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08317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docx

台湾路历史街区保护概念性规划

第一章基本概况

第一节规划背景和目的

一、规划背景

2002年2月8日漳州市区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漳州市历史街区保护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这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史上的里程牌,也是我市首次利用国家名城保护专项资金(2000年度)的成功范例。

2001年度国家名城保护专项资金已陆续到位。

如何总结前一阶段工程的经验和教训,让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再上一个台阶,并在街区的“保护”和“发展”之间做出有意义的探索创新、无疑是个紧迫的问题。

市政府、市城乡规划局和项目组经过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并征求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之后,决定新一轮的历史街区保护从编制较大区域的保护规划入手,但实施顺序上由沿街立面整治逐渐进入街区内部纵深;工作内容上包涵规划编制到建筑施工图设计直至现场技术把关的全过程服务。

二、规划目的

1、恢复历史街区的沿街历史风貌,梳理并重现街区内部传统的街巷结构体系;

2、恢复并更新街区传统生活生产模式,重振历史街区活力。

3、改造和完善室内外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历史街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4、对唐宋古城保护范围内已经过修缮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和有城区“绿肺”之称的中山公园等进行整合,使之与台湾路历史街区形成紧密联系,并与城市次干道相通的特色区域,为街区商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条件。

5、将保护区域从文庙的“点”到香港路北段的“线”,扩展至整个街区的“面”,将漳州市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节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编制要求》

4、《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第三节规划设计范围和工作深度

一、规划设计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北起芳华横路,南至台湾路及修文西路,东起延安南路,西至青年路及始兴南路,规划设计总用地4.085公顷。

二、工作深度

充分贯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编制要求》的精神,对历史街区提了区域性整治保护规划的同时,针对保护方法的多样性,设计文件的深度涵盖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甚至“单体施工图设计”等阶段,努力将整治保护落实在具体的每条街、每条巷、每栋建筑和每个细部。

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同时,也从宏观上为街区的“更新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在规划编制和保护思路上做一些探索和创新。

第四节街区的历史沿革、价值和特色

一、历史沿革

台湾路历史街区位于唐宋古城历史文化保护区内。

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还有文庙等较具规模的文保单位。

香港路和台湾路都是前店后坊上住宅的“竹杆厝”建筑的传统商业街,但香港路为闽南特色鲜明的骑楼式,而台湾路则是典型“中西合璧”的非骑楼式建筑形式,并且集中了“天益寿”老药铺、“万圆钱庄”、“新生”布行等著名老字号。

始兴北路则是闻名漳州各县、市、区的“府埕”。

原为1919年陈炯明主政漳州时所建的“迎宾旅馆”,现为漳州传统小吃的荟萃之地,手抓面、干拌面、牛肉面、豆花粉丝、锅边糊、五香、稞条、卤面、粽子和三角饼等等闻名遐迩。

芳华北路集中体现了漳州传统的二层住宅形式,双坡红瓦屋面、木墙板、木廊檐带内天井。

街区内仍保留着型制较完整的几座传统大院落,如“徐氏家庙”、“罗厝”和“刘厝”等。

“文庙”中的大成殿是宋代建筑,而香港路上的两个石牌坊为明代建筑,此三处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青年路108号内的嘉济庙碑为明代石刻,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台湾路47号内还存有石牌坊残迹。

二、街区的价值

1、街区的历史风貌体现了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

2、街区的文物保护单位、民居和街巷等历史遗存,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州城市发展史、闽台文化交流史、漳州商业交流史和“闽南护法运动”的重要实物资料。

3、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新区的逐步扩大,街区的情感价值、艺术价值和旅游价值日益彰显。

4、街区与香港路历史街区、华侨新村、护城壕以及中山公园相邻,并与城市次干道延安南路相接,现有的商业仍具备一定的实力,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及较好的交通进入性。

三、街区的特色

1、“文庙”、“石牌坊”与周边民居的合谐共存,居住与商业的完美结合,集中展示了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

2、台湾路、香港路建筑所围合成的街道空间,以及街区内部大宅子和院落与巷道的交通结构体系,尺度亲切,历史文化气氛浓郁。

3、台湾路、香港路繁荣的商业人气,“府埕”热闹的风味小吃,“文庙”和“石牌坊”浓厚的文化底蕴,是漳州古城“精神”与“物质”的象征,也是台湾路历史街区独特之处。

第五节街区现状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情况

1、人口:

街区属芗城区西桥办事处管辖,分属华南、延安、和平、通元和青年五个居委会。

共271户,936人。

2、用地:

街区用地主要以一般民居和商贸用地为主,内有“文庙”属特殊用地,西桥小学属教育用地。

详见建筑性质现状图。

3、交通:

延安南路和青年路为城市次干道,可通行小汽车和小货车;始兴南路为步行街,其余均为城市支路,可通行摩托车。

区内没有社会停车场。

详见现状分析图。

4、建筑产权:

街区内产权以私房(含私房代管)和公房为主。

5、建筑质量:

街区内既有木结构,木构件俱已糟朽的清末建筑,又有大量的质量尚可的三十年代建筑,还有一些八十年代以后建造的房屋。

详建筑质量现状图及表二。

6、建筑年代:

建筑物建筑年代以清末至民国间为主。

详建筑年代现状图表二。

7、屋顶形式:

屋顶形式以坡屋顶为主。

详屋顶形式现状图及表二。

8、建筑层数:

建筑物层数以二层为主。

详见建筑高度现状图及表二。

9、建筑风格:

街区内建筑以闽南传统风格为主。

详见建筑风格现状图及表二。

二、现状调查统计数据资料(见表一、表二)

表一

府埕片区(始兴北路以东,芳华横路以南,台湾路以北,延安南路以西)

用地面积:

6631M2

建筑占地面积:

6099M2

建筑面积:

10093M2

容积率:

1.52

建筑密度:

91.98%

文庙片区(台湾路以南,始兴南路以东)

用地面积:

14254M2

建筑占地面积:

7781M2

建筑面积:

15378M2

容积率:

1.08

建筑密度:

54.6

其中

学校

用地面积:

5711M2

建筑占地面积:

1566M2

建筑面积:

3133M2

容积率:

0.55

建筑密度:

27.43

文庙

用地面积:

3417M2

建筑占地面积:

1799M2

建筑面积:

1799M2

容积率:

0.53

建筑密度:

52.66

民居

总用地面积:

5126M2

建筑占地面积:

4416M2

建筑面积:

10446M2

容积率:

2.04

建筑密度

86.14%

表二

府埕片区(始兴北路以东,芳华横路以南,台湾路以北,延安南路以西)

规划用地面积:

6631M2

建筑占地面积:

6099M2

屋顶形式现状

平顶面积

1188.8M2

占19%

坡顶面积

4910.2M2

占81%

建筑高度现状

一层建筑占地面积

2620.2M2

占43%

二层建筑占地面积

2960.5M2

占48.5%

三层建筑占地面积

494.0M2

占8.1%

四层建筑占地面积

24.3M2

占0.4%

建筑年代

清代以前建筑

604.8M2

占9.9%

清至民国建筑

1751.8M2

占28.7%

解放后至七十代建筑

2592.5M2

占42.5%

八十年代后建筑

1149.9M2

占18.9%

接表二

建筑质量现状

质量好

1393.9M2

占22.9%

质量一般占%

3177.7M2

占52.1%

质量差

1527.4M2

占25%

建筑风格现状

中西合璧建筑

27.1M2

占0.4%

闽南传统建筑

2737.2M2

占44.9%

解放后现代建筑

3334.7M2

占54.7%

分类保护

修缮

1670M2

占27%

拆除

2454M2

占39.7%

维修

94M2

占3.1%

重建

1609M2

占26%

整修

257M2

占4.2%

文庙片区(台湾路以现,始兴南路以东)

规划用地面积:

14254M2

建筑占地面积:

7781M2

建筑面积:

15378M2

屋顶形式现状

平顶面积

803.5M2

占10.3%

坡顶面积占

6977.5M2

占89.7%

建筑高度现状

一层建筑占地面积

3565.9M2

占45.8%

二层建筑占地面积

3862.1M2

占49.6%

三层建筑占地面积

353.0M2

占4.6%

建筑年代

清代以前建筑

1424.0M2

占18.3%

清至民国建筑

2376.6M2

占30.5%

解放后至七十年代建筑

2616.3M2

占33.6%

八十年代后建筑

1363.3M2

占17.5%

建筑质量现状

质量好

4654.6M2

占59.8%

质量一般

2853M2

占36.7%

质量差

273.4M2

占3.5%

建筑风格现状

接表二

西洋风格建筑

51.7M2

占0.66%

中西合璧建筑

58M2

占0.74%

闽南传统建筑

4368.6M2

占56.15%

解放后现代建筑

3302.7M2

占42.45%

分类保护

修缮

1468M2

占31.2%

拆除

1421M2

占30.2%

维修

85M2

占2%

重修

1281M2

占27.2%

整修

449M2

占9.4%

三、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街区内存有相当数量破坏历史环境风貌的建筑物、构筑物,如府埕两侧建筑、芳华横路南侧建筑及始兴南路东侧建筑等。

2、街区内普通存在对古建筑、古民居内外随意搭建、改建情况。

3、街区内建筑密度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差;房屋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建筑木结构糟朽、倾斜。

4、街区交通可达性差,机动车与步行交通混杂;地块内缺少贯通的巷道和停车空间,防灾安全隐患大。

5、市政设施不完善,上下水道老化;电力、电信线路走向杂乱,严重破坏景观。

6、居民缺乏室外游憩活动空间。

7、“府埕”、台湾路、香港路等地的商业环境差,客源日趋萎缩。

第二章街区性质、保护内容和规划设计原则

第一节街区性质

根据《漳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和本次规划设计的目标,街区性质定义为,漳州市重要的,保存有明清至民国时期历史风貌,以商业和居住功能为主,具有丰富民俗生活和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

第二节保护内容

一、人工环境

1、文物古迹: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嘉济庙碑”。

2、历史建筑:

“徐氏家庙”、“罗厝”、“徐厝”、“刘厝”、“奎星楼”告示大宅子、“天益寿”药铺、“万圆钱庄”、“新生”布店、“洛阳楼”文具店等老字号以及“府埕”的“迎宾旅馆”。

3、街巷格局:

以台湾路、始兴南路、始兴北路、芳华横路、修文西路为骨架的街巷格局体系。

4、商业街市及建筑立面:

以台湾路和始兴北路为主。

5、屋顶平面和天际轮廓线:

以闽南特色红瓦坡屋顶为代表的丰富,而又统一的天际线。

二、人文环境:

街名、店面、风俗、民间工艺、小吃和物产等。

三、自然环境:

山川地貌和古树名木。

第三节规划原则

一、尽量保持历史遗存的原物,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重点突出整体风貌特色的保护,即保护构成街区外观的基本要素(立面、平面、屋顶、街巷等)。

二、拆除破坏历史风貌的建(构)筑物,恢复原有街巷院落结构体系;组织街区外围交通体系;按历史依据重建历史建筑。

三、保护和合理利用相结合。

即在保护沿街历史风貌的同时,酌情改造建筑的平面布局,完善厨、卫、浴设施,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

四、彻底改造街区市政基础设施,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五、恢复文物保护单位及历史建筑(重点民居)的周边历史空间,努力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休闲活动场地。

六、调整部分建筑的使用功能,适当扩大街区特色经营(如府埕的小吃)的场地,鼓励经营反映街区文化内涵的特色餐饮、特色产品、特色旅馆、芗剧票友社、闽南说书场等文化活动站和私人博物馆,特色展示室等,丰富街区文化气氛。

第三章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

第一节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

文庙大成殿是宋代建筑。

其盘龙石柱及斗拱藻井保存完整。

市文物保护部门已多方筹集资金,投入三百万元进行修缮。

其建筑质量已是良好。

建国后文庙“大成殿”曾作为西桥小学办公场所,其偏殿曾作为小学教室。

现小学虽已迁至西侧,但文庙北部已增建小学的附属建筑。

此次规划的思路是恢复其周边历史环境,西桥中心小学近期仍保留,而远期结合漳州市的中小学布局规划和旧城改造进行搬迁。

远期西桥小学搬迁后,原址的功能分区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是在文庙西侧参照《府志》上府学的总体布局与建筑风格,进行“府学”重建,但其中功能可更新为雕板年画博物馆、漳州窑瓷博物馆、漳州古建博物馆等文化气息浓郁的公共场所,成为与“文庙”紧密结合的街区休闲旅游节点;二是沿始兴南路重建商业步行街,顺延台湾路的建筑形式,延伸始兴北路(府埕)的轴线,恢复传统的街巷空间和商业氛围。

第二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嘉济庙

嘉济庙中保存有明代石刻“嘉济庙碑”,还有阴刻对联的石柱等遗存,但嘉济庙混迹于民居之中,并且本身就是“庙居一体”。

规划思路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保存嘉济庙、拆除其后部搭建的建筑,拓出原有巷道,恢复历史上其宗教活动与世俗生活紧不可分的特点。

第四章建筑保护和立面整治

第一节建筑分类

为了更好地体现保护规划的重点内容,对规划用地内所有建筑进行分类保护。

第一类:

保护建筑。

具有较高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方法进行保护的建(构)筑物。

第二类:

历史建筑。

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建(构)筑物。

第三类:

一般建(构)筑物。

其中又可分为与历史风貌无冲突的建(构)筑物和与历史风貌相冲突的建(构)筑物。

第二节建筑保护原则

一、保护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信息的真实性是历史建筑的价值所在,应最大限度地保存建筑原有部分,即保护建筑外观的方面、屋顶平面等。

二、保持风貌的完整性

严格控制添加和拆除的作法。

尤其是沿街建筑的拆除街巷的拓宽将破坏原有街道的尺度,原有古树名木和街巷结构也是历史风貌的组成部分。

但对于改建、扩建、搭建和加层等破坏原有风貌的违法建筑则应坚决拆除。

三、维护生活延续性

在不影响历史风貌的条件下,加强街区更新的力度。

可对建筑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甚至改变部分建筑的使用功能,鼓励居民自愿异地搬迁;降低街区的人口密度。

但反对将原居民全部外迁,改变原有街区的生产生活模式,成为城市发展的局部异化。

第三节建筑保护措施

针对以上三类建筑及街区保护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第一类(A):

修缮——对文物古迹和保护建筑的保护方式,包括日常保养、防护加固、现状修整、重点修复等。

通俗地讲就是“洗脸”。

第二类(B):

维修——对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物征的建设活动。

通俗地讲就是“洗脸”、“镶牙”。

第三类(C):

整修——对建筑所进行的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活动,以及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物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的改建活动。

通俗地讲就是“穿衣”、“戴帽”。

第四类(D):

重建——对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构)筑物和历史环境要素进行有依据的改建活动。

通俗地讲就是“整容”。

第五类(E):

拆除——将历年来搭建的建(构)筑物拆除,梳理出原有的巷道和院落结构,或在不破坏历史风貌的前提下,清理出新的广场、街区公共停车场等设施。

第五章环境风貌整治

第一节街巷结构梳理与道路交通规划

一、拓通原有巷道,恢复街——巷——院落的传统街巷结构体系。

二、避免交通穿越街区,适当拓宽芳华横路,在外围解决过境交通;保持台湾路和修文西路的宽度并限制机动车进入;始兴南北路则辟为步行街。

三、在规划用地外的中山公园东南角开辟一室外停车场,辅助解决街区内缺乏公共停车场地的问题。

四、恢复台湾路、始兴北路(府埕)、芳华北路的石板路面,整治始兴南路的石板路面。

第二节用地性质的调整

一、将文庙西侧西桥小学的教育用地调整为公建用地、绿地及文物用地。

即在原西桥中心小学搬迁后拆除,按《府志》等记载的布局和型制重建府学。

二、将始兴南路东侧的居住用地调整为综合性的商住用地。

即在拆除原影响风貌的基础上,参照台湾路、香港路的建筑型制重建二-三层的商住结合楼。

三、将街区内部的部分用地调整为绿地及广场用地。

即在拓通巷道,保护街区内部大宅子的基础上,适当扩大或恢复原有院落空间。

四、将始兴北路两侧的商住综合用地调整为商业用地。

即拆除风貌杂乱变异的两侧建筑,按历史图片重建陈炯明时代的“迎宾旅馆”,在恢复原有拱廊式公共建筑形式的同时,将用地性质调整为商业用地。

第三节景观视廊

一、现状视线通廊为青年路路口至延安南路路口之间的台湾路。

二、规划增设视线通廊为始兴南北路,恢复并强调唐宋古城的历史轴线。

第四节屋顶平面、建筑高度和天际轮廓线

一、屋顶平面是建筑的第五立面,区内现状屋顶多为坡屋顶,材料为红瓦,只有少量琉璃瓦(如文庙)等。

二、规划所有建筑(除文庙外)均改为坡屋顶,屋顶材料选用传统地方红瓦,以统一整个街区的屋顶形式和肌理。

三、街区内建筑不超过三层。

四、天际轮廓线和集中反映街区的自然、历史和文化特征,规划予以保护。

第五节街区绿化

一、保护街区内的古树名木,如始兴北路的行道树。

二、在扩大的街区内院中增加绿化,种植高大乔木。

第六章街区发展规划

第一节发展目标

一、保持街区原有的以商业和居住为主的用地结构,拆除搭建和部分违章建筑,降低人口密度,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完善市政设施。

二、以整修沿街立面,恢复原有街巷格局和大宅子,由表及里地进行街区风貌的整治保护。

三、努力挖掘发展街区的商业潜力,提高街区环境质量,为促进旅游业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第二节社会生活

一、街道空间:

现状街区沿街建筑商业密集,屋顶相连;街区内部房屋建筑布局较为无序,缺少公共活动空间。

规划通过拓通巷道和增加休闲广场等措施完善街道空间。

二、居住空间:

居住建筑的改造在充分尊重院落传统空间格局的前提下,可适当降低院内居民总户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方式。

即允许每户自行配备上下水、燃气、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等设施,每户拥有独立的水冲厕所和厨房。

三、公共服务设施:

在方便街区内居民生活的基础上,规划重点增加了服务街区外市民及游客的餐饮、停车设施,以及服务于街区居民亦可吸引游客的街区文化活动站等设施。

第三节旅游经济

一、保持并恢复历史街区的传统民俗和戏剧活动,为芗剧、南音、锦曲、布袋戏、闽南说书等票友或专业人士提供硬件设施,既丰富街区文化生活,又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

二、挖掘发展街区原有特色经济,如“府埕”的传统小吃,既可吸引街区内外的市民消费,又可为游客提供服务。

三、鼓励重点民居的业主依托整治后的环境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旅馆、酒吧、茶馆、画室甚至私人博物馆等旅游服务设施。

第七章市政工程改造规划

第一节室外给排水工程改造设计

1、给水工程

①水源

根据中规院编制的《漳州市总体规划》,规划区各项用水由漳州市自

来水厂供给。

规划自来水厂配水管网经过本规划区西面的青年路、东面的延安南路和南面的修文西路。

规划区内的始兴北路、始兴南路已有DN100市政给水管。

规划区用水均通过这几条市政干管供给。

②用水预测

经对规划区内各项用地用水量计算,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200M3,

日变化系数Kd=1.5,时变化系数Kh=2.0,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52.7M3/h(含消防用水量)。

③给水管网布置

规划区从青年路、延安南路和修文西路引入三条DN150进水管,在

规划区内联成环状,每条进水管均能满足规划区总用水量的70%。

区内给水管均埋设在道路人行道或慢车道下,建筑物周围的管线尽量靠近建筑物。

给水管埋深0.7M,与排水渠交叉时给水管从排水渠上下绕过。

④其它设计技术要求

按照消防规范要求,小区内每隔100~120M在人行道较明显处设置

一个室外地下式消火栓。

规划区内给水管均采用P-E给水塑料管,热熔联接。

在给水管道坡向的隆起部分设自动排气阀;在给水管道最低凹处设泄空阀。

2、排水工程

①排水体制

规划区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合流制。

②污水量

污水量按平均日总用水量的85%计,规划区内最高日总污水量为170M3。

③排水渠道系统

由于规划区内已有合流排水渠,并且排水渠上游、下游都与规划区外排水渠衔接,并且在历年未发生排水不畅现象,故本次规划对原有排水渠道采取保留、清淤、加固措施。

第二节室外电气工程改造设计

一、电力规划:

(1)规划依据和供电电源:

本片区电力规划主要是以本片区的概念性规划为依据,本着保护古城原有风貌的宗旨,在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下,尽量使“三线”下地,改善人居环境。

根据以上设计宗旨,供电电源取自原有市政架空线,利用电缆埋地引入保护区,共分五路,保护区内只设总电表箱,具体由供电规划图体现。

(2)负存预测与网络规划:

原则上负荷按每个门牌号6KW/30A计,个别多户住宅由电表总箱物备用回路供给,总计算负荷约为900KW,共分五路进线,主干线采用Π接形式,线路采用九孔电力排管暗敷设,埋深1.2M。

(3)路灯规划:

路灯沿电力排管或人行道边沿敷设,线路采用YJV—4×25+16SC50电力电缆。

二、电信规划:

1、电话容量预测与网络规划:

根据规划,本保护区共有235户,按2线对/户计,总容量约为450线对。

根据原有市政线路网架,规划分别从延安南路的芳华横路路口和台湾路路口引入两条主干线,分别采用HYA—100(4×0.5)SC100和HYA—150(4×0.5)SC100线路沿九孔电信排管引入本保护区。

保护区内设电话交接箱,原则上交接箱容量不超过30线对。

2、有线电视系统设置:

本片区有线电视系统引自市有线电视网,分别从延安南路的芳华横路路口和台湾路路口引入两条主干线,分别采用SYKV75—9—SC50线路穿管引入本保护区,保护区内设电视前端箱,分别通过分支器引入户。

第八章工程设计估算

一、拆除建筑面积:

7786M2×1100元/M2=884.5万元(全拆)

二、保存(立面整修)不包括文庙:

2289M2×150元/M2=34.3万元

三、整修(立面改建、恢复历史风格):

1737M2×150元/M2=26万元

四、维修(保持立面风格、内部重建):

2023M2×150元/M2=30万元

五、维护(立面整修、拆除违章搭盖):

14510M2×200元/M2=300万元

六、修复(拆除、按历史风格重建):

8836M2×(900—100)元/M2=667万元

七、增建:

174M2×900元/M2=15.6万元

八、石板路(材料用旧的):

700M2×150元/M2=10万元

九、砼道路:

8939M2×2000元/M2=178.8万元

十、电业(有配电室):

200万元

十一、路灯、电信、有线、自来水:

150万元

合计:

2466万元

附录实施规划目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节实施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