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10166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docx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

 

MD1电动葫芦说明书

CD1、MD1、HC型电动葫芦

 

使用说明书

 

新乡市中原起重机械总厂有限公司

 

I适用范围

CD1型钢丝绳式电动葫芦是一种轻小型起重设备,它可以安装在单梁桥式起重机或直的、带曲线的单轨悬挂工字梁上吊运重物,亦可(选用固定式)直接将葫芦安装在固定支撑上,作垂直的或不同角度的卷扬起吊用。

本产品结构紧凑,轻巧,使用维修方便,是工矿企业、铁道、码头、仓库中常用的起重设备,其结构见图1,基本参数见表1。

本产品的工作环境温度为-20~+40℃,它不适用于在有爆炸危险、火灾危险、充满酸性或其它有腐蚀性气体以及相对湿度大于85%的场所里工作。

不允许用来载人,操作使用应严格按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及《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执行。

如在露天场所使用,应设置防护装置,免受潮湿。

本产品负载持续率FC25%。

起动次数120次/h。

本系列产品的型号规定如下:

安装和运行方式代号

D-电动小车式,A1、A2、A3

A4-固定式

  

起升高度(m)

起重量(t)

           

型号

 

II结构及工作原理

CD1型电动葫芦主要结构,一为起升机构,二为运行机构(固定式则无),三为电器装置。

一、起升机构

由锥形转子起升电动机

(1)(图2)、通过联轴器(4)、经减速器(11)的齿轮传动到空心轴(10)、驱动卷筒(9)旋转,使绕在卷筒上的钢丝绳带动吊钩装置上升或下降。

起升高度H=6m者用一个弹性联轴器(4),以联结电机轴(3)和减速器的输入轴(8),此联轴器由一个高强度的夹布橡胶轮胎圈和两个带花键的半联轴器组成,能吸收冲击负荷和补偿安装误差。

导绳装置(5)防止钢丝绳乱绕。

H>9m增加一中间轴(6)和一刚性联轴器(7)

H>18m者、配一支持架

(2)(与右端盖做成一体),防止因中间轴太长,运转不平稳或抖动弯曲而损坏。

减速器(图3)采用三级外啮合斜齿轮传动机构。

齿轮及传动轴用合金钢制造,经渗碳热处理,强度高,耐磨性好。

各传动轴均由滚动轴承支承,用机油润滑,传动平衡,效率高。

箱体与箱盖之间用“O”型耐油橡胶圈密封,保证不漏油。

起升电机采用带制动装置的锥形转子电动机(4、5),其锥形转子在接电后产生轴向磁拉力,磁拉力克服弹簧的压力,使风扇制动轮脱开后端盖,电机正常运转。

 

 

1-9同图4;10.后端罩11、支承圈

图5CD1型10t电动葫芦起升电机结构图

断电后,磁拉力即消失,在弹簧压力的作用下,后端盖(或后端罩)刹紧风扇制动轮因而制动。

压装在风扇制动轮上的锥形制动环,用石棉树脂制成,制动可靠,耐磨性好。

风扇制动轮装有叶片,起着扇风散热的作用。

在额定负荷下降时制动的下滑距离S规定如下:

~5t葫芦S<80mm,10t葫芦S<70mm。

如超过上述规定,应进行调整。

调整方法如下:

图4所示为~5t电动葫芦的电机,调整时,将螺钉

(2)松开,顺时针转动锁紧螺母

(1)以增加弹簧(6)的压力而获得较大的制动力矩,然后将螺钉

(2)紧固,注意在反复起动(或用力压电机轴端使之窜动)时观察,间隙C一般以为宜;如经调整,下滑距离仍超过规定时,则应按“故障及排除方法”表8中第二项逐一排除之。

10t葫芦电机的调整方法(图5),原理与上述相同,但锁紧螺母的旋转方向则相反。

当制动环磨损过大或损环时,要及时更换,更换时,把制动环压紧在风扇制动轮内,不得松动,制动环锥面经加工修磨使其与后端盖锥面接触良好,才能保证制动的可靠。

二、运行机构

由电机通过运行减速器带动小车的一对主动轮,使整个葫芦沿着工字轨道移动。

运行电机也是带制动装置的锥形转子电动机,其制动部分为平面制动,制动力距较小,制动过程较缓慢,避免停车时重物晃动。

运行电机的调整方法与~5t的起升电机相同,但不可调得太紧。

三、电器装置(图6)

CD1型电动葫芦的电器装置有电器控制箱,控制按钮与断火限位器。

控制按钮的操作电压为380V、36V两种,36V为安全电压,控制按钮包括:

上、下、左、右、前、后(前后用桥吊行走)、总开、总停(要求提供总开、总停的用户订货时须加以说明)。

另外两个用于桥吊。

断火限位器用经防止重物上升或下降超过极限位置而造成事故,当重物到达极限位置时,沿轴向移动的导绳装置(10),碰撞限位杆上的停止块(9)使限位杆推(或拉)动限位器,切断主电路,重物即停止运动。

本葫芦采用软缆引线,通过软缆引入器(15),将电流引入控制箱,安装方便。

 

III安装

1.电动葫芦到达安装地点后,应他细检查在运输途中有无损坏等情况。

2.为了适应不同工字梁轨道上的使用,在安装时以垫圈p(图1)来调整运行机构的走轮组的宽度,调整时应保持车轮缘与工字梁下侧面每边有C=4~5mm的间隙。

3.轨道两端应装止销及带弹性的缓冲装置,以防止葫芦脱轨或碰撞损坏机体。

4.在工字梁或与其连接的构梁上设地线,可用φ4~5mm裸铜线或截面不小于25mm2的金属导本。

5.电器设备全部安装完毕后,所有电力回路控制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不得小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

6.电动葫芦的电器控制原理见图6。

 

图6

 

 

 

IV检查与试验

1.所有润滑部分是否加足润滑油脂。

(参看表)

2.单梁轨道接合是否可靠。

3.安装地点的电网电压应能保证电机接线端子处输入电压不低于342V(应特别防止电源至电机端子间因电缆截面过小导至电压降过大)

4.空截开动正反转试验,检查控制按钮、限位器、导绳装置等设备的工作应可靠、操纵线路应正确,各机构工作应正常。

5.钢丝绳如果松脱乱绕,要调整好并拉紧之。

6.限位装置的停止块位置,在按装后要进行调整(图1),其方法如下:

空载开动,当吊钩上升至最高位置时,导绳器碰右边的停止块,推动限位杆——限位器,切断电路,吊钩即停止上升,此时滑轮外壳上面与卷筒外壳下面距离应为50~150mm。

同样,吊钩下降至最低位置时,应自动停止,此时在卷筒上必须留有2~3圈(安全圈)的钢丝绳。

7.以额定截荷开动起升和运行机构。

看运转是否正常,检查下滑距离是否符合规定,减速器是否漏油。

 

V注意事项与故障排除

1.电动葫芦应由专人操纵,操作者了解葫芦的结构性能,熟悉安全操作规程。

2.限位器是防止吊钩上升或下降超过极限位而设置的安全装置,不能当作行程开关经常使用。

3.不允许将负荷长时间悬吊在空中,以防止机件永久变形及其它事故。

4.工作完毕后。

应将吊钩上升到离地面2m以上的高度,并切断总电源。

5.不要倾斜起吊,以免损坏导绳装置,不得超负荷使用。

6.根据使用情况,定期对电动葫芦进行检查,并按表4表5进行润滑。

7.重物下降制动时如发现严重自溜(刹不住)时,不必惊慌失措。

此时不能断电停车,应一直按着“下降”按钮,使重物按正常下降速度至地面,再检查葫芦。

8.钢丝绳使用与报废。

报废标准见表6,钢丝绳一捻距(一股钢丝绳环绕一周的轴向距离)内的钢丝折断数达到表中规定即报废:

 

表6钢丝绳报废标准

钢比绳

安全系数

钢丝绳结构

6×19=14

6×37=222

交互捻

同向捻

交互捻

同向捻

12

6

22

11

*葫芦多选用6×37交互捻,当一个捻距内的钢丝折断数达到22时,即报废。

钢丝绳的任一断面上外层钢丝有均匀磨损或腐蚀时,则报废标准按表7降低。

表7

外层钢丝的磨损或腐蚀量(%)

折合表6中所规定的在一个捻距内断丝数标准的(%)

10

87

15

76

20

68

25

60

30~40

50

当钢丝表面的直径磨损达40%时,钢丝绳应报废。

定期检查时,要注意钢丝绳末端的固定情况。

为避免钢丝迅速磨损,应保持钢丝绳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电动葫芦选用的钢丝绳结构为6×37,不得已时允许以6×19代用,但要注意由于其挠性较差,寿命会降低,也比较容易出现在卷筒上乱绕的现象。

8.故障及排除方法,按表8处理。

表8

故障

主要原因

处理方法

1.起动后,电机

不转,不能提起重物

(1)过度超载

不允许越载使用。

(2)电压比额定电压低10%以上

等电压恢复正常。

(3)电器有故障,导线断开或接触不良

检修电器与线路。

(4)制动轮与后端盖锈蚀咬死,制动轮脱不开

卸下制动轮,清洗

锈蚀表面

(5)电机扫膛

按序号9

2.制动不可靠、下滑距离超过规定要求

(1)因制动环磨损大或其它原因使弹簧压力减小

按图4、5所示方法调整,增大弹簧力

(2)制动环与后端盖锥面接触不良。

拆下修磨

(3)制动面有油污。

拆下清洗

(4)制动环松动。

更换制动环

(5)压力弹簧疲劳。

更换弹簧

(6)联轴器窜动不灵或卡死。

检查其联结部分

3.电动机温升过高。

(1)超载使用。

不允许

(2)作业过于频繁。

按25%和120次/h要求操作

(3)制动器间隙太小,运转时制动环未完全脱开,

相当于附加载荷。

重新调整间隙

4.减速器响声过大。

(1)润滑不良。

(2)齿轮过度磨损,齿间间隙过大。

(3)齿轮损坏。

(4)轴承损坏。

拆卸检修

5.起动时电机发出嗡嗡声。

(1)电源及电机少相。

(2)交流接触器接触不良。

检修或更换接触器

6.重物升至半空中,停车后不

能再起动

电压过低或波动大。

等电压恢复正常后再起动。

7.起动后,不能停车,或者到极限位置时,仍不停车。

(1)交流接触器触头熔焊。

(2)限位器失灵。

迅速切断总电源拆卸检修或更换交流接触器。

8.减速器漏油

(1)箱体与箱盖之间,密封圈装配

不良或失效损坏。

拆下检修或更换密封圈。

9.电机锥形转子与定子间间隙太小发生碰擦(“叫扫膛”)。

出厂产品是不允许“扫膛”的,发生“扫膛”的主要原因是:

电机轴上支承圈磨损严重,转子铁芯轴向位移,或者定子铁芯位移。

拆下更换支承圈,使定子转子锥面之间有均匀的间隙,每边为~(小电机间隙小)或送回制造厂修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