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9400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docx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总复习资料4--7单元

2、《暖流》

一、多音字

调:

diào(强调)兴:

xīng(兴奋)乘:

chéng(乘法)似:

sì(似乎)

tiáo(调节)xìng(兴致勃勃)shèng(战车千乘)shì(似的)

二、解释

琼楼玉宇:

指月中宫殿。

抑扬顿挫:

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情不自禁:

激动的感情自己不能抑制。

三、为什么以“暖流”为题?

答:

本义指自然现象,比喻义指心中温暖的感觉,文中指江主席的到来,使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充满了激动、喜悦、佩服……这些感受、情绪融合在一起,就像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所以课文以“暖流”做题。

四、填空

本文主要是写江主席在寒冷的冬天来到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的事,通过对江主席活动情况的叙写,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表达了他对青年人的关怀。

14、《秦兵马俑》

一、多音字:

①乘(shèng):

战车千乘  乘(chéng):

乘车

②和(hé):

和谐  和(huò):

掺和 和(hè):

唱和

③干(gàn):

干练    干(gān):

干涉  ④翘(qiào):

翘起     翘(qián):

翘首

二、易错字:

吏(lì)军吏   矗(chù)立  魁梧(wǔ)   鸟瞰(kàn)擎(qíng)着    曝(pù)晒(shài)模拟(nǐ)    金碧(bì)辉煌   战靴(xuē)   惟妙惟肖(xiào)

三、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

(举)世无双:

全 (若)有所思:

好像  所向披(靡):

顺风倒下 跃跃(欲)试:

将要

四、比一比,再组词

拱(拱形)供(提供)    含(含辛茹苦) 颔(颔首)

戈(戈壁)弋(游弋)     僵(僵硬)    缰(缰绳)

桅(桅杆)跪(跪拜)     镂(镂花)     楼(楼房)

拟(拟人) 似(似的)    靡(风靡)   摩(摩擦)

吏(军吏)史(历史)      弩(弓弩手) 努(努力)

博(博学)搏(拼搏)

五、重点词语解释:

微微颔首:

轻微点头,表示同意。

享誉世界:

在全世界取得(权利、声誉、威望等)。

举世无双: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

形容极其稀有。

南征北战:

形容转战南北,经历了许多战斗。

所向披靡:

所向:

指力所到达的地方;披靡:

溃败。

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

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若有所思:

若:

好像。

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惟妙惟肖:

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跃跃欲试:

跃跃:

急于要行动的样子;欲:

要。

形容急切地想试试。

久经沙场:

形容参加过多次战斗。

绝无仅有:

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

形容非常少有。

身材魁梧:

指人的身材长得高大、强壮。

反义词:

发掘(埋没)   所向披靡(望风而逃)

近义词:

发掘(挖掘)   折服(信服)    举世闻名(闻名遐迩)   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 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

这里是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金冠,( 身披盔甲),手握宝剑,(昂首挺胸),站在队伍前列。

像是在指挥身后的(军吏)和( 士兵)行进。

那(神态自若)的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

3、将军俑(久经沙场)(肩负重任)

武士俑(威武凝重)  骑兵俑(英勇善战)车兵俑(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弓弩手(神情专注)(张弓搭箭)马俑 (形体健壮)(跃跃欲试)

4、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

有的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如何互相配合,战胜敌手;有的眼如铜铃,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勇武干练,好像随时准备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本段用“总——分”结构的方式,抓住俑的神态,综合运用了排比、拟人,将俑的精美刻画的淋漓尽致。

5、《秦兵马俑》是一篇状物类的散文,生动地描绘了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再现了中华民族一段强盛辉煌的历史。

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6、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秦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5、《埃及的金字塔》

一、易错字āi(埃)及  fén(坟)墓  shà 大(厦)lún 轮)廓  yì(屹)立 qì(砌)成

二、近义词:

锋利(锐利)  宏伟(雄伟)   

反义词:

锋利(钝拙)  倾斜(端正)  紧密(疏松)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物。

它们(巍然屹立),(傲对碧空)。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

2、现在,这些金字塔(矗立)在起伏的黄沙之中已经有(四五千年)了。

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

3、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

(形象描述的方法)

4、《埃及的金字塔》是一篇(说明文)。

课文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文章以清晰的条理,平实的语言,介绍了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方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

因为轮廓有点像(汉字的“金”字),所以称为金字塔。

5、这是一篇(借物写人)的文章,介绍的是(埃及金字塔),反映的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文章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作比较、列数字、语言描述)。

6、金字塔举世闻名是因为:

(一、它的工程浩大;二、它的结构精巧。

7、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

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雄伟,加点的句子写法可以更生动形象地展现出金字塔雄伟壮观的特点。

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这句话写了金字塔很精巧,加点的句子写法的好处是:

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精巧结构,也能体现出埃及人民的智慧。

16、《音乐之都维也纳》

一、易错字:

自卑欧洲生涯 博物馆  草坪 优雅华尔兹 飘溢 包厢 镂花

山清水秀 风景如画波光粼粼 街头巷尾 星罗棋布 金碧辉煌

近义词:

著名(闻名)容纳(收纳) 掺入(加入)

反义词:

古典(现代)轻快(沉重)美观(丑陋)

二、重点词语解释

摇篮:

指欧洲古典音乐诞生于维也纳。

掺和:

指悠扬的乐声与花草的芬芳混和在一起。

金碧辉煌:

形容建筑物等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星罗棋布:

像群星那样罗列,像棋子那样分布。

形容数量多,分布广。

罗,罗列;布,分布。

 表示有名的成语:

举世闻名     鼎鼎有名     赫赫有名     远近驰名   

显赫一时     家喻户晓     名满天下     名闻遐迩

 表示数量多的成语:

不计其数   数不胜数   成千上万  琳琅满目

成千上万   不胜枚举   不计其数  浩如烟海

 表示建筑物的成语:

亭台楼阁   雕梁画栋 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别有洞天  鳞次栉比 金碧辉煌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

2、18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等,都在这里度过(大部分)音乐生涯,谱写了许多(优美的乐章)。

3、《音乐之都维也纳》是一篇散文,作者用优美的笔触描写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貌,讲述了维也纳被称为“音乐之都”的渊源,表达了作者对“音乐之都”的赞美和向往。

4、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原因:

①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②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③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④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与“金色大厅”都具有世界影响。

五、拓展:

著名音乐家——

贝多芬被称为“乐圣”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

舒伯特被称为“歌曲之父”      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大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小约翰•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

世界上的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的雅号:

对称的古都-北京   世界佛教之都-曼谷   狮城-新加坡

圣城-耶路撒冷   水都-威尼斯   花都(浪漫之都)-巴黎

17、《爱如茉莉》

一、多音字:

咽:

yàn(吞咽) yān(咽喉) yè(呜咽)奔:

bēn(奔波)  bèn(投奔)

差:

chā(差别)  chà(差劲) chāi(出差) cī(参差) 正:

zhèng(一本正经)zhēng(正月)

二、 易错字:

漂浮  橘红色  莫名其妙  秘密   顺序  蹑手蹑脚

三、  重点解释:

1.莫名其妙:

莫:

没有谁。

名:

说出。

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平淡无奇:

奇:

特殊的。

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3.一本正经: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

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4.蹑手蹑脚: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

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5.嗔怪:

责怪,但其中包含爱的成分多一些。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平谈无奇却芬芳怡人。

2、记两个词语:

真爱无痕、至爱无声

3、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体贴、相互关爱。

4、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中。

5、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

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6、练习2的答案:

“掏”“咽”“钻”三个词都是指具体的动作,而“秘密”“话”“幽香”又都是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掏”,不能“咽”,也不能“钻”的,似乎有了矛盾。

其实这是通过隐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7、文中我被这样的画面怔住了:

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睡着了。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

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中。

18、《月光启蒙》

一、多音字:

落:

lào(落枕)luò(落叶) là(落队)解:

jiě(解放) xiè(解数)  jiè(解差)

散:

sǎn(散文)sàn(散步)混:

hùn(混乱)hún(混球)累:

lěi(积累)lèi(劳累)léi(累赘)

二、易错字:

 立即  篱笆  洗澡  褂子  嗓音 天资聪颖

三、填空:

1、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像.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2、本文的中心思想:

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3、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4、以《月光启蒙》为题的原因:

①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

②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

而“月光”往往能够营造美好的已经,以此为题目,与全文的情境相吻合;

③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5、练习2的答案:

①“长”从“生长”的意思引申而来,有“产生”的意思。

②这里用“芳香”形容“音韵”,突出了这种“音韵”给孩子的心灵感受。

6、民谣一首:

《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

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

你能用排比句的形式,结合课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吗?

感谢您,母亲,是您用甘甜的乳汁把我养育成人;

感谢您,母亲,是您教我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感谢您,母亲,是您给了我多姿多彩的童年。

感谢您,母亲,是您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感谢您,母亲,是您引导我学会了忍耐与宽容;

感谢您,母亲,是您教会我珍惜宝贵的时间;

感谢您,母亲,是您教导我描绘未来的美梦。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我们从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祖父的爱、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主题思想: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思念。

2.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在“我”心目中,园子——

1.是快乐的:

“我”在园子里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

2.是充满生机的:

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蜜蜂、蝴蝶、蜻蜓。

3.是自由自在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随意地飞。

4、本文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画,又勾画了祖父的慈祥、爽朗和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

著名作家茅盾说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20、《谈礼貌》

一、多音字:

  校:

jiào(校场)   xiào(学校)

二、易错字:

  幸亏    无稽之谈   和谐   师傅

三、重点解释:

1.出言不逊:

逊:

谦让,恭顺,有礼貌。

说话粗暴无礼。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有道德的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

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

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关于礼貌的名言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孟德斯鸠

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爱默生

5、关于礼貌的成语:

彬彬有礼 礼贤下士平易近人 谦谦君子

谦虚谨慎 谦恭下士温文尔雅 文质彬彬

洗耳恭听 相敬如宾以礼相待 虚怀若谷

21、《七律长征》

一、重点解释:

万水千山:

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

平平常常的意思。

 逶迤:

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细浪:

小浪花。

磅礴:

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

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云崖:

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

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

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

“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豪迈无畏的英雄气概。

6、扩展: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的像小山似的)。

又是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

“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

”)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

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晕倒了排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3、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课文的顺序:

决定杀骡子—命令杀骡子—杀骡子后

5、彭德怀的性格特点:

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6、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

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

“身无御寒衣,肚内饥。

晕倒了爬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5、彭德怀“不耐烦”“怒吼”“发火”表达了彭德怀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一方面,表现出他内心非常痛苦,因为他作出杀掉大黑骡子的决定是迫不得已的;另一方面,他不希望大家再讨价还价,因为这样会浪费时间,危及战士们的生命。

说明他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

23、《大江保卫战》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

)在安造垸,(他们就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

)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课文通过描述人民解放军官兵在大江保卫战中的惊心动魄场面、铮铮铁汉的英雄本色和感人事迹,表现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反映英勇的成语:

奋不顾身 冲锋陷阵 奋勇当先 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 身先士卒 力挽狂澜 义无反顾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 同舟共济 同心合力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齐心协力 

24、《古诗两首》

一、多音字:

散  sàn (散步) sǎn (散文)   荷  hé (荷花)  hè (负荷)  

二、重点解释

翻墨:

打翻了的黑墨水。

未:

没来得及。

白雨:

白色的雨点。

跳珠:

跳动的珠子。

本文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毕竟:

终归;到底。

四时:

指四季。

接天:

与天连接。

无穷碧:

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映日:

与太阳相映。

别样红:

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整首诗解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跳入船中。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下往上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

莲叶于天连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宋】苏轼,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一二句写浓云骤雨,三四句写雨过天晴。

整首诗中把黑云,白雨,青山的色彩进行对比,突出夏季骤雨的特点,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

【宋】杨万里,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

一二句议论,三四句写景。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全诗构思奇特,诗画相合。

3、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为瞬间变化),动态多(翻、遮、跳、入、吹),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

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写“莲叶”“荷花”两景,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

是在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

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都是写六月的西湖的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皆具诗情画意。

四:

拓展

1、描写夏天景色的诗: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描写花的成语:

姹紫嫣红,万紫千红,千姿百态,群芳斗艳,含苞欲放,婀娜多姿。

 25、《望月》

一、多音字

调tiáo调皮    diào调换 假jiǎ假设    jià假期    挑tiāo挑剔   tiǎo挑战

二、词语解释

不假思索:

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绘声绘色:

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古朗月行》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代诗人苏轼写的《水调歌头》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宿建德江》

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张继写的《枫桥夜泊》

5、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峨眉山月歌》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代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6、中心思想:

本文作者赵丽宏,课文是篇散文,写舅甥俩在望月中小外甥向舅舅挑战背诗和问问题的交谈过程,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7、课外拓展:

描写月亮的成语:

明月入怀弄月嘲风披星戴月清风明月 众星捧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