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951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docx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

《电子政务》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0990

课程名称:

电子政务

教学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计划学时:

36

适用专业:

电子商务专业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建设“电子政府”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和衡量国家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电子政务是各国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促进行政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政务公开的有效途径。

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方兴未艾,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正确的开展经营活动,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知识目标:

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框架,了解信息时代的政务模式以及政府管理的全新思路,正确掌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概况及发展战略,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和运用理念;

技能目标:

初步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与相关技术知识、应用领域,并掌握电子政务常用应用系统的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在电子政务的环境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态度目标:

使学生适应信息时代对政府管理的新要求。

先修课:

《管理学基础》、《电子商务概论》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3.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专业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本课程为电子商务专业的选修课,着眼于使学生积累知识,开拓视野,加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因此,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1.就学生培养而言,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使学生熟悉电子政务基础知识,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技能,能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收集、发布和更新,了解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运营理念、发展战略、发展基础与法制建设,熟悉电子政务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电子政府业务流程设计与优化。

2.从社会效益而言,提高学生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外部政治环境的认识,使学生在信息化社会中具备更好地专业素养,能够以更符合信息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式从事电子商务活动。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课程目标

根据本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相关的信息技术的一般知识,认识和掌握知识经济时代政府各种管理和服务变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既懂得如何做好政府经济工作,又能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督政府的职能,为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作出贡献。

二、职业能力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电子政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了解电子政务的相关技术。

(二)能力目标

具备利用电子政务开展相关活动的能力。

(三)技能目标

会利用电子政务开展相关活动,如获取信息、发布信息等。

(四)观念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全面的认识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知识,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电子政务管理理念。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与要求

通过对电子政务活动的具体流程进行分解,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建议总课时为36,项目内容组织与学时分配如下所示:

项目一:

电子政务的产生(参考学时:

3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信息化及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2)重塑政府理论以及克林顿的“重塑政府”运动;

(3)电子政务的兴起;

(4)政府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技能点:

(1)了解电子政务兴起的背景;

(2)了解信息化的含义及影响;

(3)了解政府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内容:

信息化及信息化对政府管理的影响;重塑政府理论以及克林顿的“重塑政府”运动;电子政务的兴起;政府信息化的深远影响。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由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和思考,通过课堂发言,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和理解和掌握,老师归纳点评。

考核评价:

教师安排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二:

电子政务概述(参考学时:

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4学时,实践学时: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政府”与“政务”的含义;

(2)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本质;

(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技能点:

(1)理解电子政务的定义与本质;

(2)理解电子政务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关系。

教学内容:

“政府”与“政务”的含义;电子政务的定义和本质;电子政务与相关概念辨析;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

实训项目:

了解电子政务;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加深学生对电子政务基本概念理解与掌握。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浏览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践作业,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三: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式和功能(参考学时:

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4学时,实践学时: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结构;

(2)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3)电子政务的功能。

技能点:

(1)理解电子政务系统的分层逻辑结构;

(2)掌握四种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

(3)理解电子政务的功能。

教学内容:

电子政务的分层逻辑结构;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电子政务的功能。

实训项目:

了解电子政务的结构。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形成对电子政务基本结构和应用模式的理解。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浏览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践作业,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四:

电子政务下政府运行机制的转变(参考学时:

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4学时,实践学时:

1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

(2)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结构变革;

(3)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改革;

(4)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

(5)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新理念。

技能点:

(1)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信息管理的影响;

(2)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机构变革的关系;

(3)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行政改革的影响;

(4)理解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关系;

(5)了解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的新理念。

教学内容: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管理;电子政务与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电子政务与政府行政改革;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建立新理念。

实训项目:

(1)政府信息管理现状分析;

(2)政府行政改革趋势分析;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分析电子政务对政府的全面影响。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五:

政府门户网站(参考学时:

5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3学时,实践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

(2)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3)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技能点:

(1)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

(2)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

(3)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教学内容:

政府门户网站的定义和功能;政府门户网站的作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应用现状。

实训项目:

(1)政府门户网站浏览及评价;

(2)国内外政府门户网站对比分析。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帮助学生了解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作用及发展现状。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六:

全球电子政务透视(参考学时:

6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4学时,实践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

(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征;

(3)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技能点:

(1)了解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2)理解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

(3)理解国外电子政务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教学内容:

电子政务在全球的发展,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特征和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阶段划分,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模式,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特征;国外电子政务建设对中国的启示。

实训项目:

(1)国外电子政务网站浏览;

(2)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及发展经验总结;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全面了解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经验积累。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布置小组作业,提交小组报告,进行课堂讨论,按等级进行计分。

项目七:

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探索(参考学时:

7学时,其中理论学时:

5学时,实践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知识点:

(1)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中国信息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2)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

(3)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

(4)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技能点:

(1)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背景和历程

(2)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总体框架;

(3)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4)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5)了解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策略。

教学内容: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历程,中国发展电子政务的时代背景,中国信息化建设回顾,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划分,我国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及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状、特点,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国电子政务发展面临的问题;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策略。

实训项目:

(1)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

(2)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分析。

教学实施:

教师进行知识的讲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考核评价:

教师布置个人完成实训项目,按等级进行计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学时分配

学时分配表

序号

项目内容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权重

1

电子政务的产生

3

2

1

10%

2

电子政务概述

5

3

2

15%

3

电子政务的结构、模式和功能

5

3

2

15%

4

电子政务下政府运行

机制的转变

5

3

2

15%

5

政府门户网站

5

3

2

10%

6

全球电子政务透视

6

2

4

15%

7

中国电子政务的实践探索

7

2

5

20%

合计

36

18

18

100%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教学。

一是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电子政务是新兴的学科,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与电子政务的应用有联系,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来理解、研究课程的有关问题。

二是要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系统联系的教学方法,把整个教学的内容串联起来,把握教材的总脉络,以及章节之间的逻辑联系,做到融会贯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的内容。

强调掌握和弄通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三是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案例分析等作业,在启发式教学的基础上有重点、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指导,督促和辅导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