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块、捉、急”等12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会写“也、他、地”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正确认识本课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会写“也、他、地”等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手指歌》,师生互动唱歌做手指操,同学们,歌曲里唱了好多小动物,喜欢小动物吗?
今天还有两位动物朋友要走进课堂,和我们一起学习,瞧,谁来了?
板贴小公鸡和小鸭子图。
板书“小公鸡、小鸭子”
2、今天咱们学习的课文就发生在小公鸡和小鸭子之间,相机板书“和”。
3、指读课题,齐读课题。
【由学生喜欢的歌曲导入,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
二、初读感知
过渡:
下面让我们跟着这两位新朋友一起走进童话的世界。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
他们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呢?
生交流在文中圈画出“草地里”“小河边”。
3、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多种形式读字词。
4、出示第一自然段。
小公鸡和小鸭子可是一对好朋友,他们要一块儿出去玩!
出示词卡“一块儿”,指名读,读准儿化音。
5、理解“一块儿”是一起,一同的意思,练习造句。
另外理解“一块”可以用作量词,出示例:
一块橡皮,一块蛋糕。
【从整体把握小公鸡和小鸭子去哪里,干什么,为下文体会伙伴间的团结互助做铺垫。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一块儿”一词的多样词性。
】
三、精读感悟
过渡:
我们先一起走进草地里。
板贴“草地里”
(一)教学第二小节(出示第二小节)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就请四个同学来读一读。
2、小公鸡在草地里做什么?
出示第二句,指名读。
3、找到了许多虫子,心情怎么样?
重点指导读好“吃得很欢”。
4、你能读出小公鸡的心情吗?
把这句连起来读一读!
5、出示第三句,学生朗读体味小鸭子的心情。
6、出示词卡,指名读“急得直哭”
“急得直哭”就是说——小鸭子很着急,不停的哭,一直在哭。
7、难怪他急得直哭。
小公鸡看到了这一幕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第四句话。
板书
给
小公鸡小鸭子
8、齐读第二小节。
(二)教学第三小节
1、师:
草地里玩过了,接下来他们就来到了——小河边。
板贴“小河边”。
2、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请一组同学朗读。
3、原来小鸭子要去“捉鱼”给小公鸡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4、根据学生回答点明:
看来,小鸭子也想把自己最爱的食物和小公鸡分享呢!
听了小鸭子的话,小公鸡说“我也去”。
5、师:
它能去吗?
为什么不能去?
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图片,找出两者脚趾的不同。
6、你能学着小鸭子的样子来阻止小公鸡吗?
通过指导学生读好“不行,不行”体会小鸭子着急的心情。
7、奖励大家戴上头饰来演一演。
给学生佩戴小公鸡小鸭子的头饰,在朗读中体味不同人物的心情。
8、可是小公鸡有没有听小鸭子的话?
他说怎么做的呢?
谁来学一学小公鸡的动作。
相机识字:
“信”,重点理解词语“偷偷地”。
学生表演“偷偷地”理解“偷偷地”是不出声音,不被人发现的。
9、怎么读出小公鸡的小心翼翼呢?
试着读轻一些。
【运用游戏,头饰表演的形式体会词语含义,感悟课文内容,学生学习的兴致和参与度高,在实践中自主领悟了词语含义和文段感情。
】
(三)教学第四小节
1、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
2、这时,紧急事件发生了!
怎么回事?
3、小公鸡在喊什么?
指名表演。
4、听见了小公鸡的呼救,小鸭子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第二句。
相机指导朗读“飞快地”。
小鸭子不仅飞快地来到小公鸡身边,还让小公鸡坐在自己的背上!
就这样,小公鸡得救了,终于上了岸。
总算有惊无险呀!
小公鸡笑着对小鸭子说——鸭子哥哥,谢谢你!
(引读)
板书:
小公鸡小鸭子
救
5、小组合作交流:
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而小公鸡可以,小公鸡不会游泳,而小鸭子会呢?
出示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图片,交流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区别。
6、总结板书:
小公鸡给小鸭子虫子吃,小鸭子救小公鸡,思考说明它们之间怎么样?
从而总结出朋友间团结有爱,互相关心。
【先借助图片,引导孩子观察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区别,小组合作交流,重点理解小公鸡和小鸭子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导致的不会捉虫,不会游泳的情形下,彼此互相帮助,进一步认识朋友之间的互助互爱。
】
四、学习生字
1、转盘出示“也”,通过变换偏旁复习“地”、“他”,辨别“他”和“她”的用法.
“也”:
把这个字送进田格,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师范写:
横折钩向右上斜,竖弯钩弯要长一些。
“他”和“地”:
引导学生观察“也”字和“单人旁”、“提手旁”做朋友,组成左右结构的字,字形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仿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范本评议,交流反馈。
五、作业设计
1、将《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写一写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自己的小伙伴。
6、板书设计
5、小公鸡和小鸭子
草地里捉虫子给
小公鸡小鸭子互助互爱
小河边捉鱼救
《小公鸡和小鸭子》学情分析
一年级孩子正处于学习启蒙阶段,通过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汉语拼音的读写,以及正确地拼读音节、学读轻声;在读写分开、多人少写的原则上,学生已会认300个生字,会写110个字;能根据一定的情境或看图,用普通话讲清一件简单的事;在阅读方面也能正确地朗读、背诵指定课文,能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和句子的意思,认识了句号、感叹号、问号,并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的语气。
同学们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如能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并养成了爱惜学习用品的良好习惯,但有个别孩子上课的习惯还不是很好,要在这学期中抓紧让他们养成,以促进他们的学习质量。
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活泼,好奇好问,好模仿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直观形象、新鲜活动的事物所吸引,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获得体验,达到情感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情境,设计游戏,运用小公鸡和小鸭子实物头饰,表演文本,分解朗读要求,分散识字难点,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培养孩子乐于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公鸡和小鸭子》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三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
既有字音生字的专项训练、形近字的辨析组词,又有词语句型的运用。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全班23个学生基本都能够做到全对。
从整体看,本次检测目标达成度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措施不断进步:
1.加强学生生字字音、字形的指导,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规范书写,不写错别字。
2、形近字的辨析再给学生多加训练,让学生多方位掌握辨析方法及运用。
3.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让学生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
同时,重视学生的仿写训练,在课堂上多进行口头造句,引导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4.强化学生的读书训练,让学生能养成仔细读书的习惯。
《小公鸡和小鸭子》教材分析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童话,课文饶有趣味地讲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在草地里和小河边的故事,体现小公鸡和小鸭子的不同习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美德。
这篇童话篇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虽有点长,但语言简明易懂,故事性、可读性强。
学生借助图画读几遍就可以了解大致内容。
课文除了有识字写字的任务以外,还通过角色对话,让学生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表演,理解“偷偷地”“喊”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另外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游戏、谜语等多样的互动更容易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准备好了头饰,引导学生演一演文中的情景,理解课文内容。
不仅使学生了解小鸭子嘴巴扁,不会捉虫,有脚蹼,会游泳;小公鸡嘴巴尖,会捉虫,脚趾分开,不会游泳的特点,还能感悟小公鸡和小鸭子互助互爱,受到朋友间要团结友爱的教育。
本课教学目标:
3.认识“块、捉、急”等12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会写“也、他、地”等3个生字。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本课教学重难点:
1、认读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伙伴间的友情,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
《小公鸡和小鸭子》评测练习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忽然(ránránɡ)大喊(hǎnhǎnɡ)
上身(shēnsēn)死去(sǐshǐ)
二、选字填空。
他地
1.()是我的父亲。
2.这块土()非常好,非常大。
三、照样子,写句子。
例:
小鸭子游到小公鸡身边。
小鸭子(飞快地)游到小公鸡身边。
1.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国旗在飘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后反思
《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内容很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孩子们学起来特别感兴趣。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预先设计的几个问题引导,戴头饰表演,理解文本的设计比较成功。
学生学得也很快乐。
1、随文识字,多方式识字。
在本课的生字教学环节,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写生字,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随文识字,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
课堂伊始,我选用学生最喜欢的“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等游戏学习词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要求会认的生字,我选择随文识字法,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如“加一加”、“换一换”“口诀法”等,将生字放入句子中练读,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让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并在词语的运用上,将象形文字演变图和造句练习穿插入教学中。
使学生多方位理解词语的含义,并掌握词语的实际运用。
2、创设情境,角色体验。
“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体验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
在课文内容教学中,我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回顾第一、第二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体验情境,让学生戴上头饰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果然,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
抓住重点句“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训练,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
学习的主动性也得到了体现。
逐步让孩子们养成了结合语境理解字词以及主动阅读的习惯。
不过,这节课也有些稍稍遗憾的地方,值得反思。
整堂课知识点的确夯实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设计的内容有些过多,繁琐,导致时间分配上稍微有点超时,另外在第三自然段的“小公鸡跟在小鸭子后面”和“小公鸡偷偷地跟在小鸭子后面”这两句话对比上讲解还不是很到位,课文的主题再设计得更突出一些就更好了。
《小公鸡和小鸭子》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一二年级学生要做到: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3.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因此,为了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定出本课时教学目标:
5.认识“块、捉、急”等12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会写“也、他、地”等3个生字。
6.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伙伴之间,要团结有爱,互相帮助,初步感受小伙伴之间的友情。
《新课标》中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题。
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标》从语用角度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这是对阅读知识学习目标的明确说明。
理解字词是学会阅读的基础,作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起始阶段的一年级,抓好字词教学尤为重要。
因此我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写生字,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随文识字,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
课堂伊始,我选用学生最喜欢的“小老师领读”、开火车等游戏学习词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第一学段的学生能通过阅读,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
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文对照、想象表达、词语比较、头饰表演等形式,体会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感,通过角色对话感受“友情”的深刻内涵。
在研读课文阶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我让学生扮演小公鸡和小鸭子,想象当时的场景,想象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当时他们的心情。
反复朗读文本,读中感悟,慢慢地学生不用讲解就可以体会出对话背后体现的心情描写。
抓住重点句“不行,不行,你不会游泳,会淹死的!
”进行朗读指导,通过教师范读、同桌合作表演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朗读训练,读好小公鸡和小鸭子的对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更深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强了。
新课标指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堂课我遵循这一特点,品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品质,体现了“人文性”;学习写法、读写结合,体现了“工具性”。
有机地完成了二者的统一,让学生思想品质受到教育,各种能力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