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846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docx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doc

实行科学化管理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在学校里,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教学工作成效如何,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

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从教和学两方面来说,教师和学生是教学系统中的两大要素,教和学是教学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教学质量由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决定,因此,全面管理就是既要抓教的管理,又要抓学的管理,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途径。

教学工作成效,取决于学校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

那么在学校工作中怎样尽可能做到对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呢?

以下我就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现状,谈一谈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一、当前部分中小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教学过程管理重老师教学不重学生会学,缺乏全面性。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包括教和学两方面,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把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相结合。

部分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非常重视教师教的管理,备课管理、上课管理、辅导管理、作业管理、成绩考评管理等方面的制度、细则规定非常细,上级检查来了能堆一桌,老师工作也认真,可就是工作成效不见提高,为什么?

就是忽略了学生会学的管理。

(二)管理过程缺乏民主,制度不规范,随意性太大,“人治”成份太多。

  教学管理中的一些规定、细则相当部分是领导在会议后出台的,很少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领导的主观性强,随意性大,但在教学过程管理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没有他们的参与,制定的制度就缺乏民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可能不符合教学规律,至少是学校的实际与现状,实施过程就不会顺利。

如一些奖励制度、考勤制度及一些涉及教师教学过程的考评制度等,必然会在实施过程中受阻或致使教师缺乏积极性。

(三)管理中,重视“硬件”管理,忽视“软件”管理。

目前,在学校管理中大部分都只重视校园的美化、净化,教师作业批改如何,学生练题多少等,而忽视了对教师素质的评价,主观努力的评价。

而决定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还是在“软件”的人是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忽视了对学校“软件”的管理,实际上是只重外因,不重视内因的体现,这样必然造成教育教学缺乏“后劲”。

  二、改进措施

  为了使教学管理科学化,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应转变观念并采取如下一些有益措施。

  

(一)、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

    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树立质量中心观念和全面管理观念,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是检验教学管理效果的标准,所以质量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中心。

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应该成为教学管理的一大原则。

全面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应包括:

一是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观;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质量管理观;三是全程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四是全员管理的教学质量管理观。

1.落实教的科学管理。

重视教师的成长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决定教的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即教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等)、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研究。

所以,在教的管理上就应紧紧抓住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扎实教学环节和落实教研工作实效性三个方面。

首先,应将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作为学校落实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来抓紧、抓好。

综观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教师自身的素质结构和主观努力程度是教师成长的内在因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比、学、赶、帮、超”的学校氛围,是教师成长的外在因素。

而目前,许多教师只满足于教好一堂课,做一个“教书匠”,而不在教学业务、教学研究、教学实践等方面积极探索。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扎实的专业本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现代教学的理论修养,并能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做三方面的努力:

一是抓中青年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继续教育,以更新知识提高素养,使他们的知识层次和业务水平与时俱进,以适应现代化教学高要求的需要。

二是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

教育理论贫乏,教育思想陈旧是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总是把自己的经验当真理,看不清课改的方向,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就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学校应把教育理论的学习规定为教研组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指定学习书目,安排时间,并制定相应的检查措施。

为推动教育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校可请教育科研部门专家开设系列讲座,举行专题研讨,集中解决一些教育思想的突出问题,还可请各方面的人士来校传递科技方面、改革开放方面、教学改革方面国内外的各种信息,开阔眼界,提高认识,促进思想观念的更新。

三是开展教学经验总结活动,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是自我提高的重要方式,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总结是提高的途径,因此,学校可把总结规定为教学工作的一个环节,特别是符合学校管理实际的一些“土”方法,符合农村学生心理、身理和认知规律的一些好方法,都应及时总结、交流、学习并推广应用。

其次,在教学诸环节的管理中,要重点突出课堂教学45分中这一中心环节。

对课堂效益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引导水平,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来自教学的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深化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探讨共同问题的解决,探索旧的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开辟新的教学途径。

举行各种公开课是开展这种研讨和探索的极好形式。

要形成每位教师至少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的制度,本学科的教师要到场听课,上完后,讲课教师要说课,听课教师要评课,不能流于形式。

公开教学活动能有力地推动教学质量和教师水平的提高。

其目的和作用有三:

一是展示特色,鼓励创造特色;二是展示教改成果,推动教学改革;三、是树立典型,指导教学。

   在教学研究工作管理中,教学研究的开展状况和活动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教学研究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一般教学研究的思路是:

一是统筹安排,以大带小。

教学研究就其内容讲,有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研究、教改试验等,教研活动的开展应以学科为主,结合各科教学的实际,把各科共性问题的研究和个性问题研究结合起来。

二是调动两个积极性。

教学研究活动的生命线是教研组长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两个积极性的核心是期望值的实现,组长期望教研组获得成绩,教师期望通过教研活动取得收获和提高。

学校要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帮各教研组实现。

三是强化三个要素。

教研活动是否有成效,主要是看活动的数量、工作的质量和取得的成果,教务处在教学研究管理中要紧紧抓住数量、质量、成果三个要素,要求三位一体共同实现,并以此作为检验教学研究工作的标准。

2.重视学的科学管理。

管好学生的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重要方面,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只有管好学习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学的管理应立足于教会学生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习过程各环节的任务,取得学习的高效益。

会学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懂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二是能应用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三是具备爱学习的优良品质。

只有三者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能算会学。

为了教会学生会学,有些学校让一些考取了名牌大学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这不失为一个好途径,但各位学生的自身条件不一样,最根本最重要的途径是教师的教学引导过程,学习的方法必须随着知识传授而渗透,学习的技能、技巧必须通过教学引导过程来训练,学习的品质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来培养,离开教学过程的实践是绝不能解决会学的问题,所以要教会学生会学,必须靠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参与。

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受三个问题的制约,一是对教会学生对会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它决定着教师对此项工作能否积极投入;二是教师是否懂得学习的规律和具有学法指导的知识;三是对会学的实际指导能力。

说白了就是因“才”施教的本领,它决定着教师能否指导和指导的效果。

教师要在会学指导中发挥主导作用,自身必须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教会学生会学习是教学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学生不是不优秀,而是不会学习,因此,教会学习和教会知识都是教师的教学基本任务,学校应把教会学习和教会知识作为考核教师业绩的标准;二是多掌握了一些学习的规律和本学科的学法指导知识,形成指导文字,供大家参考;三是提高学法指导的能力,只有通过教学实践。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则受着学习观念、学法指导和学习能力三个因素的制约。

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可采取了下列措施:

   一是进行现代学习观念的教育。

教育学生懂得现代学习和传统学习的一个根本区别是在学习中对知识和能力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现代学习更重视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只有会学习才能终身受益,学校可通过校会、班会及课内外的活动把这个思想灌输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自觉性。

二是进行指导,教会学习。

其形式可由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进行方法知识的传授、培养和训练,或学校制定和贯彻学习程序规范,使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学法知识和操作手段。

三是鼓励学生进行积累,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都是积累的结果,总结则是积累的有效方式,通过总结才能筛选出对自己科学、有效的方法,摒弃不科学、无效的方法,从而形成一套符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实现会学的目的。

(二)、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

   凡名校,都有一套符合规范化要求的规章制度。

这就表明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的科学管理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

因为:

规范化、制度化是教学管理科学化的一个表现形式。

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为教学发展铺设了一条科学的轨道,使教学工作的各层次、各环节按既定要求互相配合有条不紊地运转,保证了教学的有序和协调。

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了管理者的行为,避免了管理的盲目性、主观性和随意性,减小了“人治”成份,增加了“法治”成份,并保证了教学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也规范了被管理者的行为,保证了指挥的畅通,管理的有效,保证了步调的一致和各方面的协调。

孙绵涛把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分为检查制度、分析制度、评价制度[3],有一点不全面,他是针对教师教方面来分,少了学生学的方面。

其实在中小学,同样不能少学生学方面的规范化。

   1.做好教的规范管理。

  目前,教师教的管理主要通过教研组进行。

一是内容上的规范化,学校对教研组各方面工作要制订规范化的要求;对课堂教学备课、讲课、复习、作业、考核五个环节要求规范;对第二课堂要规定校内外各项应开展活动的具体安排;对教研组教学研究活动的项目、内容和方式要规范化。

二是教研组各项工作数量上的规范要求,根据各校的情况,可把教研组的活动定为几周一次,其中要特别规定专题研究这几次,其它课堂教学研究、教改开展、教育理论学习、教师论文撰写都要作相应的规定。

三是质量上的规范要求,教学活动要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准备、有成效,保证时间,出席整齐,在质量的规范要求中要特别重视成果,因为成果是质量的集中表现,成果越多说明质量越高。

   2.完善学的规范化制度。

   在学的方面,主要进行学习过程的规范化和学习环节的规范化。

学习过程规范为六个环节:

即传统的预习、听讲、复习、作业、阶段复习和阶段总结。

前四个环节的根据是认知心理过程中的领会、巩固、应用三个阶段[4]。

阶段复习的提出则是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特点是系统化和网络化,阶段复习则是实现知识学习系统化、网络化的必要手段,也是知识巩固和应用的进一步深化。

阶段总结是学生学习上自我优化的手段,通过总结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和习惯;阶段总结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通过阶段总结可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达到自我完善。

这是学生自我促进自我提高的好方式。

教师应指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规范,形成班级学习制度。

(三)、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

   管理的有效性是管理的生命线,是实现管理目标,提高管理质量的关键。

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必须健全教学管理中检查、评价、激励互相联系的三个环节。

1.认真进行教学检查。

   教学管理有效的条件是教学计划、安排、要求被认真地贯彻执行,也就是能够落实,不能落实就只能是一纸空文,促进落实的重要办法之一就是教学检查。

这是因为教学检查有督促、反馈及指导的功能,所以它是推动落实的重要手段。

学校学期初有各种计划的检查和讲评,每月有月进度月计划的检查,期中有半学期工作的全面检查,期末有计划完成情况和质量成果的总结检查。

从教学过程讲,有集体备课、教案、课堂教学、作业、辅导各教学环节的检查,为了保证检查的真实和全面,教务处应编制各种活动报表,收查作业、教案,听取汇报和听课、参加教学活动等各种数据,这也是教师年终考核的参考资料。

检查工作分层次进行,日常检查由职能部门负责,集中检查由校长直接主持。

在检查环节中,重点是期中的全面工作检查和期末的成果验收。

之所以特别重视期中的检查是因为:

期中在时间上承前启后,总结了前半学期的工作,指导推动了后半学期的工作,对全学期工作的开展起着巨大的作用。

为了使期中检查取得实效,采取的措施有:

一是由主管校长主持,教务处主任参加,组成有权威性的工作班子;二是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之内全力以赴;三是制定工作程序,各方做好准备,保证检查工作按期完成。

检查工作分三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工作检查,检查的内容是校计划、教研组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教学各方面各环节的质量评估。

第二阶段是综合分析评价,既把第一阶段检查得来的各方面情况汇总,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对教学各方面的工作作出评估。

它包括教研组工作,年级、班级的教学状况,各科教师的教学态度和效果、学校教学工作总的进展状况和存在问题。

第三阶段是总结调整。

它有三部分内容,一是召开期中总结会,全面总结评价上半学期的教学工作,肯定成绩,进行表扬,传播先进教学思想、先进经验和各级成果,分析普遍性的问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部署下半学期的工作;二是抓住好的

典型,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三是个别教育,进行指导,对教学问题多质量差的教师,领导分工教育帮助促进提高,对工作落后的教研组和年级集中研究,帮助解决。

   2.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是衡量效果促进工作质量提高的有力手段。

教学评价又是检查和奖励的中间环节。

有了评价,检查才有方向有标准,才能更好发挥督促和导向作用;有了评价,奖励才有依据,才能更好地发挥激励作用。

客观地进行教学评价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制定符合实际的评价标准。

学校在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上要贯彻三个思想:

一是一定要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讲究科学但不拘泥于本本,借鉴别人但要立足自己;二是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

教学从内容上看有多个方面,从过程上看有多个环节和阶段,都需要评价,但不能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有形式完整的一套评价标准,所以,评价标准要多层次、多规格、多种形式。

教学工作的主要方面、基本环节每个学校都要有完备的评价标准,其它不一定每项都搞一个评价标准,因为各项工作提出的要求就是评价依据。

另外,评价标准也可以和工作条例、岗位职责结合起来,不一定单独另搞。

除了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评价标准”之外,其它均和别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三是宜粗不宜细,宜简不宜繁。

只有这样才易于掌握,便于应用。

教学评价要兼顾工作质量、数量。

因为质和量辨证地统一在一起,只重质或只重量都是片面性,都不利于工作的推进和提高。

学校不管是评价某个教学集体、某个教师或某项工作某个环节,既要看数量完成情况,又要看质量、效果如何。

做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

过程形成结果,不重视过程环节的评价就不能产生好的结果;而结果又往往是过程效益的集中体现。

所以在评价上既要重视环节的评价,又要重视结果的评价。

在评价教学时,既重视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又重视各教学环节完成的情况,要有可比性。

在评价方式上自评和他评相结合。

不少学校的教学评价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就是他评,但如果只有他评,教师必然处于被评的地位,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应在评价中把他评和自评结合起来,让教师参加到评价过程中来。

自评等于给了教师自我评价权和对自己评价的发言权,增加了对评价的信任感;另外,自评的过程也必然是教师按评价标准自我要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使自评变成促进和鞭策的力量,真正起到了推动工作的作用;其次自评也补充了他评的不足,使评价更全面、更公正,更易被教师所接受。

3.发挥好教学奖励的激励作用。

    教学奖励是教学评价后的激励措施,是调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但是奖励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于它的正确性。

正确性的体现是明确的目的性,鲜明的导向性,强烈的激励性。

奖励应依据三项原则进行:

首先是明确的目的性。

奖励是为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学校要把奖励的项目设在教育教学的重要部位和环节。

其次是鲜明的导向性。

奖励向薄弱环节倾斜,引导去解决教学上落后的部分,使全面工作平衡发展。

如中青年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是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中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中尖力量,可加大这方面的奖励面。

第三是强烈的激励性。

奖励的目的是激励,但不是所有的奖励都能达到这个目的,如奖励上的平均主义就是白花钱而得不到效果。

使奖励产生强烈激励性的办法就是敢于重奖,拉开距离。

不怕有刺激性,有刺激才能有效果。

  (四)、以全体教师参与、科学研究为两翼,实行科研兴教和民主管理。

   办好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离不开两个最根本的东西:

一是老师的参与,二是教育科研,可以说它们是教学起飞的两个翅膀。

这是因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只有全体教师参与,实行民主科学化管理才能集思广益,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措施的可行性;才能取得教师的认同和支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教学是科学,只有进行教科研才能探索新路,攻破难关,不断攀登教学的新高峰。

特别是教学改革必须以科研为先导,用科研来铺路,方能使改革不断深化。

1.创造多种形式把教师吸收到教学管理中来。

要让全体教师参与就需要广开言路、广开门路,这就必须要创造适合全体教师参与的各种组织形式,否则参与只能是一句空话,形式越多,渠道也就越多,越便于广泛地吸收教师参与,更充分地实行民主管理。

学校实行的全体教师参与形式主要有教职工代表会、教研组长例会、联席会议、全体大讨论、环节民主。

2.开展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教科研活动。

   教科研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紧密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学需要服务。

为教学服务是学校科研的生命线,离开了它,不仅不能取得成果,也不会发挥作用。

第二,消除心理压力,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科研。

一些教师,一讲科研就觉得神秘,高不可攀,心理紧张,因而望而却步,其实科研就是研究探索。

只不过讲究科学理论、科学程序和方法而已。

在教学第一线正是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实验的最好场所。

学校搞科研不能拘泥于科研人员的套路,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创造学校的研究方式。

第三,寻求专业科研机构的指导,和科研人员相结合。

学校搞科研优势是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直接实践,其困难是缺乏理论和科研专门知识,和科研部门相结合正可弥补这个不足,使学校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是取得成果的重要途径。

(五)、及时总结,应用经验,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

   针对部分学校教学管理的现状,提出的四项措施,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它们都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的有关原理和原则为依据的。

以质量为中心,实行全面管理是系统原理、整体性原则的体现;以规范化为内容,实行制度化管理是整分合原理、目标价值原则的体现;健全检查、评价、激励机制,实行效率管理是控制反馈原理、激励原理的体现;以民主、科研为手段,实行科学管理则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参与性原则的体现和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的要求。

四项管理内部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全面管理的目标靠规范化制度化来贯彻落实,规范化制度靠检查、评价、奖励来推动,最后教学管理的目的要靠群众的参与来实现,管理靠科研来完善和深化。

因而,四项管理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是教学管理规律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