[J]山西水土保持科技.2005(3):

37-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