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9385 上传时间:2022-10-28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9.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docx

最新版招教简答题汇总

教宗必背主观题

1.近代社会的教育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有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教育的法制化。

2.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3.孔子主张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启发诱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朱熹解释)

(2)因材施教。

(3)学、思、行相结合。

(4)温故知新。

4.《学记》的教育思想

(1)教学相长。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2)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3)藏息相辅。

《学记》认为正课学习与课外练习必须兼顾,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相互补充。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4)豫时孙摩。

“豫”,预防。

“时”,及时。

“孙”,循序。

“摩”,观摩。

(5)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达。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但不能使学生灰心。

(6)长善救失。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7)学不躐等。

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同时,重视学生的学习,指出“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5.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

(选择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能够传播、交流和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多选)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7.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8.遗传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3)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9.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0.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1.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2.实施素质教育的措施

(1)改变教育观念。

(2)转变学生观。

(3)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

(4)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

(5)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

(6)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3.简述学校产生的条件

(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学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14.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选择)

(1)从层次结构上:

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2)从类别结构上:

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

15.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定向的能力,是指教师能够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机智用四个词语概括:

因势利导、随机应变、掌握分寸、对症下药。

理解教育机智的内涵,需要分析它所强调的三个关键词:

一是教学的复杂性;二是教学的情境性;三是教学的实践性。

16.热爱学生的要求(教师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又称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教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它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1)专业理想的建立。

(2)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

(3)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

(4)专业能力的提高。

(5)教师的专业人格。

(6)专业自我的形成。

18.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师范教育

(2)入职培训

(3)在职培训

(4)自我教育

19.师生关系的内容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

(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

(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20.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1)教师方面:

①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②教师的领导方式。

③教师的智慧。

④教师的人格因素。

(2)学生方面

学生对教师的认识。

(3)环境方面

学校的人际关系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

21.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③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④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⑤发扬教育民主。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⑨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

②正确认识老师。

(3)环境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②加强学风建设。

22.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理想师生关系)的特点

(1)人际关系:

尊师爱生

(2)社会关系:

民主平等

(3)教育关系:

教学相长

(4)心理关系:

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23.课程类型

(1)按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2)按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3)按学习要求,分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4)按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5)按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6)按课程的表现形式(影响学生的方式),分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

24.新课程结构的内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构想)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

(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2)信息技术教育

(3)劳动技术教育

(4)研究性学习

它们之间在逻辑上不是并列的关系,更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则是“研究性学习”探究的重要内容。

26.泰勒的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实现和评价等环节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

泰勒是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于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

泰勒原理可以概括为:

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确定课程目标、根据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他认为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过程都应包含这四项活动。

泰勒原理的实质是以目标为中心的模式,因此又被称为“目标模式”。

27.教学的一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上述五项基本任务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发展智能是核心,发展体能是保证,思想品德是方向,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是理想目标。

28.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如何处理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培养人的使命,必须处理好的关系如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1.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3.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防止两种倾向性:

经验主义和书本主义。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

3.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互促进,相互依赖。

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

(三)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1.知识和智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和相互促进的。

(1)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这两个教学任务统一在同一个教学活动之中。

(2)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3)发展智力又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是有条件的。

(1)从传授知识的内容上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是规律性的知识。

(2)从传授知识的量上来看,一定时间范围内所学知识的量要适当。

(3)采用启发式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

4.贯彻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1)形式教育论(重视智力):

洛克、裴斯泰洛齐

(2)实质教育论(重视知识):

赫尔巴特、斯宾塞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2.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

3.贯彻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注意将两者相结合,防止两种倾向。

29.中小学主要的教学原则

(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